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探讨建立方便可靠的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的方法. 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经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成3T3-L1脂肪细胞,将其与10 nmol/L和100 nmol/L、1 μmol/L地塞米松共孵育,100 nmol/L胰岛素作用30 min刺激脂肪细胞糖转运.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残余的葡萄糖含量,观察地塞米松对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鉴定IR模型. 结果 地塞米松抑制胰岛素诱导前后的脂肪细胞糖转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1 μmol/L地塞米松的抑制率分别为80%及75%(P<0.05). 结论 地塞米松可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IR,这种细胞模型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T3-L1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insulin resistant 3T3-L1 adipocytes cell, IR-3T3-L1)最佳的建立条件。方法采用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3-isobutyl-methylxanthine, IBMX)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10-8、10-7、
10-6 mol·L-1)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Oil red O染色确定最佳胰岛素诱导浓度,继而用1 μmol·L-1 DEX
诱导建立IR-3T3-L1 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 GOD-POD)法对
IR-3T3-L1细胞的最佳诱导时间(24~120 h)及其稳定时间(24~48 h)进行了考察。结果Oil red O染色发现3T3-L1前脂肪细胞
用DEX、IBMX和10-6 mol·L-1胰岛素诱导9 d,>90% 的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1 μmol·L-1 DEX培养96 h后,脂肪
细胞葡萄糖消耗率达到最大(P=0.0003);稳定时间考察发现,在36 h内葡萄糖消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
论3T3-L1前脂肪细胞在1 μmol·L-1 DEX、0.5 mmol·L-1 IBMX 和10-6 mol·L-1最佳胰岛素浓度作用下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
胞后,用1 μmol·L-1 DEX培养96 h即可成功诱导成IR-3T3-L1-IR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且在3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Ghrelin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Ghrelin作用24 h.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测定葡萄糖转运率;RT-PCR检测不同浓度Ghrelin作用24 h后CAPmRNA的表达.结果 10~(-9)mol/L Ghrelin作用24h,对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SW872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无影响:10~(-8)-10~(-6)mol/L Ghrelin作用24h使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SW872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30%vs 28.6%、42.3% 38.8%、48% vs 48.4%.10~(-9)mol/LGhrelin作用24 h,对脂肪细胞CAP mRNA的表达无影响;随着Ghrelin浓度的增加,可促进CAPmRNA的表达.结论 Ghrelin通过cbl/CAP信号途径促进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的转运,从而增加脂肪细胞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3T3-L1脂肪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3种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10、100、1000nmol/L)建立3种不同程度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称为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的摄入情况.以葡萄糖摄入减少的百分比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RT-PCR技术检测各组SAAmRNA的表达,ELISA检测SAA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基础状态下葡萄糖的摄取率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刺激后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15%(P<0.05)、40%(P<0.01)、55%(P<0.01);SAA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5(P<0.01)、3.33(p<0.01)、4.08倍(P<0.01);SAA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05(P<0.05)、3.13(P<0.01)、4.23倍(P<0.01);相关分析显示3T3-L1脂肪细胞SAA mRNA的表达量(r=0.773,P<0.01)和蛋白表达量(r=0.832,P<0.01)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干预3T3-L1脂肪细胞可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脂源性炎症因子SAA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Chen M  Xu W  Su CL  Li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88-1492
