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培养厌氧菌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资料,掌握厌氧菌鉴定方法,探讨实验室开展厌氧菌检测的重要性。方法:观察血培养仪厌氧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曲线,转种厌氧血琼脂厌氧环境培养,观察茵落形态,涂片革兰氏染色,VITIE 2鉴定到种。结果:12份血培养出厌氧菌13株。其中2份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分别是脆弱拟杆菌混合血液链球菌和中间链球菌;1份血培养分离出2种厌氧菌分别为脆弱拟杆菌和梭形梭菌;其他血培养分别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等。结论:厌氧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且培养、鉴定要求条件较高。加强对厌氧菌感染的认识和实验室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培养瓶病原菌分离率及报阳时间(time to positivity,TTP)的区别,探讨厌氧瓶和双套送检方式对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送检的54582瓶血培养数据,分析厌氧瓶病原菌分离特点,比较厌氧瓶和需氧瓶病原菌分离率及TTP差异,分析双套送检方式病原菌分离数量特点。结果 仅从厌氧瓶分离出的血培养病原菌占13.11%,血培养厌氧瓶TTP显著短于需氧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套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于单套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送检比单套或非成套送检血培养标本更能及时准确地分离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方法:用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计2180份血标本,分析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2180例血培养标本中报警阳性282例,其中真阳性263例,阳性率为12.1%。分离出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0.1%,革兰阴性杆菌占57.2%,真菌占2.6%。其中仅需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6.3%,仅厌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2.8%,需氧瓶及厌氧瓶均报阳的阳性率为2.9%;最快阳性检出时间为5.02h,24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69.1%,48h检出的阳性数占92.5%,72h检出的阳性数占97.O%;假阳性率为0.87%,假阴性率为O.09%。结论:应用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推荐同时送检需氧和厌氧血培养. 1 传统需氧培养方法 1.1临床细菌室收到培养标本后,立即置35℃孵箱作需氧或厌氧培养.婴幼儿因采血困难而血量不足,只能作一瓶培养时,可在前3~4天作厌氧培养,然后再转作需氧培养.  相似文献   

5.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方法回顾性收集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035份血液培养的结果,分析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3035例血培养标本中596份阳性,分离到608株细菌,55株念珠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占59.1%,革兰阴性细菌占32.6%,念珠菌占8.3%。单纯需氧瓶培养的阳性率为16.2%,单纯厌氧瓶培养的阳性率为4.3%,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的总阳性率为23.3%。对引起血液感染细菌,仪器在24h、48h和72h内阳性报警率分别为54.6%、84.5%和95.2%。结论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常见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和念珠菌能在5d内得到仪器的阳性报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培养瓶配对使用有助于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方法在患者抽取血培养时,将患者血液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并用梅里埃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器进行培养检测。结果在1993例送检血培养中,阳性标本为193例,占9.68%,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03例,占53.37%;仅厌氧血培养阳性20例,占10.36%,检出厌氧菌5例。结论需氧瓶厌氧瓶配对使用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数量和培养阳性率的关系,为合理采集血培养标本提供参考。方法:血培养采用BD公司BACTEC9120及相应的需氧树脂和厌氧培养瓶。一个穿刺点采集20m L血培养标本,每瓶10m L为一套。对血培养阳性且与临床相符合的进行统计。同时采集的不论几套只要有一瓶或一瓶以上有有意义细菌生长视为血流感染状态。结果:血流感染状态下采集10m L血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4.26%;需氧树脂培养瓶阳性率为77.64%,厌氧培养瓶阳性率为70.89%。采集20m L血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91.56%。采集40m L血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96.13%。采集60m L血液培养阳性率为96.97%。结论:成人血培养只采集10m L血培养阳性率达不到要求,怀疑有血流感染培养40~60m L血液合理,采集60m L以上培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张景艳  郑宏图  钟学良 《当代医学》2011,17(11):150-150,134
目的对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4例血标本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分析阳性率、检出菌的种类、阳性检出时间、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204例血培养,有55例阳性,共分离细菌55株,阳性率为27%;未发现假阳性及假阴性;24h内阳性占68.9%,48h为89.6%,72h为97.3%;阴性报告为5d。结论使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大大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检测时间,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减少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外科常见病 ,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标本在做一般需氧培养时 ,有部分标本不能检出致病菌或只检出部分需氧菌 ,而将厌氧菌漏掉 ,常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 ,因此厌氧菌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近 1a来 ,我院细菌室对高度怀疑有厌氧菌感染和需氧培养未检出致病菌的 4 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 ,分别进行了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培养基制备1.1.1 普通血琼脂平板和伊红美兰血琼脂平板 按常规要求制备。1.1.2 厌氧血平板 在普通血琼脂平板内加入维生素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低氧对新生隐球菌毒力因子的影响尚不清楚。文中探讨不同氧浓度对新生隐球菌分泌尿素酶和磷脂酶的影响。方法以厌氧、微需氧和CO2产气袋建立不同氧浓度(氧浓度分别为0%、8%和15%)培养条件,以尿素酶培养基和卵黄培养基采用平板法培养不同血清型的6株新生隐球菌,观察尿素酶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计算沉淀圈比值(PZ值),比较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新生隐球菌分泌尿素酶和磷脂酶的情况。结果第7天正常氧浓度培养条件下除菌株ATCC32609外,其余菌株均出现颜色变化,CO2培养条件下仅菌株BLS63和ATCC34874出现轻微颜色变化,微含氧及厌氧培养条件下所有受试菌株均未出现颜色变化。菌株BLS71、ATCC32609和ATCC34874微含氧培养条件下的PZ值大于其他培养条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菌株在正常氧、CO2和微含氧培养条件下P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培养条件下所有受试菌株均未产生肉眼可见的沉淀圈。结论低氧可能对新生隐球菌尿素酶和磷脂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MTT法测量血链球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MTT法用于血链球菌(S.sanguis)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以菌落形成单位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实验条件,获得MTT法的一系列参数,对S.sanguis进行活菌计数,并与菌落形成单位法所测的细菌数量相比较。结果MTT法与菌落形成单位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对于不同菌龄的S.sanguis均适用。