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MMP-9和TIMP-3在早孕先兆流产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3(TIMP-3)在早孕先兆流产和正常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定位及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早期妊娠和先兆流产行负压吸宫术者各30例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MMP-9和TIMP-3的表达。结果MMP-9在先兆流产组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早孕组;TIMP-3在先兆流产组和对照组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9/TIMP-3的比值在先兆流产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MMP-9在早期流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MP-9和TIMP-3的平衡对于正常早期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5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5,MMP-25)在正常早期妊娠和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正常早期妊娠和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MMP-25mRNA在正常早期妊娠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绒毛组织中MMP-25mRNA表达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逐渐上升,各孕周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② 正常妊娠组的绒毛组织中,MMP-25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并且随妊娠周数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与RT-PCR结果吻合;自然流产组仅在合体滋养细胞中有表达,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1±0.02和0.1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中MMP-25主要在腺上皮细胞表达,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微弱,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5±0.13和0.2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5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相吻合,且蜕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推测其参与胚胎植入及胎盘形成过程中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及子宫内膜组织重构;自然流产患者MMP-25表达水平降低,造成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母胎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异常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25例正常妊娠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内TGF-β1表达强度。结果自然流产组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GF-β1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层表达TGF-β1强度均较正常妊娠妇女显著下降,其低水平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和FAS蛋白在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检测Bcl-2和FAS蛋白在孕5~9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 Bcl-2和Fas蛋白均主要分布于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蜕膜细胞的胞质内。Bcl-2蛋白在正常妊娠组的水平显著高于自然流产组(P(0.05),Fas蛋白在自然流产组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 Bcl-2和FAS蛋白在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抑制素A、激活素A在早孕、先兆流产绒毛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抑制素A、正常妊娠活素A在维持正常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停经天数<60 d)早期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负压吸宫术者30例为对照组;行吸宫术的先兆流产妇女30例为先兆流产组,留取绒毛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抑制素A、激活素A在不同早孕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抑制素A、激活素A在对照组、先兆流产组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通过定量分析,抑制素A、激活素A在先兆流产组绒毛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胎盘组织分泌的抑制素A、激活素A对于正常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抑制素A、激活素A表达水平的降低在流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妊娠高血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HSA)法检测2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验组)和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盘滋养层细胞MMP-9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MMP-9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胎盘绒毛上皮组织合体滋养细胞MMP-9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及胎盘滋养层细胞MMP-9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其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和L(cathepsin L,CL)在人早期妊娠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胚胎着床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包括: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者30例、早期自然流产者25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lO例和葡萄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和CL的表达。结果 CB、CL主要阳性表达于正常早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CB在正常分泌期内膜.正常早期妊娠蜕膜、自然流产蜕膜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0%(1/10)、83.3%(25/30)、32.0%(8/25);CL则分别为0、63.3%(19/30)、32.0%(8/2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早期妊娠绒毛、自然流产绒毛、葡萄胎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10.0%(3/30)、0.66.7%(10/15);CL则分别为26.7%(8/30)、4.0%(1/25)、80.0%(12/1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B和CL在正常和异常妊娠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娟  王蓁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2):165-166,168
目的 探讨survivin、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 以35例稽留流产病人为病例组,30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组织蜕膜细胞中survivin、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病例组妊娠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9.
