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藤黄总酸对实验性肿瘤及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藤黄总酸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以药物对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为指标 ,探讨其体外抗瘤作用。结果 :藤黄总酸 (8,4 ,2mg/kg)iv对Heps、EC及S1 80 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 ;ip(1 5 ,0 75 ,0 375mg/kg )能显著延长Heps、EAC、S1 80 腹水型小鼠移植瘤的存活天数 ;藤黄总酸对人肝癌细胞BEL 74 0 2及人肺腺癌细胞SPC A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藤黄总酸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藤黄酸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新藤黄酸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MTT方法观察新藤黄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4、8、16、32 mg/kg剂量新藤黄酸作用于人肿瘤裸小鼠(BALB/c-nude)模型,观察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MTT法显示新藤黄酸对培养的人肿瘤细胞(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72 h的IC50在1.75~3 μmol/L;8、16、32 mg/kg新藤黄酸iv给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增长作用(P<0.05).但4~16 mg/kg剂量的新藤黄酸iv给药,对人肝癌Bel-7402肿瘤模型的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结论 新藤黄酸能够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iv给药时对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藏药螃蟹甲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糙苏素(phlomiol)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糙苏素对体外培养的2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采用小鼠实体瘤S180、肝癌H22细胞株接种小鼠,连续给药14 d,计算抑瘤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糙苏素对S180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和对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糙苏素在50~150 mg·L-1对2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r=0.989,P<0.05);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5,5,10 mg·kg-13个剂量的糙苏素,对接种的实体瘤S180、肝癌H22细胞株的抑瘤率分别为28.5%~65.0%.35.0%~74.5%.同时,糙苏素可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5),显著增加S180荷瘤小鼠NK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结论:糙苏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和接种的小鼠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能力,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uckwheat flower and leaf,EBFL)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小鼠实体瘤和腹水瘤模型,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EBFL 200,400 mg·kg-1剂量组ig给药、环磷酰胺(CTX,25 mg·kg-1)ip组。所有动物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20 d,测定EBFL给药后各处理组小鼠实体瘤重,腹水瘤小鼠体重和腹围增长速度,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结点为25 d,计算各组平均生存率,以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EBFL处理15 d,荷瘤小鼠腹水增长、体重增长明显减慢,与模型组比较P<0.05。EBFL处理组腹水瘤小鼠生存率达25%。EBFL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未达到CTX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EBFL(L,H)均可升高荷瘤小鼠血清中GSH-Px活性(P<0.05,P<0.01);EBFL(H)组小鼠血清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作用效果与CTX相似;与对照组相比,EBFL(L,H)处理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MDA水平(P<0.05)。结论:荞麦花叶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抑制荷瘤小鼠腹水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率,这可能与提高实验小鼠体内的GSH-Px和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蒡苷元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腹水瘤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及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通过测定瘤体积、瘤重、存活率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综合评价牛蒡苷元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牛蒡苷元中(40mg/kg)、高(80mg/kg)剂量组可明显抑制S180腹水瘤细胞荷瘤小鼠的瘤体积、瘤重(P0.05),并提高了S180腹水瘤模型小鼠的存活率,且它抗肿瘤作用显示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牛蒡苷元高剂量组(80mg/kg)的ALT和UREA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牛蒡苷元具有明显的抗S180腹水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卡铂抗癌和骨髓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胞外多糖(CCMEP)对治疗剂量卡铂(CBP)抗小鼠的实验性肿瘤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毒性剂量卡铂骨髓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给L615纯系小鼠接种肝癌(H22)实体瘤、BALB/C纯系小鼠接种H22腹水瘤.联合用药组分别ig 100或50或25mg·kg-1·d-1的CCMEP,并ip治疗剂量的CBP(30mg·kg-1·d-1),CBP组则ig等容积的蒸馏水并ip相同剂量的CBP.测定荷H22实体瘤小鼠的瘤重和h22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另将BALB/C小鼠分组后,分别ig上述三种剂量的CCMEP并ip毒性剂量的CBP(120mg·kg-1·d-1),CBP组只ip相同剂量的CBP.检测外周血象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取骨髓液,测定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三种剂量的CCMEP与治疗剂量的CBP合用,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CBP对H22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延长H22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与CB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0.05).毒性剂量的CBP可使小鼠外周血象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CCMEP可对抗CBP引起的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毒性剂量的CBP可降低骨髓细胞的GSH-Px活性并使MDA含量增加.CCMEP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对抗CBP引起的骨髓细胞GSH-Px活性降低和MDA生成增加.结论:CCMEP与治疗剂量的CBP合用,可增强CBP的抗肿瘤作用.CCMEP与毒性剂量的CBP合用,可对抗CBP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对抗机制与减轻CBP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的GSH-Px活性,增强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白花蛇舌草水提部位体内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水提部位(HD-1)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HD-1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直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采用S180实体瘤小鼠动物模型评价HD-1不同剂量(100,50 mg· kg-1)对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等的影响.