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HIV/AIDS手术预后及切口愈合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4例HIV/AIDS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现抗HIV(+)时间、手术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部位、切口分类、术后切口愈合级别、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的切口愈合级别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差异、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甲级愈合率和HIV/AIDS相关因素与手术切口愈合率的关系.结果 (1)共有234例患者,男性125例,女性109例,性别比为1.15:1,平均年龄(36.17±11.56)岁.发现抗HIV(+)时间为0~204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M为388.5 cell/μl.其中23.93%患者CD4+T 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2)急诊手术占7.26%.发病部位涉及23个器官,48种疾病.Ⅰ类切口占21.37%,Ⅱ类切口49.57%,Ⅲ类切口29.06%.86.32%切口为甲级愈合,11.97%为乙级愈合,1.71%为丙级愈合.4.2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HIV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愈合与乙、丙级愈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HIV感染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对需要手术的HIV/AIDS进行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切口愈合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及HIV感染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天津市MSM人群HIV-1急性期感染的免疫学与病毒学特征,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HIV-1急性期感染样本检出情况。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依托MSM人群志愿者工作组招募MSM,快速法进行HIV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样品进一步复检和确证,阴性样品进行HIV-1 RNA集合核酸检测,核酸结果阳性者重新采样测定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抗体初筛阴性且两次核酸结果均为阳性者判定为HIV-1急性期感染。采用HIV四代ELISA试剂和P24 ELISA试剂对首次采集的HIV-1急性期感染样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出效果。结果 共招募和调查MSM 3 016例,HIV抗体快速检测阳性193例,确证阳性179例。HIV抗体快速检测阴性2 823例,核酸检测发现17例为HIV-1急性期感染。研究对象HIV-1感染率为6.53%(197/3 016),HIV-1急性期感染率为0.56%(17/3 016)。病毒载量为(5.63±1.50)log10拷贝数/ml,CD4为(442.82±268.17)个/μl,CD8为(1 069.65±668.22)个/μl,CD4/CD8比值为(0.49±0.25),HIV-1急性期感染者与慢性期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CD4和CD4/CD8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48,P<0.01、U=272,P=0.042和t=3.147,P=0.005),人口学特征仅有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6,P=0.026)。HIV-1急性期感染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比较,P24 ELISA试剂高于四代ELISA试剂(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7)。结论 MSM人群HIV-1急性期感染风险较高,采用P24 ELISA试剂可提高HIV-1急性期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加强HIV核酸检测是提高感染发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入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入组时基本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治疗HIV/AIDS共5 788人,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多.79.7%为江苏省籍,性别比为4.69:1,平均年龄为(39.9±12.6)岁,已婚者占55.8%.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者占52.0%.感染途径主要为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91.9%),入组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187 cell/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M为4.0个月.男性、>59岁、未婚、外省籍、在医院治疗和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江苏省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有所提前,但仍有大部分HIV/AIDS治疗较晚,其HIV阳性发现较晚是主要原因,HIV感染者早发现能力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柳州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2018年柳州市报告的≥15岁HIV/AIDS,用寿命表法计算各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对影响艾滋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14 856例HIV/AIDS,平均生存时间为98.74(95% CI:97.73~99.75)个月,第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0%,72.0%,68.0%、61.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文化程度、确证感染时年龄、职业、感染途径、样本来源、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结果和抗病毒治疗均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41岁中老年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及民工的HIV/AIDS的死亡风险较高,早发现、提高首次CD4检测率、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能降低HIV/AIDS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德宏州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云南省德宏州境内历年新报告的本地HIV感染者与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管理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至2013年12月31日累计发现的14 270例本地HIV感染者以及5 436例缅甸籍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二者在随访管理、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ART)等艾滋病相关管理现况。