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槐定碱的急性毒性。方法一次性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槐定碱,观察小鼠毒副反应情况,计算半数致死剂量。结果给药后,各组小鼠出现短暂自主活动减少,双目紧闭,蜷缩,随后即出现兴奋、跳跃;较低剂量组动物在30m in后状态恢复如常,活动自如;高剂量组小鼠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小鼠给药1 h内出现死亡。对各组小鼠死亡数目进行Prob it回归分析,确定其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65.193 37 mg/kg,其95%可信区间为59.015 44~74.415 68mg/kg。结论槐定碱具有一定的毒性,该药对昆明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LD50为65.19337 m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胺碱的 HPL C方法。方法 :用 VP-ODS150 mm× 4.6mm,5μm色谱柱 ,柱温 50℃ ,以甲醇 -水 -三乙胺 (55∶ 45∶ 0 .2 )为流动相 ,紫外检测波长 2 15nm,流速 0 .8ml/ min。结果 :在所确立的色谱条件下 4种生物碱得到很好地分离 ,标准曲线显示在 0 .1~ 0 .7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98.5%~ 10 1.0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用于生药及制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胺碱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刺花中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的HPLC测定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A)-0.4mol·L-1磷酸水(B)(1: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流速1mL·min-1,柱温30oC。结果:在线性范围内4个对照品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8%,101.09%,98.72%,98.47%。结论:可通过HPLC法同时测定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并可用该方法进行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氧化槐果碱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测定氧化槐果碱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HPLC-DAD为检测手段,采用摇瓶法测定氧化槐果碱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37±1)℃下,氧化槐果碱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logPapp=-0.44.在pH 1.2~10.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得logPapp在-0.97~-0.25;当pH <4.5时,受pH影响不显著,表现为亲水性;当pH >4.5时,logPapp随pH增大而逐渐增大.结论:该法可准确、快速测定氧化槐果碱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借此解析其体内动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槐果碱(Sohpocarpine,SC)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GABA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复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采用Von Frey机械痛触觉阈测量系统、热刺痛仪及冷热板测痛仪测定槐果碱40、20、10 mg/kg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冷缩足反射阈值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槐果碱40、20、10 mg/kg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小鼠脊髓组织GABA、GAD65及GA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组小鼠比较,槐果碱40、20 mg/kg可提高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小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延长热缩足反射潜伏期,降低冷缩足反射阈值;槐果碱40、20 mg/kg可上调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小鼠脊髓组织GABA、GAD65 mRNA表达水平,下调GAT1 mRNA表达。结论:槐果碱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GABA、GAD65表达和下调GA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氧化型生物碱与还原型生物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键合硅胶反相柱,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三乙胺2.0 m L/L)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结果: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分离良好,氧化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为1.15%;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1.64%;氧化槐果碱平均回收率为100.12%,RSD为1.86%;槐果碱平均回收率为98.35%,RSD为2.01%。结论:所建立的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氧化型与还原型生物碱含量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有效控制苦豆子总碱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体内血浆和唾液中槐果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Diamonsil(R)C18柱150mm×4.6mm,流动相:甲醇-0.1‰三乙胺水溶液(60:40,v:v),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流速:0.8ml/min.结果:槐果碱血浆和唾液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2.7%~96.6%和94.8%~113.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0%,血浆和唾液中槐果碱浓度在8~160μg/mL和2~4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5,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首次建立槐果碱唾液样品检测方法以及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体内血浆和唾液中的含量方法,为槐果碱的临床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颈静脉置管模型,探讨槐果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初步考察槐果碱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大鼠灌胃槐果碱(30,60,120 mg·kg~(-1)),HPLC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槐果碱的浓度,并采用Kinetica 4.4.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株,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625,1.25,2.5,5,10,20 mmol·L~(-1)的槐果碱,MTT法检测槐果碱对Hela和Siha细胞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大鼠灌胃给药后,槐果碱(30,60,120 mg·kg~(-1))在大鼠体内呈二室分布,C_(max)分别为(54.42±8.35),(91.16±13.72)和(157.64±26.85)μg·mL~(-1);T_(max)分别为(11.07±2.27),(8.47±1.13)和(13.53±3.88)min;t1/2分别为(15.95±0.93),(28.34±1.27)和(22.25±2.32)min;AUC分别为(812.79±65.81),(1571.92±172.62)和(2278.87±228.12)min·μg·mL~(-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槐果碱能明显抑制Hela和Siha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槐果碱在大鼠体内具有口服吸收快、作用时间长和消除缓慢等特点,同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Siha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槐果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宇彬  赵贺  王福玲 《中草药》2018,49(20):4945-4948
槐果碱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及苦豆子S.alopecuroides的干燥根和其地面部分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槐果碱的来源较丰富,在苦参、苦豆子中含量较高,且极易提取,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及保护肝脏、心血管系统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槐果碱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槐果碱治疗相关疾病和新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MTT实验考察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范围,再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氧化槐果碱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观测指标,考察时间、浓度、pH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并受pH影响;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转运无影响,从单层细胞层顶端(AP)到基底端(BL)的转运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大致相同.结论: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11.
