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相关脑白质纤维束改变的关系。方法纳入PD患者35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认知功能正常组(PD-nCI,n=14)和PD认知功能障碍组(PD-CI,n=21);另选择同期行查体的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选出与认知相关的脑白质纤维束,并测量各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比较各组不同纤维束FA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纤维束FA值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3组间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右扣带回(海马)、左扣带回(海马)、右穹窿/终纹、左穹窿/终纹、右上额枕束、左上额枕束FA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PD-nCI组和PD-CI组间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右扣带回(海马)、左扣带回(海马)、左穹窿/终纹、右上额枕束、左上额枕束FA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2)PD-CI组胼胝体压部、右扣带回(海马)、右上额枕束、左上额枕束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胼胝体压部、右扣带回(海马)、右上额枕束和左上额枕束等纤维束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损害程度,探讨DTI对SIVD白质损害的评估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是健康老年人(NC)、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AD患者,每组各20例。行常规MR I和DTI扫描后,测定相同感兴趣区(RO 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结果:SIVD组下额枕束、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上纵束等部位FA值下降,ADC值升高,与NC、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AD组前额叶、颞叶、海马、下额枕束、胼胝体膝部和扣带束等部位FA值降低,颞叶、海马等部位ADC值升高,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TI可以用来评估痴呆患者白质损害的程度,SIVD患者以下额枕束、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上纵束等部位受累为主,可作为与AD鉴别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T2DM-CI)患者的脑白质结构变化特征。方法纳入33例T2DM-CI患者(T2DM-CI组)、35例T2DM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T2DM-nonCI组)及43例无DM和认知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应用MR DTI序列检查,利用图集分割的方法计算脑白质20条纤维束弥散参数,比较组间差异,并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脑白质纤维束FA值呈下降趋势,MD值呈上升趋势。T2DM-CI组与T2DMnon CI组比较,双侧皮质脊髓束、右侧扣带束海马、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下纵束的FA值差异有显著性(均P 0. 05/20条纤维束)。其中,胼胝体压部、右侧下纵束与语言功能显著相关;双侧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与处理速度差异有显著性(均P 0. 05)。双侧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双侧下额枕束,双侧上纵束的MD值差异有显著性(均P 0. 05/20条纤维束)。其中,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上纵束与语言功能差异有显著性(均P 0. 05)。结论T2DM-CI患者脑白质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其中胼胝体压部、下纵束、下额枕束、上纵束损伤可能与T2DM-CI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相关,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损伤可能与处理速度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路易体痴呆(DLB)和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况。方法对10例DLB患者(DLB组)、16例PD患者(PD组)及1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DTI扫描,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对三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两两比较,并分析FA值、MD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LB组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双侧上纵束FA值、MD值明显改变(P=0.002,P=0.012;P=0.013,P=0.015),而PD组仅胼胝体白质纤维束MD值明显改变(P=0.036)。与PD组比较,DLB组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FA值、MD值明显改变(P=0.04;P=0.005)。DLB组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FA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708,P0.05),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023,P0.05),左上纵束MD值与统一PD评定量表Ⅲ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DLB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白质纤维束改变,尤其是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的改变对DLB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轻度认知障碍(PD-MCI)与各脑白质分区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帕金森病(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认知正常组(PD-CogNL)和轻度认知障碍组(PD-MCI组)各20例,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DTI检查测定脑部50个脑白质分区的微观结构改变。对三组研究对象的MoCA量表得分及其中7个认知阈检查分别进行方差分析,测定50个的分数各向异性(fFA)值,三组之间FA值行方差分析。最后,将PD-MCI组的MoCA量表评分与选定的23个脑区的FA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认知阈检查发现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FA值统计中结果为除穹窿、右皮质脊髓束、左皮质脊髓束、左上放射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脑白质分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分区,在PD-CogNL组和PD-MCI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23个脑白质分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D-MCI组内将上述脑区的FA值和MoCA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左扣带(海马)、左穹窿/终纹、右上额枕束、左下额枕束、左钩束和MoCA得分具有相关性且r为正数,P0.05。结论P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程度与患者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左扣带(海马)、左穹窿/终纹、右上额枕束、左下额枕束、左钩束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这些部位改变可能与PD-MCI患者的认知改变相关,且为进一步研究PD-MCI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胼胝体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按规定序列作头颅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测定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FA值,并在入院当天进行PANSS量表评定.结果 病例组胼胝体体部FA值(0.33±0.10)较对照组(0.40±0.11)小,两组比较有差异(F=4.22,P=0.046);病例组男性胼胝体膝部FA值(0.51±0.08)较对照组(0.63±0.10)小,两组比较有差异(F=6.79,P=0.02);病例组女性胼胝体体部FA值(0.33±0.11)较对照组(0.46±0.08)小,两组比较有差异(F=7.08,P=0.014);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与胼胝体体部FA值无相关,而阴性因子分与胼胝体压部FA值(r=-0.38,P=0.04)则显著负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FA值减小,提示白质神经纤维的连续性中断,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是否存在连合纤维束胼胝体及联络纤维扣带纤维束的超微结构异常。