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分散技术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该项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缓释制剂的研究。乙基纤维素(E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聚乙二醇(PEG)、一些脂质及肠溶性材料已被用作载体制备缓释固体分散物。本文按制备缓释固体分散物载体材料的不同,对缓释制剂中固体分散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SD)是指将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介质中所形成的药物一载体固体分散体系。将药物制成SD所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主要是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增加药物的溶解速度和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近年来,人们采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SD,应用于缓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中药剂型改革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药学界的广泛重视。笔者就近年来SD的制备方法及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固体分散制剂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近年来,人们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为药物的剂型改革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1]。1 固体分散技术增加药物溶出的机制[2]…  相似文献   

4.
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的分散技术,具体来说就是药物以分子、胶体、无定型或微晶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体载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1]。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和吸收与药物的分散状态具有相关关系,我们经常通过改变剂型、工艺等方法来改变药物的分散状态,从而得到药物高效、缓释或者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1961年,Sekiguchi等[2]首先以尿素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了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结果表明,该分散体能够提高磺胺噻唑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随着各种不同功能的载体以及新技术引入到固体分散技术中,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乙基纤维固体分散物对药物释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乙基纤维素与几种活性药物的固体分散物,并研究乙基纤维素用作缓释型固体分散物载体的适用性。方法:用溶剂法制备了乙基纤维素固体分散物颗粒及片剂,测定其释放度,研究各主要因素时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乙基纤维素粘度、含量、固体分散物颗粒的粒度、活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介质的pH值均对药物释放有影响。结论:乙基纤维素适合作 缓释型固体分散物载体。  相似文献   

6.
乙基纤维素固体分散物对药物释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乙基纤维素与几种活性药物的固体分散物 ,并研究乙基纤维素用作缓释型固体分散物载体的适用性。方法 :用溶剂法制备了乙基纤维素固体分散物颗粒及片剂 ,测定其释放度 ,研究各主要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 :乙基纤维素粘度、含量、固体分散物颗粒的粒度、活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介质的 pH值均对药物释放有影响。 结论 :乙基纤维素适合作缓释型固体分散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制剂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硝苯地平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了药物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机械混合物,并采用差示热分析(DTA)和X-射线衍射方法,比较了二者及药物的结晶形态,并进行体外药物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明显高于机械混合物及硝苯地平原料药的体外溶出速率,且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大。固体分散物的X-射线衍射及DTA图谱确定了硝苯地平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放置6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时图谱无明显变化。结论 药物与载体合适比例的固体分散物明显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8.
王曙宾  黄兰芷 《中成药》2007,29(9):1285-1288
目的: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葛根素缓释胶囊,并对辅料种类和用量对葛根素体外溶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乙基纤维素的种类影响缓释效果;随着辅料与药物比例增大,药物的释放逐渐变慢,当辅料用量较大时,药物基本呈零级释放。释放调节剂羟丙甲纤维素的加入能改善缓释效果。结论: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葛根素缓释胶囊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双嘧达莫pH非依赖型缓释微丸,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联合载体(Eudragit L、EC和PEG 6000)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微晶纤维素(MCC)空白丸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以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结果: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具有溶解度pH依赖性的药物,以固体分散技术处理,通过不同性质载体的调节作用,可以制成pH非依赖型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0.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一些难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固体分散物,不仅能增加它们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也有利于中药制剂的剂型改革。  相似文献   

11.
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albendazole soild dispersions),对其体外溶出度、平衡溶解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差示热分析法和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差示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阿苯达唑以非晶体状态存在;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10min内达到原药15倍以上,明显比阿苯达唑体外溶出加快;不同比例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溶解度较阿苯达唑提高了12.72-21.84倍。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显著改善了药物的溶解特性。结论 制备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固体分散物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制剂技术方法提高青蒿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青蒿素固体分散物,对其进行了体外溶出度、平衡溶解度测定,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固体分散物的物相分析。结果: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10min以内达到70%以上,明显比青蒿素原料药的体外溶出速率加快,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青蒿素以非晶体状态存在;在RH75%40℃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和体外溶出速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制备青蒿素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3.
黄兰芷  赵志强  衡林森  何从林  刘晓琴 《中成药》2010,32(10):1702-1704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缓释固体分散体,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提高青蒿琥酯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青蒿琥酯固体分散体,并对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乙基纤维素(EC)的黏度对成型有一定影响;而EC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缓释效果:随着辅料用量增大,药物的释放速度逐渐变慢,当辅料用量较大时,药物基本呈零级释放。释放调节剂羟丙甲纤维素的加入能改善缓释效果。结论: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青蒿琥酯固体分散体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组分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丹参酮组分缓释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并控制药物的释放.方法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PEO)为复合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SEM、DSC、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药物与复合载体(GMS-PEO 2∶1)比例为1∶8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取得了较好的缓释效果,指标成分的12h体外累积溶出度均达90%以上;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以非晶型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中.结论 以GMS和PEO为载体制备的丹参酮组分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的溶出,且缓释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波红  程怡  董峥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99-2101
目的:考察处方因素对以乙基纤维素(EC)为骨架材料的人工麝香缓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黏度级(EC10、EC20、EC45、EC100)及不同用量的EC制备人工麝香缓释片;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固体分散物的物相分析,阐明麝香在EC中分散状态。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效果与EC用量有主要关系,药物释放速率随着EC用量和黏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溶出介质pH值的增大而加快。结论:制备人工麝香缓释片应考虑选择合适的EC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对固体分散技术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能成为参考。内容:根据固体分散技术的有关文献中记载,综述了固体分散技术的载体材料;特点;制备方法;在滴丸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内容。结语:固体分散技术不仅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还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生物利用度低,本文选用无生理活性的聚乙二醇(PEG)为载体,以熔融法制备尼莫地平-PEG固体分散物,经DSC法和溶出度测定,认为尼莫地平与PEG形成低共熔物,并使溶出度大大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尼莫地平-PEG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与尼莫地平原粉溶出度之间有显著差异,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基本上随PEG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尼莫地平与PEG比例为1:9时,PEG6000与PEG4000、PEG6000与PEG10000形成的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缓释固体分散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缓释固体分散体,使药物释放度提高,同时缓慢释放药物,以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 以胶体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各雷公藤红素固体分散体,对其体外溶出和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雷公藤红素和胶体二氧化硅按1∶12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缓慢释放,8h时药物的体外释放度达到90%以上.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和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简单,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较完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1)
固体分散体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无定形或微晶等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是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但其中药物重结晶等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以该技术为基础的给药系统市场化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固体分散体中的药物状态及药物状态随着贮存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对其性质评价和稳定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测定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的光谱分析、热分析、显微分析等方法的原理、优势及不足的研究进展,为该制剂中药物分散状态的测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生物利用度低,本文选用无生理活性的聚乙二醇(PEG)为载体,以熔融法制备尼莫地平-PEG固体分散物,经DSC法和溶出度测定,认为尼莫地平与PEG形成低共熔物,并使溶出度大大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尼莫地平-PEG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与尼莫地平原粉溶出度之间有显著差异,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基本上随PEG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尼莫地平与PEG比例为1:9时,PEG6000与PEG4000、PEG6000与PEG10000形成的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