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药物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新思路。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 nmol/L、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300 nmol/L)地西他滨作用于K562细胞24 h、48 h、72 h,用CCK-8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γ-珠蛋白基因表达。结果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增加,γ-珠蛋白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以提高K562细胞γ-珠蛋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药物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新思路.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0 nmol/L、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300 nmol/L)地西他滨作用于K562细胞24 h、48 h、72 h,用CCK-8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γ-珠蛋白基因表达.结果 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增加,γ-珠蛋白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地西他滨可以提高K562细胞γ-珠蛋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苷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滑膜RSC-364细胞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大鼠滑膜RSC-364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XMS)组、10 μmol·L-1黄芩苷组、20 μmol·L-1黄芩苷组和40 μmol·L-1黄芩苷组。对照组RSC-364细胞只加入培养基,其他各组RSC-364细胞均采用1 mg·L-1LPS体外刺激12 h制作炎症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SC-364细胞存活率,RT-PCR法检测各组RSC-364细胞中PI3k、Akt、mTOR、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RSC-364细胞中Beclin1、Atg5、Atg7、Atg12、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SC-364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RSC-364细胞中PI3k、Akt、mTOR mRNA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Atg5、Atg7、Atg12、LC3-Ⅱ、Becli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黄芩苷组RSC-364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SC-364细胞中PI3k、Akt、mTOR mRNA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Atg5、Atg7、Atg12、LC3-Ⅱ、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SC-364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对体外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0、2.5、5.0、10.0和20.0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48 h,5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0、24、48和72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不经药物干预)、LAC组(加入5μmol·L-1 LAC)、卡铂组(加入10、20、40及80μmol·L-1卡铂)和LAC联合卡铂组(加入5μmol·L-1 LAC和10、20、40、80μmol·L-1卡铂)。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MTT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SKOV3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48 h时LA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36μmol·L-1;LAC联合卡铂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相同浓度卡铂组明显升高(P<0.05),卡铂的IC50由58.08μmol·L-1下降至18.37μmol·L-1。FCM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SKOV3细胞凋亡率呈升高趋势;与卡铂组和LAC组比较,LAC联合卡铂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LAC可有效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且能诱导其凋亡,并可以明显增强卡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联用诱导K562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相互联用时K562细胞株凋亡率的变化。方法: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孵育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采用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通过PI染色检测在两种药物单用及联用情况下的细胞凋亡比例。结果: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联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三氧化二砷组。结论:与维生素C联用可明显提高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株凋亡诱导作用,与低剂量1μmol/L三氧化二砷联用时其凋亡率甚至明显高于单用5μmol/L三氧化二砷组。为临床上砷剂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毅  李文燕  盛泳佳  王瑾  陈启绪  韩晨阳 《浙江医学》2019,41(15):1596-1601
目的探讨羟氯喹逆转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IMA对伊马替尼(IMA)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IMA(对10滋mol/L的IMA耐药),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IMA干预组(IMA组)、羟氯喹+IMA干预组(HCQ+IMA组),并在含相关药物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法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激活标志蛋白LC3Ⅰ/Ⅱ的表达,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酸性囊泡的产生,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IMA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HCQ+IMA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CQ+IMA组(P<0.05)。HCQ+IMA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IMA组(P<0.05)。HCQ+IMA组细胞LC3Ⅰ/Ⅱ蛋白表达下调,酸性囊泡形成水平降低,与IM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Q+IMA组细胞p6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IMA组(P<0.05),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MA组(P<0.05),同时凋亡蛋白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高于IMA组(均P<0.05),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低于IMA组(P<0.05)。结论羟氯喹可以逆转IMA耐药CMLK562细胞对IMA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或与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生长状态良好的MV4-11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不同浓度(0.5、1.0、2.0、4.0和8.0 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24和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MV4-1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和不同浓度(0.25、0.50和1.00 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48和72 h,采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MV4-11细胞分为DMSO组和不同浓度(0.702、1.404和2.808 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MV4-11细胞分为DMSO组和不同浓度(0.351、0.702和1.404 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48 h,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和CFSE法检测,与DMSO组比较,不同浓度紫草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24和48 h时IC50分别为1.743和1.404 μmol·L-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DMSO组比较,不同浓度紫草素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Real-time PCR法检测,与DMSO组比较,不同浓度紫草素组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1.404 μmol·L-1紫草素组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降低超过75%。