谢玲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9,30(3):177-179,198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探讨EGFR对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0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合体滋养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表达EGFR蛋白;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非恶变组葡萄胎的EGFR蛋白表达高于恶变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P〈0.05,P〈0.05,P〈0.05);而恶变组的EGFR蛋白表达强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P〈0.05,P〈0.05);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GFR表达降低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探讨EGFR对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0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在合体滋养层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烈表达EGFR蛋白;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非恶变组葡萄胎的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恶变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1, P<0.01, P<0.01),而恶变组的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5, P<0.05),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EGFR表达降低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局部细胞因子GM-CSF及其受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及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及脱膜组织各30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绒毛及脱膜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其受体(GM-CSFR)表达情况.结果自然流产组HCG值与人工流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绒毛及脱膜组织中GM-CSF和GM-CSFR 2组均有表达.与人工流产组相比,绒毛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 GM-CSFR增加(P〈0.05),GM-CSF的表达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脱膜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GM-CSF和GM-CSFR均增加(P〈0.05).结论在脱膜组织中,适量的GM-CSF和GM-CSFR浓度维持妊娠的继续,浓度过高则不利于妊娠,可能是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和L(cathepsinL,CL)在人早期妊娠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胚胎着床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包括: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者30例、早期自然流产者25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10例和葡萄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和CL的表达。结果 CB、CL主要阳性表达于正常早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CB在正常分泌期内膜、正常早期妊娠蜕膜、自然流产蜕膜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0%(1/10)、83.3%(25/30)、32.0%(8/25);CL则分别为0、63.3%(19/30)、32.0%(8/2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早期妊娠绒毛、自然流产绒毛、葡萄胎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10.0%(3/30)、0、66.7%(10/15);CL则分别为26.7%(8/30)、4.0%(1/25)、80.0%(12/1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B和CL在正常和异常妊娠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绒毛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3组:稽留流产组(I组)、先兆流产(Ⅱ组)、正常早孕组(Ⅲ组),每组各20例。采用积分光度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组患者蜕膜绒毛组织中PAF.R、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PAF-R、VEGF在3组患者蜕膜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均呈阳性。(2)PAF-R、VEGF表达水平:I组〈Ⅱ组〈Ⅲ组(均P〈0.05)。结论:PAF-R、VEGF表达降低普遍存在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PAF—R、VEGF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文锋 《海南医学》2010,21(10):94-9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早期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8例早期流产患者及20例正常早孕妇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测定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难免流产组流产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先兆流产组在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成功继续妊娠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TNFα在早期流产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测定血清TNFα浓度可作为早期流产的活动指标之一,同时也为寻找阻断免疫因子作用的新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和妊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方法,检测35例RSA病人、45例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早期妊娠绒毛和蛻膜组织中MIF的定位与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绒毛和蛻膜组织MIF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F水平。结果两组孕妇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中均有MIF表达,RS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胞质和蜕膜细胞胞质中MIF表达呈淡棕色,而对照组中呈深棕色。RS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胞质和蜕膜组织MIF蛋白和MIF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089~40.610,P<0.01)。RSA组血清MI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8.903,P<0.01)。早期妊娠血清MIF水平与绒毛和蛻膜组织中的MI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3、0.657,P<0.01);与MIF蛋白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0.794、0.616,P<0.01)。结论 MIF mRNA及其蛋白在RSA病人绒毛及蜕膜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参与了RSA的发病,早期妊娠血清MIF水平下降对RSA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收集60例先兆流产和60例正常妊娠孕妇宫颈分泌物,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中衣原体非结构蛋白DNA(CT-DNA)。结果:60例先兆流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16例CT—DNA阳性,60例对照组孕妇宫颈分泌物中2例CT-DNA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中CT—DNA阳性的患者其孕期阴道不规则出血、宫颈脓性分泌物、宫颈糜烂水肿及宫颈息肉的临床表现均高于CT—DNA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是导致先兆流产的原因之一;衣原体感染患者多伴有孕期阴道不规则出血、宫颈脓性分泌物、宫颈糜烂水肿及宫颈息肉。  相似文献   

17.
曹小秋  顾猛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91-1192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及雌二醇/孕酮(E2/P)在早期鉴别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和难免流产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例疑诊为异常妊娠患者作血清E2、P及β-HCG测定,根据妊娠结局分异位妊娠组(D组)、先兆流产组(B组)、难免流产组(C组),65例正常宫内妊娠组,为对照组(A组)。结果D组P值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组(A、B及C组)(P〈0.01);异常妊娠(B、C及D组)E2均低于A组(P〈0.01)。48h血清β-HCG动态测定,异常妊娠各组较A组上升斜率减低,倍增时间延长(P〈0.01)。D组E2/P比A组高,B组及C组E2/P比A组低(P〈0.05)。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β-HCG、E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2/P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β—HCG、E2、P联合测定并结合E2/P比值来鉴别孕早期异常妊娠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各30例孕妇胎囊绒毛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CD34及血管密度(MVD)数值的差异。结果: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绒毛膜绒毛中VEGF、CD34的表达强度及MVD值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均P<0.01)。VEGF的表达与MVD的数值呈正相关。结论: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降低早孕期绒毛中VEGF的表达,导致孕早期绒毛血管形成不良及胚胎生长发育受阻,使正常妊娠无法维持而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