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 探究低氧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单核细胞系THP1诱导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提取并且鉴定正常培养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N-M2 exo)以及缺氧培养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H-M2 exo)。SKOV-3细胞分为PBS组、N-M2 exo组和H-M2 exo组,分别与PBS、10μg/ml的N-M2 exo和H-M2 exo共孵育48 h,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ME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相比于PBS组,N-M2 exo组和H-M2 exo组SKOV-3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01),ME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01)。相比于N-M2 exo组,H-M2 exo组SKOV-3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01),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来源外泌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derived fibroblasts, HS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验证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HSFs合成胶原的信号通路。方法 分离并培养SD大鼠BMSCs、BMSC来源外泌体及SD大鼠HSFs,设置空白对照组(PBS组),实验组(BMSCs来源外泌体组),阴性对照组(去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浓缩上清液组)。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SF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3组细胞中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前列腺患者外周血外泌体的含量,并探究外泌体在前列腺癌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离心法收集正常人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并测定外泌体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CD63 的表达。MTT 和Western blot 检测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外泌体分泌能力的影响。复制前列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并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转移癌组织中CD63 和Ki-67 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外泌体含量(27.69±11.66)μg/ml 高于正常人(7.41±5.2)μg/ml(P <0.05)。伴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含量(33.40±10.45)μg/ml 高于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18.17±5.96)μg/ml(P <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外泌体产量。注射外泌体组裸鼠肺部转移灶数目(16.28±6.94)高于对照组(4.72±2.51)(t =5.265,P =0.000)。结论 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速离心法提取胶质瘤细胞U251外泌体,通过电镜及纳米粒径分析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征性蛋白表达.在U251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0 μg/ml的外泌体悬液30μl(外泌体组)或等量不含外泌体培养基(对照组),通过双荧光染色法验证外泌体能否进入U251细胞;CCK-8及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通过RT-PCR法筛选U251外泌体与人星型胶质细胞外泌体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s.最后,将miR-NC、miR-125b mimics或miR-125b inhibitor转染U251细胞,重新提取外泌体后加入细胞培养基,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凋亡变化.结果 U251细胞分离的外泌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囊泡状小体,直径范围约100 nm,富含CD63和CD9蛋白.在U251细胞培养基中加入外泌体悬液后,外泌体能够被U251细胞吞噬.CCK-8及流式细胞法显示:外泌体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凋亡比例低于对照组.RT-PCR显示:U251细胞外泌体miRNA-125b含量高于人星型胶质细胞外泌体.将miR-NC、miR-125b mimics或miR-125b inhibitor转染U251细胞后,分别提取三组细胞外泌体并加入U251细胞培养基,miR-125b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miR-NC组,凋亡比例高于miR-NC组;miR-125b mimics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miR-NC组,凋亡比例低于miR-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miR-125b,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外泌体调控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及机制。方法 为了探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实验分为control组(THP-1细胞)、OPM2组(THP-1+OPM2细胞)、U266组(THP-1+U266细胞)、OPM2+GW4869组(THP-1+OPM2细胞+GW4869)和U266+GW4869组(THP-1+U266细胞+GW4869)。提取OPM2和U266细胞分泌的外泌体(OPM2 exo和U266 exo),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结构,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TSG101、Hsp70、CD9。为了探究外泌体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实验分为OPM2 exo组(THP-1细胞+OPM2 exo)、U266 exo组(THP-1细胞+U266 exo)和PBS组(THP-1细胞+PBS)。qRT-PCR检测所有组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1,NFATc1)、细胞原癌基因c-Fos、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细胞外泌体对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差速离心法提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373和U87以及脑胶质细胞HEB所分泌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结构,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将0.2μg/μL的外泌体和等体积PBS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孵育,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wil2诱导肿瘤干细胞(Piwil2-iCSC)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肿瘤样生物学行为的影 响。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Piwil2-iCSCs外泌体,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及外泌体摄入实验检测外泌体形态、直径、标 志蛋白表达及作用途径。将hucMSCs 分为对照组、PBS干预组和外泌体干预组(Exo),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和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cMSCs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经Piwil2-iCSCs外泌体长期干预的hucMSCs的染色体结构。