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琥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rt组(5、15、45 mg.kg-1)、阳性对照Col组(0.1 mg.kg-1)。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Jamall法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用TGF-β1(5μg.L-1)刺激,与Art(终浓度6.25、25、50 mg.L-1)共培养后,检测HSC-T6中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mRNA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rt各组能减轻肝组织纤维增生的程度,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使肝组织α-SMA、TGF-β1 mRNA和HSC-T6中procollagenⅠmRNA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Art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降低TGF-β1 mR-NA及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信号通路起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40)和Res组(n=40),后两组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d 2起Res组大鼠予100 mg.kg-1Res灌胃,其余两组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和Res组分别于d 7、d 14、d 28、d 56随机处死10只大鼠,而对照组于d 56全部处死作为总体对照,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GF-β1、ADAMTS-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及蛋白表达,分离血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浓度。结果 Res组大鼠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ADAMT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增加(P<0.05或0.01);相比于模型组同期,Res组各时间点ADAMTS-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血清PICP、PⅢNP浓度则降低(P<0.05或0.01)。结论 Res通过TGF-β1/ADAMTS-1信号通路降解肺组织ColⅠ、ColⅢ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模型组(n=48),模型组大鼠又分为4个亚组:模型对照组、GBE低、中、高剂量组(n=12),GBE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GBE 50mg/kg、100mg/kg及200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连续2个月(1次/d).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试剂盒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MDA、SOD、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放免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及LN),大鼠脱颈椎处死后立即取右叶部分肝组织,液氮速冻后于-80℃保存,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IMP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BE中、高剂量组AST、ALT、球蛋白及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显著降低,TGF-β1、TIMP1、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水平、白/球值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E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TIMP1、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林远灿  骆海莺  陈红淑 《中国药师》2015,(12):2021-2024
摘 要 目的: 观察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STF低剂量组(100 mg·kg-1)、SSTF中剂量组(200 mg·kg-1)、SSTF高剂量组(400 mg·kg-1)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SSTF灌胃干预,7周后处死大鼠。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STF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P<0.05);中高剂量可以显著减少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P<0.05),并且明显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SSTF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及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长抑制因子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SC经原代分离培养活化后,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5μg.L-1)、AcSDKP组(1nmol.L-1)、混合处理组(AcSDKP1nmol.L-1+TGF-β15μg.L-1),每组6个复孔,加入相应药物培养72h后,观察各组HSC形态学变化,检测其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及HSC上清液中玻璃酸(H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HSCColⅠmRNA表达、H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AcSDKP组ColⅠmRNA表达、HA含量、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较,混合处理组ColⅠmRNA表达、HA含量、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DKP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介导的活化HSC合成和分泌ECM,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调控瘦素(lep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FLC灌胃给药第12周末,检测ALT、AST及HA、LN、PⅢNP、CⅣ含量;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Ⅰ)、瘦素、TGF-β1的含量;检测Hyp及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瘦素受体(OB-Rb)、TGFβ1Ⅰ型受体(TGFβR1)、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TFLC(200、400 g.L-1)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Ⅰ型胶原、瘦素、TGF-β1水平;降低Ob-Rb、TGFβR1、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TFLC能有效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调肝内瘦素及其受体,抑制TGF-β1/Smad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内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依那普利治疗组(8只)。术后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用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评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内tTG、CTGF和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TG、CTGF及ColⅠ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或P<0.05)。依那普利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都被显著抑制(P<0.01或P<0.05)。结论依那普利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TG和CT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复方注射液(CGII)对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以及组织抑制剂-1(TIM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猪血清腹腔注射8周,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组、CGII高(CH,10.8 mg·kg-1)、中(CM,5.4 mg·kg-1)、低(CL,2.7 mg·kg-1)剂量组,第6周末取大鼠肝组织行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MMP-13以及TIM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H,CM和CL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内TIMP-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MMP-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GII可明显减轻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IMP-1 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MMP-13 mRNA及蛋白水平,改善肝纤维化中MMP-13/TIMP-1的不平衡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肝纤维化模型组(H)20R、川芎嗪治疗组(TMP)2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两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0.3m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6周。川芎嗪组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后给予盐酸川芎嗪(TMP)60mg/kg经口灌胃,1次/d,连续治疗60天;其余两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60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石蜡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光镜下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Ⅰ)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川芎嗪治疗组Co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TMP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CoⅠ水平的表达,CoⅠ在川芎嗪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CoⅠ在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oⅠ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呈高表达,CoⅠ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肝纤维大鼠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分子GRP78、CHOP表达的影响,探讨GbE抗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的CCl4皮下注射(3mL.Kg-1.d-1,2次/周,首剂加倍) 6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分别以200、100、50mg.Kg-1.d-1的GbE灌胃干预6周,空腹取肝组织,RealTime-PCR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GRP78及CHOP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肝组织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 P〈0.01);应用高、中、低剂量GbE干预后,大鼠肝组织GRP78和CHOP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 P〈0.01)。