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与正常人前部巩膜厚度的差异。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眼科中心APACG患者57例(57眼),同期正常人57例(57眼)。方法对上述患者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测量眼前部巩膜厚度及中央角膜厚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眼前部巩膜厚度的测量取自颞侧象限巩膜突后2 mm处。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眼前部巩膜厚度与中央角膜厚度、眼压、眼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眼前部巩膜厚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结果 APACG临床前期眼及正常对照眼的前部巩膜厚度分别为(625.42±41.45)μm、(594.42±46.0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001);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37.08±34.68)μm、(529.90±39.6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153);眼压分别为(16.70±3.75)、(17.00±3.9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338);眼轴长度分别为(20.78±1.23)、(23.56±2.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P=0.000)。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PACG眼前部巩膜厚度与眼轴有关(P=0.009),前部巩膜厚度=877.144–12.135×眼轴。结论 APACG患者前部巩膜厚度较正常眼厚;这可能作为发病机制之一参与了APACG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62例(107只眼)的CCT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8只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2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0例(19只眼)、高眼压症6例(12只眼)及正常人16例(32只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CCT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48.44±30.46)μm、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22.70±50.39)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6.32±22.85) μm、高眼压症(585.67±21.22) μm、正常人(536.38±26.53)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61,P<0.01).两两比较显示:高眼压症与原发性青光眼组及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青光眼各组及正常人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正常人及原发性青光眼相比,高眼压症CCT较厚;原发性青光眼CCT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T与原发性青光眼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和比较飞秒与Moria one-use-plus刀所制角膜瓣的预测性和均匀性.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飞秒组20例(40只眼),one-use-plus(OUP)组20例(40只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分别于术后第一天、第10天、第一个月测量角膜瓣的厚度,采集角膜中心、旁中心及周边共2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结果 术后1个月,飞秒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00.56±9.51)μm,与术前预设值1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05),周边部(半径3.5mm)角膜瓣厚度为(100.77±10.11)μm,与预设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P>0.05);OUP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02.85±15.80)μm,而Moria one-use-plus角膜板层刀的理论厚度为100 μm,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141,P>0.05),周边部(半径3.5mm)角膜瓣厚度为(115.38±16.21)μm,与预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1,P<0.01).飞秒组平均角膜瓣直径为(8.5±0.1)mm;OUP组平均角膜瓣直径为(9.4±0.5)mm,二组所制角膜瓣直径的离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与Moria one-use-plus刀所制角膜瓣在中央部的预测性和均匀性相近,而在角膜瓣的周边部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角膜瓣直径的稳定性,二者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上,飞秒激光制瓣比Moria one-use-plus刀制瓣在预测性和均匀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远视眼角膜厚度的测量及准分子手术安全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角膜测厚仪测量和分析远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探讨LASIK治疗远视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02例204眼远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激光切削深度做对比。结果:在204眼远视眼中,中央角膜厚度449~640(平均547.3±33.4)μm。右眼中央角膜厚度458~639(平均547.1±33.2)μm;左眼中央角膜厚度449~640(平均547.6±33.8)μm,左右眼中央角膜厚度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男性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493~640(552.3±29.9)μm,女性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449~625(平均543.3±35.7)μm,男性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略大于女性,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04眼远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449~640(平均547.3±33.4)μm,与近视眼和正视眼中央角膜厚度相近似。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左右眼间无明显差异。本文统计男性中央角膜厚度略大于女性,差异无显著性。远视眼角膜进行LASIK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连续3年以上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眼表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73例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收集2001年7月~2004年7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研究中心连续3年以上配戴RGPCL的73例患者(142眼),分别于戴镜前、戴镜1年、2年、3年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改变;用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眼轴长、中央及旁周边角膜厚度;定期复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有无眼表并发症.主要指标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改变、角膜厚度、眼轴长、眼表改变.结果 患者戴镜前、戴镜1年、2年、3年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901.92±445.20)个/mm2、(2862.78±497.13)个/mm2、(2854.71±526.80)个/mm2、(3015.61±421.2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1,P=0.20);其他形态学改变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眼轴长分别为(25.15±1.50)mm、(24.93±1.36)mm、(24.78±1.25)mm、(25.39±1.3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18,P=0.10).