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地区慢性咳嗽病因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和针对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慢性咳嗽诊治指南,对233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特异性治疗效果综合判断;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停药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23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216例(92.7%),病因未明者17例(7.3%)。216例病因明确者中,单一病因163例(75.45%),双重病因44例(20.37%),三重以上病因9例(4.10%)。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27例(44.4%),咳嗽变异性哮喘(CVA)73例(25.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6例(9.1%),感染后咳嗽6例(2.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ACEI)性咳嗽6例(2.1%),变应性咳嗽(AC)5例次(1.7%),慢性支气管炎3例次(1.0%),其他病因累计24例(8.4%)。慢性咳嗽前五位病因为UACS、CVA、GERC、感染后咳嗽及ACEI相关性咳嗽。216例明确诊断的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59例(25.3%)患者咳嗽痊愈,114例(49.3%)患者咳嗽缓解,40例(17.1%)无效。结论UACS、CVA和GERC是重庆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症状能够缓解。  相似文献   

2.
126例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构成和特异性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胸部X线、鼻旁窦X片检查,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则进一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胃镜检查、肺脏或鼻窦CT扫描、食管24hpH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且观察对特异性治疗的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12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48例(38.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4例(27.0%),胃食管反流(GER)13例(10.3%),CVA+UACS9例(7.1%),GERC+UACS5例(4.0%),CVA+GER6例(4.7%)。对这些病人进行特异性治疗后105例(91.3%)患者咳嗽得到控制。结论UACS、CVA和GER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经特异性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及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11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11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02例,确诊率91.9%。单一病因咳嗽者89例(87.3%),二重病因11例(10.8%),三重病因2例(2.0%)。包括复合病因在内的咳嗽者,总计126例次慢性咳嗽病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5例,占27.8%;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占15.9%;鼻后滴漏综合征34例,占27.0%;感染后咳嗽15例,占11.9%;ACEI类药物药源性咳嗽5例,占4.0%;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8例,占6.3%;病因朱明者9例,占7.1%。102例明确诊断的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97例患者咳嗽得到临床控制(95.1%),其余5例为罹效(4.9%)。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GER、PNDS、CVA、PIC、EB、ACEI类药物诱导的咳嗽等是昆明地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潮州市潮安区庵埠华侨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观察组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可以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状态而发挥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湿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120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持续应用4周后,对两组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IgE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IgE水平和EOS计数明显减少,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湿疹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刀)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120例,采用HIFU刀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周围血中CD3+、CD4+和CD4+/CD8+,并评价治疗后1周、1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周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较治疗前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0例患者显效60例(50%)、有效25例(21%),总有效率为71.0%,治疗后1个月显效87例(72.5%)、有效20例(17%),总有效率89.5%,两时间段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刀治疗能够明显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采用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对96例持续咳嗽8周以上的患者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针对性治疗证实。结果:在9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96.9%(93/96)的病因得到明确,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46.9%(45/96),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42.7%(41/96),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7.3%(7/96),病因未明3.1%(3/96)。针对病因特异性治疗,96.9%(93/96)患者的咳嗽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结论:PNDS、CVA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试验性病因治疗有效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42例中晚期肿瘤的患者,以进一步研究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4周空腹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CD3+CD4+T 淋巴细胞,T T/CD8+T,和的比例分布)。结果:42例患者的 CD4+细胞水平治疗后,CD4+T +/CD8+CD3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 =0)。治疗/CD8+CD4+T 细胞2周后,CD4+CD3+,略高于治疗前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CD4+/4周 CD3+CD8+T 细胞治疗后,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她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肿瘤消融治疗的患者可以刺激提高裁军的免疫能力,抑制免疫系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4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静脉血CD3^+、CD4^+、CU8^+、CD4^+/CD8^+、CD4^+CD25^+、NK细胞及CD8^+CD28^+的表达率。比较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以及不同病理学分型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7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CD4^+、CD4^+/CD8^+、CD8^+CD28^+及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CD4^+CD25^+、CD8^+显著升高(P〈0.05)。7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CD3^+、CD8^+、CD4^+/CD8^+及CD8^+cD2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4^+及NK细胞比例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而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化疗有效组41例CD4^+、CD8^+CD28^+、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化疗后增加(P〈0.05)。CD8^+和CD4^+CD25^+化疗后明显下降(P〈0.05)。化疗无效组29例,CD3^+、CD4^+、NK细胞、CD8^+CD28^+及CD4^+/CD8^+比值在化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CD8^+,CD4^+CD25^+显著升高(P〈0.05)。鳞癌组(30例)腺癌组(27例)化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而CD4^+CD25^+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鳞癌组患者化疗后CD8^+CD28^+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而CD3^+及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患者化疗前后CD3^+、CD8^+、CD8^+CD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组13例各指标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肺癌化疗有效组细胞免疫功能在化疗后得到改善,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剧;鳞癌组和腺癌组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而小细胞癌组改善不明显。