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金菊”抗甲型流感病毒PR8(A/PR8/34/H1N1)的活性,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掺入比色法测定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毒性及对PR8的有效性,同时设定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生物效价二剂量法对该药物与阳性药物的等效剂量进行比较。结果:该药物对MDCK细胞的TD50为1.9061mg·mL^-1;TD0为0.625mg·mL^-1;对流感病毒PR8的MIC为312.5μg·mL^-1,IC50为112.8694μg·mL^-1。双黄连粉针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184.91%;病毒唑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46.17%。结论:“黄金菊”具有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作用优于市场应用较广泛的双黄连粉针,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黄金菊药效组分解热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验证和进一步确定黄金菊解热的药效组分,为建立与其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HPLC分析法确定初步药效组分基础上,采用大鼠的酵母致热实验,对发热模型进行连续10 h的体温检测,设立了黄金菊水煎剂组、药效组分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同时选用同类病症常用药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同步对照。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用药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金菊的低、中、高药效组分组的大鼠体温在2~6 h的发热期内均低于模型组体温,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黄金菊的药效组分(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和牡荆苷)可以作为黄金菊的解热药效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合剂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鸡胚法检测药物对鸡胚的最大无毒限量和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通过中药复方合剂对病毒的直接作用、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观察鸡胚的存活率和测定鸡胚尿囊液血凝滴度。结果:中药复方合剂对鸡胚最大安全浓度为500 mg/mL,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为10-3.83;在3种给药方式中,中药复方合剂各剂量组对鸡胚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250mg/mL时鸡胚存活率100%;在血凝滴度测试中,同时给药、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药物浓度在62.5、125.0、250.0 mg/mL时,血凝滴度均低于病毒对照组的1/4,表现为抗病毒活性(P<0.0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复方合剂3种给药方式均能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在鸡胚中的增殖,对感染鸡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解防感颗粒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A/PR8/H1N1)滴鼻感染小鼠制作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药物延长感染小鼠生命的作用以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变程度并评分,计算小鼠肺指数,比较组间肺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评分差异。结果:清解防感颗粒8g/kg、4g/kg剂量组可显著延长感染小鼠生命、降低死亡率,降低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明显增加体重并降低小鼠肺部病变指数。结论:清解防感颗粒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PR8有明显的死亡保护及肺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叶抗流感胶囊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一叶抗流感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组(0.07 g·kg-1)、抗病毒颗粒组(4.24 g·kg-1)、一叶抗流感胶囊(1.5,0.75,0.38 g·kg-1),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PR8)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治疗给药于感染后连续ig 4 d,预防给药4 d后再感染病毒,计算肺指数、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体外Cytopathic effect(CPE)法观察一叶抗流感胶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犬肾上皮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密度为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为2.5,1.25,0.62,0.31 g·L-1,作用时间为48 h,每组4个样本。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和PR8病毒株感染小鼠后,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下,病毒组肺指数均明显增高,治疗给药组的死亡率分别为90%和90%、预防给药组的死亡率为85%和55%,治疗给药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9.20 d和9.25 d、预防给药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9.35,11.60 d;一叶抗流感胶囊高、中剂量组治疗性给药后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和PR8株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高剂量组1.03±0.28,0.88±0.13;中剂量组1.08±0.14,0.92±0.10);延长平均存活天数[高剂量组(11.05±2.86),(11.20±2.86)d,中剂量组(10.95±2.78)d,(10.90±2.86)d,一叶抗流感胶囊高、中剂量组预防性给药明显延长平均存活天数(11.15±2.30),(11.75±2.24)d。一叶抗流感胶囊在体外对FM1毒株的IC50为0.89 g·L-1,治疗指数为6.75。结论:一叶抗流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亚型FM1株体内、体外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PR8株仅体内治疗给药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银翘解毒软胶囊(YQ)对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经典的 体外细胞模型分析银翘解毒软胶囊的体外毒性及对HCoV-229E 的抑制作用;通过空斑实验验证银翘解毒软胶 囊对HCoV-229E 的抑制作用;应用实时定量PCR 法分析银翘解毒软胶囊对HCoV-229E 介异的炎症因子表达 水平的影响。结果银翘解毒软胶囊对人肝癌细胞的50%毒性浓度为(3 315±131)μg·mL-1,对HCoV-229E 的 50%抑制浓度为(361.9±36)μg·mL-1,选择指数为9.16。空斑实验表明银翘解毒软胶囊2 mg·mL-1 几乎 可完全抑制病毒复制(P<0.001)。银翘解毒软胶囊在2 mg·mL-1浓度作用下,可明显抑制由冠状病毒HCoV-229E 感染介导的炎症因子如趋化因子(C-C 基元)配体5(CCL-5,P<0.00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P< 0.001)、白细胞介素6(IL-6,P<0.001)、白细胞介素8(IL-8,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 0.001)核酸的升高。结论体外实验显示银翘解毒软胶囊可抑制人冠状病毒HCoV-229E 的复制及其介导的炎 症反应,具有作为抗冠状病毒药物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在甲型流感H1N1检测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选自本地区50例疑似流感病例,提取咽拭子样本,核酸分离试剂盒进行病毒RNA提取,每份样本分别使用4种反应液(FluA,SWH1,SWFLuA1和RNP)反应液进行检测,综合4种反应液的检测结果对样本进行判定;结果:50份标本中符合阳性判断标准25例,阳性率50%。阳性标本送广西疾控中心复核,25例样本复检全部符合甲型H1N1病毒核酸特征;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流感病人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适用于流感暴发疫情及临床重症病人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轻型甲型H1NI流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轻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轻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13例,对其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双黄连1:1服液的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动态临床观察,记录咽部充血消退,体温下降、血象恢复正常、扁桃体肿大消失、X线恢复正常等所需平均时间,分析两药联用治疗轻型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结果经过积极进行利巴韦林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明显典型的不良反应。其中咽部充血消退时间为(45±0.5)d,体温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3±1)d,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3.5±1)d,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为(4±O.5)d,X线恢复正常时间为(5.5±o.5)d。