目的 探讨睾酮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成熟,用10-9~10-5moL/L睾酮分别预处理0~30 min及24 h,[3H]-2-脱氧葡萄糖掺入法检测葡萄糖摄取率;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胰岛素受体(InsR)/蛋白激酶(Akt)/糖原合成激酶(GSK3B)的活性及表达.结果 有胰岛素刺激时,睾酮预处理30 min的胰岛素促葡萄糖摄取率随睾酮浓度增高而下降,10-5moL/L睾酮组的摄取率的升高倍数(4.2±0.4)显著低于无睾酮组(5.5±0.4),P<0.05;10-6mol/L睾酮预处理3~30 min的InsR/Akt/GSK3β的磷酸化水平较无睾酮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有胰岛索刺激时,睾酮预处理24 h的胰岛素促葡萄糖摄取率也随睾酮浓度增高而下降,10-5moL/L睾舀耐组的摄取率的升高倍数(4.0±1.0)显著低于无睾酮组(4.5±1.O),P<0.05;10-7~10-6mol/L睾酮预处理24 h的InsR/Akt/GSK3β的活性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InsR/Akt/GSK3β的表达水平均不受睾酮影响(均P>0.05).结论 高浓度睾酮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分子InsR/Akt/GSK3β的活性从而在诱导成熟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质网应激可介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对ERs诱导剂衣霉素(TM)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效果,探讨脂肪细胞IR与ERs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脂肪细胞存活情况、以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ERs关键信号蛋白(P-IRE、IRE)的表达差异。结果 (1)5μg/mL TM作用5h后可使胰岛素刺激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降低19.7%(P<0.05),而1mmol/L TUDCA预处理24h后均可缓解TM的抑制作用。(2)Westernblot显示,5μg/mL TM作用5h明显增加P-IRE的表达,而经1mmol/L TUDCA预处理24h后可减少P-IRE的表达。不同处理因素对总IRE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ERs可诱导3T3-L1脂肪细胞发生IR,缓解ERs可减轻I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鄄II(insulin鄄likegrowthfactor鄄II,IGF鄄II)对卵巢癌细胞AO、3AO基质金属蛋白酶鄄2(matrixmetalloproteinase鄄2,MMP鄄2)表达的诱导调节。方法:以IGF鄄II处理卵巢癌细胞AO、3AO,用明胶酶谱法和RT鄄PCR法检测MMP鄄2蛋白的分泌以及基因表达。结果:IGF鄄II能双相调节浆液性囊腺癌细胞AO中MMP鄄2的分泌,低浓度(10ng/ml)时能上调MMP鄄2的分泌,随着IGF鄄II的浓度增加该作用增强;但高浓度时(100ng/ml),诱导作用显著下降;IGF鄄II不增加粘液性囊腺癌细胞3AO培养上清中MMP鄄2蛋白的分泌。此外,IGF鄄II不影响两种卵巢癌细胞中MMP鄄2的基因表达。结论:IGF鄄II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上皮性卵巢癌MMP鄄2蛋白表达,可能在卵巢癌的侵袭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的 3T3 L1细胞分化模型 ,研究胰岛素 (Ins)、地塞米松 (Dex)和甲基异丁基黄嘌呤(Mix)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AI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Ins与Dex及Mix加入前后脂肪细胞形态的变化 ,并应用RT PCR方法 ,在不同浓度的Ins、Dex和Mix及其不同组合的条件下 ,对3T3 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PAI 1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Ins与Dex及Mix显著促进了 3T3 L1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Ins、Dex及其组合Ins加Dex对PAI 1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其中尤以0 .15 μmol/LIns加 0 .1μmol/LDex的作用最为显著 ,且有叠加效应。 结论 Ins与Dex加Mix对 3T3 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起重要作用 ,同时Ins、Dex对PAI 1基因表达也有显著影响 ,由此为进一步探索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观察 3T3-L1脂肪细胞长期暴露到高浓度葡萄糖对糖的转运活动和胰岛素信号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3T3 -L1脂肪细胞中高浓度葡萄糖 (10 ,15和 2 5mmol·L-1)培养 2 4h ,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基础的和胰岛素刺激的糖转运活动的减少。高糖降低了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1)的蛋白表达和它的酪氨酸磷酸化 ,而胰岛素受体底物 2 (IRS2 )蛋白表达呈明显的上调 ;对p85和PKB量无影响。 3T3 -L1脂肪细胞长期暴露到高浓度葡萄糖可以抑制糖的转运活动 ,诱导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胰岛素信号肽的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GOD-POD)法检测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建立简便、经济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评价方法.方法:诱导分化成熟的313-L1脂肪细胞,分别采用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gone,DEX)(1.0 μmol/L)诱导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GOD-POD法测定糖浓度,动态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糖消耗,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同时应用RT-PCR检测脂联素(Adiponectin)mRNA表达.结果:通过该方法检测,可以反映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以胰岛素刺激下较基础状态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增加量,计算出ISI,能够反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抵抗程度.结论:GOD-POD法能够准确测定细胞总体葡萄糖消耗,可用于脂肪细胞糖摄取利用与IR评价,此方法操作简便、经济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摄取及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高糖、高胰岛素联合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3T3-L1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氚标葡萄糖法检测其葡萄糖摄取量,以评价模型建立情况。用四唑盐(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3T3-L1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实验药物浓度。