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探讨腹部推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共30天。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1次/天,疗程共30天。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效,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肝脂清颗粒剂治疗脂肪肝的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分为8组,前3组造模同时给予中药肝脂清干预,12周后处死,后5组进入治疗性实验研究,分为肝脂清高、低剂量治疗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及模型自然恢复组,治疗12周后,处死动物,计算各组大鼠肝指数、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清及肝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肝指数、血液及肝组织中的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肝脂清颗粒剂防治与治疗后,肝指数、肝与血中TNF-α水平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显著性.结论肝脂清可有效地降低TNF-α水平,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穴位埋线组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含量,改善肝细胞脂肪变,这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清脂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造模方法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给予中药清脂颗粒干预,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和血脂、肝功能、细胞因子瘦素Lepti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大鼠血清TC、TG、LDL-C、HDL-C及肝功ALT、AST、GGT明显改善,并且具降低血清瘦素Lepti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作用。结论:中药清脂颗粒可通过改善血脂、肝功指标、降低血清TNF-α,Leptin水平,达到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薯蓣皂苷组。对照组、薯蓣皂苷组予高脂饮食,薯蓣皂苷同时给予薯蓣皂苷。12周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转氨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肝脂质、氧化应激等指标。结果薯蓣皂苷组肝湿重、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薯蓣皂苷组血脂、胰岛素抵抗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薯蓣皂苷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轻度为主,不存在重度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薯蓣皂苷组抗氧化酶、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TNF-α、脂质过氧化物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薯蓣皂苷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脂肪变性、氧化应激指数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61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13只)和造模组(48只),经高脂饮食诱导造模,经切片成功后,将剩余40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降脂理肝汤高、中、低剂量组(9.2、4.6、2.3g生药/kg),16周后取材,检测脂联素、SOD、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理肝汤各组均可明显增加脂联素的含量(P0.01),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SOD活性(P0.01),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TNF-α含量(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降脂理肝汤低、中剂量组脂联素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降脂理肝汤可通过增加脂联素含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SOD活性,降低血清TNF-α含量,抗氧化应激和减轻炎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且其剂量与脂联素、SOD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06-311
目的:评价化痰助运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脂联素角度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阿托伐他汀钙片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中医证候、脂联素、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1改善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口干口苦、恶心欲呕、肢体困重、大便稀溏症状方面,疗效中药组西药组;2提高脂联素水平及降低空腹胰岛素方面,疗效中药组西药组;在改善餐后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化痰助运方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并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血脂代谢、拮抗胰岛素抵抗、提高脂联素水平,这可能是化痰助运方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气虚痰湿证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纤维胶凝蛋白3、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气虚痰湿组生化指标水平与气虚组、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瘦素、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气虚痰湿组脂联素显著低于气虚组,瘦素显著高于气虚组(P0.05)。结论糖尿病有痰湿证的脂联素较无痰湿证更低,瘦素则更高,提示脂联素、瘦素参与了糖尿病痰湿证的形成过程,其水平变化可能提示本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复杂,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其病因的关键环节,其他因素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炎性改变及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文章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治疗8周,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FFA、TNF-α、IL-6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情况(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FFA、TNF-α、IL-6含量(P<0.01,P<0.05).结论:FFA、TNF-α、IL-6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FFA、TNF-α、IL-6水平,防止脂肪肝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2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脂联素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体征计分均明显降低,血脂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脂脉宁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脂脉宁治疗AFL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70只,体质量160-180 g,采用喂饲高脂饲料配合白酒灌胃法复制AF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以下简称正常组),模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中药祛湿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HD)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脂联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饮食及运动疗法,并给予非诺贝特200mg/d;治疗组加用中药祛湿降脂方.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脂联素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中药祛湿降脂方对NAFLD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能与中药祛湿降脂方能够上调脂联素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中医》2012,20(2)
目的 探讨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合并组,41例)和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糖尿病组(对照组,44例).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定IMT,同时计算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合并组患者的FPG、BMI、TG、TC、LDL-C、FINS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合并组患者左、右两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MT与BMI( r=0.435,P<0.01)、FPG(r=0.402,P<0.01)、FINS(r=0.410,P<0.01)、HOMA-IR(r=0.596,P<0.01)、TG(r=0.416,P<0.01)、LDL-C(r=0.458,P<0.01)呈正相关,与脂联素(r=-0.306,P<0.05)、HDL-C(r=-0.347,P<0.05)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较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滞柔肝颗粒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肝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肠溶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化滞柔肝颗粒,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下降,而脂联素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明显,能显著改善其血脂、肝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治疗8周,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FFA、TNF-α、IL-6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情况(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FFA、TNF-α、IL-6含量(P<0.01,P<0.05).结论:FFA、TNF-α、IL-6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FFA、TNF-α、IL-6水平,防止脂肪肝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四君子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GDM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L-6、TNF-α、HOMA-I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分析病例组IL-6、TNF-α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IL-6、TNF-α、HOMA-IR、FPG、FIN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脂肪肝患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脂肪肝和中度脂肪肝患者(P均0.05),中度脂肪肝患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脂肪肝患者(P均0.05);IL-6、TNF-α与HOMA-IR均呈明显正相关性(r=0.648,0.725;P均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IL-6、TNF-α、HOMA-IR、FPG及FINS水平均明显升高,随病情程度加重患者IL-6、TNF-α水平逐渐升高,且IL-6、TNF-α与HOMA-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降脂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因子的影响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脂饮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探讨降脂饮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配合单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降脂饮进行干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脂联素(APN)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降脂饮显著降低了血清TNF-a水平,而升高了血清APN水平。结论:降脂饮可能通过影响血清TNF-α、APN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病理基础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病人各项生化指标,尤其是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的异常,寻求各项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将确诊病人51例,辨证分为实证(痰浊及瘀血型)及虚证,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实证组和虚证组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实证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虚证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实证组和虚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实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虚证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实证组及虚证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证及虚证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的TNF-α水平无差别。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低脂联素、高肿瘤坏因子(TNF-α)、高瘦素血症。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浊瘀阻辨证与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高瘦素、低脂联素血症可能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痰浊瘀阻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