方法1.5T的MR成像仪下对12例PTSD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受试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双侧扣带水平部、后部等感兴趣区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双侧(左侧、右侧)扣带束水平部、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6、-4.13、2.84,P均小于0.05)。结论PTSD患者的边缘系统纤维束可能存在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方法选取42例未用药双相障碍抑郁期患者(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及右利手与之相匹配的59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白质纤维束图谱,将大脑白质组织分割为20条公认存在的粗大纤维束,应用PANDA软件计算每个被试者每条白质纤维束的4项平均弥散属性,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比较2组在20条白质纤维束上弥散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弥散指标与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左侧钩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低于对照组(0.40±0.01与0.41±0.01,P=0.001);胼胝体辐射线额部FA值低于对照组(0.36±0.02与0.38±0.02,P<0.001);左侧钩束径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高于对照组(6.57×10^-4±2.41×10^-5与6.40×10^-4±2.42×10^-5,P=0.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组弥散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白质纤维束与临床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钩束及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存在脑白质完整性破坏。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方法 选取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脑DTI扫描(两组均为右利手),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扣带束前部及海马头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1)对照组左侧扣带束FA值(0.428±0.067)大于右侧(0.375±0.079;P<0.05).(2)患者组两侧相对应感兴趣区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左右侧胼胝体压部FA值(均为0.734±0.085)、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300±0.068和0.306 4±0.062)均低于对照组(0.785±0.045,0.428±0.067,0.375±0.079;均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双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支持脑内连接异常假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基于3.0MRI的非病灶性颞叶癫间(nl-TLE)患者脑白质网络结构变化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nl-T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择11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脑白质网络结构以及执行功能,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l-TLE组脑白质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数字广度顺向分数、词语流畅性个数以及BNT分数更低(均P<0.05),Stroop C耗时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nl-TLE组的左扣带回海马部、右下纵束、左穹隆以及右穹隆的FA值更低(均P<0.05),左下额枕束以及左钩束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更高(P<0.05)。数字广度顺向与左穹隆各项异性分数(FA)值呈正相关(r=0.481,P=0.047);Stroop C与右下纵束FA值呈负相关(r=-0.501,P=0.038),与左下额枕束MD值呈正相关(r=0.709,P=0.001);词语流畅性与左扣带回海马FA值(r=0.602,P=0.011)和右下纵束FA值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12.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有无异常.方法 对未系统使用过精神药物治疗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双侧扣带束前部和双侧海马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左右侧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左侧海马头和胼胝体压部FA值[(0.17±0.03),(0.73±0.09)]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2),(0.7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28±0.06),(0.29±0.05)]低于对照组[(0.43±0.07),(0.3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扣带束前部、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海马头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提示其可能存在脑神经发育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参数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采用测定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的方法,比较其纤维束完整性差异及与MMSE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胼胝体膝部、双侧扣带回的FA值显著下降及ADC值显著升高,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无显著性差异。(2)胼胝体膝部、双侧扣带回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改变有助于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择自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32例,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第6个月、治疗第12个月后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MRI)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最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 结果 (1)治疗前,病例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胼胝体膝部、体部FA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个月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较治疗前及治疗第6个月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病例组病程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850,P=0.000;r=-0.856,P=0.000;r=-0.430,P=0.014);治疗第6个月后,病例组月均头痛次数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824,P=0.000; r=-0.792,P=0.000;r=-0.425,P=0.015);治疗第12个月后,病例组月均头痛次数与胼胝体膝部、体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9;r=-0.440,P=0.012). 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经有效治疗后此种损害是可逆的.DT-MRI可动态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改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患者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恢复期时注意力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2例DAI患者(伤后4.1±1.7d)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神经心理测评量表评估。