结论MTT法可以用于检测S.sanguis的活菌数量,并且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黄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首先测定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再以低于 MIC的 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 TPY液体培养基 ,测定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还能够有效抑制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 ,黄芩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SS),是人类口腔中的正常菌群组份之一,也是最早定居到牙面的细菌之一。在牙周健康部位检出率较高,而在病变部位检出低,甚至缺乏。它与牙周微生物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本文着重对血链的生物学性状及在口腔中的分布,与牙周微生态环境中致病菌的相互关系,黏附、聚集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以及它在牙周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链菌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方法在模拟人口腔环境的简易人工口腔模型内,形成血链菌生物膜,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对血链菌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生物膜底部的活菌百分比为20%;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活菌百分比达到70%,其间存在许多黑色气泡样的间隙;随后活菌百分比逐渐减少,至生物膜顶部时几乎全部为死菌。结论生物膜的底部和顶部主要由死细菌组成,而中间层主要是由围绕在黑色气泡样孔和通道周围的活细菌组成。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  首先分别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胰酶解酪蛋白-植物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液体培养基,测定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结果  热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分别为3.0、3.0和6.0 g/L,MBC分别为6.0、6.0和12.0 g/L。热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一定浓度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的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提取方法的不同对其抑制产酸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能有效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和产酸,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6.
J D McCue 《JAMA》1983,250(24):3319-3321
Eight patients had nine episodes of presumed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caused by commensal bacteria that usually inhabit the oropharynx, including Neisseria perflava and the viridans streptococci Streptococcus milleri, Streptococcus mitis, and Streptococcus sanguis. Nonpurulent ascites (ascitic fluid WBC count, less than 1,000/cu mm) was present in four episodes, possibly caused by either bacterial colonization or early peritonitis; purulent ascites was present in five episodes. None died of their infection, and three episodes remitted without treatment. Poor condition of gums and teeth may play a pathogenic role in SBP caused by these bacter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及其调节的分子机理。方法 根据已知的肺炎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 (spx B)序列设计 PCR引物 ,扩增血链球菌 ATCC10 5 5 7的丙酮酸氧化酶基因 ,以 p U C18及 M13mp18、M13m p19为载体进行克隆和亚克隆 ,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从血链球菌 ATCC10 5 5 7扩增出丙酮酸氧化酶基因 ,获得该基因的全部序列 (1788bp) ,具有完整的开放读框 ,能编码 5 91个氨基酸的多肽。结论 血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调节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分子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A multibacterial artificial plaque was established in vitro on enamel slabs incubated in mixed culture of Streptococcus sanguis, Streptococcus mutans (serotype c),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Lactobacillus casei and Actinomyces viscosus. Typical structure same as natural plaque was seen under microscope. The caries-like lesion produced under the plaque was observed in enamel sections. The lesion was similar in appearance to natural ones under optic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The acids produced in both culture media and artificial plaque were similar in composition and type to those produced in natural plaque after sugar attack.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kind of plaque model may be useful in studying carious process in vitro, because it is easily controlled either by changing the composition of bacteria or by adding different kinds of nutrient in the media. Moreover, the results will be easier to explain than those produced in natural ones.
  相似文献   

19.
血链素的提纯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纯血链素 ,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血链球菌及血链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作用机理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 DEAE- Sepharose梯度洗脱和葡聚糖凝胶过滤相结合的方法 ,将 4 72 g/L 硫酸铵沉淀的血链素粗提物进一步提纯 ,测定其抑菌活性 ,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提纯获得了纯化的血链素 ,初步鉴定显示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 ,SDS- PAGE电泳结果显示主要区带一条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5× 1 0 3。体外抑菌试验显示提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有较强抑菌能力。结论 纯化血链素具有拮抗牙周可疑致病菌的重要作用 ,在牙周微生态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口腔链球丙酮酸氧化酶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及其调节的分子机理。方法 根据已知的肺炎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pxB)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血链球菌ATCC10557的丙酮酸氧化酶基因,以pUC18及M13mp18、M13mp19为载体进行克隆和亚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从血链球菌ATCC10557扩增出丙酮酸氧化酶基因,获得该基因的全部序列(1788bp),具有完整的开放读框,能编码591个氨基酸的多肽。结论 血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调节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分子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