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合剂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鸡胚法检测药物对鸡胚的最大无毒限量和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通过中药复方合剂对病毒的直接作用、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观察鸡胚的存活率和测定鸡胚尿囊液血凝滴度。结果:中药复方合剂对鸡胚最大安全浓度为500 mg/mL,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为10-3.83;在3种给药方式中,中药复方合剂各剂量组对鸡胚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250mg/mL时鸡胚存活率100%;在血凝滴度测试中,同时给药、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药物浓度在62.5、125.0、250.0 mg/mL时,血凝滴度均低于病毒对照组的1/4,表现为抗病毒活性(P<0.0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复方合剂3种给药方式均能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在鸡胚中的增殖,对感染鸡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瘙痒模型,观察瘙痒信号的外周传入部位。方法大鼠颈背部皮内注射2%5-羟色胺(5-HT)建立大鼠瘙痒模型。1周后,随机挑选4只大鼠行颈背部皮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再用神经束路追踪术(TMB法)观察大鼠颈2~5(C2~C5)背根神经节(DRG)内HRP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DRG中HR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3 DRG中阳性细胞最多见,C4中较少,C2,C5中缺乏。结论大鼠颈背部中线区域的瘙痒信号主要通过C3 DRG传入脊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先天性巨结肠症(HD)结肠内出现肽能神经支配紊乱,因此,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结肠壁内含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脑啡肽(ENK)能神经的支配及改变。结果发现:HD受累结肠麦氏粘膜下丛及欧氏肠肌丛内缺乏VIP、SP和ENK能神经元成分,外来源支配  相似文献   
5.
采用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对移植肠ATPase、AKP和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肝小肠联合移植与单纯小肠移植相比①前者能延长受体动物的存活期,并对移植小肠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减轻和延迟作用;②肝小肠联合移植的移植物内ATPase、AKP和AChE活性反应较好。结果表明上述3种酶活性的改变能相应地反映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和受体动物的生存状态,并可以作为器官移植后临床监测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表明内源性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 (Ni tricoxide ,NO)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人对NO在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症已作深入研究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ynthetase ,NOS)染色在药物中毒性肝炎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切片NOS染色的特征行初步探索。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14人 ,女 6人。年龄 2 2~5 5岁 ,平均年龄 36 5岁。其中急性肝炎 8例 ,慢性肝炎 6例 ,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共 6例 ,病程分别为 7d~ 3月 ,2~ 4年 ,2~ 10年。总胆红素最高值分别为 4 7~2 76,2 …  相似文献   
7.
Sternberger(1970)PAP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多用在中枢研究,对胃肠道及皮肤等外周组织内神经肽的显示尚有困难。本文根据其基本程序作了一些改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后第3d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及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刺激参数为0 .5~1 .5V ,4~1 6Hz ,30min)后IL 1受体拮抗剂对其是否具有调控作用。结果:①各组大鼠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均可见BSI B4 /IL -1RI阳性双标纤维。②致炎后第3d ,炎症组大鼠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BSI- B4阳性纤维、IL -1RI阳性纤维、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及双标纤维占各单标纤维的百分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 <0 .0 1 ,P <0 .0 5 )。③IL -1受体拮抗剂组大鼠BSI B4阳性纤维、IL -1RI阳性纤维、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及双标纤维占IL- 1RI单标纤维的百分比较炎症组显著降低(P <0 .0 1 ,P <0 .0 5 )。④电针组大鼠BSI B4阳性纤维及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双标纤维占IL -1RI单标纤维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炎症组(P <0 .0 5 ) ,并高于IL -1受体拮抗剂组(P <0 .0 1 )。结论:正常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C纤维上有IL- 1RI表达,完全弗氏佐剂导致的踝关节周围局部炎症组织中该表?  相似文献   
9.
外周蛋白和组织蛋白酶D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蛋白(peripherin,PR)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Hirschsprung症(HD)肠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9例HD及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CD或PR阳性神经节细胞,肠壁各层均有PR阳性神经纤维,但无CD阳性神经纤维染色。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CD或PR阳性神经元,亦无CD阳性神经纤维染色,肌层和黏膜下层内PR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或缺如。结论:CD和PR是肠神经节细胞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二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有助于HD及其同源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不同浓度的辣椒素 (CAP)注入大鼠膀胱后 ,膀胱内压、膀胱容量的泌尿动力学变化及CAP对膀胱壁内含CGRP及NPY免疫反应性 (IR)神经的影响。结果发现 ,高浓度CAP(4mmol/L及 8mmol/L)处理后膀胱最大压力明显下降 ,而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增加 (P 0 .0 1)。免疫组织化学发现 ,各种浓度的CAP均明显降低膀胱壁各层CGRP IR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密度 (P 0 .0 0 1)。结果表明 ,CAP能广泛耗竭膀胱组织内CAP敏感的一级传入神经末梢中的CGRP ,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变化 ,此可能为降低膀胱内压 ,引起尿潴留和充溢性尿失禁的神经原性病理机制。这可能为临床上局部使用CAP治疗神经原性膀胱 (逼尿反射亢进 )、缓解尿频尿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