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报告并分析1例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患者男性,78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3年”入院。患者在院外及我院诊断为“双肺肺炎、双侧胸腔积液”,治疗后仍病情反复。胸部CT见双肺实变影,双侧胸腔积液。CT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肺MALT淋巴瘤。结论 肺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结节病及肺癌等,需加强对此病认识,对可疑的患者,尽早行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行免疫组化,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2例以弥漫性病变为影像学特点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特殊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2例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5年,加重半年,病程长,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胸膜增厚,两肺多发实变影、磨玻璃影,可见散在小结节影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胸腔镜肺活检病理示黏膜相关淋巴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H-FR1克隆性基因重排。患者女性,50岁,反复发热、咳嗽,伴有活动后气促;胸部CT示两肺多发大片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外周血嗜酸细胞显著升高。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肺炎,予激素正规治疗,症状改善,但肺部病变无明显吸收,后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MALT淋巴瘤。结论以弥漫性病变为表现的肺MALT淋巴瘤较为罕见,容易误诊。对于少见病及病灶散在者,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低,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活检能获得理想标本,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诊断的8例肺MALT淋巴痛及其组织腊块,对组织腊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回顾性总结该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点、治疗、预后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MALT淋巴瘤;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4例通过手术诊断,4例通过经皮肺活检诊断;所有标本免疫组化CD20、PAX-5阳性,CD3、CD10、CD23、Bcl-6及cyclinDl阴性。4例手术患者中,3例术后无其他治疗,1例行1周期CHOP方案化疗;北手术的4例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周期以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结论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病因欠清楚,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明确。  相似文献   

4.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MZ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本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相关资料进行文献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热、咳嗽、胸痛,用正规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胸部CT显示右肺中叶和左肺下叶实变,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和CT血管造影征,肺实变内可见扩张的支气管.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是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液.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支气管镜下可见左肺下叶、右肺中叶支气管狭窄,用支气管镜进行透壁肺活检,病理为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CD20阳性,CD3,CD5,CD10,CD21,CD23,Bcl2和Bcl6阴性.肺MALT-MZL是肺原发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有创检查取得病理标本有助于早期诊断.某些临床表现(如周期性发热,肺实变及其内扩张的支气管, 血浆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出现M蛋白等)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疗.肺MALT-MZL属于惰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铺路石征为影像学特点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1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铺路石征"以及"pulmonary lymphoma"和"crazy-paving pattern"为检索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Pubmed等数据库以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51岁。慢性病程,CT表现为逐渐进展的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样改变,伴有局部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最终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复习6例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例CT表现为左肺下叶背段局限性"铺路石征",肺叶切除病理确诊为肺MALT淋巴瘤,其余4例为血液病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PAP),CT表现为"铺路石征",1例为PAP合并淋巴瘤。结论 MALT淋巴瘤患者高分辨CT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较为罕见,容易误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掌握铺路石征在各种疾病中出现的部位、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铭  温剑虎  蒋迎九 《重庆医学》2004,33(11):1694-1695
目的提高对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本病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病例共12例进行分析.结果男7例,女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9.8岁.临床表现:胸闷10例,咳嗽11例,发热5例,消瘦6例,乏力2例,盗汗3例,痰中带血1例.临床误诊为肺结核3例,肺炎4例,肺癌5例.确诊手段:CT引导下肺活检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3例,开胸活检5例.结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一个独特亚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炎、肺癌.CT引导下肺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开胸及VAST活检是其常用的确诊手段,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朱创键  卢崇蓉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23-1324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PMALT型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的P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等,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5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另3例有咳嗽、胸闷、发热、胸痛。影像学表现多样,分为肿块型、肺实变型、结节型,病灶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遗传学检测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综合诊断。5例均误诊,误诊时间14d至5年不等。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获取组织病理标本,并结合临床作出综合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肺结核误诊为肺癌的诊疗过程以及对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患者为63岁,男性,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7个月,再发5 d”入院,既往6个月前海南省人民医院曾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予四联一线方案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入院后行胸部平扫及增强CT提示左肺门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肺组织内可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增生伴较多淋巴细胞,可见坏死,考虑肺结核。改用以利奈唑胺为主的四联二线药物联合治疗后2周后,复查胸部CT左肺病灶明显缩小, 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MALT-ML)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例肺MALT-ML患者的穿刺组织及支气管镜刷检物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比分析。结果:4例肺MALT-ML患者中,细胞学诊断提示3例淋巴瘤,1例疑为小细胞未分化癌,MALT-ML不能排除;组织学提示4例患者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瘤细胞CD20、CD79 a为阳性,CD3、CD5、CD10、CD45RO、Ckpan、EMA为阴性。结论:肺部MALT-ML极其少见,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细针穿刺、支气管刷检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技术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可得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LT淋巴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肿瘤由边缘区B细胞组成,对组织造成破坏性浸润,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弥漫阳性.结论:MALT淋巴瘤具有惰性的临床过程,缓慢扩散,复发后可累及到其他部位,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1.
