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鉴定的方法,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产妇分娩的脐带动静脉,ROSS法(即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混合血管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原代细胞及经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内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混合生长的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呈阳性反应。细胞经3次~5次传代,数量可增殖达到8×10^6—10×10^6。结论:使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可获得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混合体,细胞经体外联合培养、传代可以达到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所需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ORC1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不同增殖状态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 lar smooth musc le cells,VSMCs)中起始识别复合物1(origin recogn ition comp lex 1,ORC1)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不同增殖状态VSMCs中ORC1 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增殖状态VSMCs中ORC1蛋白表达。结果经光镜、免疫荧光鉴定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VSMCs;处于静止状态的VSMCs无ORC1 mRNA表达,血清刺激6 h后ORC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12~24 h达到高峰,继后逐渐减少;处于静止期的VSMCs无ORC1蛋白表达,处于增殖状态的VSMCs中有大量ORC1蛋白表达。结论ORC1可能在VSMCs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比较组织贴块法及酶联合消化法原代分离小鼠主动脉来源的VSMC,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分别测定主动脉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生长、增殖特征;观察不同血清含量对主动脉VSMC生长的影响。结果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细胞6 d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14 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3 d后,细胞呈梭形生长,7~8 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第2代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呈典型"峰-谷"状生长;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成活率均为96%;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细胞生长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用含体积分数20%血清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高糖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出现明显对数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分离和培养主动脉VSMC的2种方法,细胞均稳定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王明勇  陈枫  陈庄 《重庆医学》2011,40(34):3482-3483
目的采用酶消化法培养老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原代平滑肌细胞。方法无菌取老龄SD大鼠主动脉,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自然纯化及差速贴壁纯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酶消化法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的高纯度细胞供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简捷、高效的方法获取原代和传代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VSMC,2.5 g.L-1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用相差显微镜、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95%的组织块接种成活,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胞体长梭形;电镜下可见粗、细肌丝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肌动蛋白可见细胞胞浆内呈阳性显色,细胞核不显色。结论本方法培养VSMC简便、易操作,获得的细胞纯度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薛军辉  张作明  郭群 《医学争鸣》2002,23(5):390-39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皮细胞(EC)和平滑肌细胞(SMC)共培养模型,为下一步研究两之间的电生理活动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微孔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filter membrane)作为载体,将EC和SMC接种于微孔膜的两侧,建立EC和SMC联合培养模型,模拟血管壁EC和SMC间的结构关系,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共培养的EC和SMC组织结构关系类似于体内,EC呈单层生长,而SMC呈多层生长,同类和异类细胞间都有缝隙连接形成,缝隙连接的形成与培养的时间有关,在SMC接种后24h,EC可以通过微孔与SMC形成缝隙连接。结论 此种EC和SMC共培养模型模拟了在体时EC和SMC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用来研究两种细胞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酶联合消化法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原代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伟  刘涛  王浩宇  刘丽华  陈桂秀  周振宇 《西部医学》2013,25(7):968-970,973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体外有效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分离主动脉,用优化的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形态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果该方法所分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活性好,7~9d后细胞总量可达到5×105个/瓶,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细胞呈长梭形、放射状、束状生长,平行排列呈峰谷状,免疫荧光显示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该酶联合消化法可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取数量可观、高纯度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从诱导分化的小鼠胚胎于细胞中获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Flk-1作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血管前体细胞标志,流式细胞仪分选分化的类胚体中Flk-1阳性细胞,分别添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血管前体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相关标志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分化效率和纯度.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分化第4天类胚体中有50%左右的细胞表达Flk-1,经分选的Flk-1阳性细胞通过进一步诱导,可以得到(95.9±3.5)% α-SMA阳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59.1±4.8)%CD31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法从诱导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实验为组织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种子细胞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大鼠Jagged1真核表达质粒,分析Jagged1过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s,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带Jagged1全长基因质粒pBOS-SN3T中酶切获得目的基因,用载体pCMV-IRES-GFP构建重组质粒,转染至VSMCs。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蛋白表达变化,[3 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大鼠Jagged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VSMCs,经G418筛选后转染率可达90%以上,转染上调了VSMCs的Jagged1蛋白水平约6倍。