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发生了ERS反应,GbE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分子GRP78和CHOP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γ-干扰素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17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成3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2组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每周2次,每次 0.5 ml).γ-干扰素治疗组在造模第9周每天皮下注射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处死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RT-PCR检测肝组织中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γ-干扰素显著逆转了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γ-干扰素治疗组能明显降解纤维化大鼠肝中的胶原(P<0.05).PT-PCR分析可见I、III型胶原 mRNA的表达在γ-干扰素治疗组均明显减少.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γ-干扰素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γ-干扰素能逆转免疫引起的肝纤维化,这是由于其能促进肝脏胶原的降解作用,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复方注射液(CGII)对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后,药物治疗6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DGF-B和TGF-β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GII(5.4,10.8 mg.kg-1,im)能明显降低肝组织PDGF-B及TGF-β1 mRNA的表达;CGII(2.7,5.4,10.8 mg.kg-1,im)能明显降低肝组织PDGF-B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CGII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组织PDGF-B和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虫草菌丝对四氯化碳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BALB/c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虫草组在造模同时予以虫草菌丝煎剂,直至造模结束.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生化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Nothern Blot测定Ⅰ型前(人)原mRNA.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静脉与汇管区周围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肝脏胶原沉积,可见纤维(I)隔形成,肝脏Hyp含量及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肝脏SOD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肝脏炎症与胶原沉积减(少)(P<0.01),Hyp含量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增加(P<0.01).结论:虫草菌丝制(剂)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提高肝脏SOD水平、降低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B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酶(PCⅢ)、Ⅳ型胶原酶(CⅣ)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SMA、TGF-β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B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PCⅢ、CⅣ含量,抑制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SMA、TGF-β1 mRNA及Ⅰ型胶原、Smad2蛋白的表达。结论 TFB能明显降低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胶原含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抗纤Ⅰ号等方剂和硒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纤Ⅰ号、抗纤Ⅱ号、抗纤Ⅲ号及各方剂加硒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并从分子水平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胆固醇等复合因素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自然恢复组、西药组及中药治疗组,中药灌胃治疗42 d,检测病理学指标、血清酶学指标、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各项检查均显示抗纤Ⅰ号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疗效优于抗纤Ⅱ号和抗纤Ⅲ号,抗纤Ⅱ号优于抗纤Ⅲ号,因此推测丹参为抗纤Ⅰ号的主药,鳖甲和郁金的辅助作用优于三棱和莪术.中药治疗组大鼠胸腺组织CD4、CD4/CD8均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加硒组与各方剂相比大鼠胸腺组织CD4、CD4/CD8均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同时实验表明抗纤Ⅰ号能够明显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量.结论:抗纤Ⅰ号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mRNA,从而抑制胶原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低分子量肝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进一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动物的血清TGF-β1含量、肝组织原位TGF-β1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实验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分期(P<0.05);显著降低血清TGF-β1水平、肝组织TGF-β1转录、表达水平(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对CCl4所致的实验大鼠模型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转录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芪参益气滴丸对DMN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组织TIM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纤维化肝组织中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 wk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干预组)、10 wk模型组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治疗组)。采用DMN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TIMP-1的表达。结果: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与治疗组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减轻(P<0.01)。干预组与治疗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TIMP-1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明显改善纤维化肝组织病理改变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IMP-1的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因宁片对甲亢性肝损害大鼠的肝组织内甲状腺激素受体(TR)和Ⅰ型脱碘酶(Dio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甲状腺激素钠(800 g kg-1 d-1)灌胃建立大鼠甲亢性肝损害模型。给予因宁片低(0.6 g.kg 1.d 1)、中(1.2g.kg 1.d 1)、高(2.4 g.kg 1.d 1)剂量、甲亢灵(1.2 g.kg 1.d 1),灌胃给药30 d后,处死大鼠。取部分肝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R 1、TR 2、TR 1、DioⅠ基因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DioⅠ含量,Chapra氏方法测定肝组织DioⅠ的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R 1表达上调,TR 2表达下调,TR 1表达上调(P<0.01);因宁片能抑制TR 1和TR 1基因表达(P<0.05),对TR 2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模型组DioⅠ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含量增加(P<0.01)、活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因宁片能显著降低DioⅠ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r=0.792,P<0.01),各剂量组均降低DioⅠ含量(P<0.05或P<0.01),因宁片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DioⅠ活性(P<0.05)。结论肝组织内TR和DioⅠ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因宁片能调节甲亢性肝损害大鼠肝脏的TR和DioⅠ基因的异常表达、降低DioⅠ含量、抑制DioⅠ的活性,这可能是因宁片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鬼针草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otalflavones of Bidenspilo-saL,TFB)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TFB160、80、40mg·kg-1组和秋水仙碱(Col)0.1mg·kg-1阳性药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wk9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疗程10wk。实验结束后,股动脉采血,放免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TFB对肝组织中TGF-β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技术测定TFB对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FB160、80mg·kg-1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表达。结论TFB通过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炎症细胞因子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10干预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EGF、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分别于CCl4造模第7周及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分离肝星状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新分离肝星状细胞中EGF、HGFmRNA表达水平;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原代培养3天后肝星状细胞EGF的表达。并于上述两个时间段分别将各组肝组织行HE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与正常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EGF、HGF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IL10干预后则明显降低(P<001)。对EGF而言,IL10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对HGF而言,IL10组皆低于正常组(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EGFmRNA水平在第11周较第7周有进一步的升高(P<005)。SP免疫细胞化法检测各组EGF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上述mRNA结果相平行。结论EGF、HGF随肝纤维化进程逐渐升高,IL10可抑制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EGF、HGF的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