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的腮腺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SS患者13例行腮腺CT扫描,选取14例无腮腺疾病及口干症状行颈部CT扫描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腮腺的密度是否均匀、脂肪密度的有无、腺体实质的密度、钙化的有无。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腮腺实质的CT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腮腺呈均匀低密度。病例组双侧腮腺密度不均,可见弥漫性脂肪组织浸润,呈点片状、网格状、斑片状甚至几乎完全取代腮腺实质;腮腺实质密度增高。5例10个腮腺内见弥漫性分布的多发点状钙化。病例组和对照组腮腺实质的平均CT值分别为(-3.42±24.11)HU和(-25.43±20.32)HU,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4,P=0.001)。结论:SS患者腮腺密度不均,出现弥漫性脂肪组织浸润和腮腺实质密度增高为特征性的CT表现,并可出现特征性的弥漫性点状钙化。CT可以作为SS的一种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血浆PZ的检测在AC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另采用头颅CT或MRI测量与症状和体征相对应的最大低密度影面积,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发病3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天所测的PZ、DD明显高于入院即时所测水平;在诊断ACI的过程中PZ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凝血因素,ACI患者血浆PZ浓度与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预防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方法选取有毛细支气管炎病史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140例,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两组均治疗7 d。观察比较两组总病程、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效果及预防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7 d内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病程、退热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4%;治疗7 d内,观察组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率为15.7%低于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率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预防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超声成像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技术特点及近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疾病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科学营养支持的原则,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喂养匀浆膳,得到改善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效果,同时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乳胶凝聚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比较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分析醒脑静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多发性梗死性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醒脑静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影响。方法采取问卷回顾性调查法调查行为改变教育策略对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100例应激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人院的采用常规护理的应激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干预前、后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a型行为者124例,占62.0%,非a型者(b型与混合型)76例,占38.0%。其中观察组总有效100例(100.0%),对照组总有效75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4,P〈0.05);观察组QLQ—C30、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对IBS的发病有着重要影响,改变教育策略能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该病的康复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薛红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46-48,51
目的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s)P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展的相关性,探讨高风险GSTP1-Val等位基因在氧自由基致胃癌中的作用。方法以血液样本、胃癌细胞和相应正常胃黏膜细胞样本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P(GSTP)的含量和活性改变;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外周血DNA GSTP1的多态性。结果胃癌、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两种癌前病变组织中GSTP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78.00%(39/50)、48.00%(24/50)和74.00%(37/50),与正常胃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P在胃癌时升高[(27.5±24.5)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组[(7.1±2.3)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STP在癌前病变组[(16.8±12.3)μg/L]高于正常人组(P〈0.01);GSTP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914,P〈0.01);高分化及中分化管状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2.73%(8/11)和100.00%(21/21),高于低分化管状腺癌(58.33%),分化程度与GSTP表达呈正相关(r=0.732,P〈0.01)。Val 105的酶代替具有Lle 105的酶对多环芳烃二醇环氧化作用的效力高7倍,说明携带Val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胃癌危险性明显高于非携带Val等位基因个体。结论 GSTP是机体损伤解毒的酶,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肿瘤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标志酶;GSTP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展相关。携带GSTP1 Val等位基因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0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患者治疗前后腹围、体重、血浆白蛋白等指标,并与30例未经腹水浓缩回输患者进行疗效对照。结果: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后患者腹围、体重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P<0.01)。与未回输患者相比,痊愈好转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