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造瘘置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造瘘置管引流术的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肾盂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成功,为上尿路梗阻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心理护理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2012年12月对35例腹腔渗液较多者或胰腺坏死伴腹腔感染的SAP患者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结果:35例患者中,4例胰腺坏死并腹腔感染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经剖腹探查行坏死组织清除、外引流术,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治愈。其余31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愈。结论: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坏死伴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该术式实践“损伤控制”的理念,遵循微创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肝穿刺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对不适宜手术的4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病因包括肝癌、胆管癌、胆囊癌和胰头癌,在3D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肝功能好转。结论:3D超声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较为安全、有效、费用低、疗效显著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手术切开直视法与超声引导法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探索便携式超声在家猪颈内静脉穿刺和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雌性家猪2只,氯胺酮麻醉后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采用手术切开直视法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法实施颈内静脉置管,记录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成功穿刺的平均试穿次数、完整置管用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切开直视法颈内静脉置管用时25 min.有8位操作者采用超声引导法,分别对左侧和右侧颈内静脉实施穿刺操作8次,完整置管操作3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成功穿刺的平均试穿次数为1.9次,完整置管用时平均17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家猪血流动力学教学模型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微创、快捷、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优势,将在麻醉模拟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0%(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7.
李琴  唐建华  林毅  施连东 《海南医学》2016,(8):1362-136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胆汁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6例胆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胆汁瘤最大直径5.5~15.9 cm,所有患者的胆汁瘤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16例胆汁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均效果明显,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胆汁瘤消失12例,瘤体缩小4例,16例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汁瘤的一种创伤小、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安全而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拟实施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表定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超声组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进行穿刺置管)。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57例,二次(以上)成功2例,穿刺失败1例,总成功率为98.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6例,二次(以上)成功10例,穿刺失败4例,总成功率为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超声组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超声组无一例出现血肿,对照组为3例(5.0%,P0.01);超声组发现颈内静脉变异1例,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均在超声显像定位后穿刺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总结2007 年9 月-2011 年11 月间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97 例资料,并分析穿刺成功率、进针次数、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置管成功率100%,进针次数1-3(1.5±0.6) 次.操作时间15-30(19.2±5.5)min,2 例(2%) 中心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内,1 例(1%) 置管后41d 形成血栓,10 例(10%) 于置管后1-80(32.9±25.7)d 发生感染.结论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30例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胆囊造瘘术,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6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确定心包积液程度,并设定穿刺路径。采用Seldinger法,在高频超声探头定位引导下,徒手心尖区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86例心包积液患者均穿刺成功,术中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穿刺针穿入心包的过程及针尖的位置、导丝在心包腔的行进方向及深度、导管在心包腔的位置等,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心包积液的诊治中,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实时、准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宣玲  黄宇理  卢冬雨  徐玮  王本芳  阮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1-1521,158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包积液患者二维B超定位后均采用Seld 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30例采用剑突下置管,6例采用心尖部置管,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15 cm,留置导管时间7~14 d,穿刺抽液减压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1例在置管后抽出100 m l液体时出现头晕出汗,停止抽液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穿刺孔渗液,随进一步抽吸而消失。均未出现心室扩张和急性肺水肿、气胸、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1例肝脓肿病人均经临床、影像学(B超或CT)和细菌培养确诊,行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脓肿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24例,肝2叶8例。31例为单个脓肿,10例为多发脓肿。结果36例1次置管引流成功,5例经2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平均引流时间为(18.5±5.3)d。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出现穿刺脓液外漏经超声引导右膈下置管引流治愈。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东  刘洪  何大军  杨昕宇  叶茜  贾东 《四川医学》2010,31(8):1188-118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34例成熟型孤立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冲洗治疗,经超声随访观察。结果肝脓肿位于左叶21例,右叶13例,单发脓肿30例,多发4例,最小脓肿约1.8 cm×2.5 cm,最大脓肿5.5 cm×7.0 cm,壁厚0.5-1.5 cm。超声引导下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肝脓肿成功率达100%,置管后团块逐渐缩小、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成熟型孤立性肝脓肿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达到临床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膜腔注入凝血酶联合ARROW中心静脉三通导管微创置入胸腔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恶性胸腔积液(A组)患者在B超定位下,进行胸腔微创置ARROW中心静脉三通导管引流,并每次注入凝血酶1 000 u。分别与3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B组)和29例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C组)对比。结果:A组症状缓解人数(13/3)、总有效率(90.6%)、胸膜粘连发生率(62.5%)、胸腔积液治疗后减少百分比(76±6.3)%、引流的液体量(4 900±150)ml、引流天数(5±1.2)天、住院时间(17±2.9)天,均优于B组(P<0.01)。A组并发症少,引流的液体量少,引流和住院时间短,优于C组(P<0.05~P<0.01)。结论:在B超定位下微创置入ARROW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三通管注入凝血酶至胸膜腔,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引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5 cm的肝组织后穿过胆囊床进入胆囊腔内,退出针芯,放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抽出导丝,抽尽胆汁,用甲硝唑液冲洗胆囊至抽出液变清。结果:5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立即缓解。手术后24 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5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7例胰头癌或胆管癌患者术后3 d,巩膜及皮肤黄染基本消退,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GD,对于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施行手术的患者,是一项安全、经济、易于操作、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CT及床边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 首次穿刺引流时间距发病1~46(11.0±7.9)d,每例置管次数0~11次,平均3.2次,留置引流管时间0~128(27.1±16.6)d.共107例(107/125,85.6%)患者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或后期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康复,18例(18/125,14.4%)死亡.21例(21/117,17.9%)在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3~32(19.8±9.0) d接受开放手术治疗、16例(16/21,76.2%)最终获得治愈、5例(5/21,23.8%)死亡.穿刺置管引流总体有效率为70.9%(83/117),1周内为79.4%(27/34),1~2周为75.9%(22/29),2~4周为63.2%(24/38),4周后为62.5%(10/16);各阶段置管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5、8、7、4(P=0.595);各阶段死亡例数为5(14.7%)、4(13.7%)、7(18.4%)、2(12.5%)(P=0.932).结论 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置管引流有效性等更为重要;早期穿刺置管引流的最终有效率较高,安全、不增加感染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期不排斥中转开放手术治疗,但指征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注入顺铂。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5%。2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3 d(35~731 d)。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预后,延长生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将临床上凭经验的盲目穿刺变为可视穿刺,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对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的应用满意度达100%。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陈新  宣之东  刘汝海  杨德瑞  韩玉  张庚 《医学综述》2012,(22):3865-38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非结石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重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观察胆囊穿刺引流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均获得成功,在术后24 h临床症状缓解。最终4例死亡,7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对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