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病理状态下心脏和血管间耦联关系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高血压病组、扩心病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各30例,分别测量3组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参数,比较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血管结构、功能及其耦联关系变化,分析心脏功能与血管弹性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血管有效弹性(Ea)和左室收缩末弹性(Ees)较对照组增高,Ea/Ees在正常范围,DCM组Ea明显增高,但Ees减低,Ea/Ees偏离正常。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与Ea及颈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不同病理状态下,心室功能与动脉后负荷发生变化,两者匹配发生偏移。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声初步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耦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弹性变化及二者弹性匹配关系,初步探讨心-血管耦联.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法获取左室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平静状态下肱动脉血压和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计算心脏、大动脉弹性及两者耦联的相应参数:心室收缩末压(ESP)、有效动脉弹性(Ea)、心室舒张末弹性(Ed)、左室收缩末弹性(Ees)和Ea/Ees.结果 Ees与左室射血分数(r=0.378,P=0.005)、Ea与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r=0.289,P<0.001)均呈正相关,Ed与e/a(r=- 0.333,P=0.027)呈负相关,左室后壁厚度与Ed和Ea呈正相关(r=0.388,P=0.016和r=0.336,P=0.026).高血压组的Ea和E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Ees和Ea/Ee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与心脏弹性变化相互关联,两者的匹配可评价心-血管耦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运动负荷试验评价健康成人心脏-血管耦联关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于运动负荷试验各时期测量其左室基底、心尖水平室壁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和心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计算有效动脉弹性(Ea)、左室弹性(Ees)及二者比值(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预测VVI的心肌应变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所有受检者每搏输出量在不同试验时期呈逐步减小趋势,心输出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0.01)。心底水平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P0.01),心尖水平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在试验各时期无明显变化。Ees和Ea在不同试验时期先增大后减小,VVI变化不明显。回归方程为:VVI=0.032x1-0.019x2+3.65(x1为等容舒张末期心尖水平内膜下心肌环向应变,x2为收缩末期心底水平心内膜下心肌环向应变)。结论健康成人运动后,Ees和Ea增高,VVI维持"恒定",心脏-血管存在耦联关系。实时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价健康成人心脏-血管耦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导管观察起搏前、后犬的心脏功能变化情况,探讨超声评价舒张功能减低犬心脏-血管耦联的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于实验犬右心室心尖起搏处获取起搏前、后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A峰);二尖瓣环左室侧壁收缩期速度峰值(Sw峰),舒张早、晚期速度峰值(Ew峰、Aw峰),计算A/E、E/Ew;心导管检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室开始收缩至发生+dp/dtmax的间隔时间(t-dp/dtmax)、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及左心室舒张压(LVDP);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es)、有效动脉弹性(Ea)和心脏-血管耦联指数(Ea/Ees).结果 ①起搏后实验犬A峰、Aw峰和E/Ew增高,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峰减低、Sw峰和Ew减低,A/E增高,但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起搏后实验犬+dp/dtmax增大,-dp/dtmax减低,LVDP增高,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起搏后,实验犬Ees减低,相关分析提示,Ees与+dp/dtmax呈负相关(P<0.05);Ea增高,Ea与t-dp/dtmax呈正相关(P<0.05);Ea/Ees增高,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结合心导管可无创检测舒张功能减低犬的心脏-血管耦联关系.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cardiac twist)进行初步分析,探讨HCM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已有改变.方法 对30例HCM患者(其中左室流出道梗阻13例)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等.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室基底部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R)、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径向应变率(radial strain rate,RSR);测定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和解扭转率,以分析两组的心脏旋转和扭转运动.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DV、LVESV、SV明显减低,心内膜下心肌的左室扭转角度、CS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均明显减低(P<0.05),HCM组左室三个短轴水平的RS、R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期解扭转率低于对照组.HCM组分组资料显示:左室流出道梗阻组患者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进一步减低.结论 HCM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较正常人增大,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变形能力下降,左室流出道梗阻加剧局部心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19例HCM患者(HCM组)及年龄、性别均与之匹配的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3D-STI图像分析获取二尖瓣水平旋转角度(Rot-B)、二尖瓣水平扭力(Tor-B)、心尖水平旋转角度(Rot-A)、心尖水平扭力(Tor-A),计算左室整体扭转角度(LVtw)、左室整体扭力(LVtor)及左室纵向应变(GLS),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LVEDV减小、SV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ESV、LVEF、LVOT-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M组Rot-B、Tor-B、Tor-A、LVtw、LVtor及GLS分别为-4.09°±1.63°、(1.57±0.71)°/cm、(1.95±0.82)°/cm、7.04°±1.77°、(1.75±0.63)°/cm、(-9.53±2.39)%,与对照组[-2.61°±1.49°、(1.03±0.53)°/cm、(1.37±0.71)°/cm、4.70°±1.75°、(1.35±0.39)°/cm、(-14.40±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o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M患者左室扭转增加,长轴应变减低,提示心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3D-STI可以准确反映HCM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估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左室功能及心室-动脉耦联情况。