结论:紫草素对人FLT3-ITD突变AML MV4-1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可下调miR-155表达,提示紫草素可能作为FLT3-ITD突变AML的潜在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ecitabine,DCA)体外逆转耐阿霉素(ADR)的K562细胞株(K562/ADR)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机理。方法设实验组为不同浓度的DCA与不同浓度的ADR联合作用于K562/ADR细胞;同时设对照组1为不同浓度的DCA作用的K562/ADR细胞组,对照组2为不同浓度的ADR作用的K562/ADR细胞组。检测各组对K562/ADR细胞杀伤活性、细胞膜P-糖蛋白(P-glycoproteins,P-gp)含量以及靶细胞凋亡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对K562/ADR细胞杀伤活性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且随DCA浓度增大,杀伤活性增大(P〈0.05);随所加入的ADR浓度增大,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仅经DCA作用对照组1的P-gp含量均下降,P-gp含量随DCA浓度增大,下降明显(P〈0.05);而随所加入的ADR浓度增大,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凋亡实验提示DCA诱导靶细胞的凋亡;DCA与ADR联合应用,部分靶细胞凋亡同时可见部分靶细胞死亡。结论通过DCA与ADR的联合应用,降低了K562/ADR细胞的胞内P-gp表达、增强了ADR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解决白血病MDR和联合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L-37过表达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未经感染的HT-29细胞)、空载组(给予感染空载质粒的HT-29细胞)、LL-37过表达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AMPK抑制剂组[给予感染空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Dorsomorphin,Dor)]和联合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 Dor),每组6只。采用结肠癌HT-29细胞复制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感染24 d后剥离肿瘤测量质量并计算抑瘤率,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AMPK、p-AMPK、mTOR及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LL-37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升高(P<0.05)、抑瘤率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L-37过表达组比较,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菌肽LL-37能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毛正禄 《吉林医学》2014,(2):270-271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逆转白血病K562细胞株多药耐药的作用。方法:实验室培养K562细胞株,设立空白对照组、伊马替尼(IM)单药组(0.1μmol/L)、地西他滨(DAC)单药组(1μmol/L),以不同的药物处理细胞,利用酶标仪检测处理后细胞在570 nm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抑制率。结果:DAC单药组K562细胞株抑制率为(20.73±0.33)%,IM单药组抑制率(24.85±1.22)%,空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0,IM的抑制率与DAC的抑制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5,P>0.05)。结论:地西他滨和甲磺酸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为耐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为临床白血病的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FTY720处理组,FTY720处理组细胞分别采用6 μmol•L-1 FTY720诱导3、6和12 h,或采用2、4、6和8 μmol•L-1 FTY720处理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周期。采用WST-1 还原法检测FTY720作用下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 μmol?L-1 FTY720诱导细胞3、6和12 h后,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6和8 μmol•L-1 FTY720诱导细胞24 h 后,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FTY720浓度增加,K562细胞内ROS水平增加(P<0.01),同时其MMP下降(P<0.01)。细胞周期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FTY720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增加(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减少(P<0.05)。WST-1 还原法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TY720处理72 h后,2、4、6和8 μmol?L-1FTY720处理组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24.0±4.1)%、(46.4±3.9)%、(67.0±4.8)%和(88.2±5.6)%]明显升高(P<0.01),FTY720对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5 μmol•L-1。结论:FTY720可通过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和激发ROS而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藏药总状绿绒蒿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30、60、90、120和15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K562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作用于K562细胞24、48和72 h后,不同浓度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随着总状绿绒蒿醇提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轮廓模糊,细胞碎片增多。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90和12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核内DNA片段化、TailDN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周期检测,60、90和12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24 h后,G0/G1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为(1.88±0.30)%、(5.46±0.57)%和(19.80±1.03)%,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1.10±0.1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周期发生了G2/M期阻滞。结论:总状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有显著
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DNA损伤引发G2/M期阻滞有关联。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iRNA-132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K56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NA-132的表达。CCK-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RIT1及P53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miRNA-132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K562细胞株中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miRNA-13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转染miRNA-132 mimics后,K562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和miRNA-132-NC组相比,miRNA-132高表达后,转染组的SIRT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高表达的miRNA-132对白血病K56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IRT1、P5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肾细胞癌(RCC)78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程序性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和80 μmol·L-1) Andro作为实验组,以0 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50、1.25和2.50 μmol·L-1) Andro作为实验组,以0 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0、20和40 