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肝癌细胞9724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生长及模型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人类肝癌细胞9724;按种到不同免疫力小鼠(B缺陷的CBA/N,T缺陷的BALB/c裸鼠,T,B缺陷的C.B-17 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免疫正常的BALB/c作为对照组)皮下、肝内、腹腔,观察其生长特性。结果 BALB/c小鼠和用BALB/c外周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SCID(BALB/c-PBL-SCID)不成瘤;CBA/N小鼠随接种数量和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BALB/c裸鼠,SCID小鼠和CBA/N小鼠外周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CBA/N-PBL-SCID)100%成瘤。结论 SCID小鼠是建立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也是进行肿瘤免疫研究最佳模型动物;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BA/N,nude,SCID小鼠建立人肝癌模型和重建SCID免疫的特点,初步探讨B淋巴细胞及其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排斥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CI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中,观察瘤细胞生长特点;取实验小鼠血清,测定荷瘤鼠抗体Ig含量的变化,取小鼠血清与肝癌细胞作抗原抗体凝集试验.结果: CBA/N和用BALB/c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B-PBL-SCID)小鼠不成瘤,nude,SCID和用CBA/N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 (C-PBL-SCID)小鼠100%成瘤;有B淋巴细胞的实验鼠(包括B-PBL-SCID)测到的Ig达到mg/mL水平,血清能与肝癌产生凝集反应.结论: SCID小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及其肿瘤免疫研究的理想的实验动物;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人类肝癌细胞9724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生长特点,将体外培养人类肝癌细胞9724接咱不同免疫力小鼠(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免疫正常的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皮下、肝内、腹腔,观察其生长特性。结果是BALB/c小鼠和用BALB/c小鼠外周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SCID(B-PBL-SCID)小鼠不成瘤;CBA/N小鼠随种数量和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裸小鼠、SCID小鼠和用CBA/N小鼠外周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C-PBL-SCID)小鼠100%成瘤。提示SCID小鼠是建立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也是进行肿瘤免疫研究的最佳模型动物;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免疫缺陷小鼠中的人肝癌细胞生长情况以及 T,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 ,探讨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制作的意义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四种免疫缺陷小鼠 ,分别为 :B细胞缺陷的 CBA/N,T细胞缺陷的 BAL B/c- nu,T,B细胞缺陷的 SCID及免疫重建的 SCID小鼠 ,观察其生长特点 ;作鼠脾细胞毒试验 ,测定外周血 CD4 + ,CD8+ 数分数和荷瘤鼠血清 Ig含量的变化 ;作肝癌细胞凝集试验 .结果  CBA/N和用 BAL B/c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 SCID(B- PBL- SCID)鼠不成瘤 ,nude,SCID和用 CBA/N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 SCID (C- PBL - SCID)小鼠全部成瘤 ;SCID鼠的瘤体比裸鼠瘤体长的更快 ,肝内接种转移率更高、转移范围更大 .接种瘤细胞的 BAL B/c和 CBA/N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 ,免疫重建的 SCID鼠脾细胞毒杀伤较小 .接种瘤细胞的鼠 CD4 +数分数都下降 ,CD8+变化不大 ,CD4 + /CD8+比值下降 .具有 B细胞的实验鼠均测得 Ig在 mg· L- 1 水平 ,并能使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 .结论  SCID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研究的理想小鼠 ;小鼠成瘤率与 T细胞相关 ,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CID小鼠免疫重建及免疫对人肝癌细胞成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接种到SCID小鼠和用BALB/c,CBA/N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B-PBL-SCID和C-PBL-SCID)小鼠皮下;监测成瘤状态,测定鼠脾细胞毒杀伤力和免疫重建的免疫球蛋白量,作血清与靶细胞凝集实验。结果 免疫重建体现了所用小鼠免疫对肿瘤的排斥特点,免疫重建成功;SCID和C-PBL-SCID小鼠100%成瘤(两瘤体相比P<0.01),B-PBL-SCID出现瘤体后逐渐消失;B-PBL-SCID和C-PBL-SCID脾细胞对靶细胞有一定的杀伤力,B-PBL-SCID的血清能与靶细胞产生凝集反应。结论 SCID是建立肿瘤模型和肿瘤免疫研究的良好动物;肝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率与T,B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多发性骨髓瘤荷瘤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在SCID小鼠免疫重建前后体内生长的特性和免疫细胞对肿瘤的作用,建立人多发性骨髓瘤(MM)荷瘤SCID小鼠模型。体外培养IL-6依赖的人MM细胞株XG7,接种于SCID小鼠和用人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小鼠皮下;监测成瘤状态,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杀伤。结果表明:成瘤后的肿瘤细胞CD28、CD138等分子的表达与接种前没有明显变化;免疫重建后的SCID小鼠成瘤潜伏期延长,瘤体积小;免疫重建后的SCID小鼠肿瘤组织中,有人CD3 T细胞的浸润。