结果透射电镜可见Piwil2-iCSCs外泌体大 小均匀,直径在50~100 nm,呈形态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小体,粒径分析显示外泌体直径分布集中在在100~200 nm; 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CD63和piwil2蛋白阳性表达;外泌体摄入实验表明外泌体进入细胞发挥作用。与对 照组和PBS干预组相比,Exo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多(P<0.05),划痕愈合速度加快(24 h,P<0.05;48 h,P<0.01),侵袭细胞数目 显著增加(P<0.01)。经Piwil2-iCSCs外泌体干预后的hucMSCs细胞MMP2(P<0.05 vs PBS干预组,P<0.01 vs 对照组)、MMP9 蛋白水平表达增高(P<0.05),但染色体核型仍是46XY,无异常。结论肿瘤样干细胞Piwil2-iCSC外泌体能促进hucMSCs的增 殖、迁移及侵袭,但是未出现肿瘤样异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雷艳  詹世淮  杨兰  王佳伟  王水良  赵猛  张胜行 《重庆医学》2023,(15):2255-2260+2266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Exo)对衣霉素(TM)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的凋亡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0、1、2、4μg/mL)TM诱导HKC产生凋亡。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蛋白印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自噬蛋白LC3B、Atg5和Beclin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Exo,并进行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物鉴定,研究不同浓度Exo(0、50、75、100、150、200μg/mL)与TM共处理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LC3B的表达情况。分析Exo与TM共处理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 1、2、4μg/mL TM均能抑制HKC增殖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TM均能诱导HKC凋亡,并激活细胞自噬信号通路。与TM组(1μg/mL TM处理)比较,TM处理中分别加入75、100、150、200μg/mL Exo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和流式检测发现,TM+Exo组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表达水平上调。TM组细胞凋亡率为(13.36±1.47)%,TM+Exo组细胞凋亡率为(7.75±0.62)%,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活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可以降低因缺氧所引起的平滑肌细胞自噬,并降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增殖,分析ALDH2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平滑肌增殖的调控关系。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N组)、常氧+ALDH2特异性激动剂Alda-1组(N+Alda-1组)、缺氧组(H组)、缺氧+Alda-1组(H+Alda-1组),将PASMCs分为6组:常氧组(N组)、常氧+Alda-1组(NA组)、缺氧组(H组)、缺氧+Alda-1组(HA组)、缺氧+ALDH2抑制剂Daidzin组(HD组)、缺氧+Alda-1+Daidzin组(HAD组)。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中肺动脉病理变化;免疫荧光鉴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CK-8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测定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LDH2、p62、Beclin1、LC3B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H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与HC组相比,H+Alda-1组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管腔狭窄程度有所改善;与N组相比,H组的ALDH...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在炎症微环境中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的生物活性受到抑制是牙周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来源外泌体(exosome,Exo)具有与UCMSCs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广泛用于多种组织的再生修复,但在牙周再生方面的研究仍然缺乏,对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在炎症微环境中UCMSCs来源外泌体对PDL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提取UCMSCs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分离PDLSCs并进行鉴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DLSCs对外泌体的摄取内吞;按照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TNF-α+25μg/mL外泌体组、TNF-α+50μg/mL外泌体组、TNF-α+100μg/mL外泌体组进行实验分组,分别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炎症微环境中外泌体对PDLSCs增殖、横向迁移及纵向迁移的影响.测炎症微环境中外泌体对PDLSCs增殖、横向迁移及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下UCMSCs来源外泌体呈现类圆型,直径100 nm左右.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表面蛋白CD9、CD63、CD81表达阳性.成功提取PDLSCs,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90、CD73、CD29、CD1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被PDLSCs内吞.CCK-8实验表明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的增殖(P<0.05),100μg/mL外泌体促增殖作用最佳(P<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表明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的横向迁移及纵向迁移,且呈浓度依赖性,外泌体浓度100μg/mL促迁移作用最佳(P<0.05).结论 在炎症微环境下,UC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有效促进PDLSCs的增殖和迁移,高浓度外泌体促增殖及迁移效果更佳,这为外泌体应用于牙周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檗碱(BBR)对肝星状细胞(HSC)自噬与活化的调控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20、50μmol/L)干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μmol/L)干预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或48 h,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檗碱(5μmol/L)对LX-2细胞α-SMA,COL1A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Atg5、 Becn1、 Atg7、 LC3、p62的表达。动物实验共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橄榄油(Oil)+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四氯化碳(CCl4)+PBS]和药物干预组(CCl4+BBR),每组6只小鼠,造模5周,2次/周。第3周开始给与BBR干预,2次/周,连续给药3周。造模5周后处死小鼠,检...  相似文献   

12.
