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DD及FIB水平,分析RA血浆DD和FIB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ID患者血浆标本214例,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对AID患者进行分类,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全身性硬皮病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8例。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观察各类疾病不同活动度间及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结合血常规和生化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与其他4类疾病(P<0.05~P<0.01);RA组和SLE组患者中高活动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活动组(P<0.01);RA组和SLE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中(P<0.05~P<0.01);在RA组中,类风湿因子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SLE组中,D-二聚体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常见5类AID患者中,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最为明显,其次为SLE,且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疾病活动性和治疗阶段密切相关。提示RA和SLE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和非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NCTD-ILD)患者血浆中的浓度高低,探究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69例,分为CTD-ILD组(30例)和NCTD-ILD组(3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行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 CTD-ILD组和NCTD-ILD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TD-ILD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NCTD-ILD组(P<0.05),但两组间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无差异;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与D-二聚体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9、0.534,P<0.01).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与合并结缔组织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张娜  孙文闻 《吉林医学》2011,(33):7016-70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5例RA、42例SLE、28例pS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二者与其他炎性反应、免疫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SLE、RA患者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②SLE患者及伴血管炎的RA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pSS患者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④所有RA患者FIB水平以及合并血管炎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SR、抗CCP抗体、RF均成明显正相关;⑤SLE患者组FIB、D-二聚体与ESR、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积分均成明显正相关,与补体C3成明显负相关。结论:相对于pSS而言,RA、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亦提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RA及SLE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5.
戴辰程  戴冽  郑东辉 《广东医学》2005,26(6):796-797
目的了解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RA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1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77例非风湿病患者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同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双手Sharp评分。结果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为63.1%,特异性为97.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病程、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无相关性,与双手Sharp评分之间有显著相关。结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同时是RA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取RA患者65例和体检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用Pearson分析25(OH)D与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对初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03例初诊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疾病活动度将患者分为低活动度组(n=106)和中高活动度组(n=197),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对RA患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比较不同CONUT评分RA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中高活动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球蛋白、基于C反应蛋白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及糖尿病、高血压比例均显著高于低活动度组(P<0.05),血红蛋白显著低于低活动度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ONUT评分区分RA患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敏感度和特异性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D-二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萍乡市人民医院的120例RA患者,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PV、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MPV、D-二聚体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D-二聚体和CRP联合检测与疾病进展符合率为99.17%,高于单一项目检测(MPV、D-二聚体、CRP单一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83%、91.67%、91.67%)。结论 RA患者活动期MPV降低,与活动程度呈负相关;D-二聚体和CRP水平升高,与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疾病进展的阳性诊断率。MPV和D-二聚体可作为RA病情评估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可参考其值预测疾病的发展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探讨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及出院前血样,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用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在患者刚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降低,出院前恢复正常;二氧化碳分压在刚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升高,出院前恢复正常。结论动态监测COPD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病情的控制及改善疾病的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炎症细胞水平变化特点与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活动性指数分为活动组(n=31)与稳定组(n=31),另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活动性指数。结果活动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而稳定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血清IL-17和活动性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IL-17参与了RA炎症反应,并且关节活动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等亦可有效反映病情活动性,为RA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Ⅰ)、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传统使用的经典检测方法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分析对不同病期的RA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RA早期诊断、确诊、判断发展及疗效评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健康对照组50例,RA缓解组50例,RA活动组50例.均分离血清,测定血中CCP、RF、CRP、ESR、NTX-Ⅰ、BAP.