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拟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模型,将动物分成6组,观察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苯酚糊剂注入大鼠一例子宫内致炎造模,将动物分组观察,子宫标本作组织部镜检,并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进行实验观察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环磷酰胺造模后小鼠CD4异常升高,CD8明显下降,芪竭颗粒大、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CD8水平,使CD4/CD8比例趋于正常,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亦能增加小鼠胸腺重量;对苯糊致炎的大鼠子宫炎症模型,亦能明显减轻子宫的炎症反应;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毒性试验表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最大耐受量LD50-348g/kg。结论:芪竭颗粒对慢性盆腔炎小鼠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盆炎康合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以盆炎康合剂(主要成分为丹参、毛冬青、金刚头、赤芍、蒲公英、黄芪、黄精、香附等)治疗,对照组以妇乐颗粒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另选30例正常女性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7,27%,对照组为29.0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2%,对照组为87.2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及NK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8+值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盆炎康合荆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工群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6例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复康口服液,治疗前后测定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用药后IgG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复康口服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勤  何嘉琳  何少山  许萍 《中医杂志》2003,44(2):121-122
目的:观察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以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并与妇科千金片治疗7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84.2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服用芪竭颗粒也能改善血粘度,对T淋巴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本质可能是气虚血瘀,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调节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11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音乐疗法(辨证施乐)配合抗肿瘤治疗(化疗和中药辨证论治),观察了162例肿瘤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定(MMP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法)、自然杀伤(NK)细胞抗肿瘤活性测定(NAG法)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SDS、SAS的分值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MMPI治疗组中诈病(F)、疑病(HS)、抑郁(D)、精神衰弱(Pt)的分值,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对照组中唯HS差异有显著性(P<0.05)。HAMD治疗组睡眠困难、早醒、工作和兴趣、全身症状、疑病等症状均有改善(P<0.05),忧郁情绪、入睡困难、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等有改善(P<0.01);对照组中只有工作和兴趣、疑病有所改善(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两组治疗后CD8均有所下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下降较明显(P<0.05)。NK细胞抗肿瘤活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够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解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瘢痕灸对肿瘤化疗肠道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对黏膜免疫中肠道集合淋巴结(PP结)及固有层中淋巴细胞(LPL)亚群的影响。方法运用给小鼠原位接种C-26结肠癌并重复灌胃环磷酰胺,建立肿瘤化疗肠道黏膜损伤的模型,瘢痕灸处理17d,观察瘢痕灸对瘤重、抑瘤率及PP结面积的影响,分离肠PP结内的淋巴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黏膜免疫各部位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环磷酰胺组瘤重显著降低,抑瘤率约为37.59%;环磷酰胺加灸组瘤重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荷瘤及环磷酰胺都可显著降低PP结面积,明显增加PP结内CD3^+和CD8^+细胞百分比,降低LPL中CD4^+细胞百分比。而瘢痕灸可明显减轻环磷酰胺对PP结面积的影响(P〈0.01)。瘢痕灸还能使荷瘤和环磷酰胺作用下显著减少LPL中的CD。’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但对LPL中的CD^8+细胞百分比及PP结中的CD3^+、CD4^+、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荷瘤及环磷酰胺可明显抑制肠道黏膜免疫功能,而瘢痕灸能减轻荷瘤及环磷酰胺对PP结及LPL中某些T细胞亚群的影响,改善黏膜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探讨中药银浮汤加转移因子对急性HSP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组(35例)采用中药银浮汤加转称因子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比较,治疗前后进行IgG、IgA、IgM、CD3、CD4、CD8、CD4/CD8比值,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检测。同时与40名健康儿童作健康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gA、IgM、CD4、CD4/CD8比值,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升高,而CD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HSP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的改变,中药银浮汤加转移因子治疗,具有明显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一种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体内培养H22腹水肝癌细胞,接种健康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给予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CCK-8检测荷瘤小鼠经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的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检测经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荷瘤小鼠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去甲斑蝥索联合环磷酰胺处理组的脾脏指数有升高趋势;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不同剂量的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均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且与去甲斑蝥素的剂量呈正相关。低剂量的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有效提高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CD3+(%)为11.4±3.13,CD4+(%)为7.3±2.94,CD8+(%)为2.88±0.5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P〈0.05,与去甲斑蝥素的浓度呈负相关。随着去甲斑蝥素剂量的增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升高。结论:低剂量去甲斑蝥素(1mg/kg)联合环磷酰胺可以降低单纯环磷酰胺化疗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剂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观察中药治疗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于治疗前作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测定,与50例健康人的测定值进行对照比较,同时进行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比较,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CD3/CD8明显升高(P<0.01);IgG明显升高,补体C3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升高的CD4^ /CD8^ 比值趋于正常,IgG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升高(P<0.01),结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关系密切,中药治疗可能起到调节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连休蜈蚣地龙汤(由黄连、细辛、重楼、地龙、法夏、苦杏仁、羚羊角、桑白皮、地骨皮、蜈蚣、麻黄、丹参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另选择同期体健检健康2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第3、5周,对照组IgG、IgM、CD4^+、CD8+和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除第3周CD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治疗第3、5周对照组TNF—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3周IL-6、IL-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是连休蜈蚣地龙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芪脂固本方对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行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芪脂固本方治疗,对照组则单纯进行化疗,28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毒性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T细胞亚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CD8+值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中,加用中药芪脂固本方,不仅可以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癌症的化疗中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化疗治疗。