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生儿血标本交叉配血不符主要影响因素及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2例血标本交叉配血不符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ABO和Rh (D)血型鉴定、抗人球蛋白实验、抗体鉴定、交叉配血实验;统计新生儿血型、分析交叉配血不符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血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G (IgG)抗A抗体,是A型Rh (D)阳性血标本交叉配血不符的原因。交叉配血选取O型Rh (D)阳性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B型Rh (D)阳性患儿血标本交叉配血不符的原因为血液中含有IgG抗B抗体,建议处置策略为给予O型Rh (D)阳性洗涤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相合。O型Rh (D)阳性患儿血标本交叉配血不符的原因为血液中含有IgG抗D抗体或血液中含有IgG抗E抗体,前者交叉配血选取O型Rh (D)阴性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后者交叉配血选取O型Rh (D)阳性E抗原阴性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结论新生儿血标本交叉配血不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血液中含有母体IgG抗体。输血前应积极行抗人球蛋白实验、抗体鉴定等明确具体抗体,给予相对应抗体的抗原阴性血液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2.
人血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越  廖建军 《新疆医学》2004,34(5):107-109
在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缺乏各种免疫球蛋白或其功能不全是导致患儿易发生感染及恶性肿瘤的重要原因。人血免疫球蛋白,亦称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除含有主要成分IgG外,也含有少量的IgA、IgM及其它抗炎性因子,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对大多数抗体免疫缺陷病经反复注射免疫球蛋白均能取得很好效果,有些可完全无症状,就象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成功一样。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二种类型的丙球可供使用,一种为肌肉注射丙球,一种为静脉注射丙球。现就人血免疫球蛋白理化特点及治疗作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 1岁以内的婴儿不宜使用因为1岁以内的婴儿正是体内合成丙球,产生抗体的时候,用过丙球会抑制抗体的产生,所以在1周岁内一般不宜使用.2 在O型血的孕妇中要慎重因为丙球含少量A和B血型物质,可产生高滴度的抗A、抗B,抗体进入胎体内可引起新生儿溶血.质量差的丙球有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能性.如果这种抗原进入体内可引起乙肝.例如,印度某医院325名病人注射丙球后有125人发生乙肝,经检查此批号丙球内含有HBsAg.  相似文献   

4.
周建月  杨海燕 《广西医学》2010,32(10):1221-1222
目的探讨Rh阴性孕妇妊娠期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分别利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木瓜酶法对31例Rh阴性孕妇(监测组)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测定,对阳性者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相应抗体效价;并随机抽取同期31例Rh阳性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监测组中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8例(25.8%),其中抗-E 4例,抗-D 2例,抗-Ec 2例,全部为Rh血型抗体;对照组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2例(6.5%),其中抗-M1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均为Rh血型系统以外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组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阴性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较高,主要是Rh血型抗体,孕期常规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有利于延长胎龄,降低围生儿的各种并发症,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分泌抗GST-π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_1和A_2。对获得的两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它们确系NS-1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的杂交体,抗体类型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瘤A_1只分泌IgG_1类免疫球蛋白,而A_2只分泌IgG_(2a)类免疫球蛋白,且两类免疫球蛋白均由k型轻链组成。