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SRP)后慢性牙周炎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检测牙周临床指标来比较临床疗效。牙周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不吸烟组治疗效果好于吸烟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的改善呈显著差异(P<0.01),附着水平的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吸烟可能影响洁治及龈下刮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7年就诊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牙位选择对称的第一磨牙共96颗,每个患者2颗分成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组(48颗)即实验组和超声洁治结合碘甘油组(48颗)即对照组。分别在牙周袋内注射药物,每周1次共4次。记录并比较两组在用药后2周和4周的牙周,临床指数变化。结果:用药后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临床变化显著。结论:派丽奥缓释剂在局部治疗慢性牙周炎上优于碘甘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牙周洁刮治后在牙周袋内注入Cervitec凝胶是否对牙周炎临床参数有影响。方法 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 2 0例 ,每例选择 2个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均在 5mm以上且探诊出血的牙周袋。每个实验对象洁刮治与根面平整完成后即刻在牙周袋内注入药物 ,1个牙周袋用Cervitec凝胶 ,另一个位于不同分区的牙周袋用安慰剂 ,隔日 1次 ,共计 3次。分别于洁刮治前与上药完成后的第 7、1 4d测量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在洁刮治前无显著差别 (P>0 0 5 ) ,用药后 1、2周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洁刮治术结合Cervitec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 ,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口腔科收治入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的方法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 在牙周治疗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各项牙周指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一样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随机选择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龈上洁治术结合龈下刮治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查牙龈指数(G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结果: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1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刮治术能明显消除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明显减少,超声波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是消除牙周袋炎症的有效措施,且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牙周附着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口服利君沙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总结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牙周病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35例.治疗组口服利君沙并结合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对照组仅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平均附着丧失以及探诊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牙周病采用口服利君沙配合龈上洁治、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对改善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工龈下刮治法,观察组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的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结果:治疗后,两组PLI、GBI、PD、CAL均降低,且观察组PLI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I、PD、CAL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与手工龈下刮治法效果相当,PLI方面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朱俊红  龚香兰  徐速 《中外医疗》2010,29(19):58-58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洁治加手工刮治结合派丽奥软膏,在治疗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8个患牙予超声龈下洁治加手工刮治及根面平整后在牙周袋内注入派丽奥软膏,每周给药1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每个患者做1~2个疗程。结果超声龈下洁治加手工刮治并结合派丽奥,治疗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8个患牙,其中86例经半年、1年后随访,牙齿叩痛、咬合痛、牙龈红肿、牙龈出血消失,牙齿松动度明显改善,牙片显示牙周袋明显变浅或消失,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3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超声组和手工组,各40例。超声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手工组采用手工龈下刮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超声组菌斑指数、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疼痛评分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手工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治疗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面清洁情况和牙龈情况,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斑内螺旋体和球菌的百分比组成的改变,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施以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所有患者每周复诊1次,采集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镜检计数螺旋体及球菌的百分比,同时检测患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结果:患者经治疗1周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值变化极为显著(P〈0.01),2周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螺旋体的减少及球菌的增加也极具显著性(P〈0.01),至3周时趋于稳定。结论: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SBI,使螺旋体百分比显著降低,球菌百分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房宏志 《西部医学》2008,20(3):596-598
目的对比评价超声龈上洁治同步不同药物冲洗治疗青少年增生性龈炎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分为三组,试验组1(1%的聚维酮碘液)、试验组2(0.12%氯己定溶液)、对照组(蒸馏水)。应用1%的聚维酮碘液、0.12%氯己定溶液、蒸馏水作为超声龈上洁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的冲洗药物,测量患者上下前牙治疗前和治疗后七天复诊时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数值。结果1%的聚维酮碘液组(试验组1)、0.12%氯己定溶液组(试验组2)PLI的疗效均好于蒸馏水组(对照组),且显示PLT、BOP两药疗效不同。结论超声龈上洁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青少年增生性龈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超声龈上洁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试验组)和超声龈下刮治(对照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 、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 治疗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LI、BI、PD 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PD减少量和AL减少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减少量和BI减少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M-SRP)或分区龈下刮治(Q-SRP)治疗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FM-SRP组(一次性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和Q-SRP组(每次进行单个象限的刮治),每组1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等临床指标的基线值。