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胆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状况并探讨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4 2例胆管癌和 2 3例非胆管癌组织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胆管癌ER及PR阳性率分别为 5 4 8% (2 0 /42 )和 4 7 6 % (2 0、 4 2 ) ,二者均有表达为 4 2 9% (18/42 ) ,而非胆管癌组织ER阳性率仅 4 3% (1/2 3) ,PR全部阴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②阳性信号大都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 ,胆管癌ER及PR在高分化癌阳性率较高。结论 :ER和PR在胆管癌组织中都有明显表达 ,且表达的部位与“靶器官”相似 ,提示胆管癌可能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这为肿瘤的激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法对15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48例恶性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ER、PgR阳性率在正常卵巢组织为26.67%和60%,良性肿瘤为55.00%和50.00%,恶性肿瘤为56.25%和54.17%。②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年龄、行经年数、临床分期及术前有无化疗的ER、PgR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病理分级、月经状态下的ER、PgR状态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正常卵巢及卵巢病变组织中ER、PgR阳性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雌激素受体 (ER)实际表达率 ,为临床使用新一代抗ER药物 (toremifene ,TOR)治疗胃癌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349例胃癌标本进行ER的检测 ,其中 2 99例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法 ,5 0例用葡聚糖聚合物技术二步法进行检测。在检测ER的同时也检测 p5 3及PCNA的表达。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ER阳性率分别为 2 .3% (7/ 2 99)及 0 % (0 / 5 0 ) ,p5 3阳性率 37.1% (111/ 2 99)及 4 6 %(2 3/ 5 0 ) ,PCNA 94 .3% (2 82 / 2 99)及 96 % (48/ 5 0 )。结论 胃癌细胞可表达ER但实际表达率很低 ,而且存在质和量的变化。tamoxifen (TAM )及TOR的抗胃癌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雄激素受体 (AR)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脑膜瘤中 3种受体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免疫组化法对 4 5例脑膜瘤石蜡切片进行 ER、PR和 AR的检测。采用χ2 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对 3种性激素受体间的相关关系 ,以及 3种受体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脑膜瘤中存在性激素受体的表达。AR阳性率为 5 3.33% (2 4 / 4 5 ) ,ER为 2 4 .4 4 % (11/ 4 5 ) ,PR为 6 2 .2 2 % (2 8/ 4 5 )。 (2 ) AR与 PR间存在相关性 (r=0 .316 5 ,P<0 .0 5 ) ,AR与 ER、ER与 PR间无相关性 (P>0 .0 5 )。(3) 3种性激素受体在男女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1) AR、PR在脑膜瘤中有较高的表达率 ,而 ER的表达率较低。 (2 ) AR、PR间存在相关性 ,PR的表达可能受雄激素系统调节。  相似文献   

6.
胃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 0例胃癌根治术后标本检测ER、PR。结果 ①ER、PR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32 .5 %、30 .8%,两者共同阳性2 8.3%;②ER、PR在胃癌中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1) ,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 (P >0 .0 5 )。结论 ER、PR阳性表达的胃癌具有激素依赖性 ,测定胃癌中ER、PR对临床判定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在原发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 (ER、PgR)和C erbB 2癌基因蛋白产物在原发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 ,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并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3 5例原发胆囊癌 ,2 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R、PgR和C erbB 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原发胆囊癌中ER、PgR和C erbB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4 5 .7%和 65 .7%。ER的阳性表达与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C erbB 2过度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ER或PgR阳性患者的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ER、PgR及C erbB 2在原发胆囊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ER或PgR阳性者积累生存率显著低于ER或PgR阴性者。ER可能有希望成为反映胆囊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 rone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与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 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表达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雌激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 31例胃癌组织及 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和cyclinD1 的表达量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和PCNA蛋白表达等级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ER及cyclinD1 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且胃癌组织ER表达量与cyclinD1 表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s=0 4 0 ,P <0 0 5 )。免疫组化胃癌组织ER及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且胃癌组织ER表达等级与PCNA蛋白表达等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s=0 4 4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部分胃癌有可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分化癌(DTC)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 对43例DTC(包括3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腺瘤及16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ER 检测。结果:DTC、甲状腺瘤及正常组织中ER的阳性率分别为53.6%(23/43)、26.7%(8/30)及12.5%(2/16), DTC中ER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及正常组织(P<0.05);DTC组织ER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45岁者高于≥45岁 者;与肿瘤大小、病灶多少、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DTC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C- erb 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 PS2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链亲和素法检测 2 4 5例乳腺癌中 C- erb B2的表达。