加入不同浓度熊果酸分组干预,用氚标葡萄糖法检测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用油红O色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观察熊果酸对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原癌基因Cbl相关蛋白(c-Cbl-associatedprotein,CA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基础上,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熊果酸的作用浓度在4~20μmol/L。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熊果酸组(10、20μmol/L)及罗格列酮组(5μmol/L.)葡萄糖摄取均明显升高(P〈0.01);低、高剂量熊果酸组3T3-L1脂肪细胞分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熊果酸可明显上调3T3-I,1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CAP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熊果酸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同时可抑制其分化,这一机制可能与熊果酸上调脂肪细胞C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mRNA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应用MIX、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其分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间(0~10天)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脂联素基因低表达于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中,并随脂肪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呈逐渐上调趋势,除在诱导剂作用后第0天与第2天、第1~2天、第3~4天、第6天与第8~10天、第7~10天各时段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时段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基因表达逐渐上调,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3T3-L1脂肪细胞分化条件,研究信号因子PTEN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以了解PTEN是否通过表达量来调节正常脂肪细胞形成,为探索PTEN的药物靶标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磦呤(IBMX)和胰岛素按2种组合方案分别诱导3T3-L1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蛋白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化过程中PTEN的表达量,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小鼠和人类PTEN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1 μmol/L地塞米松、0.5 μmol/L mMX和5 μg/ml胰岛素诱导48 h后,再用含5 μg/ml胰岛素的DMEM高糖营养液培养48 h的方案对3T3-L1细胞诱导分化效果较好,脂肪细胞分化率高且均一,在分化第10天可见90%以上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PTEN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在第0、4 th、6 th、9 th和第12天时不一致,在12天时明显下降,显著低于诱导前.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小鼠和人类的PTENmRNA编码序列匹配率为96%,而氨基酸序列匹配率为100%.结论 内源性PTEN在小鼠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时相过程中表达量有所变化,提示PTEN可能在生理条件下即可发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脂肪细胞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ASP)受体C5L2-mRNA和细胞表面C5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以及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睾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SP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结果:睾酮呈浓度依赖性均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的表达,10-6mol/L时mRNA和蛋白分别减少了60%(P<0.01)和27%(P<0.01)。但前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高浓度(10-6mol/L)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的表达,分别减少了52%(P<0.05),27%(P>0.05),50%(P<0.01)和57%(P<0.05);在前脂肪细胞,ASP-C5L2下游信号分子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睾酮抑制成熟脂肪细胞ASP信号分子表达,睾酮诱导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下调脂肪细胞表面ASP受体功能有关,与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抵抗参与了高睾酮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ASP抵抗可能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精、地特、人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加入含有1nmol/L、10nmol/L、100nmol/L、1000nmol/L甘精、地特、人胰岛素的基础培养基培养24h,并设立基础培养基组为空白对照组,培养24h,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水平。结果100nmol/L、1000nmol/L甘精、地特、人胰岛素均抑制脂联素mRNA的表达中,1000nmol/L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强于100nmol/L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弱于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弱于人胰岛素。结论高浓度甘精、地特、人胰岛素均不同程度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以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根据细胞模型添加干预药物的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氯沙坦组(分别给予1、10、100μmol/L氯沙坦干预48 h)和wortmannin+氯沙坦组,wortmannin+氯沙坦组以100 nmol/L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预处理20 min后再加入100μmol/L氯沙坦干预48 h。