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评价其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期间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71例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基础疾病、危险因素、预后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恶性肿瘤基础疾病、免疫抑制、肺部感染引起的血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早期评估,及时明确感染病原体和原发感染灶,发现转移性感染灶,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对高危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从范例推理的概念和内涵出发,结合流感中医防治的实例探讨范例推理在名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认为范例推理可通过重现名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有助于名中医临床经验的学习和学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目的:数据挖掘当代名老中医对病毒性肝炎辨证治疗的经验,从期刊文献及著作中分析本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纳入的42篇文献及32本著作中涉及当代名老中医辨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期刊文献及著作共涉及26种证型,实证当中湿热蕴结、气滞血瘀2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虚证当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2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针对这4个证型,分别常采用茵陈蒿汤、丹参饮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味、一贯煎等方剂。结论:根据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挖掘表明,病毒性肺炎最常见证型可能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并根据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为病毒性肝炎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配伍及方证规律。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医案,采用SPSS Clementine统计软件进行病因与中药、证候与中药、症状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从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医案72则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提示:风邪所致流行性感冒与连翘、金银花和桂枝关联度较高,火邪与连翘、金银花关联度较高,寒邪与桂枝、麻黄关联度较高,暑邪与香薷关联度较高;风热犯表证与连翘、金银花和黄芩关联度较高,风寒束表证与桂枝关联度较高。恶寒症状与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关联度较高;发热症状与连翘、金银花、黄芩、柴胡关联度较高;头痛与羌活、桂枝关联度较高;喷嚏、鼻塞流涕与荆芥、防风、麻黄关联度较高;咳嗽与桔梗、百部、黄芩、天花粉关联度较高。结论关联规则能挖掘名老中医关于流行性感冒病因与中药、证候与中药、症状与中药之间的对应规律,其结果得出的中药配伍及方证规律有助于指导流行性感冒的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5.
数据挖掘能从海量的中医药文献中发现知识,对于以医案、医著、学术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整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提供应用实例分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据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判定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控显率为53.3%,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控显率为36.7%,总有效率为76.7%,2组控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能明显缓解AECOPD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中医证候。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进行一般情况和中医四诊信息调查,并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登记,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及部分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中,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为甲型H1N1流感轻症的主要中医证型,证型的构成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中,各年龄段均以风热犯卫证为主要证型,各年龄段的中医证型的构成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冬春两季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冬季以风热犯卫证为主要证型,春季以热毒袭肺证为主要证型。有无慢性基础疾病的两大人群,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两证为甲型H1N1流感轻症的主要中医证型,其中又以风热犯卫证占主要比例,可见甲型H1N1流感轻症的病位在表,病势较轻。儿童、未成年人、中老年人在甲型H1N1流感轻症的发病初期,病位较前,病性较轻,慢性基础疾病对于甲型H1N1流感轻症的中医证候分布无影响。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儿童、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感染病例可能存在病势急、疾病传变迅速,病情发展快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接收的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中男109例(74.7%),女37例(25.3%)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其他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居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他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9.
72例冬季甲型流感的病源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季甲型流感的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的14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离心培养法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型病毒分离培养阳性72份,总阳性率为49.O%,其中甲型H1N1流感53份,季节性甲流19份。从时间分布看,2009年12月及2010年1月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至2010年2月,以季节性甲流为主。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恶寒症状发生率高于乙型流感感染病例(P〈0.05),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甲型流感在同一时期流行。2010年2月,甲型H1N1流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以季节性甲流为主。甲型HINI流感轻症与季节性流感症状、体征基本相似。甲型流感作为一种病毒性疾病,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流感诊断提供参考,但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的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 072)和11.8%(129/1 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死亡( OR=2.17,95% CI:1.04~4.57, P=0.040)及再出血( OR=2.32,95% CI:1.19~4.53, P=0.013)的风险更高。 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