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丰县和铜山县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HC)在腹泻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使用EHECO157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筛选粪便标本,阳性者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病原菌。对经过细菌学证实的EHECO157:H7引起的HC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生化检验指标分析。结果 2000年5月份,丰县由EHECO157:H7引起的HC占腹泻病患者0.98%,6月份铜山县的HC患者占腹泻病患者5.89%。在出现腹泻病症状的同时,18.5%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出现异常,表现为尿蛋白,血清肌苷或血尿素氮等指标的升高,在27例HC患者中,有14和13例分别分离到不产生志贺毒素和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根据分离菌株是否产生志贺毒素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尿蛋白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13和1/14,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13和3/1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提示分离到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的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此次调查证实了EHECO157:H7感染所引起的HC在整个腹泻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感染产生志贺毒素EHECO157:H7菌株的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要比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还证实了在该菌感染的初期,患者的肾功能就已经出现了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菌株的分布、流行以及分型情况。方法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方法进行分型 ,辅以药物敏感性试验对 5 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 ,可将从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分离的 5 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分成 8个PFGE型别 (PFGE1~PFGE8) ,宁夏菌株为PFGE1型和 2型 ,徐州菌株有 6个PFGE型。 1986~ 1988年的分离菌株属于PFGE7型 ,1999、2 0 0 0年病人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分别是PFGE5型与 3型。 1999年爆发性流行期间从患者分离的 5株菌属于PFGE 5型 ,从家畜家禽的粪便、食品、蔬菜等标本分离的 19株菌 ,可以分为PFGE3~ 6等 4个型别 ,其中 ,PFGE5型占优势 (10株菌 )。结论 爆发性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的食品、蔬菜等有关 ,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EHECO15 7∶H7菌株的PFGE型别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新发传染病EHEC O157:H7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宿主带菌状况、食品污染程度及志贺毒素(stx)基因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河南省监测点腹泻病人、家畜、家禽粪便,水和肉食品等标本分离EHEC菌株,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菌株rfbO157、rfbO111、hlyA、eaeA、stx2和stx1等毒力基因和突变基因。[结果](1)从腹泻病人、家畜、家禽、食品、水、蜣螂和苍蝇中均分离出EHEC菌株共275株,总分离率7.88%;其中O157︰H7菌株为232株(84.36%),携带stx2基因EHECO157︰H7菌株88株(37.93%);非O157︰H7菌株43株(15.64%)。(2)宿主动物中羊带菌率最高(6.96%),是河南省EHEC最主要宿主动物;多重PCR检测出8种不同毒力基因组合型,主要为rfbO157 、hlyA 、eaeA 、stx2 组合。stx2变种毒素GK探针检测出3种毒素变种杂交带型,其中stx2原毒素 stx2vha型占7.4%,stx2vha型的占72.2%,未知新杂交带型占20.4%。(3)EHECO157︰H7菌株可分为9个PFGE型,自羊、牛、鸡和蜣螂和腹泻病患者中分离的携带stx2vha菌株同属一个PFGE型。(4)144株不携带志贺毒素的O157菌株中发现O157︰H38、O157︰H42和O157︰Hund(未确定型)新菌株。[结论]河南省家禽、家畜中普遍携带EHECO157︰H7大肠杆菌,羊是最主要的宿主动物;EHECO157︰H7为我省优势菌型,其毒素基因型为stx2-eaeA-hlyA并以stx2vha亚型为主。EHEC在外环境中污染严重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传播,家畜、家禽携带stx2 EHECO157︰H7率的高低与EHEC人群感染发病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菌株的分布,流行以及分型情况。方法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型,辅以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可将从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分离的5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分成8个PFGE型别(PFGE1-PFGE8),宁夏菌株为PFGE1型和2型,徐州菌株有6个PFGE型,1986-1988年的分离菌株属于PFGE7型,1999、2000年病人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分别是PFGE5型与3型,1999年爆发性流行期间从患者分离的5株菌属于PFGE5型,从家畜家禽的粪便,食品,蔬菜等标本分离的19株菌,可以分为PFGE3-6等4个型别,其中,PFGE5型占优势(10株菌)。结论 爆发性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的食品,蔬菜等有关,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EHECO157:H7菌株的PFGE型别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 (乌市 )腹泻患者及家畜家禽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岛 (HPI)的携带情况和腹泻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我们于 1997年 6~ 10月对乌市 5 10名腹泻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要腹泻病原分析。1.材料与方法 :收集乌市有代表性的四家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并采集我市各类家畜家禽新鲜粪便标本。EHECO15 7∶H7PCR诊断试剂盒 ,ESIEC诊断血清购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细菌的分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对初步鉴定为EHECO15 7∶H7的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其溶血素和志贺样毒…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O157∶H7大肠艾希菌(EHEC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因此我市自1998年开始在食物及腹泻病患者中开展对该菌的监测工作,并于1998年~1999年在对鸡肉的监测中检测出2株EHECO157∶H7。但是我们在对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与EHECO157∶H7抗血清、O157单克隆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极易引起混淆,因此要求我们利用系统生化鉴定以鉴别EHEC…  相似文献   

7.
