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近距离照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近距离照射治疗的6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其中联合外放疗11例.患者年龄57~84岁,平均75.2岁.肿瘤临床分期:T1c 12例,T2a 18例,T2b 17例,T2c 14例.Gleason评分平均7分(范围5~9分).随访术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化无复发生存曲线,并以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术前PSA平均为(17.80±14.44) μg/L,术后PSA最低值平均为(1.16±1.15) μg/L.58例(95.1%)患者最低PSA<4.0μg/L,37例(60.7%)患者最低PSA<1.0μg/L,达最低PSA时间平均为术后11.6个月,术后短期不良反应少见(发热、血尿、便血等),长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平均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估计值为41.0个月.接受联合外放疗的11例患者治疗后PSA最低值平均为1.32 μg/L,平均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8个月.PSA所达最低值是否<1.0μg/L对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x2=4.445,P=0.035).结论 近距离照射治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肯定,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后PSA最低值是否<1.0μg/L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超声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在Miles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8年8月我院Miles术后怀疑前列腺癌患者14例。年龄62~82岁,平均(72.6±6.0)岁;PSA 7.8~32.6μg/L,平均(16.8±8.6)μg/L。入组条件: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PSA10μg/L,PSA 4~10μg/L但游离PSA(fPSA)/总PSA(tPSA)可疑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值可疑者,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提示异常者。结果:本组行前列腺穿刺12~29针,平均(14.8±2.6)针,穿刺阳性率为35.7%(5/14),Gleason评分5~9分,平均(7.0±1.6)分。此外,另有1例前列腺占位穿刺病理提示直肠癌转移。穿刺阳性者前列腺体积30~48 ml,平均(38.6±4.6)ml;穿刺阴性者前列腺体积50~78 ml,平均(63.8±7.6) ml;两组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阳性率与患者年龄、穿刺针数、PSA值无相关性(P0.05)。穿刺后1周血尿发生率为42.9%(6/14),尿潴留发生率为14.3%(2/14),血精及会阴血肿发生率为0(0/14),并且无严重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Miles术后患者行体外超声定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方法临床应用是安全且有效的,但仍需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广义对数线性模型探讨(F/T)/PSAD对血清总PSA(tPSA)4.0~10.0 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0月513例PSA4.0~10.0 μg/L、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162例、良性病变351例.记录血清tPSA、游离PSA (fPSA)和前列腺体积,分别计算PSA密度(PSAD)、fPSA百分比(F/T)和(F/T)/PSAD,构建PSAD、F/T和(F/T)/PSAD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广义对数线性模型比较相同高敏感性时(F/T)/PSAD与PSAD和F/T的特异性差异. 结果 前列腺癌组的PSAD为(0.34±0.21)μg/L2,高于良性病变组的(0.16±0.12)μg/L2(Z=一11.59,P<0.01);F/T为0.10±0.08,低于良性病变组的0.22±0.17(Z=-8.91,P<0.01); (F/T)/PSAD为(0.44±0.59) L2/μg,低于良性病变组的(2.03±2.26) L2/μg(Z=-11.93,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T)/PSAD的AUC为0.827,显著高于F/T的0.744(Z=2.86,P<0.01),与PSAD的0.819相近(Z=0.29,P=0.39);保持相同的高敏感性(90.1%),广义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显示(F/T)/PSAD的特异性为65.0%,高于PSAD的51.3%和F/T的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F/T)/PSAD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医疗费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PSA 4.0~10.0 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在高敏感性时具有比PSAD和F/T更高的特异性,(F/T)/PSAD水平越低,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为4~10 μg/L的前列腺癌诊断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现有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修正方法对PSA在4~10μg/L的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血PSA测值在4~10μg/L的86例患者,分析其PSAD、PSATZ、F/T比值及PSA修正方法各域值范围内,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SAD、PSATZ和F/T比值在各域值范围内,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均未超过50%,将PSAD域值设为0.18μg/L/cc时有较高的敏感度,F/T比值设为0.25时有较高的特异度,而PSATZ在各域值范围内对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无显著优势。结论PSA修正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国人血PSA4~10μg/L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当PSAD超过0.18μg/L应建议患者作前列腺穿刺活检,F/T比值小于0.25则应增加穿刺点。  相似文献   

5.
