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庄丽花 《护理研究》2006,20(6):1515-1516
从鼻罩或面罩的选择、头带的选择以及佩戴步骤、面罩固定等方面综述了面罩机械通气氧疗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2.
无创通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面罩是其重要的辅助设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面罩的安全使用会直接影响无创通气病人的通气效果。阐述了无创通气病人在面罩选择、面罩的固定、面罩使用过程中病人的护理以及面罩的日常维护,为临床上安全应用面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面罩对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交叉自身对照试验,应用自行改良的双流向面罩及惯用面罩各通气1小时,两者间隔30分钟。在相同通气参数状态下,比较两种面罩通气效果。结果2组通气治疗后气促和呼吸费力改善,动脉血气pH升高、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改良面罩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总结了16例无创性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护理,旨在总结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护理经验。认为通气前做好宣教与指导,选择合适的面罩及适当的体位与面罩的松紧度是行BiPAP的前提,通气过程中严格气道管理.并加强血气、SaO2、生命体征、神志、精神状况、呼吸机工作状况的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行BiPAP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双通道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使用双通道面罩(试验组22例)或使用单通道面罩(对照组21例)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4h,通过分析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气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其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动脉血pH、氧分压(PaO2)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双通道面罩组pH增高和PaCO2降低均显著优于单通道面罩组(P〈0.05或P〈0.01)。结论经双通道面罩和经单通道面罩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机械通气(FMMV)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双通道面罩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FMMV可以减少CO2重复呼吸,更有利于降低PaCO2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面罩负压装置在修复人工血管内瘘后人工血管外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例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出现人工血管外露的患者利用自制面罩负压吸引装置行吸引治疗,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例患者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因持续性血压升高转内科治疗,其余5例患者经过自制面罩负压吸引并换药治疗,创面结痂愈合.结论:利用自制面罩负压吸引对人工血管内瘘后人工血管外露患者创面的愈合有重要作用,具有时间短、效果好、经济实用的优点,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并延长人工血管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 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0.26)%和(21.95±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0.31)%和(25.12±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吸氧方式和不同氧流量下鼻前庭氧分压变化,探讨合理用氧的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0例健康志愿者使用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气面罩并且氧流量0、1、2、3、4、5、6、7、8、9、10L/min时鼻前庭处吸气相的气体,用Rapidlab 850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值。结果:普通面罩和储气面罩较鼻导管相比,鼻前庭处氧分压值明显升高(P〈0.05)。氧流量≥4L/min,储气面罩较普通面罩鼻前庭处氧分压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通面罩和储气面罩在氧利用较鼻导管有优势。在高浓度氧疗时,储气面罩较普通面罩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龙颖  谢小梅  涂超群  钟敏珍  黄琴凤  易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30-133,i0008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15;2+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 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177;0.26)%和(21.95&;#177;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177;0.31)%和(25.12&;#177;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 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10.
徐小玲  崔亮  叶泳松  刘岘  刘波 《护理学报》2020,27(12):58-59
目的为解决医院防护面罩紧缺的困境,自制简易面罩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方法利用影像科无色透明废胶片,自制简易面罩。制作好及使用过的简易面罩,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紫外线消毒1 h重复使用。结果共27名使用过自制简易面罩;影像科每天有40多例因发热需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1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结论利用影像科无色透明废胶片自制的简易防护面罩,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清晰度好,医护人员戴上自制简易面罩不影响诊疗、护理操作,可重复使用,解决了医院防护面罩紧缺的困境,经济易推广。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ventilation efficacy with three single-sized mask types on infant and child manikin models. METHODS: Medical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as study subjects inasmuch as they are inexperienced resuscitators. They were taught proper bag-mask ventilation (BMV)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on an infant and a child manikin. Subjects completed a BMV attempt successfully using the adult standard mask (to simulate the uncertainty of mask selection), pocket mask, and blob mask. Each attempt consisted of 5 ventilations assessed by chest rise of the manikin. Study subjects were asked which mask was easiest to use. Four to six weeks later, subjects repeated the procedure with no instructions (to simulate an emergency BMV encounter without immediate pre-encounter teaching). RESULTS: Forty-six volunteer subject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first attempt, subjects preferred the standard and blob masks over the pocket mask. For the second attempt, the blob mask was preferred over the standard mask, and few liked the pocket mask. Using the standard, blob, and pocket masks on the child manikin, 39, 42, and 20 subjects, respectively, were able to achieve adequate ventilation. Using the standard, blob, and pocket masks on the infant manikin, 45, 45, and 11 subjects, respectively, were able to achieve adequate ventilation. CONCLUSIONS: Both the standard and blob mask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pocket mask at achieving adequate ventilation on infant and child manikins in this group of inexperienced medical student resuscitators, who most often preferred the blob mask.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在中和剂选择试验中,中和产物组活菌计数用磷酸盐缓冲液作稀释液,可能掩盖中和产物的抑菌作用。改用中和产物溶液作稀释液,可避免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3.
