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研究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患者出现发热、干咳、无痰、胸闷、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部CT显示两肺部毛玻璃状改变,肺泡灌洗液找到肺孢子虫。给予复方新诺明、卡泊芬净、调整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支持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应考虑PCP并及时做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症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干燥综合症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干燥综合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两月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活动憋气。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CT征像、痰肺孢子菌六胺银染色镜检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监测结果而确诊PCP。予克林霉素(患者磺胺过敏)、卡泊芬静治疗6 d后痰液肺孢子菌DNA载量由104/ml减为102/ml,12 d后进一步降至101/ml,经卡泊芬静治疗21 d后痊愈出院。结论 痰液标本肺孢子菌六胺银染色镜检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不仅可以用于PCP筛查,还可用于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某医院非HIV感染重危PCP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B组(n=41).B组予以卡泊芬净,A组予以卡泊芬净结合克林霉素,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IDS进展期合并的肺部感染中42%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PCP依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征象及痰涂片找到卡氏肺孢子菌或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而确诊,SMZ—TMP是治疗和预防的首选。本文以一例进行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为例探讨AIDS合并PCP感染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科17例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予卡泊芬净治疗,其中9例初始治疗为卡泊芬净,8例为原用其他抗真菌药无效,改用卡泊芬净.卡泊芬净首剂70 mg,继之5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3~30(中位天数14)d.结果 17例IFI患者中3例治愈,8例显效,3例病情稳定,3例出现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率64.7%.仅1例出现皮疹和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泊芬净能有效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对药物耐受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发生PCP前均接受了长期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8例(88.9%)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33.3%)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7例(77.8%)出现典型三联征——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特征为双肺弥漫磨玻璃浸润影8例(88.9%)和实变影1例(11.1%)。7例患者应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死亡2例;2例患者应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治疗,死亡1例;总病死率33.3%。结论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感染PCP病死率较高,对有出现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弥漫磨玻璃浸润影等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时应考虑PCP的可能,及早进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郭尤嘉  王娜  胡秀萍 《甘肃医药》2024,(3):243-244+248
本文报道1例非HI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验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发现耶氏肺孢子菌感染。予以复方磺胺甲恶唑1.2 g q6 h联合卡泊芬净(首剂70 mg,50 mg/d)抗感染治疗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9天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是出现血小板减少。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及卡泊芬净,予以升血小板治疗。3天后患者血小板计算恢复至正常值,加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治疗耶氏肺孢子菌。3个月后复查,病灶较前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务农,年龄分别为55和62岁,基础疾病均为支气管扩张症,例1还合并龋齿和2型糖尿病,例2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咳嗽和咳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例1还伴有呼吸困难和类白血病反应。胸部影像学表现均为肺部实变影,例1为双肺病变,伴坏死和空洞;例2为单肺病变,无坏死空洞。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弱抗酸染色均阳性,例1痰培养为豚鼠耳炎诺卡菌,例2痰培养阴性。例1药敏试验显示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耐药,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阿米卡星和莫西沙星等敏感。例1予SMZ/TMP+莫西沙星+阿米卡星联合治疗6个月,例2予SMZ/TMP单药治疗3个月。两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共检出相关文献共6篇,中文4篇,英文2篇,均为个案报道,共7例患者。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是肺诺卡菌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合并IPA感染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采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疗效标准,评价卡泊芬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9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45/49)。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9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结论:卡泊芬净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肺孢子菌肺炎(PCP)主要发生于艾滋病(AIDS)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其共同特点是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PCP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很差.PCP可选择复方新诺明(SMZco)或卡泊芬净治疗,通过2例病例报告,介绍卡泊芬净治疗PC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A 24-year-old female with Hodgkin''s disease and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was tested with trimethoprim/sulphamethoxazole (TMP/SMX) tablets. Because treatment failure was feared owing to chronic emesis potentially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drug absorption, the same TMP/SMX dose was administered by rectal suppositories after the 5th day of oral dosing. The relative fractions (rectal/oral) or the suppository dose absorbed for TMP and SMX were 3.0% and 19.5% respectively. When TMP/SMX treatment is required and the oral route is not practical, the investigational i.v. preparation should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他克莫司胶囊后出现肺孢子菌肺炎(PCP)和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P)的临床特点,探讨免疫抑制患者与肺孢子菌(Pc)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为早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他克莫司胶囊后确诊为PCP和CMP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和转归、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47岁,男性,因"咳嗽1个月,伴气促1周,发热3 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规律服用药物,血糖水平控制尚可;2018年初因双下肢浮肿行肾活检,符合Ⅱ期膜性肾病伴轻度系膜增生型糖尿病性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2018年7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和Ⅱ期膜性肾病,出院后一直口服他克莫司胶囊。