结果HD-1在体外可显著抑制HepG2、HCT-116肿瘤细胞的增值,其效果与剂量和作用时间相关;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HD-1高、中剂量组(100,50 mg·kg-1)显著抑制S180肉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2.5%和33.1%,脾指数显著升高(P<0.05);环磷酰胺(CTX)联合HD-1中剂量组与CTX(20mg· kg-1)组比较,联合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指数显著提高(P<0.05),肺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HD-1在体外能明显抑制HepG2、HCT-116细胞的增值,体内能抑制荷瘤小鼠S180肉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银杏叶多糖(Ginkgo biloba leaf polysaccharidel GBLP)小鼠S180实体瘤、腹水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小鼠接种S180实体瘤或腹水瘤,分组饲喂不同剂量(0mg/kg、50mg/kg、100mg/kg、200mg/kg、400mg/kg体重)的GBLP,检测GBLP对小鼠S180实体瘤和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GBLP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增加;四个剂量的GBLP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03%、12.99%、55.69%、62.89%;抑制S180腹水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表明GBLP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藤黄各制剂单次大剂量ig给药后大鼠消化系统病变情况,并比较藤黄炮制前后对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毒性差异,探讨藤黄炮制减毒机制.方法:单次ig给予藤黄生品(200 mg· kg-1)、清水制藤黄(200 mg· kg-1)和藤黄酸(50 mg· kg-1),观察给药后大鼠的活动情况,于24 h后处死并采集大鼠心、肝、肾、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主要脏器,观察大鼠口服给药后消化系统病变情况.以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藤黄炮制前后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给药后大鼠的肝脏、肾脏、心脏、胃和食道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十二指肠、空肠有轻度至重度的毒性作用,表现为肠绒毛水肿.3种藤黄制剂均会引起给药大鼠肠道的毒性作用,生品藤黄所致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水肿程度最严重,其次是清水制藤黄和藤黄酸.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藤黄生品及炮制品均可明显降低IEC-6细胞的活性(P<0.01)与形态,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与藤黄生品组相比,藤黄3种炮制品组对IE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均显著性降低.结论:藤黄单次大剂量ig给药后大鼠的病理变化及IEC-6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藤黄经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酸酯化当归多糖(SPA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S180小鼠模型研究SPAS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 SPAS对S180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40,80,160 mg.kg-1.d-1剂量组抑瘤率分别达到27.89%,34.69%,39.45%。160 mg.kg-1.d-1剂量组明显增加脾脏指数达到(6.51±0.51)mg.g-1;80,160 mg.kg-1.d-1剂量组明显增加胸腺指数分别达到(2.82±0.12),(3.44±0.26)mg.g-1。结论 SPAS在体内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花桑寄生多糖的体内外抑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红花桑寄生多糖(Scurrula para-sitica polysaccharides,SP),MTT法检测了SP对S180,K562和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腹腔给药检测SP对S180的体内抑瘤效果,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SP对瘤组织中Ki-67,CyclinD1,Bax和Bcl-2等细胞增殖与凋亡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SP体外无抑瘤作用,体内抑制S180实体瘤生长的最适剂量为100 mg·kg~(-1)·d~(-1),抑瘤率为54%,SP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SP可下调瘤组织中Ki-67,CyclinD1和Bcl-2抗原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结论:SP可通过体内途径抑制瘤细胞增殖和促进瘤细胞凋亡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抑制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resveratrol-solid lipid nanopartieles,Res-SLN)对H22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接种肝癌H22瘤株造成相应的移植性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环磷酰胺(CTX)阳性药对照组(25 mg·kg-1),Res-SLN低、中、高(35,70,105 mg·kg-1)3个剂量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混悬液组(105 mg·kg-1)、空白辅料组,以实体瘤模型小鼠的瘤重、抑瘤率观察Res-SLN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制作用;以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为指标观察Res-SLN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以小鼠平均生存时间观察Res-SLN对腹水瘤模型小鼠的生命延长作用.结果:Res-SLN能有效地抑制实体瘤模型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1.95%,72.39%,85.52%;Res-SLN给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荷瘤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es-SLN中、高剂量组对腹水瘤肿瘤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具有延长作用,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Res-SLN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于Res,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一叶抗流感胶囊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一叶抗流感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组(0.07 g·kg-1)、抗病毒颗粒组(4.24 g·kg-1)、一叶抗流感胶囊(1.5,0.75,0.38 g·kg-1),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PR8)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治疗给药于感染后连续ig 4 d,预防给药4 d后再感染病毒,计算肺指数、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体外Cytopathic effect(CPE)法观察一叶抗流感胶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犬肾上皮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密度为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为2.5,1.25,0.62,0.31 g·L-1,作用时间为48 h,每组4个样本。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和PR8病毒株感染小鼠后,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下,病毒组肺指数均明显增高,治疗给药组的死亡率分别为90%和90%、预防给药组的死亡率为85%和55%,治疗给药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9.20 d和9.25 d、预防给药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9.35,11.60 d;一叶抗流感胶囊高、中剂量组治疗性给药后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和PR8株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高剂量组1.03±0.28,0.88±0.13;中剂量组1.08±0.14,0.92±0.10);延长平均存活天数[高剂量组(11.05±2.86),(11.20±2.86)d,中剂量组(10.95±2.78)d,(10.90±2.86)d,一叶抗流感胶囊高、中剂量组预防性给药明显延长平均存活天数(11.15±2.30),(11.75±2.24)d。一叶抗流感胶囊在体外对FM1毒株的IC50为0.89 g·L-1,治疗指数为6.75。结论:一叶抗流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亚型FM1株体内、体外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PR8株仅体内治疗给药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地黄连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小鼠ig 80,40,20 mg.kg-1地黄连提取物1次,采用醋酸致扭体反应、热板法测定痛阈,观察地黄连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小鼠、大鼠ig 80,40,20 mg.kg-1地黄连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3 d,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地黄连提取物(80,40 mg.kg-1,qd×1)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其提取物80,40,20 mg.kg-1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LD50为478.9 m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446.8~513.2)mg.kg-1。结论:地黄连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小鼠单次ig的LD50为478.6 mg.kg-1。  相似文献   

15.