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489.09±59.64)μm、(484.02±60.80)μm、(496.61±59.74)μm、(487.44±54.25)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1,P=0.40);旁周边角膜厚度的改变也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裂隙灯检查发现轻度结膜充血69眼,角膜点染12眼,角膜上皮粗糙6眼,无其他异常表现.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RGPCL,不会引起显著的眼表异常变化,无明显的眼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眼压症患者与正常人角膜厚度的差异 ,分析角膜厚度与眼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 3组人的中央角膜厚度 :(1组 )用 Schiotz眼压计测得之高眼压者 35例 (70只眼 ) ;(2组 )用非接触眼压计测得之高眼压者 30例 (6 0只眼 ) ;(3组 )正常人 4 7例 (94只眼 ) ,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 Schiotz眼压计的高眼压组中央角膜厚度为 5 5 1.71± 2 .85μm(范围 4 90~ 6 38) ;用非接触眼压计的高眼压组中央角膜厚度为 5 6 0 .0 2± 3.4 2μm (范围 4 86~ 6 4 0 ) ;正常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 5 2 5 .6 5± 2 .2 4μm (范围 4 12~ 6 2 0 ) ;(1组 )与 (3组 )比较 (t=2 .5 80 ,P <0 .0 1) ;(2组 )与 (3)比较 (t=2 .5 78,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眼压症者 ,中央角膜厚度高于正常人 ,提示其眼压高可能与角膜厚度偏高有关 ,这类患者有可能减轻青光眼的发展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的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7/09在我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102例199眼,分别行OCT及超声测厚法测量角膜厚度,经统计学检验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99眼经OCT所得结果为532.478±29.49μm,超声测厚仪所得结果为541.47±29.00μm,行配对t检验(t=14.805,P=0.000),认为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超声测厚结果为标准将角膜厚度分4组进行配对t检验,角膜厚度≤50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479.07±11.57μm)与超声结果(486.47±7.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00μm<角膜厚度≤55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520.34±12.56μm)与超声结果(529.16±12.4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50μm<角膜厚度≤60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554.99±14.02μm)与超声结果(563.93±10.1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厚度(600μm时,因为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论:传统的超声测厚与OCT对角膜测厚结果有一定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意义上二者仍有较好的相符性,可以作为准分子手术前的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剥脱综合征(ES)患者和正常人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来本院就诊的ES患者106例(106眼)、正常人69例(69眼),均为维吾尔族。观察ES眼和非ES眼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有无差异,分析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的相关性。结果 ES患者眼轴长度为(22.89±0.91)mm,正常人眼轴长度为(23.12±0.9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ES患者前房深度为(2.84±0.41)mm,正常人前房深度为(2.93±0.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ES患者眼压为(26.72±15.70)mmHg(1mmHg=0.133kPa),正常人眼压为(14.39±2.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ES患者眼轴与眼压具有相关性(r=-0.412,P=0.00);正常人眼轴与眼压不具有相关性(r=-0.102,P=0.405)。ES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具有相关性(r=-0.33,P=0.001);正常人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不具有相关性(r=-0.102,P=0.406)。结论维吾尔族ES患者的眼压较正常人高,其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4/2019-06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无明显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40例79眼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64例119眼为对照组。采用3D OCT获得两组受检者黄斑区9个区域平均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平均视网膜厚度(ART)及视网膜体积(TV),并分析两组受检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RT、ART、TV(193.99±14.58μm、291.07±12.24μm、8.22±0.35mm 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187.38±12.24μm、280.54±8.71μm、7.92±0.25mm 3),且观察组患者黄斑区9个区域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显视力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较正常人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rbscan-II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测厚仪对角膜测厚的结果差异的统计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115例204眼(右104眼,左100眼)分别行Orb-scan-II及超声测厚法测量角膜厚度,经统计学检验后进行分析。结果:204眼Orbscan-II所得结果为527.20±37.83,超声测厚法所得结果为525.25±34.83,行配对t检验,t=2.407,P=0.017,认为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角膜厚度分4组进行配对t检验,角膜厚度<500μm时,Orbscan-II测厚(478.36±14.47)与超声测厚(478.3±2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500,<550μm时,Orbscan-II测厚(527.88±17.32)与超声测厚(525.32±1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角膜厚度≥550,<600μm时,Orbscan-II测厚(571.24±14.89)与超声测厚(568.04±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角膜厚度≥600μm时,Orbscan-II测厚(615.33±8.50)与超声测厚(615.33±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超声测厚与Orbscan-II对角膜测厚结果有一定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意义上二者仍有较好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150例300眼近视眼按预设角膜瓣厚度分为100μm组(204眼)和110μm组(96眼),角膜瓣直径7.9和8.3mm。将术前设定的角膜瓣直径和厚度与术中、术后测量的实际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0μm组和110μm组的角膜瓣厚度测量值分别为103.11±4.07,113.35±5.71μm,与目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1.284,P>0.05)。