μmol·L-1) Andro作为实验组,以0 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40和80 μmol·L-1 Andro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0和1.25 μmol·L-1 Andro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μmol·L-1 Andro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20和40 μmol·L-1 Andro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 μmol·L-1 Andro组细胞中DNA损伤蛋白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aspase-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aspase-8剪切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ndro能够有效地抑制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与诱导DNA损伤及JNK/H2AX和Caspase-8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胡桃醌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胡桃醌抗白血病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Jurkat、U937、U266及NB4细胞株,按不同处理因素分组:调零组,含有培养基、MTT和三联溶解液;空白对照组,含有各种人白血病细胞、药物溶解介质、培养液、MTT 和三联溶解液;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终浓度为0.25、0.50、1.00、2.00、4.00、6.00、8.00和16.00 mg/L)的胡桃醌作用各种细胞株。MTT比色法检测胡桃醌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胡桃醌对K562细胞株凋亡的影响。结果: 胡桃醌对白血病K562、Jurkat、U937、U266及NB4细胞株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48 h)分别为3.87、1.13、4.48、1.87和4.67 mg/L。其中胡桃醌对Jurkat和U266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P<0.05),胡桃醌对其他3个白血病细胞株的IC50值均<40 mg/L,且胡桃醌对这5种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胡桃醌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1、2、4、8和16 mg/L胡桃醌作用6 h,K56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4±0.6) %、(11.5 4±0.6) %、(28.7±0.3) % 、(45.0±1.2) %和(76.1±1.4) %。结论: 胡桃醌可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胡琳  高秀峰  刘伟平  王璐 《西部医学》2014,(4):425-427,434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体SLC2A1~9在K562细胞、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养收集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血细胞,采用反转录PCR和电泳技术检测SLC2A1~9mRNA的表达量。结果 K562细胞可见SLC2A1、3、4、6、8、9mRNA表达,正常人血细胞可见SLC2A3、6、8mRNA表达,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可见SLC2A3、6、8、9mRNA表达;白血病患者组SLC2A6、9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而SLC2A3mRNA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SLC2A8mRNA的表达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LC2A6、9在白血病中高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抗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蟾酥有效成分蟾蜍灵(bufalin)对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MTT实验测定K562细胞对蟾蜍灵的敏感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断裂情况;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结果蟾蜍灵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TT实验显示,蟾蜍灵对K562细胞的IC50值为0.013μmol·L^-1,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蟾蜍灵可明显诱导K562细胞调亡(P〈0.01),药物作用6h、12h和24hK56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36%、34.35%和48.16%;经琼脂糖电泳,蟾蜍灵作用细胞可见到DNA梯形条带;bcl-2mRNA表达3h开始下降,6~12h持续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蟾蜍灵对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的凋亡诱导作用,而K562细胞凋亡可能是由于bcl-2基因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8.
Wang S  Chai YB  Liu F  Zhang XY  Jia W  Xie X  Yu WQ  Shang ZC  Jin BQ  Sun B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98-202
目的 应用特异性siRNA(小干涉RNA)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观察其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合成并转染针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的21ntsiRNA,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3H-TdR掺入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的存活状况;流式细胞仪法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以及联苯胺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的分化状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Bax的表达。结果 (1)RNA干涉组: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RNA干涉组的CPM值(每分钟脉冲数)在siRNA转染K562细胞第24h,48h,72h和96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率依次为33.06%,52.25%,57.64%,70.87%),(3)RNA干涉组转染48h时有43.2%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4)RNA干涉组:K56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但Bax的表达无明显变化;(5)RNA干涉组:K562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比例增加,部分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6)RNA干涉组K562细胞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结论 特异性siRNA分子可以显著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影响:K562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最终导致K562细胞分化或凋亡。  相似文献   

19.
脐血CD3AK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CD3AK细胞诱导K5 6 2、HL 6 0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K5 6 2、HL 6 0细胞。结果 :K5 6 2细胞自然凋亡率 (3.5 0± 0 .97) % ,脐血CD3AK诱导的K5 6 2细胞凋亡率 (2 7.40± 4.6 4) % ;HL 6 0细胞自然凋亡率 (4.10± 1.10 ) % ,脐血CD3AK诱导的HL 6 0细胞凋亡率(2 1.10± 3 .82 ) %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脐血CD3AK细胞能诱导K5 6 2、HL 6 0细胞凋亡 ,而且诱导K5 6 2凋亡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淋巴细胞(PBLs)(主要包括T细胞和NK细胞)或纯化NK细胞。体外应用白介素 2(IL 2)诱导PBLs 72?h产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将PBLs, LAK或NK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的TSA处理12、24、48?h。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和T细胞的凋亡;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TS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PBLs和LAK细胞凋亡,TSA处理组淋巴细胞及LAK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A同样可诱导静止期NK细胞的凋亡,0.1?μmol/L TSA作用于NK细胞24?h后,36%NK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0.1?μmol/L TSA作用于NK细胞12?h后,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SA能够诱导人外周血静止期NK细胞及LAK细胞发生凋亡,并影响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