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德发  黎庆初  张明  覃智斌  陈民生  罗敏 《广西医学》2005,27(12):1955-1956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内窥镜下行腰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脊柱内窥镜系统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患者年龄55-78岁,51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观察其疗效。结果67例获得3个月~35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按Nakal标准评定,优良率86.6%。结论脊柱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问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的优点,是目前该类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扩大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导引,显微内窥镜下切除纤维环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咬除肥厚的黄韧带和增生内聚的关节突,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结果 手术共80例,无手术并发症,经平均7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98%。结论 应用微损伤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痛苦少、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适应症较广、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及操作方法。方法 :采用MED—II型系统治疗多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 5 3例 ,根据突出部位及主要症状 ,分别在不同间隙开窗后行髓核摘除 ,并适当扩大神经根管。结果 :经 2月~ 2年随访 ,优良率达 94 .34%。结论 :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比传统及常规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 ,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手术视野清晰 ,操作安全 ,疗效可靠 ,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下微创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及操作方法。方法:采用MED-Ⅱ型系统治疗多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53例,根据突出部位及主要症状,分别在不同间隙开窗后行髓核摘除,并适当扩大神经根管。结果:经2月-2年随访,优良率达94.34%。结论: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比传统及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已引起国内学者重视。利用该系统术中显露过程中组织剥离范围小,伤口出血少,术野显露清晰,并且术后局部恢复快。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脊柱内窥镜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均经CT、MRI影像学检查后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其利弊。脊柱后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是其中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开展脊柱后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g,MED)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内窥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197例中有180例获得3~43个月的随访,按Nakai[1]标准评定,优147例,良18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91.7%,无一例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及椎间隙感染。结论后路脊柱内窥镜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板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椎板显微内窥镜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和侧隐窝扩大术。术中用导针穿刺,C-X线机透视定位无误后,沿导针依次扩张、置手术通道、内窥镜镜头,在电视监视下咬除部分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板间隙,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咬除局部增生内聚小关节及增厚黄韧带,扩大及清理神经根通道。结果:共行手术25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5天,平均手术出血量70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分钟。疗效优良率为93.5%。结论: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视野清晰,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金钟  雷光虎  梁冰  阿孜古丽  苏鹤  李燕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3):167-169,I0001,I0002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0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实施侧后路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于术前、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并于术后6个月时进行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效率为57.8%(266/460例),良效率为39.4%(181/460例),无效率为2.8%(13/460例),总有效率为97.2%(447/460例)。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观察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表现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CT平均值为(16.76±3.58),治疗后为(6.43±0.97),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CT平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1,P=0.031)。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能够进一步提高64层螺旋CT成像及肌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镜下手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所谓微创外科技术通常是指在影像系统帮助下通过管道化技术进行外科手术的技术。与胸腔镜、腹腔镜等其他腔镜技术的发展相比 ,脊柱内窥镜技术起步较晚 ,发展较慢。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光纤、显微摄像系统及手术器械的发展 ,使脊柱内窥镜技术随之发展起来。国外学者在应用内窥镜技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 1982年 Schroiber首次在内窥镜下进行髓核摘除术并称之为椎间盘镜。此后 Kam bin[1 ] 报告了经后外侧椎间隙途径关节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arthroscopic mi-crodiscectorm y,AMD) ;199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于2004年8月~2009年7月,采用MED治疗多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98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定性定位,利用一个2~3 cm的手术切口,经症状侧椎板间隙,镜下放大64倍术野下,通过移动工作套管的位置,对不同间隙行有效范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并适当扩大神经根管。结果:经2个月~2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 h;平均出血量60 ml;硬膜囊神经根损伤无;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6.9%。结论: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比传统及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59例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功能指数评分(MacNab)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9例患者术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6.44%和93.22%。结论:TESSYS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庆雄  邵镇文 《海南医学》2008,19(11):75-7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显微内窥镜手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突破进步.我科自2005年起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至2000年9月,我院应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简称MED或腰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外科手术发展的趋势是的有限化、显微化,自1997年Foley及Smith[1]首先开始应用第一代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Ⅰ,MED 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创伤,保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达到了这一目标.MEDⅡ是近年在MEDⅠ基础上发展的高技术化和改良部分手术器械并配套化的精良显微内窥镜锥间盘手术系统,具有其分辨率更高,操作更方便的优点.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该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共110个间隙,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跃洪  周宇 《西部医学》2007,19(1):35-36
目的 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结果 42例中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1例,基本缓解8例.优良率92.85%。结论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复发和钙化型突出或伴有椎管狭窄者。年龄偏大、且小关节增生严重、椎板间隙狭窄明显者不适合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36例,良9例,可5例,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微侵袭技术,它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轻、神经根减压彻底及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创伤小,并能维持脊柱稳定性。目前,臭氧疗法、胶原酶降解技术、射频热凝靶点治疗及显微镜、内窥镜辅助技术、通道辅助系统、经皮穿刺技术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如能合理组合,可减轻患者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更能保护脊柱稳定性,减少患者痛苦,使病情得以迅速恢复。微创技术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及禁忌症,临床必须掌握各种微创手术的原理及手术技能,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0.
我院利用腰椎间盘手术系统(Microendosopic DisectomyⅡ,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随防2~3年28例,探讨经椎板间隙后路显微内窥镜及自制环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