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大肠癌筛查满意度调查发现筛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提升筛查工作质量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大肠癌筛查登记系统中的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初筛阳性已做、未做肠镜检测和初筛阴性三类居民共660人,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对大肠癌筛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居民对大肠癌常见症状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分别为66.82%和56.36%。对大肠癌筛查项目总体满意率为85.00%,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筛查流程过于复杂(47.47%)和筛查地点人多拥挤(45.45%)。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满意率为87.1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筛查流程未解释清楚(72.94%)和结果未通知本人(16.47%)。接受肠镜检查居民对定点医院满意率为71.01%,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排队等候时间长(50.00%)。结论居民对大肠癌常见症状和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有待提高,对大肠癌筛查的总体满意度尚可,社区医生应加强筛查流程的讲解力度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群筛查可以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是控制大肠癌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人群筛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区域性癌症控制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于2011年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着,原市卫生局等机构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向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提供大肠癌筛查服务。通过科学论证和反复实践,上海在全国率先将一项成熟的癌症筛查措施纳入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大规模人群癌症筛查在公共卫生政策上一大突破。本文回顾了该项目从设计、社区试点到形成公共卫生政策而在全市推广的历程,讨论了大肠癌筛查从技术措施转化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在人群中推广实施过程中,如何应用循证的方法解决相关技术性和实施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艳  华丽  张莉  黄宏  武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094-5095
目的:探讨应用微机管理和网通热线咨询系统,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和网络信息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微机输入沈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各项数据,与网通形成一套适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平台。在全市89处助产医院递送标本管理基础上开发和应用网通自动语音查询系统,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服务和信息管理。结果: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对收集标本进行连续性编号,完成实验检测后将筛查结果输入微机管理系统,通过微机传入网通自动语音查询系统。结论:应用微机与网通管理系统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进行共享,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科学性、易操作性的特点,同时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执法性和严肃性,为新生儿筛查网络提供了高效、准确、简单的查询信息服务,提高了筛查信息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证明对自然人群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基于自然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常用的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方法、目标人群的纳入标准以及筛查周期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外大肠癌筛查策略以及进展,对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1年4月,上海市公共卫生联席会议明确提出,将社区大肠癌筛查列为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在全市推行。大肠癌筛查方法及费用由此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对大肠癌筛查认知情况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地区1093名社区居民开展了大肠癌筛查工作认知程度以及行为因素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越大、文化程度偏低或者无业居家人员对大肠癌防癌知识及筛查工作正确认知状况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51.4%)对大肠癌筛查工作持有重要意义评价明显高于男性(39.4%)(P0.01);问卷调查FOBT阳性率为2.6%,不同性别间无差异,但年龄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根据对调查对象就大肠癌筛查工作认知程度的差异,积极采取适宜的干预手段,有针对性开展本市大肠癌筛查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大肠癌筛查工作知晓度和参与度,从而降低本市大肠癌死亡率和未来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宿迁市艾滋病检测网络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分析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全市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盲样检测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考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考评的19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中,优秀8家,占42.1%,良好5家,占26.3%,合格5家,占26.3%,不合格1家,占5.3%。结论宿迁市艾滋病检测网络实验室运行情况良好,能够满足辖区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需要,但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大肠癌系统筛查方案的设计和应用,分析筛查成本。方法对一组大肠癌系统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用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粪隐血试验,检出大肠癌危险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组织学诊断作为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来评价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患大肠癌的危险人群约占全人口的5%。在大肠癌危险人群中,大肠肿瘤检出率约为23%,大肠癌的检出率为0.3%。如果选择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将有72%的远端大肠肿瘤漏诊。计算从全人口和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分别约20万元和5万元。首次筛查从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腺瘤的成本0.25万元。结论系统筛查可有效地从自然人口中检出大肠肿瘤,免疫法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粪隐血试和肠镜检查的首选方法。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系统性筛查是机会性筛查的4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大肠癌系统筛查方案的设计和应用,分析筛查成本。方法对一组大肠癌系统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用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粪隐血试验,检出大肠癌危险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组织学诊断作为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来评价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患大肠癌的危险人群约占全人口的5%。在大肠癌危险人群中,大肠肿瘤检出率约为23%,大肠癌的检出率为0.3%。如果选择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将有72%的远端大肠肿瘤漏诊。计算从全人口和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分别约20万元和5万元。首次筛查从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腺瘤的成本0.25万元。结论系统筛查可有效地从自然人口中检出大肠肿瘤,免疫法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粪隐血试和肠镜检查的首选方法。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系统性筛查是机会性筛查的4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管理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应用北京龙腾信扬公司开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网络系统,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筛查技术服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结果:采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实现了妇幼保健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数据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筛查管理水平适应了工作发展的需要。