结果提示:SCID小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肿瘤免疫研究的良好动物;免疫重建后的SCID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抑制:人MM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状态与淋巴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3株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接种于4种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肝组织内,建立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将人Hep G2、HUH-7和QGY-7703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BALB/c裸鼠、NOD SCID小鼠、NOG小鼠和NPG小鼠)肝组织内。最终统计模型小鼠死亡时间、死亡率、肝重量,应用B超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肝癌模型的特点。结果 B超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小鼠均可见肝组织内有肿瘤结节形成;肝接种Hep G2细胞悬液的各组动物于实验20 d左右全部死亡,NOG和NPG小鼠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01); HUH-7和QGY-7703接种肝的各实验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第92天和104天进行解剖,发现NOG和NPG模型小鼠肝体积显著增大并形成巨大肿瘤团块,而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仅可见肝组织出现较小的肿瘤结节; HUH-7及QGY-7703接种肝的NOG和NPG小鼠肝重量显著高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5);组织学检查可见各组动物肝组织内均出现肿瘤细胞生长伴大面积坏死,部分动物肺组织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结论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比较,肝癌细胞在NOG和NPG小鼠肝组织内生长更为迅速,最终表现为生存期短,肝体积大,重量增加。NOG和NPG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人源性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缩短模型研究周期,因此NOG和NPG小鼠人源性肝细胞原位移植瘤是抗肝癌药物的研发的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Tju103和CTLA4-Ig分别调节、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用经丝裂霉素处理的异基因正常BALB/c(H-2d)小鼠巨噬细胞做耐受诱导原,分别用Tju103和CTLA4-Ig体外训导、调节C57BL/6(H-2d)小鼠T淋巴细胞,通过增殖效应(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杀伤效应(MTT法),考察经训导的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对BALB/c小鼠和CBA(H-2k)小鼠脾细胞以及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伤效应的改变.结果经Yju103调节后,C57BL/6 小鼠T淋巴细胞对BALB/c和CBA小鼠脾细胞以及EL9611红白病细胞的增殖反应和杀伤效应抑制作用明显,未能诱导对已接触抗原(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经CTLA4-Ig孵育后,C57BL/6 小鼠T淋巴细胞对这三种细胞的增殖反应和杀伤效应抑制作用明显;对已接触抗原呈现免疫耐受,而对第三种抗原(CBA小鼠)和EL9611白血病细胞保持反应性.结论在特异抗原存在下,Tju103和CTLA4-Ig均能明显抑制异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性和杀伤效应,但Tju103诱导非特异免疫抑制,而CTLA4-Ig诱导特异免疫耐受,更适合于诱导移植免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无菌BALB/c小鼠,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以10 TCID50的禽流感病毒50 μL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各组织脏器的病毒分布,肺组织的细胞因子变化和肺组织病理病变。结果四种小鼠均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无菌小鼠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易感性最低,存活率最高。并且病毒在无菌鼠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最低,细胞因子TNF-α,IL-12,MIP2,GATA3,IFN-a/β在感染后表达水平最低,其中第7天最低。结论无菌小鼠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但是相比较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其易感性最低,可能与病毒在组织内的低复制和细胞因子的低表达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制细胞扩散匣的免疫隔离作用及匣内异基因瘤细胞的在体生长情况。方法 通过PEG介导制备SP2/0-BALB/c小鼠脾细胞杂交细胞。注入BALB/c小鼠和C57BL/6(B6)小鼠腹腔,观察腹水产生和瘤体形成,了解杂交细胞MHC抗原携带情况。再将含杂交细胞的微孔膜扩散匣分别植入BALB/c和B6小鼠腹腔,观察匣内细胞生存情况。结果 腹腔注射杂交细胞后2个月内,BALB/c小鼠产生血性腹水,或形成瘤体,B6小鼠未见腹水产生和瘤体形成。腹腔植入杂交瘤细胞扩散匣后30d和101d,两组动物体内扩散匣均被大网膜或肠系膜包裹,外壁可见新生血管,匣内形成瘤体,但不能充满整个匣腔。结论 SP2/0细胞与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后可转变为携带BALB/c品系MHC抗原的永生细胞,在异基因宿主(B6小鼠)体内不能存活。自制微孔膜扩散匣能有效起到免疫隔离作用。微孔膜外表面能够形成新的营养血管,支持匣内细胞长期生存与增殖。  相似文献   

11.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繁育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带过滤罩的透明鼠在层流柜内繁育T和B淋巴细胞缺失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获得成功,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共繁育scid小鼠221只,寿命均超过12个月。平均每窝产仔数为5.5只,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小鼠,不育率为14.9%,离乳率为88.2%,与BALB/c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差异。scid小鼠4~10周龄的体重与同龄BALB/c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微生物学检测均符合SP  相似文献   