射干提取物体内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射干提取物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采用2倍稀释法检测射干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ip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射干提取物低、中、高(0.46,0.92.1.84g.kg-1)3个剂量ig给药7 d对小鼠的致死保护率。结果: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射干提取物有较强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痢疾志贺菌对射干提取物中度敏感;射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痢疾志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g.mL-1)分别为0.062 5,0.015 6,0.250 0,0.031 2,0.015 6,0.015 6,0.062 5;射干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悬液引起的小鼠死亡率,死亡率分别为45%,35%,30%,与模型对照组死亡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射干提取物体内体外对所试菌株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壁虎醇提物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四噻唑蓝法(MTT)检测壁虎醇提物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凋亡蛋白Bax和Bc l-2的表达。体内实验以小鼠S180肉瘤为模型,观察壁虎醇提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6~8 g.L-1壁虎醇提物作用于细胞24,48,72 h后能够明显抑制EC9706食管鳞癌细胞株的生长(P(0.01),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可见凋亡细胞;6,7 g.L-1壁虎醇提物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凋亡率分别为(12.73±3.84)%,(19.80±2.3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内Bc l-2蛋白无明显变化,而Bax蛋白表达升高(P(0.01),Bax/Bc l-2升高。不同剂量的壁虎醇提物(0.6,1.2,2.4 g.kg-1)均可抑制S180肉瘤在昆明小鼠体内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4.88%,63.94%,69.53%。结论:壁虎醇提物体内体外具有抗肿瘤作用,体外诱导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 l-2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用小鼠和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测定体内抗瘤活性,用Blliss方法计算小鼠给药的急性毒性的LD50。结果阿诺宁乳化剂在4,8和16 mg·kg-1,灌胃(ig)qd×10 d,对小鼠肝癌HepS 3批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9.2%,46.9%和55.7%;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4.6%,47.3%和54.4%;对小鼠L2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7.5%,45.9%和56.5%。阿诺宁乳化剂在7.5,15,30和60 μg·kg-1腹腔注射(ip)×10d 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epS)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1.0%,42.9%,50.2%和62.4%;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依次为23.6%,39.4%,50.9%和61.2%;在15,30和60μg·kg-1,ip,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的剂量下,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2.0%,50.5%和60.2%;在上述3个剂量下,对人肺腺癌(GLC-8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0.3%,41.9%和56.1%。结果表明,阿诺宁乳化剂ig,ip对上述5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瘤率与阿诺宁乳剂的剂量相关。用Bliss方法统计出阿诺宁乳化剂对小鼠ig一次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为74.75 (58.67~5.26) mg·kg-1;ip的LD50)为1.12 (1.01~1.24)mg·kg-1),静脉注射(iv)的LD50为1.81(1.61~2.03) mg·kg-1。结论阿诺宁乳化剂对多种小鼠和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莲花总黄酮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金莲花总黄酮(FTLR)体内外的抗菌活性。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用营养肉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4个菌株进行试管连续稀释法和营养琼脂扩散法测定FTLR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内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2-6标准株感染昆明种小鼠作为模型,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FTLR 440,220,110 mg.kg-1剂量组,金莲花片2 400 mg.kg-1对照组(金莲花片2 400 mg.kg-1与FTLR 440 mg.kg-1的生药剂量相等)及模型对照组,以感染后24,48 h小鼠的死亡率为指标,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在体外抑菌实验中,FTLR对13个细菌标准菌株和10个临床株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低于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内抑菌实验中,FTLR各剂量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48 h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440 mg.kg-1组死亡率低于金莲花片2 400 mg.kg-1组。结论: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等生药量的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强于金莲花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背叶提取物芹菜素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11 dig给予芹菜素600,300,150 mg·kg-或ip五氟尿嘧啶(5-FU) 20 mg·kg-1治疗,观察移植瘤瘤重及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芹菜素600,300 mg·kg-1和5 -FU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1.78% (P <0.01),25.66% (P <0.05)和49.03% (P <0.01),且芹菜素可致裸鼠移植瘤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白背叶提取物芹菜素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