方法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中老年男性MetS患者86例,分为射血分数(EF)正常者52例(EF≥50%,MetS N组)和EF减低者34例(EF50%,MetS A组);另选同期5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指标[扩张系数(DC)、杨氏弹性模量(YEM)、僵硬指数(SI)]、左室功能指标(Tei指数和EF),以及左心系统心室-动脉耦联参数:左室收缩末弹性(Ees)、有效动脉弹性(Ea)及心室-血管耦联指数(VVI)。结果①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MetS N组、MetS A组DC减低,YEM、S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tS N组与MetS 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左室功能指标:MetS A组Tei指数高于MetS N组,MetS N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MetS N组、MetS A组Ea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tS N组与MetS A组比较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S N组Ees增高,MetS A组Ee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tS A组VVI高于MetS 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MetS N组V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示:MetS A组VVI与Tei指数呈正相关(b=2.72,P=0.000),拟合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R2)=0.565(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MetS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增高;左室整体功能减低,以射血分数降低者更为明显;MetS A患者心室-动脉失耦联,且心室-动脉失耦联情况随左室整体功能的下降而恶化。应用超声技术能够无创、敏感、准确地评估其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节段心肌容积与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非高血压性HCM患者22例为HCM组,体检健康者22例为对照组,于心尖四腔观RT-3DE获得左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时间曲线,分析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前后径和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水平前间隔、后间隔,乳头肌水平前壁、前间隔,心尖段水平前壁、间隔LVEF均降低,基底段水平、心尖段间隔及下壁的节段ESV减小(均P<0.05)。两组节段EDV与节段LVEF无相关性;对照组乳头肌及心尖段水平室间隔的ESV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7,-0.501,P<0.05);HCM组乳头肌水平下壁、侧壁和心尖段下壁、下侧壁ESV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26、-0.441、-0.424,P<0.05)。结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非高血压性HCM患者左室节段心肌功能隐匿性受损,局部异常肥厚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明显减低;非肥厚区心肌节段容积变化影响节段LVEF。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全身动脉功能间的匹配关系.方法 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组:选取EF正常组(DMN组)40例,EF减低组(DMA组)40例共80例,另选42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和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壁相对厚度(RWT)和左室质量(LVMI),计算EF、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做功参数(SW)和心肌耗氧参数(RPP),计算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有效动脉弹性(Ea).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Ea的独立关联指标.结果 (1)DMN和DMA组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增高(P<0.05、P<0.01); RWT、LVMI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A组LVEDV、LVESV、EF、CI、RPP及SW与DMN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a和SVRI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Ea与RPP、SW、HDL-C和FPG及RWT和EF高度关联.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心脏血管功能间存在耦联关系.心脏结构、功能状态和血生化指标独立影响外周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霞构患者左室功能及质量的情况.方法 对30例正常人、30例无左室肥厚(NLVH)及33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RT3DE检查,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组织多普勒(TDI)技术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a,Aa及Ea/Aa.结果 LVH组LVMI、LVEDV、LVESV明显高于NLVH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LVEF、Ea/Aa降低(P<0.05).高血压病患者IVMI与LVEF呈负相关(r=-0.654,P<0.05).LVH组LVEF低于大样本正常范围低值,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3DE可以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的功能及结构.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联合LVMI和LVEF进行评估左室收缩功能可能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糖耐量异常患者左室功能及心肌质量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糖耐量异常患者70例(糖耐量异常组)和健康对照组70例,应用RT-3DE检测两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每搏指数(LV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a、Aa及Ea/Aa,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结果糖耐量异常组Aa较健康对照组偏大(P<0.05),Ea、Ea/Aa较健康对照偏小(均P<0.05),而两组LVEDVI、LVSVI、LVEF无明显差异,但糖耐量异常组的LVMI较健康对照组偏高(P<0.05),且与患者的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可以导致患者左室心肌重塑,影响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弹性与心血管耦联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87例,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DM组)61例和合并高血压组(DM+HBP组)26例,另选无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的住院患者54例为对照组。分别获取各组血压[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脉压]和动脉弹性参数[动脉波速指数(AVI)、动脉压力容积指数(API)];应用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容积参数,计算心血管耦联参数[有效动脉弹性(Ea)、左室收缩末期弹性(Ees)及心血管耦联指数(VVI)],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动脉弹性参数与心血管耦联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DM组和对照组比较,DM+HBP组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和中心动脉脉压均升高,AVI、API和Ea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Ees和VVI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Ea与年龄、肱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脉压、AVI均呈正相关,与e/a呈负相关(均P<0.05);Ees与肱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TD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与高血压性继发性左室肥厚(sLVH)心肌运动对左室肥厚进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TDI测定HCM和sLVH患者55例及正常对照组44例心肌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结果 HCM和sLVH组测量位点Sa、Ea和Ea/Aa均降低(P<0.01);HCM组室间隔基底段除Aa外,与sLVH组室间隔基底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DI技术可发现HCM患者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并与sLVH鉴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室重构的价值。