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天津市2005-2017年医疗机构新报告HIV/AIDS特征,为更好地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报告HIV/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回顾调查2005-2017年医疗机构新报告HIV/AIDS的科室来源及主要就诊疾病。结果 2005-2017年天津市医疗机构新报告HIV/AIDS 3 035例,医疗机构报告HIV/AIDS病例年均增长24.8%,其中49.2%(1 343/2 728)来源于住院病例,50.8%(1 385/2 728)来源于门诊病例,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在2011-2017年HIV阳性检出率呈现增长趋势(χ2=18.469,P=0.005);医疗机构住院病例、门诊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χ2=17.189,P=0.000)及新报告当年发生死亡比例(χ2=61.19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新报告HIV/AIDS首次CD4值(χ2=16.751,P=0.000)及新报告当年发生死亡比例(χ2=18.92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新报告HIV/AIDS首次CD4值(χ2=37.620,P=0.000)及新报告当年发生死亡比例(χ2=95.48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5-2017年天津市医疗机构门诊新报告HIV/AIDS较为及时,二级医院新报告HIV/AIDS比三级医院及时。在医疗机构重点科室门诊积极倡导医务人员中主动提供HIV检测服务,对于天津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2014年新报告MSM中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婚姻及配偶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22周岁的MSM感染者基线和随访信息。根据确诊后180 d内配偶首次HIV检测结果,分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和“检测发现前未发生配偶传播”两种感染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间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22 337例MSM感染者纳入分析,22.7%(5 081/22 337)为已婚有配偶者,3 715例感染者确证后180 d内其配偶进行首次检测,7.6%(282/3 715)配偶为HIV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的相关因素包括MSM感染者年龄≥60岁(OR=2.64, 95% CI:1.50~4.65)、少数民族(OR=1.93, 95% CI:1.13~3.29)、CD4+T淋巴细胞(CD4)≤500个/μl[CD4<200个/μl: OR=2.91(95% CI: 1.82~4.65);CD4为200~349个/μl: OR=1.98(95% CI: 1.22~3.23);CD4为350~500个/μl: OR=1.69(95% CI:1.00~2.86)]、自我报告不安全性行为(OR=1.92, 95% CI: 1.44~2.58)。结论 应加强MSM感染者中的已婚有配偶者的行为干预和HIV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减少其传播给配偶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1-2013年广州市疫情资料,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广州市HIV/AIDS病例中,报病时病程阶段为AIDS(HR=2.717,95%CI:2.039~3.621)、由医疗机构诊疗发现(HR=1.516,95%CI:1.159~1.981)、未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HR=4.866,95%CI:3.674~6.444)、符合治疗标准未治疗(HR=12.213,95%CI:8.467~17.616)、报病时年龄40岁以上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更高。另外,不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治疗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也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HR=1.936,95%CI:1.145~3.272)。结论 及早发现HIV/AIDS病例,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95-2015年北京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诊断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5-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2 874例HIV/AIDS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12 874例HIV/AIDS中,303例(2.4%)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接受抗病毒治疗9 346例(72.6%)。平均生存时间为226.5个月(95% CI:223.0~230.1),1、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6.4%、93.2%、91.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死亡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诊断时为艾滋病患者(比HIV感染者,HR=1.439,95% CI:1.041~1.989);异性传播(比同性传播,HR=1.646,95% CI:1.184~2.289);现有或曾有配偶(比未婚,HR=2.186,95% CI:1.510~3.164);诊断时年龄≥ 60岁(比≤ 30岁,HR=6.608,95% CI:3.546~12.316);诊断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μl(比≥ 350个/μl,HR=8.711,95% CI:5.757~13.181);未抗病毒治疗(比抗病毒治疗,HR=18.223,95% CI:13.317~24.937)。结论 1995-2015年北京市HIV/AIDS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26.5个月。诊断为HIV感染、同性传播、未婚、≤ 30岁、首次CD4 ≥ 350个/μl、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生存时间较长。相反,诊断为AIDS、异性传播、现有或曾有配偶、年龄≥ 60岁、CD4<350个/μl、未抗病毒治疗的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天津市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04-201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报告的全部HIV/AIDS,运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及各年生存率,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775例HIV/AIDS病例1年、3年、5年、10年、1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88%、86%、79%和79%;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HIV感染者(χ2=107.622,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感染途径、病例来源、抗病毒治疗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均是影响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 早发现和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时间,应加强HIV/AIDS早发现和早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动、接受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的情况,为减少流动HIV/AIDS的失访,加强流动HIV/AIDS的规范化管理,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下载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1-2015年新报告及存活的HIV/AIDS现住址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新报告跨省流动HIV/AIDS的人数和比例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5 576人(10.0%,5 576/55 805)上升到2015年的15 348人(13.3%,15 348/115 321)。