12.
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培养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接种于4周龄SCID鼠和60Co照射 (1 Gy) 后1 d 的BALB/c裸小鼠;选用成瘤BALB/c裸小鼠的瘤块移植入另一批4周龄BALB/c裸小鼠胁部皮下(组织块接种法).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 结果:60Co照射后1 d裸小鼠成瘤时间约6~8周,SCID鼠组约3~4周,组织块接种法移植2周后裸小鼠瘤体较明显,3组动物的成瘤率均为100%;成功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病理检查示各组移植性横纹肌肉瘤与人体肿瘤标本所见类似.结论:成功建立了裸小鼠和SCID鼠人眼眶横纹肌肉瘤模型,组织块接种法可以缩短BALB/c裸小鼠成瘤时间,为进一步研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已构建的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中表达,并观察其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和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脂质体转染PcDNA3.1( )/AFP1、PcDNA3.1( )/AFP2至DCs细胞进行表达、鉴定,将DCs疫苗与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随后建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用AFP1/DCs和AFP2/DCs进行皮下注射,观察其对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后皮下移植瘤的体积的大小,治疗组小鼠的存活期,取瘤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Bax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另一半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AFP1和pcD-NA3.1( /-)/AFP2在小鼠树突状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AFP2/DCs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提高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AFP1/DCs和AFP2/DCs皮下注射可显著抑制肝癌H2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以AFP2/DCs的效果更明显,治疗2周后AFP2/DCs组小鼠的肿瘤体积(726.7±298.2)mm3明显小于AFP1/DCs组的肿瘤体积(1486.2±457.2)mm3和空质粒对照组的肿瘤体积(2137±547.2)mm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FP2/DCs治疗组、AFP1/DCs治疗组的抑瘤率可达79.2%和39.7%,空质粒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抑瘤率为0;AFP2/DCs治疗组、AFP1/DCs治疗组的小鼠存活期分别为(54.5±4.2)d、(40.2±4.8)d,较空质粒对照组(30.6±6.2)d显著延长。AFP2/DCs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Bax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92%,显著高于AFP1/DCs组(64%)和pcDNA/DCs(21%)和生理盐水组(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AFP1和PcDNA3.1( )/AFP2,编码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较强的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裸小鼠淋巴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方法 使用手术显微镜解剖20只BALB/c裸小鼠和20只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了两者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的不同。结果 平均每只裸小鼠中包含23个淋巴结和一组大型淋巴结群。裸小鼠颈部淋巴结分布密度较高,其中颌下淋巴结及颈浅淋巴结在裸小鼠中大多数为2个(构成比分别为95%和90%),而在小鼠中大多数为4个(构成比分别为95%和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小鼠还是裸小鼠的颈深淋巴结均为2个(构成比分别为100%和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小鼠淋巴结中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减少。细胞膜和细胞质着色的CD3阳性表达的T细胞在裸小鼠的表达阳性率为15%,在小鼠的表达阳性率为100%,两者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膜阳性表达CD20的B细胞在裸小鼠中的阳性率为95%,在小鼠中的阳性率为100%,两者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裸小鼠淋巴结分布的解剖图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裸小鼠颈部淋巴结密度较高的解剖学特点和缺乏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裸小鼠的淋巴结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制备肺癌疫苗并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其疗效。方法利用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用A549(人肺腺癌细胞系)细胞冻融抗原对其进行冲击诱导自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产生。通过细胞毒试验及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和CTLs杀伤活性。制备荷瘤裸鼠模型,不同分组裸鼠经过一次或多次皮下注射CTLs。结果 A549冻融抗原致敏的DCs增加CTLs增殖,诱导的CTLs对A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经过一次及多次接种后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减缓,并且肿瘤变小及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结论通过实验证实了肺癌细胞裂解物抗原来刺激树突状细胞治疗肺癌A549荷瘤裸鼠模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为临床应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肺癌疫苗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性别对人肝癌细胞HepG2接种于BALB/C裸小鼠成瘤及移植瘤生长趋势的影响.