关木通及其马兜铃总酸对小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马兜铃酸A为剂量标准比较了关木通醇提物和关木通马兜铃总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探讨关木通致毒的剂量关系。方法:小鼠单次灌胃关木通醇提物及其马兜铃总酸后,测定LD50、肝、肾功能及观察了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给予关木通醇提物的LD50值为4.4g·kg-1,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0mg·kg-1,与小鼠灌胃给予马兜铃总酸后的LD50值(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33mg·kg-1,♀37mg·kg-1)相近。给予关木通醇提物剂量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5mg·kg-1以上时,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增高,同时可见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折合成马兜铃酸A25mg·kg-1以上时可引起AST增高和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以上病变程度均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结论:关木通除了有明显的肾脏毒性外,还有肝脏毒性,致肾毒剂量较致肝毒剂量低,肾脏毒性是关木通致死的主要原因,马兜铃酸是主要的致肾毒成分。关木通的致死和致肾毒作用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地黄连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小鼠ig 80,40,20 mg.kg-1地黄连提取物1次,采用醋酸致扭体反应、热板法测定痛阈,观察地黄连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小鼠、大鼠ig 80,40,20 mg.kg-1地黄连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3 d,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地黄连提取物(80,40 mg.kg-1,qd×1)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其提取物80,40,20 mg.kg-1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LD50为478.9 m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446.8~513.2)mg.kg-1。结论:地黄连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小鼠单次ig的LD50为478.6 mg.kg-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去海藻(生甘草)组、去海藻(炙甘草)组、去甘草组、去海藻甘草组的小鼠急性毒性,评价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的毒性。 方法: 灌胃给与不同配伍组合不同剂量的海藻玉壶汤,计算出LD50,不符合LD50评价条件的组别,采用连续给药28 d,即累计半数致死量的方法来进行毒性评价;眼球采血,通过检测小鼠血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评价其对小鼠肝、肾系统的影响。 结果: 各给药组均未得出LD50,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LD50(16)为71.08 g·kg-1,药物剂量21 g·kg-1;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LD50(3)为68.28 g·kg-1,剂量21 g·kg-1;去甘草组LD50(12)为55.78 g·kg-1,剂量20 g·kg-1;去海藻(生甘草)组LD50(22)为72.27 g·kg-1,剂量21 g·kg-1;去海藻甘草组LD50(21)为79.62 g·kg-1,剂量18.1 g·kg-1;去海藻(炙甘草)组小鼠连续给药28 d仍未达到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为生药80 g·kg-1,药物剂量20 g·kg-1;给药各组对小鼠的肝、肾脏功能均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给药各组LD50(n)均属无毒的范畴,且对小鼠的肝、肾脏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常山碱盐(dichroa alkali salt,DAS)抗疟药效及急性毒性作用,了解DAS作为抗疟药的成药性。方法:采用腹腔接种伯氏疟原虫制备鼠疟感染模型,进行体内抗疟药效评价(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动态采集尾静脉血,涂片并吉姆萨染色,镜下观察疟疾小鼠疟原虫的转阴及复燃情况,计算转阴率和复燃率,并计算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50)。采用ICR小鼠对DAS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腹泻及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腹泻剂量(50%diarrhea dose,DD50)和半数致死剂量(50%lethal dose,LD50),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鼠疟体内实验发现,DAS在较低剂量即可使感染小鼠全部转阴,但不能有效抗复燃,ED50为0.6 mg·kg~(-1),95%置信区间为0.5~0.7 mg·kg~(-1)。小鼠急性毒性研究发现,给予DAS后,动物活动减少、行为倦怠,毛色无光、畏冷、进食、饮水欠佳,轻者腹泻、重者便血甚至死亡;DD50为7.9 mg·kg~(-1),95%置信区间为6.3~10.0 mg·kg~(-1),LD50为10.8 mg·kg~(-1),95%置信区间为8.5~13.8 mg·kg~(-1);大体解剖发现,给药组小鼠胃明显膨大,脾脏、盲肠萎缩,肠道内容物呈泔水样变化;HE染色发现不同剂量组肝脏、脾脏、胃和盲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以DD50和LD50为指标,计算DAS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分别为13.17,18.00。结论:DAS在较低剂量即可使感染疟原虫的模型小鼠全部转阴,但是毒性大,安全窗窄。  相似文献   

15.
