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秋季学期高职护理专业的4个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个班。其中试验组采取“护理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技能和自我心理成长”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师理论授课。学期末比较两组学生护理心理学课程期末卷面成绩的差异和对同一授课教师综合评价总分的差异,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该授课体系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生化检验技术》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性强,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较大。本文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考核体系的应用,将工作过程中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转化为行为考核而纳入教学过程,使得实训教学评价趋于专业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开发并实施基于岗位能力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方法]于实习前对2010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68名护生开设60学时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开设前后采用统一的方式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实习后采用问卷调查护生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并随机抽取160名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课程结束后,护生的护理综合技能较课程开设前明显提高(P0.01);护生对实训课程持肯定态度,除创新能力以外,其余各项指标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中,除应变能力外,其余各条目认可度均在90%以上。[结论]实习前开设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缩短了护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郑丹  夏立平 《护理研究》2013,(27):3052-3053
[目的]探究《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综合素质及技能的影响。[方法]将护理专业5个班级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92人与对照组135人,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开设《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结果]《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开设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课程开设后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CTDI-CV总分与开设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病例分析成绩与护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病例分析能力、护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心衰病例为例,探讨基于高仿真模拟人的护理综合实训项目标准模块构建与效果,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综合实训项目标准模块,对我院2013级48名护生进行综合训练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护生自评结果显示"临床决策""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交流"3个维度的得分较低。教师评分显示护生普遍存在预期护理措施执行不及时、不正确的问题。结论:综合实训项目是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平台。教师应依托综合实训项目,帮助护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向临床执行力转化,内化为护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加强护生沟通交流能力的训练;突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打造适合综合实训项目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助产专业本科层次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的效果评价。方法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4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对2016级大学三年级30名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课后采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收集学生和教师对实训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学生操作考核成绩为(92.21±2.01)分。学生及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均比较满意,认为课程可以提高助产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结论助产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助产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缩短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融入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校三年制大专护理班中随机抽取4个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两个班。观察组在《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4门课程实训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教学。以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为调查工具,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融入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包括调整教学计划与学时,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如增设创新性、综合性实践训练,完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认为为提高急诊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进行改革,可使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适应临床需要,进一步缩短护理专业实习生向专业护士转化的过渡时间,以达到符合培养高技术专科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ICU护理人才校内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方法查阅我院开展危重症监护技能教学的相关资料,专题访谈了12位专任教师,问卷调查了119位护理本科生。结果现有的危重症监护技能教学模式存在课程门类多、开课时间跨度长、实验教学项目少、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不能达到护理学专业学生掌握ICU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结论提出"以ICL平台建设为载体,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实训)课程体系为途径"的校内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夏雅雄  方仕婷 《全科护理》2012,10(25):2386-2387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合作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专兼职教师"结对子"等方式,专兼职教师相互合作,双方取长补短。[结果]90%及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专兼职教师合作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思维和归纳能力、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结论]《护理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合作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择优选用兼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临床兼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专兼职教师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教学,建立激励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高职高专《诊断学》新实训与考核体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6级校内班97人为观察1组,采用《诊断学》新实训与考核体系;选取2016级驻点班50人为观察2组,采用新考核体系;另以采用传统实训教学与考核法的2015级临床专业校内班89人为对照组,通过成绩比较及相关性分析评价新体系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学生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1组和观察2组之间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操作考核成绩与理论考核成绩呈较强的相关性。 结论 新实训体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操作水平,考核体系能够有效的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郑琼  朱晓玲  许芳芳 《护理研究》2014,(16):2022-2023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实训课程在本科助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对47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在高级助产学实验课程中设置仿真模拟实训课程,通过仿真模拟实训课程设计小组对模拟课程内容实施、组织形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结果]100.0%的学生认为仿真模拟实训课的教学方法可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97.8%的学生认为能使课本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相结合;91.5%的学生认为能帮助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87.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结论]仿真模拟实训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对本科助产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校护理专业中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8.3%的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与西医相关课程比例设置不满意,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一般;62.3%的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只有30.0%的学生认为中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自己未来工作比较重要。结论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应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和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中医特色临床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帮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用药的千里眼或左右手,是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融合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抗生素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信息。该门课程要求学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它既是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又是医学检验临床技能的提高课。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学中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成绩评定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以适应21世纪医学检验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实训课程在本科助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对47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在高级助产学实验课程中设置仿真模拟实训课程,通过仿真模拟实训课程设计小组对模拟课程内容实施、组织形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结果]100.0%的学生认为仿真模拟实训课的教学方法可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97.8%的学生认为能使课本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相结合;91.5%的学生认为能帮助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87.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结论]仿真模拟实训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对本科助产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高仿真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以当前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主要矛盾为指导,立足于专业发展和临床岗位实际需要,建立适合于高职护理的高仿真实训项目的量化评价体系。其中预期措施执行情况评分表关注实训过程,横向考核学生在具体的某个实训项目中的行为表现情况;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标准关注综合能力成长,纵向考核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发展的远期效应。实践表明量化评价体系实现了高仿真实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可有效评估和规范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徐益荣  卢玉仙  王辉  夏立萍 《护理研究》2012,26(24):2290-2291
针对高职护生核心岗位能力的技能要求,从工学结合出发,提出高职《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思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建成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外科护理课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体系在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本科护生81人作为对照组,2014级本科护生93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沿用原有的中医护理基础教学实践体系,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体系。课程学习后对两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辨证施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中医护理技能、理论知识、团队协作及辨证施护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体系可以提高本科护生中医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133"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实践效果。[方法]针对护生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技能缺乏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我校护理系自2012年开始在3年制专科护生中实施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结合"133"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实训条件与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以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整合课程护理操作技能,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技能实训。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全部结束后2011级(782名)、2012级(842名)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分别为83.28分±8.68分、88.01分±6.79分和85.34分±8.23分、89.40分±7.43分,均达到了良好水平,并得到了护生充分认可。[结论]在"133"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护理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时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方法 以上海某医药高校护理学院2012年至今的637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教学中按常规教学并融入人文关怀的教育;并与课程结束后对护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并采用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经过人文关怀体验为向导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培训后的护生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且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结论 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