结论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轻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甲型HINl流感的临床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相同,其预后良好,临床表现较为温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的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以MDCK细胞为病毒宿主,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引起MDCK细胞的病变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设病毒唑对照组.结果:在甲型A/粤防/243/72(H3N2)中痰热清注射液和对照组病毒唑的TD50、TD0、IC50、SI分别是1∶19.3、1∶36.4、1∶90.8、4.07.在甲型A/京防/262/95(H1N1)中痰热清注射液和对照组病毒唑的TD50、TD0、IC50、SI分别是1∶20.1、1∶38.9、1∶74.1、3.69.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效果与对照组病毒唑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载体,考察雪菊总提物、正丁醇部位、黄酮单体CB-1及CB-2对该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雪菊4个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设3个剂量组。MTT法检测雪菊4个不同提取部位对3T3-L1细胞增殖的作用,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分析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形成与积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雪菊总提取物100 μg·mL-1,正丁醇部位0.5、5、50 μg·mL-1,黄酮单体CB-1、CB-2在50 μg·mL-1浓度时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的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相关系数r=-0.903)。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雪菊总提取物1、10、100 μg·mL-1均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的形成(P<0.01);正丁醇部位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分化(r=-0.779);CB-1与CB-2在50 μg·mL-1浓度时对细胞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雪菊总提物、正丁醇部位、CB-1与CB-2均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黑木耳提取液的除杂工艺.方法:采用ZTC1 1天然澄清荆法,以多糖保留率、干膏率、澄清度及色泽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筛选除杂工艺.结果:黑木耳提取液除杂工艺为:ZTC1 1Ⅱ型天然澄清剂,用量为6%(V/V),浓缩比为1:60,反应温度20℃,搅拌速度为200r/min.结论:筛选的除杂工艺合理可行,可为黑木耳提取液提供一种新的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新型流感,由于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致使人们“谈甲色变”。但是,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甲型H1N1流感完全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相似文献   

13.
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08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表证期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25%,疲乏69.16%,咳嗽49.35%,恶寒43.83%,咽痒咽痛43.83%,头晕头痛33.12%,白痰32.14%,流涕29.87%等,咽充血72.08%,扁桃体肿大83.77%。(2)里证期的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发热、咳嗽、小便黄、口渴等为100%,心烦、咽痛等为85.71%,纳差、脘痞、疲乏、扁桃体肿大等为71.43%。(3)恢复期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疲乏30.52%,纳差、脘痞17.82%,小便黄17.53%,咳嗽10.39%,咽充血15.26%。(4)主要证素特点是,表证期以风热(100%)、气虚(69.16%)和痰湿(46.75%)为主,里证期以郁火(100%)、气虚(71.43%)和痰湿(71.43%)为主,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阳气郁滞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爱萍  徐小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765-1769
 目的介绍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外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OATP1B1存在遗传多态性,且不同等位基因所表达的OATP1B1的转运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会对多种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产生影响;OATP1B1还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结论基于OATP1B1对药物体内过程的重要作用,关注OATP1B1遗传多态性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及其与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与病因病机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分期调查,总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使其辨证论治根据符合临床实际。方法:参考卫生部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为诊断标准,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隔离并确诊的患者47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72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对346例轻症以及126例重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体重,住院天数,发热情况(包括发病中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以及治疗-体温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4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表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46%,疲乏68.21%,咳嗽50.29%,咽充血72.83%,扁桃体肿大83.53%等;里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100%、咳嗽100%、小便黄100%、口渴100%、胸痛76.98%、咽痛81.75%等;恢复期相对高频的有:疲乏30.29%、纳差17.58%、脘痞17.58%、小便黄17.16%、咳嗽11.23%等。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正气受损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6.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姣  孙泽沾  康勇 《中草药》2011,42(3):478-483
目的优化养阴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方法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ZTC 1+1对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为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后的药液离心处理,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絮凝提纯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30℃,ZTC 1+1用量0.6 g/L,快搅速度450 r/min,快搅时间2 min,慢搅速度50 r/min,慢搅时间10 min,絮凝后的药液再在转速3 000 r/min下离心20 min,此时甘草酸保留率为84%,药液浊度只有1.3 NTU。结论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的絮凝提纯效果明显优于醇沉法,絮凝法可以替代醇沉法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提纯。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防治优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有高致病性甲型H1N1病毒的流行性感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防控形势相当严峻,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和预防流感蔓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ZTC1+1天然澄清剂在化积膜制备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祖平  何薇  穆树仁 《中草药》2000,31(7):514-516
向化积膜提取液中加入不同量的ZTC1+1澄清剂,鉴别了上清液的主要成分当归,黄柏,测定了上清液中大黄酸的含量,并与醇沉工艺和未处理的药液进行了比较,筛选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9.
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蚁宝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惠民 《中草药》1999,30(7):510-511
采用ZTC1+1天然澄清剂ZTC-Ⅲ型处理蚁宝口服液的浓缩药液,解决了成品的澄明度问题。TCL和含量测定等质量检测表明,该处理方法对成品质量无影响。该处理方法有别于ZTC-Ⅲ的使用说明,拓展了ZTC-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ICAM-1和VCAM-1的影响。方法:96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口服,观察治疗2个月后,测定血脂和ICAM1、VCAM1的含量。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血清TC、TG、LDH、ET、ICAM-1和VCAM-1明显降低,HDL、NO显著升高,且优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减少ICAM1和VCAM1生成从而保护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