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深圳市0~14岁儿童HBsAg及抗-HBs现况调查袁芝琴,苏小宏,林和顺,何建凡深圳市在1988年已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88年的81.6%提高到1994年的95%以上,而农村地区则由1988年的30...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后效果,于1997年9~12月在上海、成都、兰州、肝春4个城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城区和郊区3~4岁儿童1271人调查,结果表明:1993~199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丰城区为92.14%,明显高于郊区的76.97%。HBsAg阳性率降至2.28%,抗-HBS阳性率平均为71.28%.城区儿童未发现HBsAg阳性者,郊区儿童HBSAg阳性率为3.36%说明郊区是HBSAg阳性者的主要来源.此结果表明,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但在郊区乙肝疫苗免疫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威海市1987年开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从1992年的83.07%升至1997年的99.62%,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1993年在部分人群中开展甲型肝炎(甲肝)疫苗的接种,1994年在全市开展了一次突击接种,甲肝疫苗用量达50余万人份,接种对象主要为幼儿园及在校学生。此后,对1周岁以上儿童开展常规免疫接种工作,15岁以下应种儿童接种率达80%以上。1接种疫苗消除了肝炎的暴发,改变了肝炎的年龄及职业分布特征甲肝疫苗的接种对肝炎发病影响较大。1988年我市甲肝流行,根据甲肝…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株洲市城区0—14岁少年儿童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HBsAg阳性率为3.09%,HBsAg携带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为64.16%。0—3岁组接种率均超过卫生部提出的85%以上的指标。但6—14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距卫生部指标较远。提示在加强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乙肝疫苗接种对0~6岁儿童乙肝发病的影响江宁县卫生防疫站陈国健季云燕王俊姚瑞平按EPI要求,我县自1992年始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基础免疫,并于近两处来扩大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的产房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16.07%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浉河区农村一般人群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血清学状况,评价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调整乙肝控制策略。方法按照抽样方案要求,随机调查农村一般人群547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进行HBsAg、抗—HBs和抗—HBC检测,对HBsAg阳性者同时进行HBe和抗—HBe的检测。结果浉河区农村一般人群标化后HBsAg阳性率为7.98%,抗-HBs阳性率为60.73%,HBV感染率为43.94%,14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结论通过14年乙肝疫苗的接种,浉河区农村已经由乙肝感染高流行区过渡到中等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处于低感染率、高免疫力水平,能有效阻断乙肝在儿童间的水平传播,但应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普遍推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为了解城市和农村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血清学效果,于1994~1995年在南宁等5个城市和农村三类地区,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1991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人,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结果5个城市均为100%,农村富裕地区为47.4o%,一般地区为39.3%,而贫困地区仅为18.1%.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柳州等3个城市和5个地区,抽取1992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并全部接种了乙肝疫苗的儿童1459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执-HBs,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c.结果1994年1~2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7%,1986年的9.7%下降了82.5%。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和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农村从1991年开始陆续使用乙肝疫苗。1992年又将乙肝疫苗接种纳人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接种率逐年提高,乙型肝炎发病得到有效地控制,0~7岁儿童发病占乙肝总发病的比例从1990年的14.93%下降到1996年的7.78%,下降了52.64%。为便于今后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1997年上半年,合肥市卫生防疫站对市属长丰、肥东、肥酉3县的9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1995年1月~1996年12月出生的儿童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见附表。附表合肥市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调查接种增况"为1996年常规接种率报表上数据从结果看,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9.