方法20例准备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d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心肌造影灌注分析:按照心肌灌注记分指数(MPSI)分成2组:MPSI≤1.5为心肌灌注良好组;MPSI〉1.5为心肌灌注较差组。分别将:①两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与术后3个月比较;②两组术前的LVEF、LVESV、LVEDV,术后3个月的LVEF、LVESV、LVEDV各自比较;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值(ALVEF)、收缩末容积差值(ALVESV)、舒张末容积差值(△LVEDV)进行比较;④对ALVEF、△LVESV、△LVEDV与MPSI分别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PSI〉1.5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LVEF较MPSI≤1.5组明显减低,LVEDV较MPSI≤1.5组明显增大,MPSI〉1.5组和MPSI≤1.5组患者的ALVEF、ALVEDV存在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I与ALVEF呈负相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前MPSI〉1.5组较MPSI≤1.5组发生左室重构的可能性大,实时心肌超影超声心动图能较好的评估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室重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左室容积分析技术评价伴或不伴代谢异常的肥胖者的左心室几何形态和同步性变化。方法将67例肥胖者按是否伴有代谢异常分为代谢正常型肥胖组(MHO组)和代谢异常型肥胖组(MUO组),选择40例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VA技术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及舒张末球形指数(EDSI)、收缩末球形指数(ESSI)、舒张期失同步指数(DDI)、收缩期失同步指数(SDI),经体表面积标化后获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HO组和MUO组的左室EDV、ESV、SV、EDVI、ESVI、EDSI、ESSI、DDI、SDI增加(P0.05);与MHO组比较,MUO组的左室DDI、SDI增加(P0.05),但左室EDV、ESV、SV、EDVI、ESVI、EDSI、ESS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的E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肥胖者左心室各相容积增加,几何形态趋于球形转变,左室心肌运动同步性减低,代谢异常加重损害其左室同步性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左心室-动脉偶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3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监测起始点及24 h点心指数(CI)、每搏指数(SVI)、左心室收缩末弹性指数(Eesl)、有效动脉弹性指数(Eal)、有效动脉弹性/左心室收缩末弹性(Ea/Ees)、动脉血乳酸(Lac)和乳酸清除率(r Lac)等指标,将患者分为ΔEa/Ees0组(n=19),ΔEa/Ees≤0组(n=34),随访28 d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随访28 d死亡率发现,ΔEa/Ees0组病死率为68.4%(13/19),显著高于ΔEa/Ees≤0组38.2%(13/34)(χ2=4.444,P=0.035)。ΔEa/Ees0组r Lac为(-2.6±0.3)%,ΔEa/Ees≤0组的r Lac为(5.9±1.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9.762,P0.001)。ΔEa/Ees≤0组24 h CI、SVI显著高于ΔEa/Ees0组,Ea I、Ea/Ees显著低于ΔEa/Ees0组,其余项无统计学差异。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24 h点ΔEa/Ees、24 h点的APACHE II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关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中左心室-动脉偶联意义重大,可改善患者组织灌注,从而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容积-时间曲线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曲线变化。方法高血压患者48例,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病分为无左室肥厚组(NLVH组)及左室肥厚组(LVH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FullVolume)采集图像,进行容积-时间曲线分析,记录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最大射血速率(PER)、左室最大充盈速率(PFR)、左室16节段至最低收缩末容量时间标准差与最大差异(Tmsv16-SD、Tmsv16-Dif),并比较高血压组(NLVH组、LVH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舒张充盈参数PFR降低较明显(P<0.05),NLVH组与LV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时间曲线参数可以评估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以PFR较为准确,为临床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无创、客观的新方法,Tmsv16-SD、Tmsv16-Dif可用来评价整体及局部室壁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T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收缩协调性和纵向运动功能。方法利用TT技术获取22例HCM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左室壁运动曲线,分别测量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的二尖瓣环、基底段中部、中段乳头肌水平的收缩期峰值位移(Ds)、相对室壁达峰时间差(△Dt)和峰值位移差(△D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Dt明显延长,△Ds明显增大,Ds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CM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协调障碍和纵向运动功能损害,TT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收缩协调性和纵向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结合瞬时波强(WI)技术在综合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峰值速度E峰、A峰,二尖瓣环各位点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同时获取受试者右侧颈总动脉WI曲线,得到各WI参数。结果 (1)HCM组mVe及mVa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HCM组和对照组比较,强度指数W1增加,强度指数W2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心肌主动松弛功能及顺应性均受损,联合应用TVI及WI技术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HCM患者的心脏、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收缩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53例为ICM组,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LVEF,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R-R间期校正后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M组EDV增高,LVEF降低,左室SD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M组SDI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72,P=0.000),对照组SDI与LVEF呈低度负相关(r=-0.31,P=0.020)。结论 ICM心力衰竭患者相较对照组左室内存在明显收缩不同步,且SDI与左室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