结果 约 6 0 %的乳腺癌有 C- erb B2癌基因表达 ,C- erb B2表达阳性率在 ER、PR及 PS2阳性组分别为 4 5 .19% ,4 8.0 8% ,2 3.2 6 % ,在 ER、PR及 PS2阴性组分别为 71.5 5 % ,70 .4 3% ,5 0 .75 % ,C- erb B2癌基因表达与 ER、PR及 PS2均分别呈负相关 (P<0 .0 5 ) ,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P>0 .0 5 ) ,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结论检测 C- erb 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化(SP) 法对36 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P53 蛋白、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53 阳性16 例( 阳性率44 .4 % ) ,ER 阳性22 例( 阳性率61 .1 % ) 、PR 阳性19 例( 阳性率52 .8 % ) ,其中3 项均阳性者9 例,而P53 与ER 均阳性者15 例,P53 与PR 均阳性者14 例;伴淋巴结转移者P53 阳性率为76 .9% ,无转移者为26 .1 % ,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1) 。结果表明:P53 、ER和PR在乳腺癌中明显表达,其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 70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 ,探讨 HSP70与甾体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 1例卵巢癌、1 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HSP70、ER、PR的表达。结果  4 1例卵巢癌中 HSP70阳性率为 6 8.2 9% (2 8/ 4 1 ) ,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1 8.1 8% ) (P<0 .0 5 ) ,而且 HSP70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ER阳性 1 9例 (4 6 .34% ) ,PR阳性 2 4例 (5 8.5 4 % )。ER、PR在 HSP70阴性组的表达高于 HSP70阳性组。结论  HSP70与 PR的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骨肉瘤病人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与其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 6 5例骨肉瘤病人ER ,PR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的骨肉瘤病人ER ,PR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5 92~ 2 .2 4 2 ,P >0 .0 5 )。临床无转移、存活时间长的骨肉瘤病人ER ,P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临床有转移、存活时间短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0 7~ 11.85 ,P <0 .0 5 )。④结论 骨肉瘤病人ER ,PR阳性率检测可为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病人预后的评估及骨肉瘤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 /孕激素受体 (ER/PR)在肺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研究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DNA含量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癌组织ER/PR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  4 0例肺癌ER检测阳性 2 3例 (57.5% ) ,PR检测阳性 16例 (4 0 .0 % ) ,异倍体者 31例 (77.5% ) ;受体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并与病理类型有关 ;ER阳性者DI值较低 ,以二倍体多见。结论 肺癌组织中存在雌 /孕激素受体 ,能用以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联合检测激素受体和DNA含量可为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 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5 6 6 %、81 9%、5 3 0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率高于绝经后 (P <0 0 5 )。子宫内膜癌Ⅰ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 (P <0 0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高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 (P <0 0 5 ) ,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 (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26例肝癌性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免疫组化PAP法检测126例肝癌中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其中肝细胞型肝癌(HCC)12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6例,对照组非癌肝20例,测得肝癌AR、ER、PR阳性率分别为64.29%,35.72%,26.99%。测得非癌肝AR阳性5例,ER阳性4例,PR阳性4例,两组比较AR阳性有显意义(P<0.05),ER、PR阳性无显差异(P>0.05)。肝癌组内AR阳性较ER、PR有显差异(P<0.05)。AR阳性率与HCC关系密切,但与胆管细胞型肝癌无密切关系。本实验从免疫组化角度支持肝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2例术前未行化、放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8%(42/62)、45.2%(28/62)、48.4%(30/62);(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erbB-2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C-erbB-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二者均阴性表达患者(P<0.05);(4)C-erbB-2(+)且雌激素受体(-)患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同时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C-erbB-2基因高表达或C-erbB-2(+)且雌激素受体(-)的患者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激素依赖性及大肠癌雌、孕激素受体的预后价值。[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结合微波处理抗原恢复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大肠癌组织切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分别为58.2%和66.3%。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5463,P=0.0001)。(2)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病灶部位、Dukes’分期、ER表达状况等对大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细胞对雌激素调节具有反应性;ER的表达对大肠癌病人术后生存期具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皮性卵巢癌雌激素受体 (ER)α、β亚型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4 5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 ,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蛋白表达情况 ,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ERα、ERβ阳性染色均位于细胞核内。卵巢上皮性癌中 ,ERα(+) 5 1.1%(2 3 4 5 ) ,与良性肿瘤接近 (5 0 .0 % ) ;ERβ(+) 8.89% (4 4 5 ) ,显著低于良性肿瘤 (5 0 .0 % ) ,ERβ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低分化及Ⅲ、Ⅳ期癌中显著低于ERα(P <0 .0 1)。结论 ERα、β为核受体。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降低 ,ERα ERβ升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的一个标志。ERβ可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