左右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μm=-0.901,t110μm=-0.490;P>0.05)。100μm组和110μm组患者的角膜厚度测量值分别为533.52±20.89,530.24±25.43μm,年龄分别为23.80±6.71,21.56±5.08岁,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6±1.39,43.44±1.38D,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46±0.47,8.72±0.43mm,眼压分别为16.02±2.51,16.66±2.21mmHg(1mmHg=0.133kPa)。两组角膜瓣厚度与角膜瓣直径(r=0.003,0.018)、术前年龄(r=0.022,0.050)、角膜厚度(r=0.051,0.101)、角膜中央最大K值(r=-0.048,-0.136)及眼压(r=-0.113,0.047)均无相关性(P>0.05)。预设角膜瓣直径为7.9,8.3mm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36.88±27.99,529.83±33.52μm,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8±1.19,41.88±1.25D。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角膜中央最大K值与角膜瓣直径呈正相关(r=0.359,0.532;P=0.01,0.007<0.05)。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厚度预测性好,不受角膜瓣直径、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大K值、年龄、眼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不同厚度角膜瓣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厚、薄角膜瓣各层组织在形态学方面改变的区别,同时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厚、薄角膜瓣的视功能差异,以期为临床合理化手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行LASIK手术的患者70例(70只眼),平均年龄(23±5)岁.按照角膜瓣厚度分为两组:薄角膜瓣组(A组,36只眼)和厚角膜瓣组(B组,34只眼),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数分别为(-4.76±2.30)和(-3.03±2.20)D.术前术后均进行视力、屈光度、波阵面像差、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检查,同时应用共焦显微镜(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角膜模块,HRTⅢ)检测角膜中央各层组织.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3~6个月A、B组屈光度数分别为(0.35 ± 0.21)及(0.45±0.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IASIK术后两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07.37±20.5)和(149±25.2)μm,皱褶厚度分别为(63.71±15.8)和(48.16±20.7)μm,无细胞区厚度分别为(69.93±15.8)和(55.63±23.7)μm,激活角膜细胞区厚度分别为(60.15±30.9)和(51.86±27.9)μm;前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825.14±156.9)和(853.54±126.8)个/mm2;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9,1.974,3.051,2.196,3.146;P<0.01).而角膜后基质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的各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采用的角膜瓣厚度不同,术后虽然其临床视功能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厚、薄角膜瓣愈合时在细胞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角膜瓣与基质之间是非瘢痕性愈合.角膜薄瓣在细胞水平对角膜组织损伤的程度重于角膜厚瓣.(中华眼科杂志,2009,45:587-593)  相似文献   

13.
Pentacam系统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瞳孔中心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e YL  Li XX  Bao YZ  Liu GD  Hu YW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985-988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在正常人与近视眼患者瞳孔中心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对正常人50只眼连续进行3次Pentacam系统检查,以评价该系统对角膜厚度测量的重复性。进而选取217例(433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屈光不正患者和LASIK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63例(126只眼),分别应用Pentacam系统和A超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只正常眼瞳孔中心角膜厚度重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entacam系统检查结果重复性很好。在对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中,术前A超测厚和Pentacam系统测量的瞳孔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37.26±31.61)和(538.08±32.72)μm,术后分别为(464.21±41.04)和(465.17±42.65)μm,术前后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P<0.001),其中术前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值在20μm以内的达95.38%。角膜最薄点多位于距角膜顶点周围1mm范围内稍偏颞下方。结论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LASIK术前后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全面、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06,42985-98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活体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 thickness,RNFL)损害;分析CACG不同房角粘连程度间RNFL差异及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mean visual fielddefects,MD)的相关性.方法 对CACG患者36例(64只眼)和正常人82名(82只眼)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RNFL厚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比较CACG中无房角粘连、房角粘连范嗣<1/2和≥1/2圆周眼的RNFL损害的差异;对CACG平均RNFL与相应视野的MD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ACG平均RNFL(80.61±23.96)μm与正常人(103.7±9.92)μ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ACG平均RNFL厚度在无房角粘连眼(98.46±12.34)μm、粘连范围<1/2(93.93±14.78)μm和粘连≥1,2圆周眼(69.78±23.82)μm的RNF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G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MD值)呈正相关(r=0.652,P<0.001).结论 CACG的RNFL较正常人明显减少;随着CACG病程的发展,平均RNFL厚度减少,视野平均缺损增加.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与汉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晓燕  关梅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348-1350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是否存在差异,了解维吾尔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曲率、眼压值及屈光度关系。