既体现了人性化服务,又降低了成本。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应用信息化系统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范、准确、高效、科学、全面,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使新生儿筛查跨入了信息管理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筛查质量。方法: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将两个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相关功能。结果:实现了两系统信息互相调用、血片的网络打印、二维码扫描、听力结果单在线打印等功能。结论:依靠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科学网络管理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以提高两癌筛查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方法基于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二期开发建设,对两癌筛查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结果两癌筛查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从个人基本信息采集、筛查及诊断结果录入,到可疑病例确诊、治疗、随访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两癌筛查系统管理水平,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结论将信息技术引入两癌筛查工作领域有其必要性,两癌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模式,对两病筛查与听力筛查同步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行探讨。方法:济南市新生儿两病筛查的管理模式为以筛查中心为核心,以各区县保健站为中间枢纽,以全市设有产科的130家医疗保健机构为基地,形成一个采血、递送、监测、追回、确诊、治疗、随访的工作网络。利用两病筛查网络促使听力筛查工作的迅速推开和深入发展,在原筛查中心内建立听力筛查确诊康复中心,承担全市各筛查网点转诊患儿的确诊、治疗、康复任务及信息汇总工作。结果:经3年运转有37家医院进入了筛查网络。两病筛查覆盖率达99·7%,确诊阳性患儿187人,患儿确诊时间平均为36·2d,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将听力筛查纳入两病筛查管理,截止到2004年底,共筛查新生儿65266人,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共243名,发病率为3·7‰,其中34名患儿已佩戴助听器,开始了康复训练,平均确诊时间为3·6个月,比同期未经筛查的患儿提前了19·7个月。结论:利用两病筛查网络同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有利于听力筛查工作的迅速推开和深入发展,是一种较好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大肠癌筛查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相结合,数据输入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37.24%,初筛完成率为80.82%。问卷调查危险度评估阳性率为10.6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7.39%、大肠癌筛查总体阳性率为16.99%。肠镜检查率为57.79%,大肠癌检出率为0.68%,癌前期病变检出率10.58%,其他肠道疾患检出率为9.22%。结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提示,社区筛查检出了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不少疾病,但参与筛查率不高,这首先还要提高居民对筛查意义的认识,同时,组织宣传工作还需做仔细。肠镜检查还需加快进度,筛查的后续工作还需跟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 0 1 2年天津市嘉陵道社区6 0~7 4岁常驻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找出该社区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大肠癌的筛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8 0 4 7例符合要求的社区居民,采用《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F O B 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肠癌初筛,初筛为高危人群者转入上级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精筛。结果 2 0 1 2年该社区6 0~7 4岁居民大肠癌初筛阳性率为6.0%,不良生活史和慢性便秘史是初筛阳性人群较常见的高危因素,女性大肠癌初筛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初筛阳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6 5~6 9岁年龄段的人群最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大专组和文盲组大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该社区F O B T初筛和结肠镜精筛顺应性低。结论应加强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治意识,并根据居民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特点,有重点地开展大肠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在全市开展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与免费筛查服务。该项目在对上海市大肠癌疾病负担进行研判的基础上,经过七宝社区3年试点,多方论证后纳入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第一轮实施期间,超过100万居民参加了初筛检查,检出大肠癌病例1 960人,早期比例达52.8%,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4.36倍,同时还检查出了各类癌前期病变7 911人,实现了筛查项目的预定目标,充分体现了"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的立项宗旨,同时为本市开展类似疾病筛查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书院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提出推动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 利用病史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辖区内45~80岁居民进行初筛,对初筛的高危人群做进一步电子肠镜检查诊断,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书院社区共开展大肠癌筛查3 765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18.9%,初筛高危人群397人,阳性率为10.5%;高危人群中131人接受了肠镜检查,检查率为33.0%,其中确诊大肠癌2例,腺瘤29例,息肉13例.结论 在社区开展病史问卷调查、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但当前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需加强居民大肠癌癌筛查的宣教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结果进行整理,了解社区大肠癌流行现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8月起在朱家角镇开展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结合便隐血试剂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建议其转诊,通过纤维结肠镜进行进一步诊断。结果在朱家角镇发现39例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均为早中期。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腌肉食用频率、体质指数、慢性腹泻史、慢性便秘史、胆囊炎或者胆囊切除史、阑尾炎或者阑尾切除史、精神创伤为结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社区大肠癌筛查项目,可以提高肿瘤的早发现率,提高社区患者的早期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和评价基于社区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工作系统(EHR)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评分筛查系统。方法收集2011年和2012年在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并进行高危筛查的糖尿病高危对象资料。其中采用EHR糖尿病危险因素评分筛查系统开展糖尿病筛查的3家社区为实验组,采用一般糖尿病筛查流程的9家社区为对照组,对两组糖尿病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门诊糖尿病筛查的灵敏度为76.53%,特异度为48.44%,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筛查率、阳性率和复查率(0.52%、73.17%和23.70%)均高于对照组(0.39%、65.05%和16.82%),筛查成本(20.50元)低于对照组(23.06元)。结论基于EHR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评分筛查系统提高了筛查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筛查成本,具有高效低耗的优点,具有实际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2015—2017年)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5—2017年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结果。总成本包括筛查总成本、腺瘤直接医疗成本及未来肠镜复查和腺瘤复发治疗成本。总效益包括因筛查而早期检出大肠癌所得效益以及因筛查检出腺瘤及癌前病变避免日后发生癌变所得效益。 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花费总成本为3 928.5万元,总效益为12 329.8万元,净效益为8 401.3万元,效益成本比3.1。如果提高肠镜检查顺应性至30%、40%、50%、60%、70%、80%和90%,大肠癌筛查的净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均逐渐升高。 结论 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具有成本效益。肠镜检查参与率越高,成本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