使用感兴趣区域方法对两组DTI图像的下纵束、上纵束、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进行比较;分别对恢复期的DAI患者(20.9±7.3 M)与健康志愿者行认知量表评估,并对DAI组的FA值与神经心理测评量表的总分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AI患者全部感兴趣区的FA值显著降低(P<0.05)、注意力功能显著降低(P<0.05)。DAI患者中的上纵束和下纵束与注意力量表总分呈负性相关(P<0.05),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与注意力量表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DTI技术检测早期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可以预测DAI患者在恢复期中的注意力功能障碍,为临床上DAI患者的认知障碍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扣带束和钩束的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Fazekas评分为2~3级的LA患者及30例对照组。LA组分为伴有抑郁(n=33)和不伴有抑郁(n=27)2个亚组。所有被研究对象均进行抑郁评估、3.0T头部MRI常规检查及DTI检查。使用PANDA软件处理DTI数据,提取双侧扣带束和钩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数值。结果 LA组双侧钩束及扣带束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伴抑郁亚组双侧扣带束和右侧钩束的FA值显著低于不伴抑郁亚组(P0.05);LA不伴抑郁亚组和对照组双侧扣带束、钩束之间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抑郁程度与右侧钩束(r=-0.27,P=0.037)、扣带束(左侧r=-0.329,P=0.01;右侧r=-0.259,P=0.046)FA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钩束FA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钩束和扣带束白质微观结构变化与LA相关性抑郁存在关联性,但相关程度较弱(r0.4),提示LA相关性抑郁的发生存在多元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结构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10~16岁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5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均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采用磁共振图像处理软件FSL(funtional MRI software library)工具包进行分析.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比较2组之间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全脑白质DTI的FA值,得到差异脑区.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评估认知功能,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2组脑白质差异脑区FA值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n=34)比较,患者组(n=35)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束、右上放射冠、左上放射冠FA值降低(t=4.726、2.855、2.547、2.943、3.178、2.969,均P〈0.05).患者组胼胝体体部FA值与符号编码、颜色、色词评分(r=0.34、0.38、0.36),扣带束FA值与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评分(r=0.34)、左上放射冠FA值与词语流畅性评分(r=0.37)呈正相关(均P〈0.05);对照组胼胝体体部(r=0.34,P〈0.05)及胼胝体膝部FA值(r=0.51,P〈0.05)与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异常,其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白质和颞干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变化特点,探讨颞干纤维束损伤机制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病和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MRI和DTI测量阿尔茨海默病(1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10例)和正常对照者(10例)颞干纤维束(包括前连合、钩束、额枕下束)及前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白质FA值,比较各组受试者左右侧对称部位白质和颞干纤维束FA值变化。结果各组受试者左右侧对称部位白质和颞干纤维束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前连合、钩束、额枕下束及前额叶白质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连合、钩束、额枕下束FA值低于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组(均P0.05),前连合、钩束、额枕下束及前额叶、顶叶白质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组与正常对照组前连合、钩束、额枕下束及前额叶白质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和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与正常老年人颞干纤维束FA值存在显著差异,提示颞干纤维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白质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DTI检查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与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和正常老龄化的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前连合、钩束、额枕下束及前额叶、顶叶白质FA值异常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水平和利用弥散张量技术来评估其脑白质结构改变,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及DTI脑白质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共纳入60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PD-N)、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和痴呆组(PDD)各20例。采用MMSE和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DTI技术对受试者不同脑区测定FA值。应用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含量。结果 PD-MCI组右颞叶、右后扣带束及胼胝体膝部和PDD组左枕叶、左前扣带束及胼胝体压部等脑区白质的FA值分别低于PD-N组(均P 0. 05),经Logistic回归后胼胝体膝部和左侧扣带前束脑白质FA值的下降具有特异性。行Spearman相关显示:左额叶、右颞叶、左枕叶、左扣带前束、右扣带前束、胼胝体压部FA值与PD的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P 0. 05); PD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MoCA评分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DTI技术能识别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部微结构改变,血清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0例DAI患者(DA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DTI检查,并对两组DTI图像的钩束、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和扣带回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进行比较分析。DAI后6个月对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行认知量表评估,并行对比分析;另外将DAI组FA值与其认知量表评分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4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总体认知能力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记忆功能却显著降低(P<0.05)。DAI患者中的钩束和皮质脊髓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功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8和0.797,P<0.05);胼胝体和扣带回FA值与工作记忆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32和0.387,P>0.05)。结论 DTI技术可为DAI导致的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