Cao XL  Gao JP  Han G  Tang J  Hong B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72-375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前列腺癌检出情况以及直肠指诊(DRE)、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PSA密度(PSAD)等指标对筛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996年4月至2002年12月间行TRUS引导前列腺6点系统穿刺活检的634例患者的诊断资料,对各PSA组(≤4.0,4.1~,10.1~和>20.0μg/L组)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及PSA、DRE、TRUS、PSAD等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作用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SA≤4.0,4.1~,10.1~和>20.0μg/L各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1.6%(17/146),26.8%(38/142),39.8%(68/171)和68.6%(120/175)。PSA的敏感性最高(93.0%),特异性低(33.0%);DRE、TRUS等诊断效率较低。随血清PSA水平升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以及DRE、TRUS的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在PSA4.1~20.0μg/L者中,PSAD对前列腺癌有较大的预测价值(OR=687.09±646.96,P=0.000)。以PSAD≥0.13μg.L-1.cm-3为截点筛查前列腺穿刺病例,可在不明显降低敏感性的基础上,减少阴性穿刺。结论各PSA组国人与欧美等国前列腺癌检出率有较大差别;DRE、TRUS的筛查作用与血清PSA水平有关;按PSA水平分组筛查穿刺病例,可提高前列腺穿刺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筋膜内切除法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9年9月~2010年11月采用筋膜内切除法在腹腔镜下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19例,年龄51~72岁,平均(61.0±9.2)岁。术前血PSA为4.1~13.2μg/L,平均(8.6±4.1)μg/L。临床分期T112例,T27例;活检组织Gleason评分:5分2例,6分10例,7分7例。术中不打开盆内筋膜,自膀胱颈口1点及11点位置纵形切开前列腺筋膜,紧贴前列腺包膜分离前列腺前面、两侧、尖部,保留神经血管束,保护前列腺尖尿道相连处括约肌。结果:19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5~115(85.0±28.6)min,出血量30~200(120.0±56.4)ml,无输血,留置尿管时间8~14(11.0±2.8)d。术后随访12个月,完全尿控17例(89.5%),有轻微压力性尿失禁2例(10.5%)。16例术前有性生活者,术后能完成性交者14例(87.5%)。随访期间出现生化复发1例(5.3%)。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切除法根治性切除前列腺癌对神经血管束以及尿道外括约肌损伤较小,术后尿失禁及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我国维吾尔族、汉族不同年龄段健康男性血清PSA及前列腺体积和PSA密度(PSAD)水平,并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78名40岁以上健康男性的血清PSA水平,其中维吾尔族555人、汉族723人.40 ~49岁395人,50~59岁325人,60~69岁281人,≥70岁277人.应用经腹超声检查测定并计算前列腺体积和PSAD,分析两民族人群年龄、前列腺体积及PSAD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①40岁组维吾尔族人群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分别为(0.69±0.50)μg/L、(22.83±8.20)ml,50岁组(0.87±0.52)μg/L、(25.30±9.27)ml,60岁组(1.08±0.56)μg/L、(27.68±13.10)ml,70岁组(2.39±0.99)μg/L、(36.36±18.71)ml.40岁组汉族人群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分别为(1.01±0.83)μg/L、(23.01±7.57)ml,50岁组(1.26±0.80)μg/L、(27.23 ± 10.24)ml,60岁组(1.66±0.79)μg/L、(33.88±17.59)ml,70岁组(2.51±1.11)μg/L、(43.98±20.21)ml.维吾尔族人群各年龄组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0岁组维吾尔族、汉族人群PSAD分别为0.041±0.022、0.042±0.027,50岁组为0.039±0.027、0.040±0.031,60岁组为0.040±0.021、0.041±0.025,70岁组为0.039±0.020、0.040±0.029,各年龄组两民族人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年龄增长,血清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逐渐升高,两族人群年龄、PSA及前列腺体积三者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PSAD与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维吾尔族、汉族健康男性血清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均受到年龄及民族的影响,PSAD在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之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PSA、直肠指检(DRE)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796例PSA、DRE和病理结果完整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研究分析PSA和DRE与前列腺癌相关指标间的关系,进一步将PSA及DRE分组后进行比较. 结果 PSA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r=0.537,P<0.0001;r=0.365,P<0.0001;r=0.556,P<0.0001);DRE结果与前列腺癌诊断率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0.212,P<0.0001;r=0.126,P=0.02).分组分析显示不同PSA水平组中前列腺癌检出率、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PSA水平时,只有PSA 10.0 ~ 19.9 μg/L组和20.0~99.9μg/L组中DR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PSA组中不同DRE结果患者的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显著相关性,DRE结果仅在部分PSA水平患者中影响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在中低危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以及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水平、肿瘤组织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前列腺癌分为高危组27例和中低危组1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并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同时分析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PSA值、肿瘤Gleason评分及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组(6.1±0.51 vs 4.2±0.37,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危组(73.3%vs 25.9%,P0.01),E-cadherin在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高于PSA≥20μg/L的患者(66.7%vs 29.6%,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60.9%vs 21.1%,P0.05)。