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矮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矮石斛Dendrobium bellat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矮石斛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aloifolI(5)、山药素Ⅲ(6)、dendrosinenB(7)、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肉桂酸(10)、阿魏酸(11)、咖啡酸(12)、dendrosinen D(13)、新橄榄树脂素(14)、3-羟甲基-9-甲氧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2,3,6,7-四氢菲[4,3-b]呋喃-5,11-二醇(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吕建炜  张承忠 《中成药》2011,33(1):182-183
目的:对菊科植物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金沙绢毛菊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8α-二羟基-11αH-愈创木烷-4(15),10(14)-二烯-12,6α-内酯(1)、伞形花内酯(2)、豆甾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绢毛苣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3.
麻疯树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俊驹  谭宁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74-3077
目的:研究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疯树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4个酚性化学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4’-二甲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1),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甲醚(3),5,6,7-三甲氧基香豆素(4),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5),异莨菪亭(6),ω-hydroxypropioquaiacone(7),松柏醛(8),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9),香草酸(10),异香草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升麻素(13),(E)-3-羟基-5-甲氧基芪(14)。结论:化合物1~4,6~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1)
目的:研究昌都锦鸡儿根茎木质部心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昌都锦鸡儿根茎木质部心材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苦参素(1)、(6aR,11aR)-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2)、(-)-4-methoxymaackiain(3)、(-)-homopterocarpin(4)、2,4-二甲氧基苯甲酸(5)、2-甲氧基-4-乙氧基苯甲酸(6)、3-乙酰基齐墩果酸(7)、7-羟基-2,3-二甲基色原酮(8)、甘草素(9)、β-谷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11)
目的:研究长尾粗叶木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聚酰胺、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鉴定结构。结果:从长尾粗叶木根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邻苯二酚(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5-羟甲基-2-糠醛(6)、东莨菪素(7)、3,8-二羟基-1-甲氧基-9,10-蒽醌(8)、虎刺醇-11-甲醚(9)、3,8-二羟基-2-乙氧基甲基-1-甲氧基-9,10-蒽醌(10)、6,7-二甲氧基香豆素(11)、rubiadin 3-O-β-primeveroside(12)、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13)、1-甲氧基-2-乙氧甲基-3-羟基-9,10-蒽醌(14)、长尾粗叶木苷D(15)。结论:其中,化合物1~7、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大风子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风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1-acetoxy-4-ethoxy-benzene(1)、hydnocarpin(2)、木犀草素(3)、3'-甲氧基木犀草素(4)、5-羟基-3-醛基吲哚(5)、isohydnocarpin(6)、trans-coniferyl aldehyde(7)、对羟基苯甲醛(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丁香酸(10)、sinapic aldehyde(11)、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2)、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13)。结论:其中,化合物1、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9~1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7.
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瑛  袁怡  崔保松  李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8):1019-1023
目的:研究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苞水柏枝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yricarin A(1),myncarin B(2),3α-羟基-14-taraxeren-28酸(3),myricadiol(4),trans-fendic acid 22-hydroxydoco-sanoic acid ester(5),docosy1-3,4-dihydroxy-trans-cinnamate(6),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8),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M(9),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11),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12),香草醛(13),丁香醛(14),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结论:化合物5,6,12,13,14,15,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鹿茸草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鹿茸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反复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 凝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 其结构鉴定为7,8-去氢草苁蓉内酯(1),阿基醇(2),甘草素(3),β-谷甾醇(4),对羟基桂皮酸(5),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 对羟基苯乙醇(7),原儿茶酸(8)。结论:化合物 1~8 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白沙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沙蒿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沙蒿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5),异野樱素(6),橙皮素(7),柑桔素(8),金合欢素(9),金圣草黄素(10),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C-β-葡萄糖苷(11),香蜂草苷(12),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13),云杉苷(14),茵陈素(15)。结论:化合物1~3,5,7~8,10~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桂野桐Mallotus conspurcatu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对桂野桐75%乙醇粗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桂野桐根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丁香脂素(2)、2,3-二羟基-5,7-二-甲氧基-2,8-二甲基-6-(3-甲基-2-丁基)-吡喃-4-酮(3)、2,3-二氢-5,7-二羟基-2,6,8-三甲基-吡喃-4-酮(4)、paeoveitol B(5)、pinellic acid(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酸(10)、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1)、3,4-二羟基苯甲酸(12)、阿魏酸(13)、丁香酸(14)、丁香酸乙酯(15)、1-正十六酸甘油酯(16)、没食子酸(17)和没食子酸乙酯(18)。结论除化合物3、4和1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交趾黄檀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荣华  温新潮  张普照  邵峰  杨尊华  黄慧莲  王艳 《中草药》2015,46(19):2851-2855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交趾黄檀心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异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紫苜蓿酮(1)、7-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2)、4,7,2′-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醇(3)、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4)、芒柄花黄素(5)、2′-羟基芒柄花黄素(6)、2′,5,7-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染料木黄酮(8)、3′-O-methylviolanone(9)、3-hydroxyvestitone(10)、鹰嘴豆芽素A(11)、后莫弗里素(12)、美迪紫檀素(13)、isodarparvinol B(14)。