结果 RA活动组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CCP、RF、ESR、CRP、NIX-Ⅰ、B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缓解组与RA对照组比较,CCP、RF、NIX-Ⅰ水平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SR、CRP、BAP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X-Ⅰ在RA患者的诊断以及预测病情进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与CCP/RF联合运用于RA的诊断中,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稳定期和活动期RA患者的IL-17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IL-17,PLT,ESR,RF,CRP等指标RA患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活动期PLT,ESR,RF,CRP,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IL-17与RA免疫炎症有关,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痛惜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DAS28评分方法判断RA病情活动性,检测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47例,缓解期49例)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缓解组(P〈0.01),其中女性瘦素水平又显著高于男性(P〈0.05);RA缓解期组以上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活动期组血清瘦素与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DAS2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病情活动性具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一种协同炎性因子促进RA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曾婷  宋超英  陆静忠 《疑难病杂志》2014,(11):1130-113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探讨其与RA患者贫血、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为RA患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RA患者疾病活动度通过疾病活动度积分表28(DAS28)评估。检测受试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结合铁、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ICRP)、类风湿因子滴度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滴度、血清pro-hepcidin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及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RA患者组血红蛋白、血清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ESR、CRP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铁蛋白、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RA患者活动亚组(DAS28>5.1分)血清中铁蛋白、CRP、ESR、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不活动亚组(DAS28≤5.1分)(P<0.05)。pro-hepcidin水平和RA疾病活动指标如DAS28、关节肿痛数、ESR和CRP、铁蛋白均呈正相关(r=0.596、0.406、0.502、0.567、0.420,P<0.05,P<0.01)。而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在RA伴和不伴贫血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RA患者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可反映疾病活动度,临床上pro-hepcidin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另一标志。  相似文献   

15.
杨静  董建玲  田岚  邹晋梅  张羽 《当代医学》2010,16(31):98-100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脂水平,探讨其与RA血清学指标以及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92例,其中实验组为RA患者62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两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抗体(ACCP)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应用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定RA患者疾病活动度。结果 RA患者TG、LP(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DL-C、APO-A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P(a)与ESR、DAS28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脂LP(a)测定可能对RA疾病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可解释RA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史浩  朱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01-102,105
目的 探讨IL-6、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RA患者51例为RA外周血组,其中15例为RA关节液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IL-6及IL-17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RA外周血组及关节液组具有较高的IL-6、IL-17检测值(P < 0.05).ESR、RF、CRP与RA外周血及关节液中IL-6呈显著正相关,RA患者关节液中IL-17与RA各观察指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RA患者的IL-6、IL-17在其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REM-1及其sTREM-1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80例为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4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X线分期差异.结果 RA组血清sTREM-1水平为(3.19±1.28)ng/mL,健康对照组为(2.55±1.4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两组按性别划分的血清sTRE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REM-1和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X线分期、ESR、RF和抗CCP抗体呈正相关,而与病程、年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超敏CRP和关节功能状态不相关;在RA患者中,稳定期组和活动期组的血清sTRE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REM-1与RA患者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类RF、X线分期正相关.sTREM-1与RA患者发病年龄、晨僵时间、病程长短、压痛关节数、超敏CRP和关节功能状态无明显关系.病程的不同阶段,血清中sTREM-1水平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168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IL-6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IL-6,WBC,RBC,Hb,Plt,ESR,RF,CRP等指标RA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活动期RBC,Hb,Plt,ESR,RF,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 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症有关,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脂的变化及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活动期RA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同时对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lglycerlde,TG)、高密度脂蛋白(His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l,ApoA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及活动性指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E)、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活动组Tc、HDLC、ApoAl显著降低(P〈0.01),ApoB显著增高(P〈0.01),而TG、LDLC无统计学意义;HDLC、ApoAl与RF、CRP、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TC与CRP、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TG、LDLC、ApoB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结论活动期RA患者出现了TC、HDLC、ApoAl显著降低,表明活动期RA患者出现了的血脂变化,而这种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40例RA患者,根据 DAS28分为 A组、B组及 C组。结果:处于活动期患者血清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HDL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1),活动期RA患者的ESR、C3、C4、CRP、抗CCP、RF、IgA、IgG、IgM、TNF-a高于非活动期。血清TG、LDL水平与ESR、CRP、TNF-a呈正相关,血清HDL与ESR、CRP、TNF-a呈负相关。结论:活动期的RA患者体内存在脂质代谢明显异常,除ESR、CRP外,血脂可能成为评价RA病情活动的指标,作为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