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于PEG-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低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治疗满48周并于治疗前完成肝活检的乙型肝炎患者,取用药后第12周、24周、48周为观察点,记录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应答与肝组织炎症程度(G分级)、肝细胞HBcAg分布的相关程度。结果按炎症级别分组之HBeAg阳性组:治疗48周时G1组总有效率20%(2/10),G2组总有效率56.25%(9/16),G3组100%(6/6);HBeAg阴性组炎症级别G1组10%(1/10),G2组62.5%(5/8),G3组100%(2/2)。按照肝细胞HBcAg表达分组之HBeAg阳性组:48周时浆型表达总有效率80%(8/10),混合型表达组总有效率42.1%(8/19),阴性表达组100%(3/3)。HBeAg阴性组:浆型分布组DNA阴转率为37.5%(3/8),混合型组为28.57%(2/7),阴性组为60%。结论无论按照炎症还是肝细胞HBcAg表达分组比较,最初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各个级别分组所得数据未见明显差异(包括HBeAg阳性与阴性组)。加入时间因素后显示随时间延长,高炎症水平、HBcAg的阴性表达和(或)浆型表达会有更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分析本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HIV/HCV共感染者40例,分析其HIVRNA载量、HCV RNA载量、CD4细胞数以及临床特征,并以单独感染HCV患者30例和AID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AIDS组相比,HIV/HCV共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更低,ALT、AST和HIV RNA载量水平更高(P0.01);与HCV组比较,HIV/HCV共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T和AST水平更低(P0.01),HCV RNA载量水平更高,脾大患者明显增多(P0.01),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有加重趋势。CD4细胞计数依次为HIV/HCV组AIDS组HCV组正常组(P0.01)。结论 HIV/HCV共感染对HCV和HIV病毒复制水平、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慢性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的模式。方法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病例2024份,按照疹前期、岀疹期、恢复期整理分析其症状、体征,进行频数统计,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杂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总结出手足口病三期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结果疹前期以发热(70.30%)、口舌生疮(84.49%)、精神差(43.89%)、咳嗽(32.01%)、纳差(30.69%)为高发症状。岀疹期主要症状为发热(90.01%)、精神差或疲乏(51.08%)、口咽疼痛(72.77%)、纳差(80.78%)、皮疹(98.52%)和疱疹(88.48%),其次可出现肢体抖动(20.36%)、易惊(24.51%)、咳嗽(31.66%)、呕吐(9.54%)、大便干结(8.55%)。恢复期多数病例因为出院而统计不全,少数病例无明显不适。证素分析发现疹前期和岀疹期都以湿热(47.33%,43.84%)为主要证素,贯穿整个病程。其次风热(29.01%,25.70%)、正气亏虚(13.68%,7.51%)、气机逆乱(9.98%,14.93%)、内风(7.32%)在出疹期所占比例也较高。疹前期主要病机为温邪犯表,次要病机为正气亏虚;岀疹期主要病机为热毒内盛,肝脾失调,次要病机为正气亏耗。恢复期未做症状体征频数统计,证素分析病机特点为邪少正亏,气阴两虚。结论分期辨证更能体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的时空特点,可能更符合诊疗规范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中药、达菲及中药+达菲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9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达菲组(43例)、中药+达菲组(42例)及空白对照组(15例),以总住院天数、病毒转阴时间、发病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总住院天数、药物开始治疗到病毒转阴时间上,达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到病毒转阴时间上,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上,仅中药+达菲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达菲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快速降低体温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在控制病毒转阴方面各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与病因病机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分期调查,总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使其辨证论治根据符合临床实际。方法:参考卫生部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为诊断标准,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隔离并确诊的患者47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72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对346例轻症以及126例重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体重,住院天数,发热情况(包括发病中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以及治疗-体温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4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表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46%,疲乏68.21%,咳嗽50.29%,咽充血72.83%,扁桃体肿大83.53%等;里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100%、咳嗽100%、小便黄100%、口渴100%、胸痛76.98%、咽痛81.75%等;恢复期相对高频的有:疲乏30.29%、纳差17.58%、脘痞17.58%、小便黄17.16%、咳嗽11.23%等。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正气受损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扩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氮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氮酶有关,转氮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 V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HBV DNA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35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2月 ,笔者应用自制复方茵陈合剂配合西药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135例 ,并与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 130例作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 5例中 ,住院患者 86例 ,门诊患者 179例 ,全部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35例 ,男 94例 ,女 41例 ;年龄在 6岁~ 6 7岁 ,平均 35 .3岁 ;病程 6天~ 7年 ,平均 73天。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5 4例 ,慢性肝炎有黄疸者 81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 T) 6 2~ 2 138IU/L,平均 392 .7IU/L;血清谷草转氨酶 …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30例患者均经2次鼻拭子、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2 d均阴性.第1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立即开始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或"中药Ⅰ号"抗病毒治疗,5 d为一疗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29例患者为输入性病例,另1例为二代病例,系7个月女婴.发病平均年龄(20.42±12.59)岁,离开疫区至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3.33±53.08)h,其中2例离开疫区超过8 d才发病,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发现1例隐性感染者.30例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40±0.80)℃.其他临床症状依次为咳嗽17例(56.7%)、流涕9例(30.0%)、咽痛9例(30.0%)、头痛7例(23.3%)、鼻塞2例(6.7%)、肌肉酸痛1例(3.3%).22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5d内病毒核酸转阴,8例在抗病毒治疗第6天或以后病毒核酸转阴.21例在病程7 d内病毒核酸转阴,9例在起病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8 d或以上,后者较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分别为(1.47±1.03)×109/L和(2.69±1.63)×109/L(t=2.06,P=0.048),血常规异常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分别为(2.78±2.49)d和(0.7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06).结论 甲型H1N1流感发病年龄偏低,临床症状不严重.部分病例潜伏期可能超过7 d,病程7 d或抗病毒治疗5 d后仍有可能检出病毒,存在亚临床隐性感染的可能.血常规变化与病毒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排毒规律和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75例患者均经两次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两天均阴性.第1次病毒检测阳性后立即随机分三组抗病毒治疗,分别为奥司他韦(Oseltamivir)(组Ⅰ)、中药(组Ⅱ)和奥司他韦联合中药(组Ⅲ)抗病毒治疗,5 d为一疗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IL-17表达.结果 75例患者中,78.7%(59/75)在起病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持续≤7 d,平均年龄为(22.25±10.38)岁;21.3%(16/75)病毒持续>7 d,年龄为(17.16±13.66)岁.对其中56例患者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其IL-17表达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和健康人(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10例病毒持续>7 d的患者IL-17表达值(1.91±0.80)明显低于46例病毒持续≤7 d者IL-17表达(3.05±1.59)(P<0.05),也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比较三治疗组抗病毒治疗5 d疗程结束时病毒核酸转阴率,分别为组Ⅲ92.86%,组Ⅰ71.43%,组Ⅱ46.15%,组Ⅱ明显低于前两组(分别为P<0.01,P<0.05).组Ⅲ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组Ⅰ、组Ⅱ缩短(P<0.05).结论 IL-17和年龄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及排毒时间长短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奥司他韦联合中药治疗在抗病毒疗效和减轻症状方面均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