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强化作用,为其应用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脊柱手术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四个水平;然后,每个骨密度水平,分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对照组)和用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钉道后置入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组),各12枚,进行螺钉轴向拔出实验,测定最大拔出力、刚度和能量吸收值三项指标,进行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骨密度水平从正常下降到重度疏松程度,最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均随之下降,同种置钉方法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条件下钉道强化组最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与骨量减少条件下对照组的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钉道强化组的最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均显著性低于骨量减少条件下对照组的(P〈0.05)。结论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钉道后可以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尤其是骨质疏松条件下经钉道强化后可以达到需要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亚洲人体型较小,股骨通常较短且髓腔狭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常会遇到插入困难,目前尚无有关股骨髓腔狭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股骨髓腔狭窄患者生物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固定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采用锥形生物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22例23髋,男2例2髋,女20例21髋;年龄19~56岁,平均37.6岁。股骨髓腔峡部直径7.5~8.2mm,平均7.8mm。手术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其中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18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例。术后第1、3、6个月及1年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X线片观察假体压配和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8~72个月,平均38.5个月。1例22mm直径股骨头术后第3天侧卧拍片摆动体位时发生股骨头前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回纳。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6.2±6.2)分改善至术后半年(90.2±5.1)分,末次随访仍维持在(92.1±3.2)分。23髋术后均立即实现股骨柄的压配。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柄的髓内充填分别达94%~98%,平均96.5%和87%~94%,平均91.2%。术后3个月的X线片示均获得广泛性骨长入。结论:股骨髓腔狭窄患者适当扩髓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周密而严谨的术前计划可准确地预测出假体型号、位置,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将患者分成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B组),各42例,均予以常规疗法,其中A组联合静脉注射多索茶碱注射液4.7 mg/kg(初始)、0.55 mg/(kg·h)(持续剂量)方案;B组联合口服氨茶碱片100~200 mg/次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第7日后,两组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A组的TV、TLC、VC分别为(563.3±89.3)、(437.4±68.4)、(2989.3±534.2)ml,均多于B组(P<0.05);A组临床控制19例,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B组的61.9%(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组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低于B组的42.8%(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多索茶碱静脉注射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股关节脱位(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RPD)常用的固定方式有:肌腱-骨锚钉缝线固定[1],肌腱穿骨隧道悬吊固定以及肌腱穿骨隧道挤压钉固定等[2]。而肌腱穿骨隧道包括穿股骨隧道和髌骨隧道两种。我们采用了关节镜监视下内  相似文献   
5.
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期间铜生化及外周血象等的变化,发现该药无抑制外周血象及损害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尚能降低WD患者的总胆红素(P<0.1),推测是其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缘故。该药对血铜等微量元素、血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血电解质等无明显影响(P>0.1)。因而,肝豆片Ⅰ号为安全、有效且可长期使用的治疗WD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6.
<正>脑血管病是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死亡最多,致残最重的病种[1],给人类造成严重的思想和身体负担,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而且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思想压力的加重,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并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最为多见,比例也越来越高,是CVD的主体.目前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西医各有优势,现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UAP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5).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 U/次,1次/12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0.1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72h.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 vs 63.6%)(χ2 =8.30,P=0.007);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9% vs 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438);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42).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用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Poppen切口入路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Poppen切口入路,铣刀作骨瓣开颅,暴露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矢状窦及横窦,清除血肿,修补受损的横窦,颅骨连接片固定颅骨。结果9例手术患者均顺利治愈,无术后再出血,无神经功能障碍及颅骨缺损。结论采用Poppen切口入路,能良好暴露并清除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安全修复颅骨。  相似文献   
9.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中,从临床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临床科研教学3个维度综合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对研究生的角色快速转变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肌肉乙醇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疗效.方法 43例ST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BTX-A注射,联合治疗组同时进行肌肉乙醇阻滞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sui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Tsui评分联合治疗组[(3.02±3.29)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