花溪区城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85%的目标,而农村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及时接种率41.4%,3针及时全程接种率39.1%。提示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未接种或未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在边远和贫困的农村。为了解全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水平,掌握影响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水平低的因素,进一步开展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工作。对提高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水平,有效降低乙肝病毒(HBV)携带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花溪区2003年对全区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0日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儿童系统管理新生儿2136人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市自1986年起对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的接种,1991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轨道,1992年又扩大到学龄前儿童的接种。自1994年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为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我们于1998年7月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全市47个乡镇和城区2~8岁的儿童随机抽取5094名,作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试剂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冷藏保存,效期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方法、操作步骤、结果判定标准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全国当前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新生儿免疫计划,于1991年在全国公布实施,到1998年已有8年的历史。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情况以及预防效果如何,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目的在于应用现有资料作为参数,对当前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作以初步估计。1估计参数1.1人口数据1997年卫生部忡国卫生统计提要》报告(1),1996年全国人口数12.23893亿,年出生率1.698%,其中城镇1.467%,乡村1.802%。城区和农村人口比按1998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城区人口占43.8%(2)。现以总人口数12亿,城区和农村人口分别按43.8%和56.2%,城区和农村年出生率按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河北省城、乡监测点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3个城市监测点和5个农村检测点1—14岁儿童1736人。[结果]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城市高于农村。城、乡儿童HBsAs阳性率分别为0.63%、1.67%,抗-HBc阳性率为1.32%、4.78%;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与未及时接种儿童的HBsAg阳性率比较P〈0.05;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城市与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串较高主要是由于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较低造成,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992年连续5年对昌黎地区城乡49874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的调查及防治;并在1992年度抽样调查了城乡2286名8~12岁儿童。发现城区各年龄段儿童IDA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实施防治措施后,城乡7岁以下儿童IDA发病率由1988年的34.2%、19.1%分别下降至1992年的15.7%和4.9%。但1992年度8~12岁儿童IDA患病率高达29.7%,与同期7岁以下儿童相比,其患病年龄高峰由3月~3岁转移至8~12岁。提出应高度重视城区儿童,尤其是年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宁市1~6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自然人群,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200人,共2125人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西宁地区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56%、19.36%、29.75%;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4%,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为5.61%;农村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藏族HbsAg阳性率高于汉族等民族;农民、工人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结论]加强新生儿(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依然是今后乙肝疫苗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河南省ARI监测县0~4岁儿童两年来死亡登记的结果显示0~4岁儿童、婴儿、新生儿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M.45%、38.83We、29.13%。死亡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时期。肺炎由第一位死因下降为第二位死因。死前就医1994年、1995年分别提高28.74%和19.24%。死在家中途中的比例1994年、1995年分别下降39.44%、33.7%。以上结果果表明ARI是适合我国国情、能挽救儿童生命,降低死亡率的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应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6年3月1日报告,我国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由于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3~12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别降至5.95%,4.22%,5.28%。其中,中部地区3~4岁儿童更降至2.06%。目前。我国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显著低于全人群的阳性率,城市儿童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除了少数几个省区外。多数省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在85%以上,但出生儿童乙肝全程接种率与首针及时接种率水平各地相差很大。东、中、西部地区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出生于医院者分别为94.94%,93.15%和82%。出生于家中者分别为78.11%,81.87%和38.3%;首针及时接种率,出生于医院者分别为84.25%,75.7%和64.83%,出生于家中者分别为29.43、47.01%和17.5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黔东南州实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进行了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基线调查对全州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接生医疗卫生机构和好、中、差各1个乡镇卫生院的疫苗接种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在抽取的3个乡镇中每乡镇按好、中、差各抽取1个村,每村随机抽取5名2009年出生的儿童家长和5名孕妇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评估调查为随机抽取1个县级负责接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1个乡镇卫生院调查了解其2011年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再对抽取的乡镇随机抽取1个中等水平的村,入村调查2011年在家和在医院出生的儿童各5名,了解其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同时对其母亲或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以上资料结合乙肝疫苗接种常规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项目关键指标实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1年的项目实施,黔东南州各县报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从2009年的54.93%上升到2011年的92.05%,并且实现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以上目标。农村孕产妇对乙肝疫苗接种知晓率、孕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从项目前的30.4%(437/1439)和79.8%(41231/51668)提高到项目后的69.9%(202/289)和89.9%(44494/49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全州在家和住院分娩儿童抽样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8%(39/46)和99.2%(247/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项目对提高该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效果明显,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仍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对呼和浩特市城区0~5岁健康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接种乙肝疫苗后,0~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92.81%,其中男性为90.79%,女性为95.00%,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前后1~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前。对3~5岁儿童中未加强免疫组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初免3~5年后乙肝抗体阳性率仍高速91.75%。单从抗体阳性率这一指标看,无必要3~5年后整体进行加强免疫,而应根据初免后峰值监测来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1992年以来江苏省东台市境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降低死亡率进行探讨。1对象为1994年1月1日~1996年6月30日户口在东台市范围内,户口不在本市但在本市居住1年以上的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者,共420例。2结果2.15岁以下儿童人数25959人,死亡420人,死亡率16.18%。,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0.00%,新生儿后婴)L死亡占22.14%,l~4岁幼儿死亡占37.86%。2.2死因顺位为:意外死亡170例,占40.48%;肺炎47例,占11.19%;早产43例,占10.24%;先天异常39例,占9.39%;新生儿窒息35例,占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北海市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用1998—2005年该市城乡住院分娩率、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统计报表、监测数据及HBsAg与HBsAb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农村住院分娩率由1998年以前的50%左右提高到2002年后的96%以上。全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24h内接种率提高到94.7%,全程接种率提高到95%以上。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由1986年的15%下降至2005—2007年的2.7%,抗-HBs75.7%。[结论]转变农村接生员职能,提高住院分娩率,是全面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的重要措施,同时应做好宣传培训和督导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