两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仅与GST-π特异反应,与GST的其它类型同功酶及其它可溶性抗原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Rh阴性及Rh阴性抗体效价产生情况,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方法: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法;血清中IgG血型抗体采用间接抗人球方法测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5170例孕妇中RhD阴性20例,阴性率3.87‰;20例RhD阴性孕妇抗-RhD阳性14例,阳性率2.7‰。结论:RhD阴性孕妇血清中抗-RhD阳性者,其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免疫溶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筛Rh(D)阴性孕妇妊娠史与抗D同种免疫的相关性,更好地为Rh(D)阴性孕妇实施妊娠指导。方法:对2010年5月—2021年10月初筛为Rh(D)阴性的孕妇,采用试管法在盐水和抗人球介质下筛查血清中的意外抗体,分析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效价。通过询问孕产史,排除有输血史、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无免疫史个体,对妊娠史进行分类,探讨妊娠史对抗D同种免疫的影响。结果:对Rh(D)初筛阴性孕妇的1 355次意外抗体筛查中,去除重复检测、无孕产史、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有输血史孕妇,共计719例。抗体筛查检出意外抗体共33例,其中抗D 28例,合并抗C 2例,抗E 1例,抗M 3例,未鉴定出特异性的低效价冷抗体1例。719例Rh(D)阴性孕妇中孕1次、孕2次、孕3次、孕4次及以上的抗D阳性率分别为0.00%(0/177)、2.82%(8/284)、4.49%(7/156)、12.7%(13/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与抗D效价高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D)阴性孕妇产生抗D的概率与妊娠次数呈正相关,减少妊娠次数可降低抗D抗体的产生。妊娠次数与抗D...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D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对Rh阴性产妇抗D抗体产生及新生儿溶血病(hemd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Rh阴性产妇及其孩子在该院的免疫血液学和HDN检测结果的病例资料,按产妇是否使用抗D人免疫球蛋白分为使用组(21例)与未使用组(57例)进行分析。结果 78例Rh阴性产妇中检出A型20例,B型15例,O型36例,AB型7例。Rh阴性确认实验为D阴性达75例(96.2%),其中A型20例(100%),B型14例(93.3%),O型35例(97.2%),AB型6例(85.7%);D变异型占3例(3.8%)。75例D阴性中ccee型31例(41.3%、)Ccee型29例(38.7%)、CCee型8例(10.7%)、CcEe型4例(5.3%)、cc Ee表现型3例(4%)。2组共检测出抗D抗体10例(12.8%),其中使用组检出1例(4.8%),未使用组9例(15.8%);使用抗D人免疫球蛋白组HDN共检出2例(25%)低于未使用组10例(43.4%)。结论 Rh...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省献血员、性病病人、吸毒、嫖娼等1358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血清和进口丙球进行H1V_1抗体的测定。并作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的对照试验。1 358例人群血清,抗-H1V_1均为阴性。但对一个批号的进口丙球就测得抗-H1V_1阳性。国产试剂免疫荧光试验、HRP-SPA试验和进口试剂乳胶凝集试验、ELISA试验的对照比较、国产试剂HRP-SPA试验对H1V_1抗体的检测,其特点为价格便宜、实验器材少、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适合于我省各医疗单位对艾滋病检测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湖北汉族人群Rh分型分布特征及输血安全。方法 对968例确认为Rh阴性的人群进行抗体鉴定,对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人群进行Rh分型,并分析其接受Rh阴性或Rh阳性含红细胞血制品输注时产生其他抗-Rh抗体的产生风险。结果 在确认为Rh阴性的968例人群中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103例,其抗-D抗体发生率为10.4%;在产生抗-D抗体人群检出ccee和Ccee两种Rh分型,以ccee为最常见,约为79.7%(82/103);该人群接受Rh阴性或Rh阳性血制品输注导致抗-Rh类抗体产生风险最高分别为17.93%、33.89%;该人群接受Rh分型不一致血制品输注所产生的抗-Rh类抗体主要为抗-C。结论 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人群接受Rh分型不一致血制品输注时有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风险;在有条件且非紧急情况下,该人群可接受Rh分型一致的血制品输注。  相似文献   

11.
