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临床试验安慰剂制作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药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医临床试验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制作研究仍相对薄弱。中药安慰剂的制作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设计、研究疾病的性质、试验药物的特点、服药方法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工艺流程。其辅料的选择应以无明显偏性的粮食类为佳,在确保安慰剂潜在的药理活性能被专家接受基础上,如果难以做到与试验药物外观及口味一致,应当尽量使之类似于相同剂型的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客观评价大型双盲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研制的盲法中药安慰剂的效果,为中医药临床试验的中药安慰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干预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用药"冠心病方(协定)(免煎颗粒)"的安慰剂研制为例,运用盲法测试,由测试者独立对安慰剂的外观、颜色和气味进行评价,再模拟临床试验进行评价打分.结果 安慰剂与冠心病方主要在气味上有一定差别,而颗粒溶解前后外观、颜色、混浊度等基本达到一致,尝试口味也基本一致.模拟临床试验及大型双盲中医药临床试验具体实施均表明安慰剂不易破盲.结论 该安慰剂的制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双盲试验的实施过程中,要求设计良好的试验以及盲法的评价规范,以保证双盲法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型双盲临床试验中药安慰剂制备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冠心病方(协定)(免煎颗粒)”安慰剂的研制为例,采取盲法测试,由10名厂家工作人员、10名医务评价员、22例病人独立对安慰剂的颜色、外观、气味进行评价,并在表格内填写评分.结果:安慰剂与冠心病方在气味方面存在一定差别,颗粒溶解前后的外观、口味、颜色等基本相似.模拟临床试验和大型双盲临床试验中药安慰剂结果表明,安慰剂不易被破盲.结论:在双盲试验过程中,需对试验步骤及制备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并规范盲法评价方法,确保双盲法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三妹  吴梅  吴飞  王优杰  胡佳亮  林晓  冯怡 《中草药》2022,53(21):6919-6930
近年来,随着安慰剂作为优先考虑的中药临床评价的对照方式,对中药安慰剂的制作水平和评价技术要求也逐步提高。作为一种模拟制剂,中药安慰剂与受试制剂的相似性直接影响了临床盲法的实施效果,需要确保其无药效的适用性才能准确评估受试制剂的真实药效;作为一种临床应用的制剂,对中药安慰剂的安全性、可控性也有要求。目前很多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应用已经无法保证临床试验的盲法实施,因此对中药安慰剂的质量控制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分析近10年来相关临床研究中安慰剂的研究状况,结合研究实践,对中药安慰剂制备和评价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为中药安慰剂的研究水平提升和法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安慰剂对胃肠动力和镇痛抗炎是否有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小肠推进和新斯的明亢进实验来观察中药安慰剂是否对胃肠动力有影响;采用小鼠热板镇痛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来观察中药安慰剂是否有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安慰剂、含5%原药加辅料组、含10%原药加辅料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药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慰剂、含5%原药加辅料、含10%原药加辅料对胃肠动力没有影响,并没有镇痛抗炎作用,提示本课题含有临床中药试验药低浓度(5%和10%)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药效学作用,从而起到了作为中药安慰剂对照的作用,为临床中药安慰剂的制作提供了实验依据,亦为本课题(中德合作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所采用含有5%试验药成分作为临床中药安慰剂对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安慰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麻杏甘石汤"方为例,通过正交试验、人工评分方法初步确定制备工艺,进一步由临床人员从外观、颜色、口感方面评分,统计分析,验证制备方法可行性。结果:所制中药汤剂安慰剂与小儿感冒方在口感上有一定差异,外观、颜色基本一致,临床双盲实验应用过程中无破盲现象。结论:本方法用于中药汤剂安慰剂的制备可行,但评价方法及质控标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药制剂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制备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模拟效果,为中药安慰剂的研制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叶滴丸安慰剂制备为例,通过试验药物可能性、安慰剂与试验药的相似性评价、药物间的相似程度分析3种方法,从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模拟效果评价。结果 2种处方的安慰剂与银杏叶滴丸原药的相似度较高,在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方面与原药基本一致,且处方2[苦味剂蔗糖八乙酸酯0.6 g,着色剂焦糖2.1g,填充剂聚维酮(PVP)K30 13.3 g,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PEG)4000 44.0 g,制1 000丸]安慰剂的模拟效果较处方1(苦味剂蔗糖八乙酸酯1.2 g,着色剂焦糖2.1 g,填充剂PVP K30 12.7 g,水溶性基质PEG 4000 44.0 g,制1 000丸)更好。结论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研制填补了目前中药滴丸剂型安慰剂的空缺,本安慰剂能够满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安慰剂的要求,为中药安慰剂的制备及模拟效果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医学临床科研设计须遵循随机、对照和盲法三个基本原则,盲法原则在临床试验中已被广泛采用,可避免受试对象、研究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减少来自与实验有关各种人员在知晓实验分组情况下产生的偏倚,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研究者、受试者、统计人员、监查员对每位受试者的治疗用药情况均保持未知,以防止对试验治疗的评估产生主观偏差以及安慰剂效应。盲法原则可分为单盲、双盲、三盲和非盲,单盲是盲受试者,双盲是盲受试者、研究者,三盲是盲受试者、研究者、统计人员及监查员。在研究中,因为大多实验对象为非生物或非高级思维生物,在试验前已经做到了“单盲”,此时并不能排除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的预期而产生偏差,只有实验操作者也采用盲法,才可以达到双盲。本文对盲法在药物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剂量探索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者分析了目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剂量探索存在的问题,根据中药新药自身的特点提出,结合中药试验药物具体情况,可参考I期临床试验结果或临床经验、文献资料以及药理实验研究结果,确定合理的剂量和给药间隔。在Ⅱ期临床研究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Ⅱa、Ⅱb设计,并合理使用安慰剂、盲法对照设计和随机交叉或可变剂量对照等方法,以确定合理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中药制剂补肺活血胶囊安慰剂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安慰剂与真药的相似性,为中药制剂安慰剂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筛选安慰剂的基质、香精、色素,探索并获得补肺活血胶囊安慰剂制备的处方和工艺,然后经过生产验证,最终评价安慰剂与真药的相似性。结果:通过二次制粒后填充胶囊制得补肺活血胶囊模拟剂,安慰剂与真药的相似性大于90%,不易被研究者和受试者识别,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出现偏倚和破盲,从而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结论:制得的补肺活血安慰剂具有实用性,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临床研究用药物编盲前的准备,包括治疗药、对照药、安慰剂及其包装材料的准备.阐述药物编盲的方法,并以一个中药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为实例说明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的药物准备及药物编盲.  相似文献   

12.