观察2组病例生活质量、临床证候、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缓解率分别为47.5%、37.1%;生活质量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72.5%、54.3%;临床证候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80.0%、62.9%;毒副反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检出率17.5%,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检出率42.9%。2组临床总缓解率及生活质量总稳定率、临床证候改善率和白细胞下降检出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功能:2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值及NK细胞活性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明显减轻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对人体卫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对人体卫外功能的影响,大气污染、卫气虚损、免疫功能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大气污染是导致卫气虚弱的重要外因之一,污染区健康人群CD4、CD8的含量、CD4/CD8的比值均低于对照区健康人群和健康志愿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卫气虚证组和对照组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气污染对人体卫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蒿芩清胆汤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入选外感湿热证病例60例,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的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其差异。并将病例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组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配到2组,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合剂,西药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剂;行干预治疗3日后,用相同的方法复测上述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的CD8+%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相比较,CD3+%、CD4+%、CD4+/CD8+、NK%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蒿芩清胆合剂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有上升的趋势,并有显著差异(P〈0.05),NK%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病理机制与免疫功能失调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异常的机制可能与导致湿热证阴阳失调的病理改变及缠绵难愈的病程变化有关。蒿芩清胆汤对于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蒲公英胶囊P消化性溃疡(PU)复发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PUl0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单育法分为蒲公英胶囊组(A组)50例和三联疗法组(B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复发率以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结果:A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00%和98.00%;B组为94.00%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A组复发率为8.00%,B组复发率为6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的HP值根除率为94.00%,B组为2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后能显著上调CD3^ 、CD4^ 均值和CD4^ /CD5^ 比值,下调CD8^ 均值,尤其是CD4^ 均值,与B组比较,除CD8*外(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治疗后12个月,A组的CD3 、CD4^ 、CD8^ 、CD4^ /CD8^ 略有回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B组回调明显(均P<0.01)。结论:蒲公英胶囊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而降低PU的复发率,这可能是其PPU复发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扶正中药复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CD3^+、CD4‘及CD8^+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菇多糖片对照组及扶正中药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混悬液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测定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肠黏膜固有层中CD3^+、CD4^+及CD8^+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抑制全身免疫系统,而且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恢复或者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康艾注射液加G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GP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为(1.65±0.20),较治疗前的(1.45±0.14)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为(1.25±0.17),较治疗前的(1.42±0.12)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获益率为90.2%,对照组为55.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上升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体重增加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Ⅱ~Ⅳ度反应对照组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获益率、改善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芪片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3例复发性GH患者随机分为参芪组(34例)与对照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功能,并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参芪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血清IL-2水平及红细胞花环形成率升高(P<0.05),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随访到3个月时参芪组复发6例(17.6%),对照组复发13例(4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到6个月时参芪组复发9例(26.5%),对照组复发21例(72.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参芪片对复发性GH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能降低GH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扶正健脾方治疗脾虚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用扶正健脾方治疗130例脾虚厌食症患儿,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选择同期健康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每疗程前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免疫球蛋白(Ig)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脾虚患我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尤以CD3、CD4降低明显,IgG含量低,治疗后CD3、CD4、CD4/CD8的比值明显提高(P<0.01);IgG、IgA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IL-2R接近正常,治疗组微量元素Zn、Fe的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扶正健脾方可使脾虚厌食症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恢复动态平衡,并改善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川芎等中药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中药组26例,分别给予综合及加服黄芪川芎等中药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时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失、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疗效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结果:50例患者CD3、C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住院天数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P<0.01),8周时6分钟行走距离差异显著(P<0.01),4、8.周时,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P<0.01),8周时CD3、CD.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川芎对肺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有增强调节作用,对防治肺心痛急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