结果 1989-2013年德宏州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缅甸籍占27.6%(5 436/19 706),其中,1989-2003年为17.1%,2004年为12.4%,2005年为14.7%,2012年为51.4%,2013年为59.4%,呈快速上升趋势(趋势χ2=1 732.84,P<0.000 1)。截止2013年底,历年报告现存活的德宏本地HIV感染者共8 095例,当前随访比例为95.8%,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为88.5%,ART比例为78.3%。历年报告现存活的缅甸籍HIV感染者共5 326例,当前随访比例为19.2%,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为13.0%,ART比例为6.1%。缅甸籍HIV感染者当前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及ART比例均低于德宏本地HI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比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以及ART比例均较低,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随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北省HIV/AIDS的HAART效果。方法 以1989-2013年全省报告的4 148例HIV/AIDS进行研究, 对发现的HIV/AIDS定期随访、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登记死亡。自2003年开始, 对符合HAART条件的HIV/AIDS实施免费治疗。观察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31日。结果 4 148例HIV/AIDS, 观察12 451.48人年, 全死因死亡968例, 死亡密度7.77/100人年, 其中接受HAART者死亡密度为2.87/100人年, 未接受HAART者死亡密度为16.58/100人年, 后者是前者的5.77倍。对1 894例AIDS, 自发病之日至观察截止日, 观察4 774.48人年, 全死因死亡581例, 死亡密度121.69/100人年, 其中参加HAART者死亡密度4.77/100人年, 未参加HAART者死亡密度125.92/100人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组的死亡密度由不接受HAART治疗的22.9/100人年降至接受HAART治疗的5.3/100人年。通过年度分析发现, 随着HIV/AIDS人群HAART覆盖率逐年提高, 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逐年下降。HIV人群HAART覆盖率提高, 可降低未参加HAART的HIV感染者的死亡率。结论 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 可有效减少HIV/AIDS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 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随访管理工作进展。方法 采用随访干预、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和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3个指标分析随访管理工作进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08-2014年数据库,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全国HIV/AIDS的随访干预率由2008年的55.7%上升到2014年的94.7%,CD4检测率由2008年的48.4%上升到2014年的88.3%,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由2008年的48.3%上升到2014年的91.1%。3项指标均逐年增长,经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干预:χ2=180 466.733,P<0.01;CD42=35 982.374,P<0.01;配偶检测:χ2=43 108.270,P<0.01)。注射吸毒途径HIV/AIDS随访干预率和配偶检测率较低,监管场所HIV/AIDS的3项指标均较低,感染途径不详者3项指标最低。结论 我国HIV/AIDS随访管理指标显著提高,HIV/AIDS得到有效随访管理服务。今后要加强注射吸毒途径感染以及监管场所HIV/AIDS的随访管理工作,首诊时加强个人信息的收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后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对基线、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和分析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4 082例患者基线、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195.3±155.7)cells/mm3、(331.9±202.6) cells/mm3 和 (380.9±221.3) cells/mm3, 仅有时间效应时,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61.124,P=0.000)。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而提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方案、漏服药物和停药。受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漏服药物、停药等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而呈线性提升趋势。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停药等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结论 广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良好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省男性HIV/AIDS人群中梨支原体(Mpi)感染情况, 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首次完成Mpi全基因组测序, 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男性HIV/AIDS人群为研究对象, 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 进行了4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分别收集首段尿、静脉血样本进行Mpi感染的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建立EpiData数据库,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对Mpi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 共收集1 541名男性HIV/AIDS, 其中851人(55.2%)处于HIV感染阶段, 690人(44.8%)已发展至艾滋病阶段, Mpi感染率15.4%(95%CI: 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HIV/AIDS人群中未接受高效抗病毒治疗者, Mpi感染风险高于已治疗者(OR=1.344, 95%CI: 1.008~1.792)。另外, 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Mpi感染风险降低(OR=0.600, 95%CI: 0.444~0.810)。Mpi基因组为850 704 bp, GC含量为24.21%, 含有708个基因, 总长度为734 085 bp, 平均长度1 037 bp, 占基因组全长的86.29 %。结论 本次调查的1 541名江苏省男性HIV/AIDS人群, Mpi感染较高。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及机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较高水平者, 可降低Mpi的感染风险。并首次完成Mpi标准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注册序列号: AZHZ00000001), 获得了基因组草图,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探求致病机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