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后15例(46%)发生了心脏不良事件,其中心肌梗死3例,心功能不全10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3例,9例发生在术后1~3 d.结论: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肺切除术的399例患者的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有32例(8.02%)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除冠心病外的心脏疾病、手术方式(≥2个肺叶切除术)和病理诊断为非肿瘤病变(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和手术方式(≥2个肺叶切除术)(P〈0.01,P〈0.05)。结论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术后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应尽可能处理好相关的呼吸道问题,减轻组织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与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2007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肺切除术的399例患者的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有32例(8.02%)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除冠心病外的心脏疾病、手术方式(≥2个肺叶切除术)和病理诊断为非肿瘤病变(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和手术方式(≥2个肺叶切除术)(P<0.01,P<0.05).结论 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术后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应尽可能处理好相关的呼吸道问题,减轻组织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52例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全组52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多数为房扑、房颤)最为多见。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其余均治愈出院。术中探查良性肿瘤(黏液瘤)51例,其中生长在左心房49例,右心房1例,右心室1例;恶性(浸润性黏液癌)1例,生长在右心房。随访52例,1例黏液瘤患者于手术2 a后复发,1例浸润性黏液癌患者于手术2 a后死亡,其余50例心脏肿瘤患者完全康复。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心脏肿瘤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术后精神和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仁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的380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后精神障碍测定;对上海仁济医院及其合作医院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年龄≥65岁的135例非神经、非心血管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后认知障碍测定.结果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7.9%,体外循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围术期低血压是主要相关因素.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9.6%,年龄及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是重要相关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术后精神与认知功能障碍与体外循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围术期低血压、年龄及术中低血压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创伤 ,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2 38例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8例 (15 .96 % )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行非心脏手术开胸术 2 38例 ,38例在术后 10 d内发生心律失常。38例中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3岁。年龄≥ 6 5岁 14例 ,占 33.33%(14 / 4 2 ) ,血氧饱和度 <96 %者 9例 ,占 32 .14 % (9/ 2 8) ,术前有心血管疾病 13例 ,占 37.14 % (13/ 35 ) ,术后有…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预后。结果31例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经相应积极治疗后29例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93.55%)。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重视术前改善患者基本状况,术中积极保护心肌组织以及术后有效的监护与治疗,能减少心脏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老年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65—81岁;ASA分级Ⅰ~Ⅱ级,均为择期手术。手术种类:食管及胃底贲门癌根治术55例,纵膈肿瘤切除3例,肺叶切除术21例,剖胸探查术1例。术前72例(90%)有≥1种程度不等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2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23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3例,营养不良、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15例。  相似文献   

9.
夏漫辉  沈振亚  郑琳  李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4):210-211,2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4年8月32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有167例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54%。其中激动起源异常124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各型传导阻滞43例,以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最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心胸比值、术前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低心排、电解质紊乱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应根据病人的术前情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应作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解质钾在心脏术中和术后的应用已为我们所重视,而镁离子稳定心肌应激性、防止心律失常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笔者于1995年8月~1996年8月对10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应用镁制剂作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2-70岁,成人67例、儿童33例。先天性心脏病66例,后天性心脏病34例。手术种类:单瓣置换术21例,双瓣置换术12例,三瓣置换术1例;室缺修补术31例,房缺修补术29例,Fallot四联症6例。心功能均为Ⅱ~Ⅳ级,心电图提示房颤15例,伴有中重度肺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31例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33例,其他多为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结果院内死亡1例(0.76%),主要并发症:出血,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包填塞,心律失常,肺炎肺不张。结论术中处置得当,术后严密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平善 《吉林医学》2014,(22):4868-4869
