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MRI和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39例脊柱结核的MRI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硬膜囊和脊髓受累、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韧带下播散等;脊柱结核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以及椎管受累等;与CT相比,MRI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更敏感,对病变范围的确定也更具优势,但CT对死骨以及钙化灶的显示更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方面要明显优于CT,而CT在显示死骨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T与MRI对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110例脊柱结核的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平扫检查,部分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颈椎9例,胸椎25例,腰椎42例,胸腰段31例,骶椎3例。脊柱结核CT主要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旁脓肿、死骨、钙化等;脊柱结核MRI主要表现为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间盘信号变化、椎旁脓肿、硬膜囊和脊髓受累、韧带的扩散等;CT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优于MRI,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MRI对骨髓水肿、硬膜囊及脊髓受累、韧带下播散的显示优于CT,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脊柱结核表现各种各样,CT和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都有很高的价值,CT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更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硬膜囊及脊髓受累、韧带下播散等更有优势,二者联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常莹  胡毓亮  朱斌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7-161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41例脊柱结核患者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骨质破坏41例,骨密度增高39例,椎间盘破坏29例,椎旁腰大肌脓肿或软组织肿块25例,附件受累11例,死骨形成38例,椎管狭窄21例。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分型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结果并经MRI检查的脊柱结核48例。结果:由结核引起椎体破坏多靠近相邻椎间盘处,平均每例受累椎体数为2.9个,以累及胸8-9椎为最常见。48例中44例椎间盘破坏,43例有椎旁脓肿,31例椎管内受累(包括硬膜下脓肿,脊髓结核、结核性脊膜炎)。结论:MRI优势在于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可清楚显示各种类型椎体、椎间盘破坏,尤其对椎管内型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评价。材料与方法:分析了1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CF、MR〗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①脊柱正侧位x线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5.7%、97.7%.②对椎体、骨质破坏包括附件的破坏,死骨形成,敏感性分别为92.4%、98.5%、97.1%.⑧对椎间隙的狭窄椎旁软组织肿块,腰大肌肿胀,椎管及脊髓的受累显示宰分别为87.2%、90.4%、99.5%.④多椎体受累149例(149/186)。结论:①脊椎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②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附件破坏等,可进一步做CT检查.⑧骨髓水肿早期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及脓肿、椎间盘破坏、椎管及脊髓的受累,MRI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32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骨质破坏32例,其中斑片状破坏18例、洞穴状破坏8例,死骨形成22例,椎旁脓肿17例,骨质密度增高硬化18例,椎间盘破坏23例,骨性椎管狭窄11例,韧带增厚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较普通CT能够更好的反应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CT所见与X线平片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CT和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脊柱结核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76例脊柱结核均有椎体骨质破坏,其中37例合并有右侧或左侧椎弓根骨质破坏,76例中69例骨质破坏累及的椎体数量CT多于X线平片。52例CT发现有死骨形成,7例X线平片发现有死骨形成,39例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硬化,13例X线平片仅见单侧椎旁脓肿形成,而CT却发现双侧均有椎旁脓肿形成。此外,脊柱前方之脓肿仅在CT检查中才能发现。结论CT检查显示脊柱结核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及椎旁脓肿优越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36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69-797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颈段2例,胸段12例,腰段22例。单椎体受累4例,32例多椎体受累。主要CT表现为:(1)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2)椎体骨质增生硬化;(3)椎旁脓肿的形成;(4)椎间盘的破坏;(5)椎管受累;(6)死骨形成。结论脊柱结核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和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春  曾勇  杨超  杨友林  陈蕾 《磁共振成像》2016,7(5):371-37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67例本院既往诊断的脊柱结核患者(结核组)、40例非脊柱结核性脊柱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67例患者,共累及162个椎体,其中累及腰椎的患者有30例(44.77%)、累及腰椎椎体80个(49.38%);累及的162个椎体中,MRI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有62例(92.54%)、脓肿形成57例(85.07%)、终板破坏52例(77.61%);MRI对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的检出率均达到100%;MRI对骨质破坏、终板破坏、椎间盘受累、脓肿形成、椎管受累、死骨形成的检出率显著的高于X线、CT(P0.05),MRI对钙化情况的检出率低于CT的检出率(P0.0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92.54%、特异度为87.50%;CT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82.50%;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47.76%、特异度为70.00%。结论 MRI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各项特征早期检出率均较高,诊断脊柱结核患者的效能显著地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骨关节结核影像学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术前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手术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术前影像学均诊断为骨关节结核,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及相应部位软组织肿胀。