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免打结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167例肿瘤直径<4cm的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采用免打结技术分别缝合肾脏髓质和全层的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观察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和近期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16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肾脏热缺血时间(20.5±3.5)min,平均手术时间(62.1±10.6)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0ml(10~220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肾脏组织冷冻病例检查3例,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检查肾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7d(5~13d),2例患者住院期间肾脏创面出血,予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术后无尿瘘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二次手术切除肾脏病例。15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肾细胞癌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9例失访。结论:对于肿瘤直径<4cm的选择性肾肿瘤病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脏组织免打结缺损分层缝合法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养育者与婴儿不良关系的发生率不低;对发育高度依赖环境的婴儿的应激系统、边缘系统、相关皮质产生广泛和持久的生物学影响。携带此种生物易感性个体,在生命周期应激累积/扳机效应下,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病理。对养育者与婴儿关系的研究应当注重互动测量的客观性,实时性(real time)和时刻性(moment-to-moment)。对养育者与婴儿关系的研究也应当注重我国本土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复习和再认识后腹腔镜下后腹壁解剖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建立和确认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提高后腹腔镜手术操作水平. 方法 2010年1-8月,对35例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进入后腹腔和控制肾动脉之前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步解剖技术研究,记录后腹壁解剖标志的形态和位置毗邻关系,分析验证各解剖标志与肾、肾门和肾动脉的关系. 结果 后腹腔镜下可见后腹壁由膈肌的腰部、腰方肌和腰大肌以及外侧弓状韧带、内侧弓状韧带和膈肌脚构成,这些肌肉和韧带在肾门背侧附近交界移行.内侧弓状韧带横行向脊柱方向指向肾门附近,膈肌脚的弧形部分与肾动脉走行成镜像状态.35例术中均可以观察到这些解剖结构,按此标志定位肾和肾门,35例均可直接到达肾门解剖分离肾动脉和静脉. 结论 后腹壁肌肉和韧带的位置和形态相对固定,在腹腔镜下清晰可见,可以作为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参考后腹壁的肌肉和韧带解剖标志定位肾脏,解剖分离肾门和肾动脉是有效的实用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进修医生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技能教学新模式。方法选取2010—2012年间在我院学习的117名进修医生,评估其腹腔镜掌握程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模拟器训练、活体动物模拟手术、观看手术录像及协助完成真实病例等项目进行阶梯式训练。结果所有进修医生均能熟悉腹腔镜及配套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熟悉腹腔镜下的解剖标志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掌握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并可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或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等常规手术。结论针对泌尿外科进修学员的具体情况,开展腹腔镜技术阶梯式教学,学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最早引进并开展机器人手术,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手术临床及教学经验.针对具有一定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基础的人员,提出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规范化阶梯渐进五阶段分组培训项目.具体包括多媒体基础理论学习阶段,重点是让学员掌握机器人手术基础技能知识,取得在线培训合格证书;模拟训练器模块操作阶段,主要训练各种机器人手术技能,采用手术模拟训练器系统自动评分;实物操作练习阶段,体会机器人手臂的操作过程,培养手术视觉感及手感,测定每个学员操作时间并评分;动物活体手术阶段,使学员在活体内掌握机器人手术器械的规范操作方法和体会操作感觉;观摩手术录像及演示阶段,掌握泌尿外科常用机器人手术体位及穿刺点选择,理解三维立体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应用,学习机器人手术步骤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行腹腔镜与开放输尿管松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输尿管松解术(LS组)10例及开放输尿管松解术(OS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LS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分别为59.50ml、2.70±0.82d8、.70±1.42d、17.40±5.64d)均少于OS组(分别为100.00ml、3.85±1.07d、11.62±3.18d2、3.38±5.45d,P<0.05);LS组手术准备时间(29.25±11.43min)长于OS组(19.85±7.36min,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8个月,无原位复发及再次梗阻出现。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输尿管松解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腹膜后纤维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IL-2、IL-7和IL-15联合对T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体外T细胞扩增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T细胞增殖及其功能和特性的影响。取外周血T细胞,用自体的树突状细胞(DC)和EB病毒转化的B细胞进行周期性刺激,用细胞增殖试验、PI和AnnexinV双标记流式细胞术、Cr释放测定及ELISPOT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增殖程度、IFN-γ分泌细胞的频率、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杀伤活力、细胞的凋亡状态和分化能力。结果显示:T细胞在周期性刺激后,用CD3/28微珠的短期扩增效应最好,但多轮刺激后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对细胞的扩增最强。Cr释放试验表明,CD3/28微珠扩增的T细胞不具有杀伤活力,高浓度IL-2诱导的T细胞杀伤活性最强,其次为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ELISPOT显示不同培养条件诱导出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率从高到低依此为高浓度IL-2〉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低浓度的IL-2〉CD3/28微珠。细胞表型分析显示高浓度IL-2和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扩增的细胞含有较高比例的CD3+CD8+T细胞。对细胞的凋亡测定表明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获得的T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比例最低。细胞增殖试验显示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扩增的细胞分化能力最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地体外扩增T细胞的方法,其中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对T细胞的扩增最显著,获得的T细胞存活率最高,分化能力最强,该细胞同时也含有较高频率的IFN-γ分泌细胞且表现出较强的杀伤活力。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例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6个月(80mg/d),服用药物后观察血红细胞比容、血肌酐、血钾、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服用缬沙坦用1个月,过高的红细胞比容明显下降,其中部分患者在服用药物2周后红细胞比容下降至正常水平,且红细胞比容至正常后,不因药物的继续应用而进一步下降,而是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缬沙坦对患者血肌酐、血钾、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缬沙坦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