目的:研究并讨论在心血管外科中应用急诊体外循环的经验和临床疗效,并对急诊体外循环在临床中应用指征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进行急诊体外循环术救治的50例患者,其中包括5例心脏肿瘤,12例心瓣膜功能不全,14例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7例大血管手术,2例外伤性的心脏破裂,4例患者实施法洛四联症的急性缺氧的矫治手术和6例先天性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急诊术。结果:进行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50例患者中,在手术后有45例存活,其手术的成功率是90%。结论:急诊体外循环术是心外科中救治急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有效措施,也是临床上救治心外科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科室进行协作,并及时掌握手术中的各项指征,及时建立体外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于麻醉诱导后转机前给予三磷酸腺苷,用量160μg/kg,以WZ-50C6微量泵输入,5ml/h,10分钟输完。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分别在术前、转机后30分钟及术后6、12小时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3ml,测定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记录CPB转机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以及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梯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PB转机时间、ICU监护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三磷酸腺苷对不停跳心内直视手病人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组21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急性心包填塞,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室性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死亡7例,死亡率为3.2%,各种并发症25例,而上述三种并发症占72.7%。结论:术后24 h对于严重并发症的正确预防与处理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13例术后入住ICU患者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护,每30min通过心电网络监护总结并记录其心电图。结果 44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8.93%,术后24h内是高峰。FEV1/FVC(≤70%)、术前心肺部合并症(本研究中包括肺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手术方式、术前血钾(〈4.0mmol/L)与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高龄有相关因素的患者,术前针对性积极治疗心肺合并症及适当补钾,改善低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术式均能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美心力应用于危重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危重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美心力 (注射用 c AMP)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危重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 : 组美心力 3mg/kg,加入注射用水 5 0 ml,于主动脉开放即刻静注 1/3量 ,之后微注泵持续静注至术毕 ; 组不用美心力。测定诱导麻醉后、转流 5 min、复跳 10 m in、停机 10 m in及关胸后 10 min等时点 CO、CI、SV、SVI、SVRI、PVRI、L VSWI、RVSWI、MAP、CVP、MPAP、PCWP。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窦性心率恢复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围术期及术后二天 c 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应用情况。 结果  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 组 ,电除颤率低于 组 , 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 组 (P均 <0 .0 5 )。 组窦性心率恢复率高于 组 (P<0 .0 1)。各时段 组所需c 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物种类、剂量和维持时间均多于 组。两组 CO、CI、SV明显高于术前 ,但 组较 组显著 ,MPAP、PCWP、PVR、SVR较术前降低 (P<0 .0 5 ) , 组与 组相比 ,SVR值差异显著 (P<0 .0 1) ,其他各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而 HR、MAP、CVP与诱导麻醉后和转流 5 min时比较无明显变化 (P>0 .0 5 )。 结论 重症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美心力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改善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 ,降低肺和外周循环阻力及抗心律失常作  相似文献   

17.
Bentall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21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3例,马凡综合征5例,大动脉炎1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2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随访21例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Bentall手术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良好的缝合技术和较短的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直视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常温或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流进行心脏直视手术167例,十余病种。在心脏跳动或诱颤下实施手术,最大限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组手术死亡率1.1%(2/167),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低心排综合症或及脑部等并发症。就该方法的利弊和安全性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朋贵  杨天德  陶军  吴悦维  金涛 《重庆医学》2007,36(16):1602-1603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麻醉过程和管理.方法 对58例实施法洛四联症畸形矫正手术的婴幼患儿,采用氯胺酮加中至大剂量的芬太尼为主的静脉麻醉,并辅以综合措施防治转流前的缺氧性发作,加强转流中的心肌保护和转流后的心脏功能支持.结果 2例患儿由于重度低心排,术后2~5d死亡;其余患儿麻醉过程平稳,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结果均较稳定,均痊愈出院,发绀消失,术后心功能良好.结论 选择以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为主的静脉麻醉方法,以及防治转流前的缺氧性发作、加强转流中的心肌保护和转流后心脏功能支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长辅助循环时间对危重心脏患者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危重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及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心脏复跳后延长辅助循环时间的处理方法.体外循环使用TERUMO SYSTER I型机.采用浅低温(33℃~35℃),中高流量(2.0~2.4L/minm2)灌注.心肌保护采用血液晶体4:1停跳液,先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