N-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高危组(3.7±0.32 vs 7.5±0.58,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高危组中(13.3%vs 59.3%,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26.1%vs 63.2%,P0.05),N-cadherin在PSA20μg/L和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E-cadherin和N-cadherin在年龄≥70岁和70岁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cadherin和N-cadherin在高危前列腺癌和中低危前列腺癌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即两者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且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Glesaon评分、血清PS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铁蛋白(SF)、转铁蛋白(s Tf)、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7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79例(骨转移组)、未发生转移100例(前列腺癌未转移组),并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前列腺增生组)作为对照,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 L,离心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SF、sTf、PSA的浓度。结果:前列腺癌未转移组IL-6、SF、s Tf、PSA分别为(12.6±7.1)μg/L、(132±15.6)ng/L、(7.5±3.3)μg/L、(14.5±5.6)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IL-6、SF、sTf、PSA分别为(25.3±8.2)μg/L、(293±65.4)ng/L、(4.9±3.0)μg/L、(190.1±70.3)μg/L,前列腺增生组的IL-6、SF、s Tf、PSA分别为(10.1±5.5)μg/L、(121±7.1)ng/L、(8.3±3.4)μg/L、(5.6±3.7)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中上述4个指标值与前列腺癌未转移组、前列腺增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IL-6、SF、s Tf值和PSA水平显著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89、0.320、—0.342,(P0.05)。结论:IL-6、SF、PSA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高表达,s Tf低表达,可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对高危前列腺癌(PCa)的定义尚未统一,但其中D'Amico危险分层系统更为学界所接受。其对高危PCa的定义为PSA20μg/L,Gleason评分8~10分,临床分期≥T2c。由于高危PCa在治疗后易复发和转移,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关键。目前针对高危PCa最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或放射治疗(RT),然而其最佳治疗方案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综述RP和RT治疗高危PC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本院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1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病检诊断明确,完成Gleason评分,MRI增强扫描完成临床分期,行骨扫描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3~6个月控制PSA<4μg/L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及PSA控制情况等.结果 大部分患者手术时间为130~290 min,无输血、无直肠穿孔患者,术后平均15 d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均能自行控尿,术后3例病检切缘阳性,术后3个月复查PSA<0.2μg/L.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但术前需充分评估风险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0岁以下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1例50岁以下PCa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症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病理诊断、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并进行文献资料复习。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45.6岁,平均PSA 22.3μg/L,平均Gleason评分为7.7分。资料完整患者9例,1例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8例未见转移灶;临床分期T1期3例,T2期5例,T3期1例。随访9例,1例行内分泌治疗1.5年后去世,1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偶发癌观察等待,7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平均随访4年,3例生化复发,其余4例无生化和临床复发。结论:应提高对50岁以下PCa的警惕性,PSA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Han G  Gao JP  Cao XL  Hong BF  T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79-38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FPSA/TPSA值)/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F/T)/PSAD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诊断资料,其中前列腺癌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14例,分析总PSA(TPSA)、FPSA/TPSA值、PSAD、(F/T)/PSAD值等指标在判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0%时的截点及相应的特异性。结果不同血清PSA水平(〈4.0,4.0~,10.1~和〉20.0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T)/PSAD值比FPSA/TPSA值和PSAD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特异性,在敏感性为90%左右的前提下,FPSA/TPSA值的特异性为31.6%,PSAD的特异性为45.6%,(F/T)/PSAD值的特异性为64.0%;PSA水平不同,取的(F/T)/PSAD值截点也不同:PSA〈4.0μg/L时截点为2.5,PSA为4.0~20.0μg/L时截点为0.8;PSA〉20.0μg/L时截点为0.5。结论应用(F/T)/PSAD值能够在保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特异抗原联合分级对前列腺癌患者分期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ong G  Zhou LQ  He ZS  Li NC  Li M  Hao JR  Pan BN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76-37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联合分级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进行预测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外科187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秩和检验、逐步判别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清PSA水平、游离PSA百分比(FPSA/TPSA值)与Gleason评分(GS)、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GS越高,血清PSA水平越高(r=0.369,P<0.001)。分期越晚,血清PSA、GS越高(r=0.398,0.530,P均<0.001)。