符山花  包利利  赵达  李俊  林芳婷  彭芸 《西部医学》2023,35(5):654-661+669
目的 探讨Bcl-2小分子抑制剂ABT-737对经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来源外泌体(Exo)处理的卵巢癌细胞自噬性凋亡及干性特征的作用。方法 利用佛波酯(PMA)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HP-1为M2型TAM,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差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与纳米粒子追踪技术观察外泌体形态及径粒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表达,Dil结合PKH67染色检测TAM来源外泌体被卵巢癌细胞系SKOV3摄取情况;实验分组为对照组、Exo组、Exo+ABT-737组,采用TAM来源外泌体与ABT-737按照分组处理SKOV3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mRFP-GFP-LC3实验检测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p62)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干性,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蛋白(CD133、OCT4、SOX2)表达。结果 经PMA与IL-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质体莪术醇(LC)对人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含12.5μg/ml脂质体)、顺铂组(4μg/ml)、LC组(20μg/ml)、联合组[顺铂(4μg/ml)+LC(20μg/ml)],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细胞内顺铂平均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糖蛋白(P-gp)的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组细胞增殖能力最低,凋亡率最高(P<0.05);联合组细胞内顺铂平均含量大于顺铂组(P<0.05);联合组细胞的P-g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单用顺铂组(P<0.05)。结论 LC可通过抑制P-gp的表达,降低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CsESP)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CsES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活力、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在不同浓度(1、10、20、50、100和200μg/mL)CsESP的作用下(设PBS对照组),HepG2细胞迁移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HepG2细胞的癌变相关因子(MMP2和p300)以及EMT基因如E-钙黏蛋白E(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连环蛋白(α-cateni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CsESP浓度为10和20μg/mL时,细胞增殖明显,当CsESP浓度超过20μg/mL时,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CsESP的作用下,在0、24、48、72 h 4个时间点分别采集照片,并对其相对迁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4和48 h 2个时间点,10和20μg/mL组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PBS组和高浓度(5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检测出癌变基因MMP2以及N-cadherin、Vimentin、α-catenin的mRNA水平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变因子p300和E-cadherin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结论在CsESP的最适作用浓度下,CsESP可促进癌细胞增殖、癌变、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噬在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具体作用。方法 用AGEs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后,Western blot法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SQSTM1/p62的表达变化;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细胞小室实验测定细胞迁移的能力。结果 AGEs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增加,SQSTM1/p62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AGEs(100μg/ml)处理组显著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是,使用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减弱这种现象。结论 本研究证实AGEs诱导的自噬可增强AGE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脊髓后索损伤大鼠感觉的功能.方法 抽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PBS对照组、外泌体组,构建后索损伤模型.外泌体组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 PBS对照组注射等量PBS.胶带移除实验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感觉传导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后索形态.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和GAP43蛋白.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所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CD29和CD90.Western Blot显示抽提外泌体高表达HSP70与Alix.