在调整了可能的相关因素后发现,上一年接受随访及CD4检测的HIV/AIDS中,当年发生跨省流动和跨市流动的HIV/AIDS接受随访及CD4检测的比例均低于无跨省跨市流动的HIV/AIDS。结论 HIV/AIDS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接受规范化的随访及CD4检测,在对HIV/AIDS的随访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各地随访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获取其工作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信息,在HIV/AIDS发生跨省或者跨市流动时,做好异地流动的转介工作,减少因HIV/AIDS流动而导致的失访、CD4检测的脱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阴性配偶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HIV/AIDS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年随访一次,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检测。结果 至2014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91例,其中1692例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一次,34例研究对象新发感染HIV,累计观察时间为5494.52人年, HIV新发感染率为0.62/100人年。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79/100人年、0.62/100人年、0.47/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不坚持使用安全套(HR=4.64,95%CI:1.89~11.40,P=0.001);与阴性配偶入组时间相比,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晚一年以上(HR=3.70,95%CI:1.44~9.49,P=0.007),HIV/AIDS未进行抗病毒治疗(HR=3.62,95%CI:1.14~11.51,P=0.029)。结论 德宏州HIV/AIDS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相对较低。仍需在阴性配偶人群中进一步宣传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并尽早对HIV/AIDS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山东省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Kaplan-Meier(K-M)法及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2003-2015年山东省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率、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F-G模型)分析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竞争风险存在时,K-M法计算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高于CIF。CIF估算5 593例治疗HIV/AIDS随访1、3、5、10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8%、4.21%、5.37%和7.5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HR=0.40,95% CI:0.24~0.65)HIV/AIDS的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低,现住址在鲁西地区(HR=1.33,95% CI:1.01~1.89)、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1.39,95% CI:1.06~1.80)、治疗基线方案含NVP(HR=1.36,95% CI:1.03~1.88)、治疗基线临床症状Ⅲ/Ⅳ期(HR=2.61,95% CI:1.94~3.53)、诊断1年后接受随访(HR=2.02,95% CI:1.30~3.15)、诊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 200个/μl(HR=3.41,95% CI:2.59~4.59)、治疗基线CD4 ≤ 350个/μl(HR=5.48,95% CI:2.32~12.72)的HIV/AIDS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高。结论 竞争风险存在时,K-M法高估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优选竞争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早诊断、及时随访、早治疗可降低HIV/AIDS艾滋病相关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这些病例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4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是2008年的4.2倍,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8.0%)。其中,83.9%自述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该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95.1%),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53.4%和46.6%。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时间间隔,估计近3年感染者比例为15.5%,从感染到被发现时间间隔在8年以上者比例为43.6%。新发现的年龄50岁及以上病例中,约有66.5%的病例可能是在50岁及以后感染,从感染到被检测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8±2.7)年。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的增加是该年龄段高危行为暴露和既往感染晚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诊断病例为线索进一步开展溯源和专题调查,排查与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确诊AIDS后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河南省相关数据库,筛选出2008-2015年间确诊为AIDS且≥15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纳入25 525例研究对象,观察期内病死率为24.9%,其中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为14.4%。治疗比例从2008年的72.1%上升到2015年的92.8%,同期病死率从21.2%下降到4.1%,其中接受HAART者从9.2%下降到2.6%。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AIDS时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大(aHR=2.45);接受HAART的患者死亡风险低(aHR=0.13)。在接受HAART患者中,有复方磺胺甲恶唑(TMP-SMZ)服用史的患者死亡风险低(aHR=0.76);确诊AIDS时CD4计数50~个/μl组和<50个/μl组死亡风险高(aHR值分别为1.26和1.97);基线CD4计数50~个/μl、<50个/μl组死亡风险高(aHR值分别为1.44和1.84)。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加强HIV/AIDS的CD4检测,尽早纳入HAART,同时及时开展TMP-SMZ预防治疗,是减少患者AIDS相关疾病死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对防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磊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10-1612
Goffman认为,歧视是人们不公正地对待那些具有令人厌恶的、使人丢脸的特征的特殊人群。它是一种通过边缘化、排斥、强制等手段对特殊人群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措施。Dovidio等把歧视定义为将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排除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之外。艾滋病相关歧视是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及相关人群,相关行为的歧视,也包括高危人群及其家人等自我歧视。  相似文献   

12.
