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LH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和转录的影响.方法 HUVECs的培养按Jaffe法,选用第2代细胞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LHS处理前后组织因子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F mRNA水平.结果 LHS对HUVECs TF活性及TFmRNA转录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HS能下凋HUVECs TF的表达,干预HUVECsTF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2.
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对内痔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对内痔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9年的198例内痔患者,随机分成3组,并通过比较3组志愿者PPH吻合器分别在齿状线以上1.5cm、2.5cm、3.0cm三个击发位置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对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在齿状线以上1.5cm组与2.5cm组、3.0cm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肛周疼痛及吻合口出血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cm组与3.0cm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在齿状线以上2.5-3.0cm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同时可减少术后肛周疼痛及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ASARP)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1999年采用ASARP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术后获随访2个月至5年,肛门功能临床评分达优13例,良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本方法疗效满意,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膈疝2例报告郑练,郭予涛[例1]男,6岁。因车祸致腹部外伤3+h拟腹部闭合伤入院。体检:面色苍白、气促、口唇紫绀,心率170次/min,心尖搏动右移,左下肺呼吸音减弱。腹平,无胃肠蠕动波,腹肌抵抗,压腹不适感,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2ml不...  相似文献   
5.
探讨肠套叠二次空气灌肠的指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次空气灌肠失败经选择后二次空气灌肠29例。结果:23例肠套叠经二次空气灌肠整合治愈,6例肠套叠二次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经手术证实4例为回回结型肠套叠,2例为回结型肠套叠。本组无1例并发肠穿孔。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人胚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体外培养和保存方法。方法:从人工流产的胎儿主动脉分离动脉中膜组织。应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进行人胚VSMCs培养,并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鉴定;将第4代的人胚VSMCs冻存,2周,1、2、6个月后将细胞复苏,观察复苏后人胚VSMCs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的人胚VSMCs经鉴定为平滑肌细胞,培养的人胚VSMCs经冻存,复苏率超过80%。结论:人胚VSMCs体外培养、冻存及复苏成功,使人胚VSMCs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为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及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_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CCC患儿及9例对照组的胆总管进行检测。结果:丰富的NGFR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正常胆总管外膜下,神经节细胞表现为NGFR染色强阳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狭窄段上上段NGFR染色阳性纤维明显减少,结论:NGFR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异常分布可能与CC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500层宝石CT在肠系膜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扫描前服用一定量的稀释泛影葡胺后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Ⅲ期数据的筛选、三维重建、数字化处理。结果三维模型可高分辨力三维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的主干及5级分支,其受病变侵犯的情况可得到较明确的显示,可随意分割显示腹腔各模型脏器。结论 CT数据的三维重建及进一步数字化处理,能充分显示腹腔目标脏器的空间立体结构及病灶。更大意义在于数据来源地优化,为数字医学技术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部多层螺旋CT的影像征象,为CT临床诊断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层螺旋CT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4例)的肠系膜及其周围组织、血管、神经丛及淋巴结等组织的变化。结果:本组可观察到云雾状肠系膜(MM)征象,23例淋巴结肿大,治疗后复查MM征象均好转或消退。结论:腹部多层螺旋CT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肠闭锁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肠闭锁患儿术后存活的关键因素。[方法]对5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闭锁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994年-1996年的治愈率为85%,1997~2002年治愈率为94%。从1996年后由于产前B超的应用,以及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的改进使治愈率有进一步的提高。[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合理地选择术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肠闭锁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