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①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②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③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④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⑤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纳入12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含量所占的比重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WMD =-0.02,95%CI[-0.07,0.02],P=0.27;WMD =0.02,95%CI [0.03,0.08],P=0.41;WMD =-0.03,95%CI[-0.19,0.14],P=0.74),但CD4+/CD8+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较健康组有明显增高(WMD =0.81,95%CI[0.74,0.89],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失衡可能是RA的发病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P)对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的协同影响.方法选择389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摄脊柱X线正侧位片并以半定量法进行脊柱骨折的判定.统计学方法: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2项分类资料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紧(backward LR法)分析.结果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128/389,32.9%)高于对照组[(20/156,12.8%),χ^2=22.706,P<0.01];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为21.6%(84/389),高于对照组中[(3.8%,6/156),χ^2=25.439,P<0.01].RA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4.8%,高于对照组[(9.6%,15/156),χ^2=93.241,P<0.01];RA组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28.5%)高于对照组[(5.8%),χ^2=118.110,P<0.01 ].不同骨量(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分组间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3,P<0.01),且呈现出随着骨量逐渐降低,脊柱OPF发生率逐渐升高的趋势(χ^2=43.003,P<0.01).伴肌少症的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27.2%,58/213)高于无肌少症的RA患者[(14.8%,26/176),χ^2=8.833,P=0.003].根据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分组的3组间(1=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2=单纯肌少症或骨质疏松;3=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2,P<0.01),且从第1组到第3组脊柱OPF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χ^2=37.164,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GC)组相比,服用GC组的RA患者具有更高的肌少症发生率(χ^2=7.136,P=0.008)、OP发生率(CI=10.900,P=0.004)和脊柱OPF发生率(χ^2=20.67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069(1.038,1.101),P<0.01]、服用GC[OR(95%CI)=3.169(1.679,5.984),P<0.01]、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R(95%CI)=2.113(1.430,3.124),P<0.01]的同时存在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和脊柱OPF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且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对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与白细胞介素-1F10(IL-1FIO)基因中rs6743376和rs6761276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84人和同期正常健康体检人群184人,采用高温连接酶的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检测两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白细胞介素-1FIO(IL-1FIO)基因中rs6743376和rs676127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6743376位点基因型频率(x2=2.04,P=0.361),等位基因频率(X2=0.187,P=0.667);rs6761276位点基因型频率(X2.28,P=0.320),等位基因频率(X2=0.206,P=0.650)。结论中国安徽省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遗传易感性与白细胞介素-1F10基因中rs6743376和rs6761276位点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4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肾活检的96例LN患者病例资料,对LN患者的AI、CI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积分(SLEDAI)进行评分,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特点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依据2003年ISN/RDS分型方案,96例LN患者中Ⅰ型0例(0.00%),Ⅱ型9例(9.38%),Ⅲ型9例(9.38%),Ⅳ型67例(69.79%),Ⅴ型11例(11.46%)。②不同病理类型的LN患者间AI、CI、SLEDAI是明显不同的,LSD检验结果显示Ⅳ型LN患者的AI评分均高于Ⅱ型、Ⅲ型、Ⅴ型(P<0.001)。Ⅳ型LN患者的CI评分均高于Ⅱ型(P<0.05),Ⅳ型LN患者的SLEDAI评分高于Ⅱ型、Ⅲ型(P<0.05)。③随着LN患者SLEDAI的增高,肾脏病理AI分数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469,P<0.001)。不同SLEDAI组患者LN间的CI是没有差别的(F=0.442,P=0.724)。④Ⅳ型LN患者尿蛋白明显高于Ⅱ型、Ⅴ型LN患者(F=1.348,P=0.002;F=0.894,P=0.022);Ⅳ型LN患者的血尿酸高于Ⅱ型、Ⅴ型LN患者(F=98.396,P=0.011;F=72.063,P=0.040)。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病理上的AI和SLEDAI积分、尿蛋白、Upr24、ANA、ACL、抗C1q呈正直线相关(P<0.05),和补体C3、C4、HB呈负直线相关(P<0.05);而CI和尿蛋白呈正直线相关(P<0.05),和24 h尿尿酸呈负直线相关(P<0.05)。 结论 LN患者病理分型及AI、CI积分与临床指标密切相关,SLEDAI积分和补体C3可间接反映LN病理AI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基因(TNFRSF11B) 1181G>C(rs2073618)、163A>G(rs3102735)位点和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基因(TNFRSF 11)401A>G (rs22774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易感性及其骨密度和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00例RA患者和201名健康对照组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rs3102735位点和RANKL基因rs2277438位点SNP;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法测定其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比较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单倍体型在2组中的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RA患者骨密度及疾病活动性的差别.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①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位点、rs3102735位点和RANKL基因rs2277438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RA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位点单倍体型研究表明:骨保护素和RANKL基因单倍体型(rs2073618G-rs2277438G-rs3102735G)携带者RA疾病易感性明显降低(1.5%与6.0%,OR:0.216,95%CI:0.081~0.575,P=0.0008),骨保护素和RANKL基因单倍体型(rs2073618G-rs2277438A-rs31 02735G)携带者RA易感性明显增加(14.5%与8.4%,OR:1.862,95%CI:1.179~2.943,P=0.007).②RANKL基因rs2277438位点表达为纯合型(AA和GG型)的RA患者(62例)腰椎3(1.05±0.22与0.93±0.26,t=2.314,P=0.023)、腰椎4(1.06±0.24与0.94±0.28,t=2.207,P=0.030)、腰椎2~4(1.04±0.21与0.89±0.28,t=2.788,P=0.007)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杂合型(AG型)RA患者(39例);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和rs3102735位点不同基因型RA患者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位点表达为纯合型(CC、GG型)的RA患者(60例)在以下疾病活动性指标上明显高于表达为杂合型(CG型)的RA患者(40例):压痛关节数(13±7与10±6,t=2.154,P=0.034)、压痛关节指数(19±11与13±9,t=2.318,P=0.023)、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5.7±1.9与4.8±1.8,t=2.481,P=0.015).RANKL基因rs2277438位点、骨保护素基因rs3102735位点不同基因型RA患者间各疾病活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rs3102735位点和RANKL基因rs2277438位点SNP与中国籍汉族RA患者易感性无关,但骨保护素和RANKL基因单倍体型(rs2073618G-rs2277438G-rs3102735G)为RA的保护性因素,而单倍体型(rs 2073618G-rs2277438A-rs31 02735G)是危险因素.RANKL基因rs2277438位点SNP与RA骨代谢相关;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8位点SNP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