观察脂肪细胞体积的变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脂肪细胞中PI3K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以及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氯沙坦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PI3K和IRS-1表达明显上升(P〈0.01),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可被wortmannin阻断。结论氯沙坦可使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细胞体积缩小,并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物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对3T3-L1脂肪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脂联素的影响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引发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不同浓度t-BHP(100,200,300,400,500μmol/L)作用10min后继续培养。MTT比色法检测24h时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8h时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BHP(500μmol/L,10min)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h)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结果 (1)t-BHP对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状态无明显影响;(2)t-BH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联素而增加MCP-1、PAI-1mRNA的表达;(3)500μmol/L的t-BHP对脂联素、MCP-1、PAI-1的调节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氧化损伤能够促进MCP-1、PAI-1的表达、抑制脂联素的表达,这是其介导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睾酮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炎症因子生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成熟,采用不同浓度睾酮(10-9、10-7、10-5mol/L)分别处理10~30 min及12、24及48 h后,提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RT-PCR检测细胞内IL-6、MCP-1mRNA的生成;免疫印迹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的磷酸化及表达.随后再用10-4mol/L NF-κB的抑制剂吡咯二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预处理2 h,再加入睾酮,再观察上述结果的变化.结果 (1)与无睾酮组相比,睾酮3种浓度处理组3T3-L1脂肪细胞上清液IL-6、MCP-1的含量均明显增多(P<0.05),以10-5moL/L睾酮处理24 h时上清液两种因子含量较其他处理组明显增多(P<0.05).与无睾酮组相比,睾酮3种浓度处理组3T3-LI脂肪细胞12 h时,IL-6、MCP-1 mRNA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以10-5moL/L睾酮处理12 h时两种因子的mRNA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0.05);(2)睾酮3种浓度短时间(10~30 min)处理3T3-L1脂肪细胞时,与无睾酮组相比,均可使NF-κBp65的磷酸化增加(P<0.05),其中以10-5mol/L的作用最明显(P<0.05);睾酮处理3T3-LI脂肪细胞12 h时,NF-κB p65的磷酸化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10-9和10-5mol/L组较其他组作用明显(均P<0.05);(3)用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2 h后,再用睾酮处理,上清液两种因子含量及其mRN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睾酮可通过NF-κB途径促进成熟脂肪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Chen X  Li X  Huang HY  Li X  Li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74-1477
目的探讨雄激素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系和C2C12成肌细胞系分别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和C2C12骨骼肌细胞,然后对这两种细胞分别以10-9mol/L睾酮处理4、8、12、24及48h,并以不同浓度(10-12~10-5mol/L)的睾酮处理24h,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在以两种方法处理后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10-9mol/L浓度的睾酮处理时间的延长,IRS-1和GLUT4在两种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IRS-1于12h达峰后下降。3T3-L1脂肪细胞及C2C12骨骼肌细胞中12h峰值分别是0h对照的(1·42±0·42)倍和(1·53±0·14)倍,均P<0·05;GLUT4于24h达峰后表达下降[3T3-L1脂肪细胞及C2C12骨骼肌细胞中24h峰值分别是0h的(3·22±0·10)倍和(5·17±1·06)倍,均P<0·05]。当睾酮处理浓度从10-12mol/L逐渐增加时,IRS-1在两种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于10-9mol/L达峰值后表达逐渐下降[在3T3-L1脂肪细胞和C2C12骨骼肌细胞,10-9mol/L睾酮处理后的峰值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4·23±0·27)倍和(3·16±0·15)倍,均P<0·05]。GLUT4在C2C12骨骼肌细胞的表达随着睾酮浓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经10-7mol/L睾酮处理后的表达量是空白对照的(2·99±0·15)倍,P<0·05,于10-7mol/L后增加趋势不明显。在3T3-L1脂肪细胞中,GLUT4的表达于10-11mol/L达峰值[较空白对照增加(2·58±0·02)倍,P<0·05],然后随着睾酮浓度的升高表达下降。结论睾酮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存在剂量和时间上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