转染p-rJagged1后VS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10 265±1 004)cpm/孔vs(17 584±1 587)cpm/孔,P<0.01],而凋亡明显增高[总凋亡率:(32.35±2.86)%vs(15.24±1.27)%;早期凋亡率:(22.47±2.54)%vs(10.22±0.98)%;P<0.01]。结论成功构建大鼠Jagged1真核表达质粒,过表达Jagged1可抑制VSM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P2 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 .5×10 -6mol·L-1)作用于经 2 0 %胎牛血清刺激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2 4h后分别行 3H TdR掺入实验测定和P2 1蛋白印迹检测P2 1蛋白表达。结果 ATRA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促进P2 1蛋白表达。结论 ATRA促进P2 1蛋白表达是抑制VSMC增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 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原代培养5 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 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 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 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原代培养5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壳多糖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壳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0.2,2,20,200,2000μg/ml)的壳多糖溶液分别加入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培养12,24,48h后用MTT经色法测定细胞数。结果:平滑肌细胞数随着壳多糖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内皮细胞数随着其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增加。结论:壳多糖能抑制兔主动脉平滑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我们先前报道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本工作重点探讨该作用是否与其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采用来自大鼠胸主动脉的培养VSMCs,以real time RT- PCR检测CaN的mRNA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N的催化亚基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TG在抑制VSMC增殖的浓度(0.05 mg/mL和0.1 mg/mL)能显著抑制AngⅡ所引起的CaN mRNA和CnA蛋白表达的升高.结论 TG抑制CaN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VSMC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法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建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培养法.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切成1 mm×1 mm×1 mm的小块,均匀地种植于培养瓶壁上,约50 min后加入含有20%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培养第5天时,可见少量梭形或长梭形细胞自组织块周围游出,至培养3周细胞融合成片,呈"峰、谷"状生长.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98%的细胞染色阳性,透射电镜观察,于基膜下和胞浆内可见密斑和密体.VG染色也证实几乎所有的细胞均为平滑肌细胞.结论:应用细胞贴块法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操作简单,结果稳定,纯度较高,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并检验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将VEGF165 cDNA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EGF165基因在鼠膀胱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并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VEGF165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和结论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后,VEGF的表达增高,转染后细胞上清液具有促使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人胚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体外培养和保存方法。方法:从人工流产的胎儿主动脉分离动脉中膜组织。应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进行人胚VSMCs培养,并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鉴定;将第4代的人胚VSMCs冻存,2周,1、2、6个月后将细胞复苏,观察复苏后人胚VSMCs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的人胚VSMCs经鉴定为平滑肌细胞,培养的人胚VSMCs经冻存,复苏率超过80%。结论:人胚VSMCs体外培养、冻存及复苏成功,使人胚VSMCs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为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及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吴美善  熊玮  梁新剑  董少红 《医学综述》2014,20(20):3782-3784
目的探讨趋化素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及PBS转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联合空白对照组A、阴性对照组B及抑制组C,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在增殖实验中,C组在24 h后,光密度值为0.62±0.11均低于A组(0.92±0.16)和B组(0.8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迁移实验中,C组的细胞数(0.35±0.08)显著少于A组(3.11±0.61)和B组(2.97±0.83)(P<0.05);A、B、C组的平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0.7)%、(6.3±1.0)%和(14.2±3.7)%,C组的凋亡率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沉默趋化素能够显著抑制大鼠VSMC的增殖和迁移,并能提高其凋亡水平,为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起始识别复合物1(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1,ORC1)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1],文中探讨ORC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块贴片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流式细胞术测定VSMC静止期和增殖期的细胞周期,并计算出不同状态的增殖活性;用免疫荧光法测定ORC1在VSMC中的表达位置,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细胞周期中ORC1蛋白表达。结果静止期VSMC的增殖活性很低[(10.40±3.52)%],在VSMC中ORC1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血清剌激24 h后,处于增殖期的VSMC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加,达(33.91±13.42)%,ORC1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 ORC1可能与VSMC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加味桃核承气汤大鼠含药血清对胰岛素(Regular nsulin,RI)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mooth musclecell,VSMC)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寻找本方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配伍组方。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采用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以RI诱导VSMC增殖,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美迪康组、加味桃核承气汤组、活血组、泻热通下组、益气养阴组及活血一泻热通下组共9组,每组6孔,制备上述9组合药血清,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单染色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各组在各细胞周期的DNA含量比较,总体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美迪康组细胞凋亡最少;罗格列酮组、活血组、活血十泻热通下组细胞凋亡较多;罗格列酮组、活血组、活血十泻热通下组促进凋亡作用(Sub.GO期)较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组显著(P〈0.01)。结论促进糖尿病VSMC凋亡的药物有效成分,可能在加味桃核承气汤活血组、活血+泻热通下组当中含量更高。在促进糖尿病VSCM凋亡的机制方面,罗格列酮组可能与G0/G1、G2M期阻滞有关;活血+泻热通下组、活血组可能与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