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TTP的认识.方法 对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TTP患者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TTP,1例早期诊断为脑梗死,1例早期诊断为脑出血,两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应用糖皮质激素、血浆、丙种球蛋白的患者存活,未应用的患者死亡.结论 伴有血液系统异常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考虑有TTP的可能,可行相关辅助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无条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血浆、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韦夙  黄锦雄  叶红 《华夏医学》2011,24(3):309-312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TTP患者住院病历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徼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明显精神神经症状。6例患者均采用血浆置换(PE),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治疗。4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TTP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患者疾病类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测,对两组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侧TTP、CBV、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TTP、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TTP、CBV、C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够对脑梗死患者作出超早期诊断,且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积极作用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正确选取治疗手段及评估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137-14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临床急危重症,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本文通过2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认为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LDH增高、破碎红细胞增多是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以上指标结合神经精神症状具有很高的早期诊断特异性,TTP影像学检查并非阴性,脑MRI的影像学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随病情及时复查可以提高检查阳性率。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利妥昔单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方法 :泰州市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女性TTP患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TTP患者病因主要为特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瘀斑,月经增多,神经系统症状,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及血红蛋白降低,间接胆红素、血肌酐部分升高;凝血功能正常;血浆置换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女性多发,正确认识女性TTP的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很大程度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胸闷、胸痛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极为罕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鉴别诊断都应考虑TTP可能性,以免漏诊。对于TTP治疗应及时采取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积极寻找病因并对因治疗,是降低TTP早期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本文报道一例以胸闷、胸痛为首发表现TTP病例的诊治资料,以提高对以非典型症状起病TTP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变,起病急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现就我院2002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17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继发性TT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断为继发性TTP的1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0例(58.82%)出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6例(35.29%)于病程中出现典型TTP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本组患者外周血涂片均可见破碎红细胞,范围为1.5% ~16.5%.本组患者的治疗以血浆置换和输注血浆为主,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64.71%.结论 继发性TTP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破碎红细胞比例>1%作为诊断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同原因继发性TTP预后不同,应积极处理原发病或消除诱导TTP发作的诱因,尽早给予血浆治疗,并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探索早期提示TTP诊断的指标及血浆置换治疗停止的指征。方法:对8例TTP患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紫癜、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外周血片破碎红细胞增多)、精神神经症状、肾损害和发热。8例患者均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中做血浆置换5例好转,未做血浆置换3例中2例病情加重且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TTP多数具有"三联症",但误诊率、病死率仍高,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诊治妊娠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重要性及诊治策略.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例妊娠合并TTP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总结早期诊治的重要性及诊治策略,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罕见的血液病,年发病率仅为4/106,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90%[1]。近年来,随着对TTP发生机制研究的进展,血浆置换的应用,TTP病死率明显下降,对复发的合理监控更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该疾病有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但因该病诊断标准尚不精准,临床上能否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预后影响极大。作者搜集4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报告2例SLE合并1TrP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由于TTP的临床表现有时与SLE相似,临床需注意鉴别。外周血红细胞碎片的检测有助于TTP的早期诊断。TTP在临床上应与溶血尿毒综合征鉴别;在病理学方面则需排除恶性高血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硬化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所导致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结果:2例SLE合并TTP患者均有少尿(无尿)、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药物是SLE合并TTP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对12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TTP患者中,10例有诱发因素(妊娠1例和感染6例,3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患者在起病时或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低;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发热,以中等度发热为主;10例患者有肾脏损害,均出现蛋白尿,其中7例合并肾功能异常;在12例患者中5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l3)活性明显减低(均低于10%)。经过血浆置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等治疗后,10例患者完全缓解,但2例半年复发,2例死亡。结论 TTP是由于血小板性微血栓形成而造成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过程凶险,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和以血浆置换为主要手段的早期治疗可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血液系统急症,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了21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21例均为获得性TTP,其中19例属特发性,首发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三联症者19例(90.5%),三联症伴肾功能损害者5例(23.8%);10例中9例(9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降低;14例行血浆置换者11例(78.6%)缓解出院,7例未行血浆置换者只1例存活。急诊遇到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即应考虑TTP的可能,尤其是合并有神经精神症状者,ADAMTS13检测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并尽早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是急诊TTP患者良好预后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赵同德  许亚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727-273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形式多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以TTP为首发症状就诊的DLBCL患者罕见。本文介绍了2例以TTP为首发症状就诊的DLBCL患者,总结了容易漏诊误诊的临床特点、某些异质性较大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转归,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TT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思路,指出对于此类患者尽早识别TTP并及时控制原发病是病情缓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早期诊断是医学实践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早期诊断的价值有三种表现形态:早期诊断的正价值、早期诊断的零价值和早期诊断的负价值.是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区分三者的标准.正确认识和评估早期诊断价值属性,避免早期诊断呈现零价值和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遵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62-16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同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间收治的2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肌囊癌患者中根治性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11例,打开腹腔取活检6例。结论:胆囊癌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26例临床诊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间收治的2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胆囊癌患者中根治性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11例,打开腹腔取活检6例。结论:胆囊癌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误诊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例耳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均具有耳皮肤神经痛;62例具有疱疹;并面瘫56例;并位听功能障碍20例;早期误诊病种多样;早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治疗的关键。结论耳皮肤神经痛可作为耳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指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直接影响此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TT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诊断为TTP的31例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对所有病例的外周血涂片进行破碎红细胞计数。结果 31例患者仅4例(12.9%)出现典型TTP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27例TTP患者(87.1%)出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本组病例外周血涂片均存在破碎红细胞,中位数值为10.0%,范围为3.0%~20.0%.本组病例的治疗以血浆置换和输注血浆为主,治疗有效率88.46%;接受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缓解率仅为18%,而死亡率为82%。结论 TTP的诊断仍然依赖临床特点,破碎红细胞计数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指标。血浆置换联用血浆输注仍是治疗TTP的首选方法,针对病因的治疗有助于控制TTP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