方法 18只4~6周龄BALB/C裸小鼠雌雄各半,按照性别分成雌雄两组,每组9只,将全部裸小鼠肩胛部接种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浓度为1.0×107/mL的HepG2细胞0.2 mL,10 d后观察两组的成瘤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雌性组成瘤模型4只,成瘤率为44.44%;雄性组成瘤模型9只,成瘤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造模成功的移植瘤体积走势图显示移植瘤生长速度雄性组大于雌性组.结论 人肝癌细胞HepG2接种于BALB/C裸小鼠成瘤率及移植瘤生长速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微囊化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囊化癌胚抗原(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免疫小鼠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ConA诱导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3H-TdR后标记法,测定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细胞毒;以ELISA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EA疫苗免疫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IL-2、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微囊化CEA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促进IL-2、IFNγ的产生以及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5,P<0.01,P<0.05);微囊化CEA疫苗能提高荷瘤小鼠CD4/CD8比值及NK细胞数(P<0.05,P<0.05);促进脾细胞中细胞因子IL-2、INFγ mRNA的表达。 结论:微囊化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具有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该疫苗可作为有效的抗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18.
Cheng YX  Li F  Lu JY  Li M  Du P  Xu GL  Feng H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124(13):1994-1998
Background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gli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brain tumors with poor prognosis.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mmunit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glioma.
Methods  G422 glioma was implanted in the brain of BALB/c mice (immuno-competent mice), nude mice (T cell related immuno-deficient) and complement C3 knock-out mice (complement C3 related immunodeficient).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host, growth and histopathology of the tumor, and concentratio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feron-γ (INF-γ) in tumor tissue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umor spheres were formed in all mice after injection,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positive staining of the cells declared their glioma origin. The longest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44.3±6.0) days was found in BALB/c mice, followed by (24.8±5.2) days in nude mice and the shortest (18.6±5.8) days in complement C3 knock-out mice. Accordingly, the growth of the tumor was fastest in complement C3 knock-out mice, followed by the nude mice and slowest in the BALB/c mice. Although the proportions of infiltrating CD68+ lymphocytes in tumor tissu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NF-α level in the nude and C3 knock-out mice, (28.11±4.86) μmol/L and (22.87±6.36) μmol/L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1) than that in the BALB/c mice, which was (230.21±39.17) μmol/L. The INF-γ level was highest in the BALB/c mice ((180.76±29.19) μmol/L), followed by the nude mice ((113.46±23.76) μmol/L) and then the C3 knock-out mice ((16.84±4.45) μmol/L). 
Conclusions  The G422 glioma implanted in the brains of mice with different immune ability would be a usefu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tumor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rthermore, the T cells and complement C3 compartment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may affect the growth of implanted tumor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TNF-α and INF-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