SARS(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21世纪初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个人和家庭的福祉以及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SARS的流行促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积极建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完善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制度,坚决执行疑似病例的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传染病管理的立法工作等等,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和国内各部门的合作。2003年后期对SARS的控制和2004年春天发生的偶发病例的成功控制说明了我国在预防SARS上已经取得了难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1991年3月和5月广州市2例艾滋病现症病人的调查处理情况。调查分析表明:2例艾滋病病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是广州地区(亦是广东省)最早发现的艾滋病病人。两例病人都有艾滋病临床表现,但初次就诊时均有误诊,经过较长时间观察才作出艾滋病的诊断。提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诊断水平,及时诊断,及时做好疫情报告,必须加强境外人员的艾滋病监测,防止艾滋病传入并造成国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TS巢式PCR检测AIDS患者合并耶氏肺孢子虫感染的应用价值并对ITS1-5.8S rDNA-ITS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方法 收集AIDS患者痰液标本,用二硫苏糖醇(DTT)消化处理后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CMS)染色镜检;提取肺孢子虫DNA后进行巢式PCR扩增,选取GMS染色和PCR同时阳性的112号和仅PCR阳性的185、200号病例的PCR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然后用Blastn程序和DNANAN软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序列间比对,并和GenBank登录的耶氏肺孢子虫ITS1-5.KS rDNA-ITS2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ITS巢式PCR法检测AIDS患者99例,耶氏肺孢子虫DNA阳性43例,阳性率为43.4%(43/99),用GMS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4.04%(4/99),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A克隆112、185、200号病例的耶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23bp、515bp、51lbp,三者之间的基因同源性为95%~97%,与GenBank登录的耶氏肺孢子虫(U07220)、(U07221)、(U07222)和(U07226)的ITS1-5.8S 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5%~98%,其变异位点多在ITS1和ITS2基因片段.结论 ITS巢式PCR法检测耶氏肺孢子虫敏感性明显高于GMS染色法.ITS巢式PCR法可作为肺孢子虫肺炎早期诊断方法,尤其适用无创性标本的检测,CMS染色法对无创性标本痰液的检测敏感性低,在临床上意义不大;成功获取广西株耶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外国株耶氏肺孢子虫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其中5.8S rDNA高度保守,ITS1和ITS2基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罗庄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的途径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湘样方法,在罗庄区3所学校(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临沂职业技术学院、沂蒙学院)部分在梗学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青年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等.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4份,收回有效答卷1006份,有效率为98.24%.青年学生对史滋病的血液和母婴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8.44%和94.14%,但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53.8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84.11%)、报刊书籍(59.22%)、网络(60.22%).11.52%(118/1024)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史,男生性行为发生率(14.97%,81/541)高于女生(7.66%,37/483)((X2=13.38,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1.69%(61/118).结论:目前罗庄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艾滋痛宣传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培养青年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和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在人群中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方法] 对部分主动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接受艾滋病检测者进行心理咨询,对其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情况加以归纳分析。[结果] 受检者主要有恐惧与悲观、怀疑与焦虑、羞耻与内疚等心理特征。[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AIDS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2008年12月期间陆续收集到的150名AI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02例)采用鸡尾酒疗法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对照组(48例)单用鸡尾酒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体质量、生存质量、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55.88%,对照有效率54.17%;②对舌象改善和生存质量影响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对体质量影响和CD4+T细胞亚群改善方面,两组疗后较疗前改善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观察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很好的增加依从性,减少单用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抗药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贡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免疫学功能状况,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采用Mulitest检测分析软件进行三色检测. [结果]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P<0.01);HI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AIDS患者:HIV感染者中CD4淋巴细胞数200-300/mm3者9例(19.6%,9/46),301~500者22例(43.5%,20/46).>500者17例(36.9%,17/46).CD4淋巴细胞数将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 [结论]HIV感染者CD4+细胞降低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有9例HIV感染者CD4+细胞数已降低至200~300/mm3,其中4例已出现了一些临床症状,存在着发展为病人可能,对于此类感染者应作为关爱和治疗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抽取皖北3县(临泉、界首、萧县)农村地区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AIDS病人,通过入户的方式进行询问调查和现场观察.[结果]研究发现,农村地区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低于90%的有21人,占15.1%,调查时服用人数最多的药物为司他夫定(Stavudine),药物依从性最好的为茚地那韦(indinavir).服药者中有35人因为忘记而出现间断性停药,占85.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服药者身体越差服药依从性越好,而督导医生的水平差、服药者经常出现希望自己死了才好的念头则服药依从性差.[结论]该地区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不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抗病毒治疗前的服药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AIDS的疗效,进一步证明中医药治疗AIDS的可行性。方法将95例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加服益艾康胶囊作为治疗组,同期120例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IDS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死率23.16%,对照组病死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结论长期服用益艾康胶囊,可以降低AID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