检测肺癌化疗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VM患儿随机分为胸腺肽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随机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VM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前VM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胸腺肽组患儿血清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常规治疗vM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可增强患儿免疫力、调节免疫平衡,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308nm准分子激光辅以免疫制剂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腺肽+308nm准分子激光和单纯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47例胸腺肽+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的治疗组,42例单纯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的对照组。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判断2组的疗效,并观察2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2组在疗效方面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面颈部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58%,对照组为88.17%,躯干四肢、肢端关节分别为89.13%、77.78%,18.06%、33.33%。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面,2组治疗前和正常人CD3、CD4、CD8、CD4/CD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2组在治疗前后治疗组(CD3、CD4、CD8、CD4/CD8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纯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瘢风50%以上的患者有相当程度的色素恢复,以面部效果最好,其次是头颈部皮损也有一定程度的疗效,躯于、手足部位的效果则一般。肢端关节效果较差,但采用胸腺肽+308nm准分子激光和单纯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以上各部位的治疗效果提高了3%~20%,肢端关节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患者(其中Ⅰ~Ⅱ期17例,Ⅲ~Ⅳ期24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有淋巴结转移13例;术后复发转移11例,无复发转移30例)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CD19+)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水平。结果手术后41例患者NK水平升高, CD19+细胞水平下降( P<0.05), CD3+、CD4+、CD8+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Ⅲ~Ⅳ期患者比较,Ⅰ~Ⅱ期患者血CD4+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喉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或转移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对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前后免疫袁型和杀伤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肿瘤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表型的变化,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CIK治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上升,CD8^+细胞百分率下调,CD4^+/CD8^+比值上升,CD19细胞百分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4^+、CD8^+细胞绝对值未达到健康者水平(P〉0.05)。治疗后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达到健康者水平(P〉0.05)。在杀伤活性的研究中,与CIK细胞治疗前(19±6)%相比,治疗后杀伤活性百分率(22±5)%明显升高,达17.5%(P〈0.01),但未达到健康者水平(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CD3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抗CD3单克隆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D3AK细胞对5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①治疗有效率(CD+PR+MR)为39.65%;②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CD8^ 下降(P<0.05),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升高(P<0.01),sIL-2R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CD3AK细胞能有效地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NDV-ATV联合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特异性主动免疫(NDV—ATV)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36例治疗组给予NDV—ATV及化疗,与单用化疗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判断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驱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NK细胞的活性、IgA、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NDV—ATV联合化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近期随诊也表明NDV—ATV联合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NDV—ATV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仕和  仇登波等 《湖南医学》2001,18(1):1-4,F004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巨脾患者切脾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人和巨脾患者巨脾切脾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及 tuftsin水平的变化;脾外伤者正常碑脏组织和门脉高压症患者巨脾组织的单位面积CD4+,CD8+,CD20+细胞数(SABC法)和I,III型胶原(间皎免疫荧光法)含量。结果:(巨啤患者的I,III型胶原较正常脾组织显著增生(P<0.01),以后者为基且巨脾组织中CD4+,CD4+/CD8+,CD20+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增加(P<0.01)。(2)巨脾患者外周血tuftsin水平,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切脾后tuftsin水平无改变,但切脾后两周外周血CD3+,CD4+,CD4+/CD8+有轻度恢复,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巨脾患者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全脾切除能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故作者主张切除。  相似文献   

17.
刘先桃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89-119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B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 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23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抗凝药及激素冲击疗法.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及CD3+、CD4+、CD8+、CD19+、CD20+细胞数.结果 9例完全有效,5例有效,9例无效.中位疗效持续时间8(5~23)个月,有效患者有中3例复发,其余均维持较好.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自身抗体均转阴.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血清IgG、IgM、IgA无明显变化,CD3+、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后CDI9+/CD20+细胞明显下降.多数患者耐受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IT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胸腺肽对老年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锋  段小嬿  陈英 《广西医学》2010,32(3):283-284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8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胸腺肽60mg,1次/d,2周为1疗程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显著升高,CD3^+、CD4^+、CD4^+/CD8^+细胞数高于治疗前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补体C3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腺肽辅助治疗能提高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缓解期患者60例(COPD缓解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AECOPD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CD3+、CD4+、CD8+及 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 COPD 缓解期组在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及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 AECOPD组, 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 AECOPD 组( P <0.05)。 COPD 缓解期组患者 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正相关(P<0.05), 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负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和FVC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肺功能的降低其免疫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变化情况。方法:40例患者中予炎琥宁注射液24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500mL中静滴,1次/d;内服中药银花虎杖饮(加减),1剂/d,分2次服;苦豆子油外用,2次/d,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CD3^+,CD4^+,CD8^+ T细胞以及CD3^+/CD4^+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肯定,其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亦能纠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