肺原发性淋巴瘤指单纯发生于肺组织内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但无纵隔、肺门和肺外脏器的淋巴瘤.其中大部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结组织(MALT),占全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70%~80%.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1],易误诊为肺癌、肺炎、肺结核等.痰细胞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为阴性,多需通过手术得到明确的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相似文献   

12.
陈金平  周新成  黄春鑫 《浙江医学》2017,39(10):841-843
目的探讨17例原发于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观察17例原发于肺的MALT淋巴瘤的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病变组织瘤细胞表现为单核细胞样、中心细胞样及小淋巴细胞样3种形态,常见噬上皮、滤泡植入、免疫球蛋白沉积和/或淀粉样变性,偶见瘤细胞在腺腔内穴居。免疫组化显示17例CD20、CD79a、BCL-2弥漫强阳性表达;16例CD43弱阳性表达,4例Kapple、Lambda单轻链限制性表达,其余CD5、CD10、BCL-6、CyclinD1、CD23均呈阴性表达。6例可观察到弹力纤维破坏。结论噬上皮、滤泡植入、穴居、弹力纤维破坏及免疫球蛋白沉积和/或淀粉样变性是原发于肺的MALT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V6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首次诊断为DLBCL 12例,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复发演变为DLBCL 10例;MALT淋巴瘤41例,26例为初发病例,15例为复发病例;另选10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作对照。结果:CD44V6阳性者细胞膜呈棕色。CD44V6在DLBCL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比MALT淋巴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比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LBCL和MALT淋巴瘤各自组内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结论: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疾病中,CD44V6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强,提示其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29岁。因上腹痛、反酸、嗳气2个月求治。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部大弯中段至胃底穹隆部可见2条粗大皱囊 ,约3.0cm×5.0cm ,表面粗糙、糜烂。镜下诊断 :胃体隆起性病变 ,胃MALT淋巴瘤。行探凿活检4块 ,病理示 :胃体大弯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 )。免疫组化染色CD20( +),CD79( +),bcl-2( +)bcl-10( +)提示 :单纯抗HP治疗效果差。DD3( -),为进一步确诊又行超声内镜检查 :见粘膜层增厚 ,最厚约10cm ,粘膜下层可见管腔样结构 ,肌层完整。给于圈套器混合电流2.34W切除粗大粘膜约0.3cm×0.9cm送病理 ,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7年15例误诊为结核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学特点,病理结果及诊断.结果 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约4例(20.6%)无症状,发热10例(66.7%),咳嗽5例(33.3%),淋巴结肿大12例.其中单一部位5例,多部位8例,其影像学特点是肿块样病变4例,弥漫性病变7例,肺门增大9例,胸腔积液6例,误诊淋巴结核4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误诊肺结核并淋巴结结核4例,误诊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并浆膜腔积液1例.确诊方式:淋巴结病理活检12例,经纤支镜肺活检2例,经皮肺活检4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霍奇金瘤4例,非霍奇金瘤1例.结论 因两者临床特征相似易误诊,及时早期获得组织病理标本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疾病。胸片或CT有可能将MALT淋巴瘤与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本例患者因为难以诊断而延误5年余。患者因胸痛就诊时发现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当时给予抗结核治疗,但肺部病变仍缓慢进展,同时左肺也出现病变,纵膈内淋巴结融合,病变累及心脏,出现心包积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超声支气管镜行支气管、淋巴结及心房肿物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CT引导下对64例肺周围病变患者进行肺穿刺活检,并对部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62例 48例患者诊断为肺癌,结核为7例,炎性假瘤3例,未确诊4例.诊断率达93.5%.恶性组织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阳性,未确诊4例中有2例免疫组化标记阳性,术后证实为鳞癌和鳞腺癌.结论 CT引导肺活检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简称MALT淋巴瘤)于1983年由Isaacson和Wright[1]首次报道,后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淋巴瘤分型方案将其归类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病期长,进展缓慢,临床上极易误诊。近5年我院共诊断肺MALT淋巴瘤4例,其中资料完整1例,现将该例肺MALT淋巴瘤的相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致密影"入院。2012年2月患者在当地医院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lmary pulmonary anaplastic large cell 1ymphoma 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通过对本病例及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免疫染色特点.结果 肺原发性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咳嗽、咳痰伴胸痛为主;病变多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左侧较多.组织学见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呈明显多形性.免疫组化示ALCL表达T细胞抗原、CD30及ALK.结论 肺原发性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罕见,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无特异性,客易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皮强中  刘小华  梁岚 《重庆医学》2023,(11):1697-1701
目的 探讨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21年该院20例肺原发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CT表现、病理、治疗信息,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同;10例无明显呼吸系统临床表现;11例胸部CT表现为肺炎型改变;7例经肺穿刺确诊,6例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管)未确诊后行肺穿刺确诊,4例纤支镜活检确诊,3例外科活检确诊;对CT表现与临床特征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肺部病灶的分布特征与年龄明显相关;病变偏侧性或分布位置与纵向分布倾向明显相关;影像类型与分布位置明显相关;8例未治疗,7例行化疗、1例行化疗+放疗,2例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2例仅手术切除(其中1例复发)。结论 肺原发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CT影像表现多为双侧类肺炎样改变,需临床足够重视,首选CT引导下肺穿刺检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