高红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23-1424
目的正确认识"O"型、Rh阳性孕产妇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戴安娜卡式方法检测我院389例"O"型、Rh阳性孕产妇产前血清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采用溶血三项试验确定新生儿溶血病,并统计胎儿和产后新生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例数,从而对两者的相关性作出分析。结果 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32,患病率为0.67%;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为1∶64,患病率为10.34%;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为1∶128,患病率为52.38%;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256,患病率为81.81%.结论当母亲血清中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1∶64时,婴儿有受害的机会,当效价≥1∶128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有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因此,对于"O"型、Rh阳性且血清中IgG抗体效价≥1∶64的孕妇,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胎儿出生后尽早进行实验室检查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将人源 Ig G抗体转化成盐水活性抗体的方法。方法 用二硫苏糖醇 (DTT)等物质 ,制备成免疫球蛋白改性剂 (ICR) ,直接处理 Ig G性质 Rh抗血清 ,无须另外烷基化和透析。结果 用 ICR和传统DTT法同时处理 16份效价为 8~ 10 2 4的 Ig G性质 Rh抗体 (13份抗 - D、2份抗 - E、1份抗 - C) ,结果 ICR法均制备出盐水抗体 ,而传统法仅从 6份较高浓度 Ig G血清中制备出盐水抗体。将 ICR制备的盐水抗 - D用于供血者的 Rh血型检测 ,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受原料血清中 Ig G抗体浓度影响小 ,成品保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溶血病IgG类抗-A(B)抗体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种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样游离抗体实验和释放实验中IgG类抗-A(B)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临床送检的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样进行常规血型血清学分析,对新生儿血样进行游离抗体和放散液IgG类抗-A(B)抗体分别采用凝聚胺、微柱凝胶卡和手工抗人球三种方法进行测定,观察阳性检测率。结果微柱凝胶法和手工改良抗人球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方法(P<0.05),凝聚胺法漏检率较高,不适用于IgG类抗-A(B)抗体的测定,且微柱凝胶也有漏检现象。结论新生儿溶血病IgG类抗-A(B)抗体三种检测方法中以微柱凝胶法和改良抗人球法为佳,但对弱凝集微柱凝胶有漏检现象,改良抗人球法有操作步鄹较多,影响因素较多的缺点,凝聚胺法阳性检出率最差,不适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临床建议应用微柱凝胶法和手工抗人球法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产的免疫制剂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主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G。由于丙球是提供者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体刺激而产生的相应抗体,因而它的作用范围是暂时的,具有一定限度,在使用时应注意时间、方法及适应证。丙球主要适用于麻疹、病毒性肝炎及部分免疫缺损性疾病。丙球免疫作用通常只能维持15~20天,  相似文献   

15.
郭楠  刘朝晖  白静  李卫平  白连均 《北京医学》2012,34(10):924-925
正患者女,76岁,孕5产4,无输血史,因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入院。患者Hb55g/L。输血前检查血型为B型、Rh(D)阴性,抗体筛选阳性,抗体鉴定检出患者血清中存在抗-D抗体,但交叉配血时与B、Rh(D)阴性献血者配血不相合,经进一步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还同时存在罕见的抗-Dia抗体。1.患者ABO血型:B型;Rh血型:Ccdee。2.抗体筛选:患者血清与筛选细胞(美国IM-MUCOR,批号:25037)试管法盐水介质检测IgM抗体,Ⅰ、Ⅱ、Ⅲ号细胞和自身对照均阴性,说明患者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O型血Rh(D)阳性孕妇(丈夫非O型血)产前血浆中IgG抗A(B)抗体效价的临床意义及动态监测其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65例O型血Rh(D)阳性孕妇孕12,24,28,32,36周进行动态监测其血中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孕妇产前动态监测血中IgG抗A(B)抗体效价高则HDN的检出率的趋势也高.结论:动态监测O型血Rh(D)阳性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对HDN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对ABO、RhD血型定性的干扰。方法选取12例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RhD血型。对RhD阴性者进行热放散后再进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2例中RhD定型中5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热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12例患儿血清中均含有抗D抗体。结论Rh阴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干扰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鉴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其可经血液制品传播。据国外报道多种免疫球蛋白中均可检出HIV抗体,但迄今尚未发现因肌注免疫球蛋白而感染HIV的患者。我国过去几年进口的一些免疫球蛋白也发现HIV抗体阳性,但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国内尚无报道,为此本文作者于1988年4月及7月检测了河南省孟津县117例肌注进口免疫球蛋白者的血清及5种不同生产厂家及批号的进口免疫球蛋白。检测对象:男59人,女58人;年龄2~65岁,平均年龄24.2岁;全部对象均无AIDS症状与体征;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时间为1982~1987年,注射总剂量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健  周英  吕文彬  陈雪  迭敏  龚希 《四川医学》2012,33(2):341-343
目的分析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结果,探讨在献血者血液Rh(D)阴性确认试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及抗体筛选试验、抗体鉴定试验,盐水法进行Rh表现型的检测。结果 1205份Rh(D)阴性献血员标本中,抗体筛选试验阳性的标本有20份,经过抗体鉴定,其中抗-D 10份,抗-M 6份,非特异性抗体2份,抗-Lea1份,冷自身抗体1份。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抗体筛选阳性率高达1.66%,较以往报道的正常人群抗体筛选阳性率高。在临床供血上,其高检出率对临床用血安全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对Rh(D)阴性献血者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