新藤黄酸对S180细胞株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新藤黄酸对S180肿瘤细胞株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新藤黄酸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48 h,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S1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8.0,4.0,2.0 mg·kg-1剂量ip给予S180腹水瘤小鼠,每天1次,连续7d,观察45 d对存活时间的影响;以16.0,8.0,4.0 mg·kg-1剂量ig给予荷S180实体瘤小鼠,每天1次,连续12d,评价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测单次ip给药对小鼠的LD50.结果: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S18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 h其IC50为(1.54±0.12) mg·L-1;4.0 mg· kg-1新藤黄酸ip给药可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较荷瘤对照组延长141.6%,新藤黄酸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显著(P<0.05);单次ip给药对小鼠的LD50为36.66 mg·kg-1.结论:新藤黄酸对S18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甲氧聚乙二醇(mPEG)与蓖麻毒蛋白A链(RA)偶联后RA的免疫原性和毒性的改变。方法从天然蓖麻籽中提取纯化的RA,经与具有活性马来酰亚胺基团的mPEG反应偶联,得到纯化的mPEG偶联的RA。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比较RA修饰前后的免疫原性,通过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方法比较RA修饰前后的毒性。结果mPEG偶联的RA的免疫原性和毒性均明显下降。偶联前蓖麻蛋白A链的LD50为2.45mg·kg-1,而mPEG修饰的RA的LD50为3.67mg·kg-1。结论聚乙二醇能遮蔽RA,使其免疫原性和毒性有很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用小鼠和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测定体内抗瘤活性,用Blliss方法计算小鼠给药的急性毒性的LD50。结果阿诺宁乳化剂在4,8和16 mg·kg-1,灌胃(ig)qd×10 d,对小鼠肝癌HepS 3批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9.2%,46.9%和55.7%;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4.6%,47.3%和54.4%;对小鼠L2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7.5%,45.9%和56.5%。阿诺宁乳化剂在7.5,15,30和60 μg·kg-1腹腔注射(ip)×10d 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epS)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1.0%,42.9%,50.2%和62.4%;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依次为23.6%,39.4%,50.9%和61.2%;在15,30和60μg·kg-1,ip,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的剂量下,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2.0%,50.5%和60.2%;在上述3个剂量下,对人肺腺癌(GLC-8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0.3%,41.9%和56.1%。结果表明,阿诺宁乳化剂ig,ip对上述5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瘤率与阿诺宁乳剂的剂量相关。用Bliss方法统计出阿诺宁乳化剂对小鼠ig一次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为74.75 (58.67~5.26) mg·kg-1;ip的LD50)为1.12 (1.01~1.24)mg·kg-1),静脉注射(iv)的LD50为1.81(1.61~2.03) mg·kg-1。结论阿诺宁乳化剂对多种小鼠和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生痛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原生痛的急性毒性和镇痛抗炎作用。方法:以Bliss法计算原生痛单次ig小鼠的LD50;以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压痛法测定其镇痛作用;以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及佐剂致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原生痛抗炎作用。结果:原生痛LD50为30.10 g·kg-1;95%的可信限为25.85~34.66 g·kg-1。小鼠0.184,0.369g·kg-1和大鼠0.184 g·kg-1以上剂量,对化学刺激性、热刺激性或机械刺激性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非特异急性炎症模型或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结论:原生痛一次性给药镇痛作用突出,且有较宽的安全窗,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疼痛明显者缓急之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能否缓解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用药引起的骨髓抑制。方法:取Balb/c小鼠,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CPT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以1 mg·kg-1作为CPT给药剂量,使用全血分析仪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浓度变化,为后续联合用药提供检测时间点参考。随后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CPT(1 mg·kg-1)组,NCTD低、高剂量(10,20 mg·kg-1)组,CPT(1 mg·kg-1)+NCTD(10 mg·kg-1)组和CPT(1 mg·kg-1)+NCTD(20 mg·kg-1)组。连续灌胃2周,采用眼球采血法,应用全血分析仪检测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差异。病理组织切片评估肠道的毒性情况。结果:CPT LD50为1 mg·kg-1。CPT单独给药后6 h小鼠白细胞数目降至最少。24 h内与CPT单独用药比较,CPT+NCTD联合给药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上升(P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无明显变化。连续灌胃2周,比较CPT单独用药,CPT+NCTD联合给药组白细胞数目明显上升(P0.05),其中淋巴细胞升高显著(P0.01),其他细胞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无明显差异,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CPT主要毒靶器官小肠的病理变化短期、长期均不明显。结论:NCTD可减轻CPT用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并没有增加其肠道毒性,为临床CPT应用,并减轻其毒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苍耳子生品和炒品的水提、醇提4种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观察小鼠灌胃给药后的毒性反应,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苍耳子水提取物组毒性反应为静卧、竖毛、尾足发绀、震颤、呼吸抑制、间歇性惊厥、翻正反射消失、后腿抽搐等,乙醇提取物组则表现为静卧、腹式呼吸、部分竖毛、震颤、严重间歇性惊厥、跳跃、后腿抽搐,部分动物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苍耳子炒品水提取物、炒品乙醇提取物、生品水提取物、生品乙醇提取物的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分别为生药155.93,317.80,167.60,275.41 g.kg-1。结论:苍耳子水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明显大于乙醇提取物,而炒品和生品的毒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