FPSA/TPSA值与分期不相关(P>0.70),但当PSA≤10μg/L时,FPSA/TPSA值与分期呈负相关(r=-0.600,P<0.05)。当PSA>20μg/L时,67%~87%的患者可能为C或D期。用PSA、GS预测分期的公式为x=-3.488+0.041×PSA+0.428×GS。结论血清PSA水平与GS呈正相关。血清PSA水平、GS分别与分期呈正相关。当PSA≤10μg/L时,FPSA/TPSA值与分期呈负相关。运用判别公式x=-3.488+0.041×PSA+0.428×GS可以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拟态( 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前列腺癌VM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6例.年龄59 ~ 72岁,平均(66.7±11.0)岁.术前血清PSA为15.6 ~ 76.7 μg/L,平均(34.6±1.7)μg/L.术前经MRI检查及穿刺活检均诊断为局灶性前列腺癌.收集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组织标本,采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免疫组化和过碘酸雪夫氏( periodic acid-sciff,PAS)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后,光镜下观察VM结构,比较VM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预后情况,分析VM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MP-2蛋白表达与VM形成的关系和作用. 结果 96例中24例存在VM结构,VM阳性组平均Gleason评分8.0±0.3,PSA( 37.7±2.3) μg/L,均高于VM阴性组Gleason评分6.2±0.3,PSA(19.5±2.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阴性组无生化复发中位生存期96个月,高于VM阳性组无生化复发中位生存期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表达和VM的形成呈明显正相关(rs =0.60,P<0.01). 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VM形成与组织恶性程度相关,肿瘤细胞分泌MMP-2可能促进了VM的形成,VM阳性和MMP-2高表达与前列腺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2月行ELRP术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或前列腺电切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前总PSA平均18.9μg/L,其中4.0μg/L者2例,4~20μg/L者16例,20μg/L者11例。均行ELRP。结果:手术时间60~33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量80~1 200ml,平均150ml;术中输血2例。1例因阴茎背静脉复合体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术中直肠损伤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9分,切缘阳性3例。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12~26d,平均15d。拔除尿管后出现轻度尿失禁8例,术后1~3个月均可满意控尿。术后3个月检查血清PSA为0~0.18μg/L,未发现肿瘤局部生化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ELRP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329例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29例,中位年龄67岁,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位数为17.35μg/L,活检Gleason评分中位数为7。结果:329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膀胱尿道吻合时间中位数为13min,手术时间中位数为90min,术中失血量中位数为75ml,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d。整体切缘阳性率为16.7%,与病理分期和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P<0.001)。术后1年内,年轻患者的尿控能力恢复较快,而且性功能恢复较好。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14~72)个月,89例出现生化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PSA值、切缘阳性率、病理分期和Gleason评分是无生化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新辅助激素治疗对病理Gl-eason评分(P<0.001)和手术切缘阳性率(P=0.027)有显著影响,但对生化复发没有显著影响(P=0.202)。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辅助因子ARA55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ARA55 mRNA与患者的临床特征(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P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SYBR染料法)技术,对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ARA55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标本中ARA55 mRNA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所不同,T1~T2期和T3~T4期Ct值分别为20.57±0.20和16.33±0.31;Gleason评分≤7分和Gleason评分>7分的Ct值分别为23.13±0.13和17.13±0.19;PSA≤10μg/L和PSA>10μg/L的Ct值分别为24.70±0.27和17.21±0.34;内分泌治疗有效和无效的Ct值分别为23.82±0.21和16.71±0.32,前者和后者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A55 mRNA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PSA)显著相关,肿瘤分期越早、Gleason评分≤7分、PSA≤10μg/L及内分泌治疗有效的患者其ARA55 mRNA表达量越高。ARA55可能是前列腺癌预后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对于指导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μg/L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μg/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分为4组,评价DRE、TRUS、f-PSA/t-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5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PCa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 65例,检出率19.0%。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时PCa的检出率分别为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μg/L时,f-PSA/t-PSA比值在PCa和非PCa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2.0μg/L时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D值在PCa组与非PCa组中分别为(0.09±0.16)μg/L/ml、(0.06±0.07)μg/L/ml,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PSA含量的升高,PCa的检出率相应升高,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PSA含量在2.1~4.0μg/L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PSA/t-PSA≤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μg/L时,DRE、TRUS、f-PSA/t-PSA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P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