与PBS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NF-200染色阳性神经元累积光密度大,体感诱发电位波形与胶带移除实验潜伏期改善,STAT3与GAP4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通过STAT3/GAP43通路修复后索损伤大鼠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美宝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对高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外泌体分泌的影响,探究MEBO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首先将Wistar大鼠表皮于无菌环境中分离。培养分离后的成纤维细胞,等到第四代,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将细胞分成四组,分别为对照组(高糖培养基)、MEBO低浓度组(20 g/L)、MEBO中浓度组(40 g/L)、MEBO高浓度组(80 g/L)。药物干预3天后,收集细胞上清用超滤管浓缩后,用SBI试剂盒提取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CD81、TSG101。结果 外泌体标记蛋白CD81、TSG101在MEBO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MEBO各浓度组外泌体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BO中浓度组(40 g/L)分泌外泌体最多,与MEBO低浓度组(20 g/L)、MEBO高浓度组(80 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BO可以促进高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泌外泌体。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4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并转染miR-214抑制物(in-miR-214)及其阴性对照(in-miR-NC),分离并鉴定外泌体,同时检测miR-214表达。再次培养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氧化损伤组(H2O2组)、空白外泌体+氧化损伤组(exo NC+H2O2组)、in-miR-NC外泌体+氧化损伤组(exo in-miR-NC+H2O2组)和in-miR-214外泌体+氧化损伤组(exo in-miR-214+H2O2组)。qRT-PCR检测细胞中miR-214表达水平;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成功从HUVEC 细胞中分离出外泌体,且转染in-miR-214可抑制外泌体中miR-214表达(P<0.05)。H2O2诱导后,HUVEC细胞增殖活力和划痕愈合率降低,凋亡率增高;同时,细胞中miR-214表达水平增高,Cyclin D1、PCNA、Bcl2、MMP2和MMP9蛋白水平降低,Bax蛋白水平增高(P<0.05)。添加HUVEC外泌体和外泌体来源的in-miR-214可部分削弱H2O2 对HUVEC细胞的损伤,且后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前者(P<0.05)。结论 HUVEC来源外泌体通过低表达miR-214保护HUVEC免受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IF-1α基因沉默对缺氧环境人下咽癌FaDu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下咽癌FaDu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氧)、CoCl2组(采用200μmol/L CoCl2化学缺氧方法)、CoCl2+Cki组(缺氧+转染空质粒)和CoCl2+HIF-1αi组(缺氧+转染HIF-1α siRNA)。构建HIF-1α siRNA转染人下咽癌FaDu细胞,划痕、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HIF-1α基因沉默对缺氧环境人下咽癌FaDu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IF-1α和MMP-2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Cl2组人下咽癌FaDu细胞增殖(t=4.477,P<0.05)、迁移细胞数(t=3.814,P<0.05)和侵袭细胞数(t=3.392,P<0.05)显著增加;与CoCl2组相比,CoCl2+Cki组人下咽癌FaDu细胞增殖(t=2.081,P>0.05)、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间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源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对卵巢癌ID8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ADSCs,利用其形态特征、成骨成脂多向分化能力和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检测对ADSCs进行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从ADSCs上清液中分离和纯化EVs(ADSC-EV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进行鉴定;以PBS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不同浓度ADSC-EVs(20 μg/mL和40 μg/mL)分别预处理ID8细胞,通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ADSC-EVs对ID8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DSC-EVs对ID8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ID8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蛋白激酶B(即AK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分离的ADSCs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形态,能够向成骨成脂分化,并符合干细胞表面一般特征;ADSC-EVs表达CD9和CD81蛋白;与PBS组相比,ADSC-EVs组ID8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均<0.05),且40 μg/mL ADSC-EVs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较20 μg/mL ADSC-EVs组明显增强(P均<0.05);随着ADSC-EVs浓度增加,ID8细胞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p-AKT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ADSC-EVs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的磷酸化促进ID8细胞EMT,进而增强其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