结论化合物3、4、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1、13~14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秦友沐  吴艳萍  欧杜哈  蒋建勤 《中草药》2018,49(7):1520-1524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MCI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化合物:泽漆内酯戊(1)、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3-酮(2)、齐墩果酸(3)、白桦脂酸(4);6个酚性化合物:苯甲酸(5)、没食子酸乙酯(6)、3,3′,4,4′-四羟基联苯(7)、短叶苏木酚(8)、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5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11)、3′-甲氧基木犀草素(12)、金丝桃苷(13)、柚皮素-7-0-β-D-葡萄糖苷(1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5)及1个甾体化合物:3β-羟基-胆甾-5-烯(16)。结论化合物7~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4~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战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柱、HSCC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战骨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囊状毛蕊花苷(2)、甲基梓醇(3)、咖啡酸甲酯(4)、anthelminthicol A(5)、金合欢素(6)、scrophuloside B4(7)、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8)、木犀草素(9)、(1S,10S)-9α-hydroxy-allo-aromadendrane(10)、(+)-medioresinol(11)、猫眼草酚D(12)、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13)、4-甲氧基肉桂酸甲酯(14)、毛蕊花苷A(15)。结论: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8、14、15为首次从豆腐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鄂西大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瑞华  钟志宏  吴文明  刘叶  阮汉利 《中草药》2016,47(13):2236-2240
目的研究鄂西大蓟Cirsium henry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鄂西大蓟茎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西大蓟茎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1)、二羟丙基软脂酸酯(2)、软脂酸(3)、蒲公英甾醇(4)、伪蒲公英甾醇(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6)、β-谷甾醇(7);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8)、原儿茶酸(9)、蒙花苷(11)、芹菜素(12)、槲皮苷(13)、金合欢素(14);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0)、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1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6)。结论化合物3、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3、16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决明属植物光叶决明Cassia floribund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MCI、RP-18、TLC、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光叶决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决明顺反二聚苯丙素(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2)、shonanin(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5)、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6)、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7)、4′,7-二羟基-5-甲氧基黄酮(8)、柯伊利素(9)、山柰酚(10)、芹菜素(11)、3-甲氧基槲皮素(12)、6-demethoxycapillarisin(13)、7,4′-二羟基黄酮(14)、木犀草素(15)、butin(16)、甘草素(17)和圣草酚(1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8、9、11、13、14、16~18为首次从决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宽苞水柏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宽苞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1),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2),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槲皮苷(4),山柰酚(5),槲皮素(6),柯伊利素(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乙脂(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田苗  沈彤  王秀茹 《中草药》2012,43(5):847-850
目的 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 acid(1)、单萜环烯醚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1β,6α-二羟基桉烷-4(15)-烯(4)、6β-丙酸基-1,10-脱氢呋喃艾里莫芬型烷(5)、印乌头碱(6)、羽扇豆醇(7)、甘草素(8)、黄芹素(9)、苜蓿素(10)、松柏醛(11)、木栓酮(12)、芹菜素(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 其中化合物2~7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红树植物拟海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双  满玉清  周肖龙  杨丽娟  宫凯凯 《中草药》2018,49(5):1025-1030
目的对海南红树植物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拟海桑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拟海桑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植醇(1)、豆甾-4-烯-3,6-二酮(2)、豆甾-4,22-二烯-3,6-二酮(3)、胆甾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香叶木素(6)、小麦黄素(7)、5,3′,5′-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8)、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0)、香草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水杨酸(1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1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16)、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7)。结论除化合物4、11、15、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为白木香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木香叶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1),洋芹素-7,4'-二甲醚(2),木犀草素-7,3',4'一三甲醚(3),异紫堇啡碱(4),对羟基苯甲酸(5),正三十二(烷)醇(6),正三十一烷(7),α-豆甾醇(8),表木栓醇(9),木栓烷(10),木栓酮(11),芫花素(12),5,4'-二羟基_7,3'-二甲氧基黄酮(13).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油橄榄叶多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晓飞  李辰  郑媛媛  邸多隆 《中草药》2011,42(5):848-851
目的研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多酚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分离鉴定油橄榄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结果从油橄榄叶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多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酪醇(1)、羟基酪醇(2)、羟基酪醇乙酰酯(3)、1H-2-苯并吡喃-6,7-二醇(4)、3,4-二羟基苯甲酸(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异鼠李素(7)、圣草酚(8)、花旗松素(9)、槲皮素(10)、木犀草素(11)、女贞苷(12)、橄榄苦苷(13)、芹菜素-7-O-葡萄糖苷(14)、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5)。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