患者入院后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多发渗出及结节灶,考虑感染性病变。患者CMVIgM抗体和IgG抗体均阳性,血液感染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肺孢子虫属耶氏肺孢子虫,人疱疹病毒5型(HHV-5)。确诊为PCP并发CMP。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更昔洛韦、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最终好转出院。结论: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时,应警惕PCP和CMP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致间质性肺疾病(ILD)(RTX-IL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1例19岁男性患者,确诊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年,1年前疾病复发,复发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移植后2个月开始每月以375 mg·m-2RTX维持化疗,期间纵隔复发行纵隔残留病灶放疗10次,第3次RTX维持治疗后第8天,患者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发热、咳嗽、胸闷和乏力。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先后给予抗细菌及抗真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后续反复多次行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支气管镜检查仍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RTX-ILD的可能,立即停用RTX并静脉给予40 mg·d-1甲强龙治疗。结果: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后续激素改为口服并逐渐减量至停用。结论:RTX-ILD相对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以激素为主,对激素敏感者预后较好,激素不敏感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和口服地塞米松建立Balb/c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模型的差异,探索2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皮下注射组(注射组)、地塞米松口服组(口服组)和对照组。注射组采用每3天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次(0.5 mg/次,共16次)的方法诱发PCP;口服组经口灌服1 mg/L的地塞米松溶液1 ml,持续6周;对照1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2组不给任何药物。结果注射组无死亡小鼠,51天后卡氏肺孢子虫(PC)总感染率为90%(27/30);口服组2只小鼠死亡,63天后PC总感染率为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检出PC包囊。结论皮下注射和口服地塞米松方法均可成功建立Balb/c小鼠PCP动物模型。皮下注射方法与口服方法比较,具有感染率高、死亡率低、诱导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Fifty-six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bronchitis were given one week's treatment either with a combination of trimethoprim and sulphamethoxazole (TMP/SMX) or with doxycycline, in a single blind trial. The study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ponse to the two treatments, and confirmed that both TMP/SMX and doxycycline are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 agent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or chronic bronchitis.  相似文献   

16.
1例确诊为奥默毕赤(柯达)真菌血症的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痊愈。该患者因双下肢瘀点,外院诊断"过敏性紫癜,溶血性贫血,肾炎,肝功能损害等。给予激素治疗1月余,瘀点消失,但因肺部感染,反复发热,外院给予多种抗细菌药物治疗,疗效一般,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转诊我院。入院后体温升高,血培养检查提示为奥默毕赤酵母菌感染,给予氟康唑100 mg静脉点滴,2次/d,治疗2周无效。后给予卡泊芬净50 mg静脉点滴,1次/d,治疗32天,体温逐渐正常,后多次血培养阴性,考虑真菌血症治愈。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合并感染。为避免复发,抗真菌药物治疗应在血培养阴性,体温正常后持续2周以上。  相似文献   

17.
肺孢子菌肺炎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 ia,PCP)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导致PCP的高危因素与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9月19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3%(5/19)的PCP患者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73.4%(14/19)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1.53±9.22岁。起病急骤7例,起病缓慢12例。11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6例患者肺底闻及局限湿啰音,2例患者肺底闻及爆裂音(考虑与肺纤维化有关)。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网状阴影、片絮影、斑片影。7例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找到包囊,1例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六胺银染色找到包囊,7例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检出PC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和结合临床特征而诊断,其余4例为临床诊断。100%患者服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TMP-SMZco)和84.2%(16/19)患者合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4例存活,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随着HIV感染越来越多,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如器官移植肿瘤放化疗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PCP在临床上已不属于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尤其对高危人群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Xue Q  Xu ZY  Han L  Li BL  Wang C  Yan T  Zhong K  Li X  Zhang G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2):2266-2269
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计算机完全随机化原则,将63例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每12小时1次,连用7 d.研究组中1例11岁患者(体重24 kg)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时剂量减半.对照治疗期间,对照组1例、研究组2例患者因需透析治疗被剔除.观察对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的变化,并计算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对照治疗结束后透析治疗率.研究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尿量明显多[(65.9±3.1)ml/h比(58.8±4.5)ml/h,P<0.05],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均明显低(均P<0.05).研究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12±5)d比(17±5)d,P<0.05],但两组对照治疗结束后透析治疗率无明显差异(3.3%比6.7%,P>0.05).研究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振西  王琼  邵拥军 《医学综述》2009,15(19):3024-3025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服用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4周时测血压未达到显效标准则剂量增加1倍,即300 mg/d口服,总疗程8周。结果经4周治疗后,有48例(72.7%)用150 mg/d,18例(27.3%)用300 mg/d。其中显效54例(81.8%),有效7例(10.6%),总有效率92.4%。结论伊贝沙坦片对高血压病有良好的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