分别于刮治开始前和刮治完成后2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牙龈疼痛程度、是否服用止痛药物以及发热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SRP组和Q-SRP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治疗前分别为(3.17±0.54)mg/L和(3.42±0.71)mg/L,治疗后2h分别为(3.17±0.54)mg/L和(3.46±0.83)mg/L,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的术中和术后反应情况分析显示,在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SRP和Q-SRP均未引起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龈下刮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慢性牙周炎病例的患牙120个随机分成4组:(1)盐酸米诺环素+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组;(2)单纯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组;(3)单纯用米诺环素组;(4)未处理组.分别在基线、1周,4周时检测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等牙周病临床指标.结果盐酸米诺环素+刮治组在1周和4周时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率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结论龈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联合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在降低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方面比单纯实施刮治术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周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后,实验组牙周袋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牙周袋内只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周1次,共4次。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时的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D)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第4周、第8周,2组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周炎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曾启新  吴卫 《广西医学》2004,26(11):1619-1620
目的 观察超声器械根面平整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同颌左右同名牙配对并分组 ,分别进行手用器械根面平整和超声器械根面平整术 ,观察两处理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处理组间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无显著性差异 ,而相同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结论 超声器械根面平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牙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名中度至重度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①Er:YAG组,Er:YAG激光治疗(160mJ、脉冲型、频率10Hz);②UP组.碳纤维头超声洁治辅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抗菌治疗。在基线及2、4、6、8、10、12周时由检查者单盲法评估如下指标:牙菌斑指数(PI),探入后出血(BOP)和探入深度(PD)。结果基线水平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种方法治疗后,种植体周PI和BOP均有显著降低,但是2周和4周时Er:YAG组中BOP评分减少程度较UP组明显(P〈0.01)。治疗期间PD值呈下降趋势,从第4周起各时段两组PD值均较基线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但两组间同一时间段P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①两种方法治疗12周后都可显著改善以上l临床指标;②在BOP方面,Er:YAG组优于UP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龈下清创术和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声龈下清创术后实施手工根面平整术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分口设计的方法,洁治后进行基线检查及随机分组,上、下颌各有一个象限为试验组,单纯采用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另两个象限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龈下清创术治疗,每位患者分上、下半口两次完成治疗,间隔1周,在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随访,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的变化。结果:基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及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试验组PD减少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个月: (2.13±1.31) mm vs. (1.79±1.33) mm, P<0.01; 3个月: (2.46±1.33) mm vs. (2.17±1.38) mm, P<0.01],试验组CAL减少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个月: (1.89±2.03) mm vs. (1.65±1.93) mm, P<0.01; 3个月: (2.03±2.05) mm vs. (1.83±1.97) mm,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PD减少量为(2.52±1.40) mm,对照组PD减少量为(2.35±1.37) mm, 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CAL分别减少了(1.89±2.14) mm和(1.77±2.0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两组的BI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龈下清创术相比,超声龈下清创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能更有效地降低牙周袋深度及减少临床附着丧失,临床上有必要在超声龈下清创后使用手工器械进行根面平整,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价金匮肾气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牙周病病例,经中医辩证诊断为肾气亏损;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进行一次全口龈上、龈下超声波洁治后,先以金匮肾气丸汤剂每日1剂,2次/d,煎服2周,后以丸剂桂附地黄丸口服,每次8丸,2次/d,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B组单纯进行一次全口龈上、龈下超声波洁治。疗效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基线)、疗程结束后4周、12周复诊分别检查记录每个受检位点的①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②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③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D)、④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⑤探诊出血(bleeding onp robin,BOP)牙周检测临床指标。结果 A组疗程结束后4周、12周的PLI、SBI、PD、AL、BOP疗效测定分别与治疗前(基线)对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匮肾气丸治疗牙周病短期疗效良好,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牙周基础治疗对龈下菌斑中螺旋体及牙周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测牙周基础治疗对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组成及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6例牙周病患者78个牙位的龈下菌斑用刚果红染色,计数螺旋体的百分比,记录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和牙齿动度,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后1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显著下降且牙周临床指数明显改善;刮治后2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继续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刮治后3周,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百分比出现回升趋势。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慢性牙周病有效治疗手段;牙周维护治疗对防止牙周再感染和牙周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