喉罩在抢救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罩在抢救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至2009年应用喉罩和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32例急性危重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应用喉罩(观察组)17例,应用口鼻罩(对照组)15例.分析2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呼吸机脱机时间、疾病好转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中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呼吸机脱机时间、疾病转归时间[分别为(389.63±32.82)s、(19.31±2.26)h、(16.22±3.85)h]与对照组[(467.36±41.15)s、(25.18±3.73)h、(23.66±2.3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创正压通气后观察组在3、12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_2)升高、pH值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3 hPaCO_2、pH值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 h时PaCO_2、PaO_2、pH值的变化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中选喉罩通气,更能提高通气效率,加快临床表现的缓解.  相似文献   

14.
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气道工具,由于无法完全保障气道的安全,临床应用受到某些患者特殊情况、手术类型和体位的限制。气管导管一直作为这类特殊患者或者手术术中维持气道的首选方法,近年来,随着喉罩设计的改进与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选择喉罩代替气管导管用于非常规手术,有证据显示,只要谨慎选择患者和做好术中管理同样可以保障气道安全,并且更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和减少气道并发症。本文通过讨论喉罩在剖宫产、俯卧位、妇科腹腔镜和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食管引流型喉罩又称为双管喉罩,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食管引流型喉罩包括Proseal喉罩、在Proseal喉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Supreme喉罩、无套囊的I-gel喉罩和SLIPA喉罩。相比普通喉罩,食管引流型喉罩对通气罩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对胃肠道起到密封和引流作用的引流管。作为第3代喉罩,其密闭性更强,可调整性更高,防误吸能力更好。随着食管引流型喉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大大提高,其临床应用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麻醉医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咽喉部CT影像,测定中国成年人群咽喉部与喉罩置入相关的解剖径线,探讨各径线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使用喉罩全麻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1例,男性60例,女性61例。术前行CT平扫,经三维重建后测量会厌舌面长度(径线1)、会厌舌面根部宽度(径线2)、会厌舌面根部至食管入口处的距离(径线3)、两侧梨状窝外侧缘间距(径线4)。比较男、女各径线的差异并将各径线长度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径线长度分别为径线1(1.56±0.34) cm、径线2(2.18±0.37) cm、径线3(2.15±0.34) cm以及径线4(3.79±0.43) cm。男女4条径线长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条径线长度与年龄无相关性,与身高均正相关(P0.001),体质量与径线1、径线3和径线4长度正相关(P0.001),而BMI只与径线3长度正相关(P=0.009)。结论:性别、身高和体质量是影响中国成年人群咽喉部解剖径线长度的重要因素,在设计适合中国人的喉罩和型号选择方面应综合以上3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A Fatal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with Acute Autohemo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rbert F.  Polesky  Joseph R.  Bove 《Transfusion》1964,4(4):285-292
A fatal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due to anti-Kidd (Jka) is described in a woman with aplastic anemia associated with acute leukemia. Radioactive chromium studies, which were in progress at the time, made it possible to demonstrate that a severe autohemolytic crisis was a part of the rea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r intensification of autohemolysis is discussed. The difficulties of serologic diagnosis and selection of blood for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antibodies are reviewed. This case again illustrates that nonspecific agglutinins can mask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anti-red cell antibod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实验活动中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评估所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上海市部分从事结核分枝杆菌试验和检验操作的单位进行了评价。结果本次共调查16家从事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实验室中,有68.75%以上的实验室能提供及使用至少4种个人防护用品,有25%的实验室只能提供2种N95口罩,其中一种不能完全阻挡耻垢分枝杆菌的穿透。在对27名实验人员N95口罩密合性测试中,只有70.37%的人员防护口罩密合性合格。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场所和顺序不一致,调查共有9种穿脱顺序,采用荧光剂指示物对9种穿脱顺序模拟现场污染测试中,只有1种标准穿脱顺序对工作人员身体不会造成污染。结论现从事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中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不统一,存在实验室感染风险,急需制订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咽喉部CT测量成年患者咽喉部与喉罩置入相关的解剖径线并探讨各径线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使用喉罩全麻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1例,男性60例,女性61例。术前行CT平扫,经三维重建后测量会厌舌面长度(径线1)、会厌舌面根部宽度(径线2)、会厌舌面根部至食管入口处的距离(径线3)、两侧梨状窝外侧缘间距(径线4)。比较男、女各径线的差异并将各径线长度与年龄、身高、体重、BMI分别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径线长度分别为径线1(1.56±0.34)cm、径线2(2.18±0.37)cm、径线3(2.15±0.34)cm以及径线4(3.79±0.43)cm。男性和女性的4条径线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咽喉部各径线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4条径线长度与年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身高与4条径线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与径线1、径线3和径线4长度相关(P<0.01),而BMI只与径线3长度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人与喉罩设计相关的咽喉部解剖数据,发现性别、身高和体重是影响咽喉部解剖径线长度的重要因素,提示在设计适合中国人的喉罩和型号选择方面应综合以上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