方法:对屈光中心就诊近视患者汉族137例274眼及维吾尔族患者115例230眼测量其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CCT差异性及维吾尔族CCT与角膜曲率、眼压值及屈光度关系。结果:维吾尔族CCT(514.94±31.94μm)与汉族CCT(514.86±29.50μm)无显著性差异(t=0.029,P=0.977)。维吾尔族近视患者CCT与眼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44,P<0.01)。维吾尔族近视患者CCT与角膜曲率及屈光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93,P>0.05;r=0.120,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CCT无显著性差异,维吾尔族近视患者角膜厚度与眼压间存在相关性,而与角膜曲率及屈光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经过不同厚度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及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前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等效球镜度数-6.00~-10.00 D的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患者151例(151只眼),其中行Epi-LASIK和LASEK手术的(上皮瓣组)46只眼,角膜瓣厚度为110(薄瓣组)和130μm(常规瓣组)的LASIK分别为64和41只眼.术前、术后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厚度、后表面的屈光度和前移进行测量.角膜后表面前移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切削深度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44,0.719;P>0.05),预计角膜基质床厚度上皮瓣组为(362±23)μm,薄瓣组为(320±25)μm,常规瓣组为(300±21)μm,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685,P<0.05).上皮瓣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度数变化和前移为:(-0.12±0.14)D和(0.9±1.8)μm;薄瓣组为(-0.20±0.22)D和(1.3±1.6)μm;常规瓣组为(-0.21±0.18)D和(1.5±1.5)μm.角膜后表面屈光度数的改变与前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薄瓣组和常规瓣组后表面前移与切削深度有显著相关性(r=0.265,0.311;P<0.05).结论 在留有足够角膜基质床厚度的情况下,上皮下切削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移量均微小;随着角膜瓣厚度的增加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角膜后表面前移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干眼症患者角膜厚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干眼症患者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正常人31例(52只眼)及干眼症患者34例(57只眼)的角膜厚度,对其九个位点的角膜厚度和彩色角膜厚度图形态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干眼症患者的九个位点角膜厚度均明显薄于正常眼,平均减少0.033mm.两组中央区均为最薄区,分别为(0.549±0.027)mm与(0.510±0.022)mm.正常组鼻侧为最厚,而干眼组鼻上方为最厚,分别为(0.644±0.039)mm与(0.613±0.037)mm.正常组与干眼症组彩色厚度图图形比较,离心圆形在正常组与干眼症组分别为5.8%和19.3%,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厚度明显薄于正常眼,厚度图形向离心圆形方向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使用不同厚度的微型板层角膜刀(90、110、13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照病例研究.选择LASIK术后87例(174只眼)患者,其中手术中使用MoriaⅡ微型角膜刀90刀头组26例(52只眼),110刀头组29例(58只眼),130刀头组32例(64只眼).应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患者角膜上0.、45.、90.及135.共4条子午线所在截面的角膜瓣厚度,先在每条子午线所在截面选取5个点,再于每个角膜瓣上测量20个点的角膜瓣厚度.3种刀头所制角膜瓣偏差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oriaⅡ微型角膜刀90、110、130刀头组制作的角膜瓣中央区厚度均值分别为(119.23±15.65)、(140.42±12.26)及(165.92±17.00)μm.3种刀头所制角膜瓣皆为中间薄、周边厚,形状近似一凹透镜.其中角膜瓣中央部厚度变异小,而旁中央和周边部厚度变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419,P<0.05).右眼角膜瓣厚度均值(19.58±0.44)μm,高于左眼(16.55±0.44)μm;入刀侧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21.30±0.55)μm,高于出刀侧差值均值(14.36±0.6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341,44.461;P<0.05).结论 3种刀头所制角膜瓣中央区厚度预测性均较好.角膜瓣厚度并非均匀一致,预计值越厚的角膜瓣其厚度变异越大,因手术顺序所致右眼角膜瓣比左眼角膜瓣厚,入刀侧角膜瓣厚于出刀侧角膜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2010年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配戴MCT患者36例(72只眼),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并综合验光,随诊2年并停戴MCT 3个月后再次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综合验光,对比戴镜前后的变化.结果 水平k值变化-0.067±0.006,P=0.00,有统计学意义;垂直k值变化-0.003±0.006,P=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k值变化-0.04±0.005,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视屈光度增长(0.25±0.44)D,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变化(-3.38±1.44)μ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轴变化(0.18±0.11) 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配戴MCT后角膜水平k值变大,平均k值变大,垂直k值无变化.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近视增长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126例(252眼)欲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分别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分别为:Pentacam(546.3±33.6)μm,Orbscan-Ⅱ(550.5±38.5)μm,A超角膜测厚仪(538.6±35.4)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有高度的相关性。A超角膜测厚仪比其他两种测量仪测量所得的中央角膜厚度要薄。再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为基准把患者分为三组:〈520μm,≥520μm且〈580μm,≥58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第一组角膜厚度〈520μm,71只眼,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Orbscan-Ⅱ测量结果要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 =0.000)。而Pentacam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第二组角膜厚度≥520μm且〈580μm,154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较厚,Pantacam比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第三组角膜厚度≥580μm,27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而Pentacam与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在对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中,Pentacam、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之间是不能互相替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