CT表现为骨质破坏伴骨硬化缘环绕、死骨,冷脓肿形成及脓肿壁钙化。MRI表现为椎体骨炎、骨质破坏,或椎间盘破坏、椎间盘裂隙状强化及椎旁脓肿形成。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结核病变,诊断符合率86.8%,其中脊柱结核20例,髋关节结核5例,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骶髂关节结核各2例。结论 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特征性,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提高骨关节结核的正确诊断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椎结核CT、MRI诊断与鉴别特征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脊椎结核患者80例,分别接受CT、MRI诊断。所有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评定,以符合病理及解剖结果作为阳性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椎结核病位阳性情况、脊椎结核侵犯程度、病理分期。结果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脊椎结核病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CT、MRI、CT联合MRI诊断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硬膜囊外或椎管侵犯、脊膜强化、钙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韧带下扩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阳性率由高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CT诊断硬膜囊外或椎管侵犯、脊膜强化阳性率最低,MRI、CT联合MRI阳性率相同。CT、MRI、CT联合MRI诊断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样变性期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结论脊椎结核CT、MRI诊断价值、特征不同,其中联合诊断能提高脊椎结核准确性,减少漏诊情况,同时联合诊断还能鉴别疑似病例,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15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强化特征。结果显示:T_1及T_2加权像病变椎体有广泛的信号改变,病变椎同盘T_2加权像为高信号,15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形成。Gd-DTPA增强检查,见椎体骨内脓肿、脊膜受累、病变沿韧带下扩散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显示良好,增强检查能够提供MRI平扫不能得到的较有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4种骨破坏类型中粉碎型最常见(33.3%),溶骨型28.4%,骨膜下型18.5%,局灶硬化型19.8%。附件及肋骨破坏发生率分别为34.6%和25%,椎间盘破坏占40%,椎旁软组织肿出现率为80%,且波及范围广(平均3.5个椎体),硬膜外脓肿出现率为40%,椎管内碎骨块达27.5%。结论:粉碎型骨破坏是脊柱结核最具特征的CT表现,而局处性骨硬化伴死骨形成,椎体骨破坏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内出现骨碎块或钙化也是脊柱结核比较特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证实的50例老年人脊柱结核行CT检查,其中35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椎体的骨质破坏,分为溶骨状、虫蚀状及碎裂状三种形式,39例分布于椎体上、下缘的前方、侧方的外1/3带,11例累及全椎体,19例可见硬化边,21例可见砂粒状死骨,13例可见椎旁脓肿。MRI表现为椎体边缘的骨质破坏,常累及相邻椎体上、下缘,呈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破坏区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呈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椎间隙变窄21例,其中13例椎间盘出现T2WI高信号,椎旁脓肿表现为边缘不清的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CT与MRI结合可全面反映老年人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对正确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体结核的MRI表现并与椎体肿瘤及转移瘤相鉴别。材料和方法: 26 例经手术证实的椎体结核及11 例临床证实的椎体肿瘤及转移瘤, 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椎体结核椎间盘均破坏变窄, 椎体破坏部均与间盘相邻。椎体与间盘均有破坏的20 例伴有椎旁冷脓肿。10 例脊柱转移瘤及1 例椎体原发肿瘤间盘未受累。结论: 椎体结核有其特征性表现, 仔细观察椎体受累的形态, 间盘及附件有无破坏以及冷脓肿的形成对椎体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BS患者的CT、MRI图像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共48个椎体受累,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最少。CT显示42个病椎,24个椎体仅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18个椎体有骨质破坏并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2例椎间隙变窄,2例椎旁脓肿。MRI显示48个病椎,6个椎体表现为骨髓水肿,15个椎体骨质破坏伴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肿及骨质增生硬化,27个椎体骨髓水肿伴椎体骨质增生、硬化,4例椎间盘T2WI信号增高,2例椎间隙变窄,4例椎旁脓肿,1例硬膜外脓肿。结论BS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以提高二者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布鲁菌病脊柱炎和3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布鲁菌病脊柱炎腰椎发病率最高,骨质破坏轻,常伴增生、硬化,无脊柱畸形,椎旁脓肿小而多发;脊柱结核分布于胸腰段,骨质破坏明显,椎间隙变窄明显,脊柱畸形多见,常见椎旁脓肿钙化,腰大肌脓肿常向下灌注.结论: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但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方可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增强CT和MRI诊断腰椎结核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疑似60例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增强CT和MRI图像,以病理或治疗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效能。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42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增强CT检出腰椎结核36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85.71%,特异性为77.77%,准确度为83.33%,Kappa值为0.615;MRI检出腰椎结核40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841;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P<0.05),CT在死骨形成中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  结论  增强CT与MRI对诊断腰椎结核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MRI优于增强CT,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增强CT在死骨形成检出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