临床试验中的盲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伟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5):408-410
从原理并结合临床研究实际工作出发,着重介绍了临床试验中为什么要实施盲法、如何实施盲法以及如何对盲法实施程度进行评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临床试验中实施盲法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由于试验参与人员知道具体分配方案以后所可能引入的偏倚,实施盲法的对象包括医生、患者以及资料收集和分析人员。临床试验中一般通过外观一致而无特异治疗作用的安慰剂来实施盲法,由于安慰剂本身的设计问题,以及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等都有可能破坏盲法,因此,在临床试验中有必要进行盲法实施程度的评估,这主要通过询问试验参与人员对治疗分配方案的猜测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安慰剂包括汤剂、颗粒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制作方法均涉及到辅料法及其配比问题,其质量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人工打分法和电子仿生测评法,但现阶段中药安慰剂的制备水平不高且尚无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而质量评价标准亦有待统一。安慰剂制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试验的质量和成败,而一个可靠的质量评价标准会让制备成功的安慰剂具有更强劲的论证力。故建议无论何种剂型,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制订颜色、味道等方面的标准,以便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并且在制作好后一定要按照标准做好质量评价工作,以确保安慰剂的真实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慰剂的恰当使用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中药汤剂具有特殊的气味、色泽和口感,在其安慰剂的制作上存在极大的困难。本文从安慰剂重要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状况出发,从安慰剂制备、安全性、合格性检测及伦理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医学研究人员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合理选择中药汤剂安慰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益肾调气法对产后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分为中药、针灸、中药+针灸与安慰剂组,使用《中医证候量表症状评定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中医药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的差值.结果 中医证候及EPDS量表疗效,中药组、中药+针灸组在治疗第2、4、6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组(P<0.01),而针灸组仅在治疗的第4、6周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的差值,与安慰剂组比较,中药组、针灸组、中药+针灸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针灸组较单独使用中药或针灸组雌二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单独使用中药组孕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调气法治疗肾虚肝郁型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药效灵敏度和检测灵敏度佳、所需样本量少,可明确反映药物的绝对和真实疗效。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应用安慰剂对照可证明中药的真实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积累为国内外主流医药所认可的、可供新药试验选择的阳性中药。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和GCP规范管理下的含安慰剂对照的中药临床试验,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安慰剂是随机对照试验中能证明中药临床真实疗效的有效对照之一,在医学伦理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内,理应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正致力于发展安全、有效、实用的传统医药。中医药等替代医学已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但其确切疗效有待科学的临床研究加以评估。安慰剂对照与阳性药物对照、空白对照等其他临床试验方法一样,是中药临床试验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本文简要评述了安慰剂对照在临床试验中的意义以及中药临床试验中的安慰剂对照应用现状,并就安慰剂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我们应当强调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指导下的科学合理的安慰剂制备以及安慰剂对照研究。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案可避免后继试验中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并为患者提供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上市后评价是药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研究阶段,加载设计是中药上市后评价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加载设计基本概念,指出基于医学伦理学原则当标准治疗不宜中断时适用加载设计。中药上市后评价应基于人用经验开展,同时符合法规和伦理要求,通过加载设计的临床试验充分体现中药临床价值如疾病治疗作用、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以及中药与化学药品合用增效减毒。加载设计要点是准确的临床定位和科学地估计样本量,制定严谨的标准治疗,标准治疗应是公认且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选择恰当和公认的疗效指标,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操作要符合随机和盲法要求,特别强调合格的安慰剂制作。加载设计的优点是受试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研究结论容易外推于临床实际应用,同时存在混杂偏倚的影响、临床疗效的"天花板"效应和不良事件解释困难等,所以要建立严格的研究质量保证体系,重视对研究者评价一致性的质量控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胆宁心颗粒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胆气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心胆气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安慰剂组、中药+心理组、安慰剂+心理组,每组50例,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符合方案集175例患者,其中中药组43例、安慰剂组42例、中药+心理组46例、安慰剂+心理组44例。四组临床疗效经CMH X^2检验,治疗4周、6周后,四组疗效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心理组、中药组及安慰剂+心理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值均〈0.05);中药+心理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安慰剂+心理组(P值均〈0.05)。结论温胆宁心颗粒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胆气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安全有效,心身并调是治疗情志疾病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改善中医药临床试验报告的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初,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开始引入中医药领域,并逐步为业界所接受和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临床研究发展提纲(试行)(1999-2005)》将其作为中医临床研究指导方法之一(见http://www.cintcm.corn/lanmu/zhongyikeyan/)。中医学本身注重临床实践,每年有大量临床研究文献发表,随机、对照和盲法等原则在其中的运用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采用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仍不多见,且方法学质量尚不理想,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特别是临床试验报告质量仍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