中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子分型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的分子流行特征和遗传变异关系并完善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制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8-2005年部分地区分离到的249株EHECO157:H7(其中产志贺毒素的245株,不产志贺毒素的4株)和51株O157非H7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stx2基因在我国的EHECO157:H7菌株中有着很高的分布率,部分菌株携带stx2基因变种。300株O157共分为161种带型,其中51株O157非H7菌株共有42种带型,4株O157:H7非产毒株分别为4种带型,245株EHECO157:H7共有115种带型。结论EHECO157间的基因变异较大;产stx2原毒素的菌株和5衄2毒素发生变异的菌株带型相差较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说明虽然这两大类菌株有其特有的流行克隆系,但是它们的克隆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之所以能对人类致病,其致病因子为志贺毒素,并认为该毒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所特有〔1〕。浙江省于1997年首次在杭州人和动物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后〔2,3〕,又相继在宁波等地从动物中检出〔4〕,但是都不带志贺毒素1(stx1)和志贺毒素2(stx2)。本次检出的病人为浙江省首次发现带有stx2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现报告如下。1病人发病和治疗情况患者,男性,15个月龄,杭州市人。2005年6月2日上午9时在家中开始腹泻,起初腹泻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黏液样便,腹泻2d共12~…  相似文献   

9.
嗜酸乳杆菌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使用嗜酸乳杆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coli O15 7:H 7)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治疗和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控制爆发疫情并评价效果。方法 :采用 ICT技术快速检测患者粪便标本 ,阳性用免疫磁珠集菌后常规培养鉴定菌株 ,确认 E.coli O15 7:H 7感染者。肾功能指标检测血清β2 -微球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结果 :2 0 0 0年腹泻病流行期感染性腹泻病例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7.74% (P<0 .0 5 ) ,出血性肠炎 (HC)病例约减少 16 83例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 US)病例减少 5 9.14% ,HC病人血清β2 - MG全部异常 ,嗜酸乳杆菌治疗后逐步恢复至正常值范围 ,对腹泻病人的治愈率可达94.4%。结论 :口服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好控制 E.coli O15 7:H7感染性腹泻疫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分离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分离的产志贺毒素和不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杭州地区于1997~2005年间自散发腹泻患者和动物中分离的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菌株,PCR检测毒力基因stx1、stx2、eae和ehxA,eae阳性者进行eae基因分型;按标准化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国内其他省份分离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toxin_producingEscherichiacoli,STEC)O157∶H7菌株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分离菌株HZ1_11携带毒力基因stx2、γ型eae和ehxA,为浙江省检获的首株STECO157∶H7;3株杭州O157∶NM分离菌株(2_1、26_1和SR05株)仅携带β型eae基因;其他6株杭州O157∶H?分离菌株中,均未检出毒力基因。PFGE揭示,在杭州人源O157菌株中,STECO157∶H7HZ1_11株与近年江苏和安徽分离STECO157∶H7菌株密切近缘,且其图谱与江苏菌株几乎完全相同;3株eae阳性的O157∶NM分离菌株聚类成与STECO157∶H7菌株较远的一簇,杭州1株stx阴性的O157∶H?(1_68株)则处于另一独立的一簇。5株杭州O157∶H?动物分离菌株与其他人源菌株图谱差异极大。结论浙江省首株STECO157∶H7可能是源自近年在江苏流行的STECO157∶H7菌株。β型eae阳性的大肠埃希菌O157∶NM菌株可能具有引起散发腹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 ,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 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 ,本文于 2 0 0 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宿主动物 :选择本市 3个养殖场 (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 ) ,于 2 0 0 3年的 7~ 9月分别采集新鲜粪便样共318份 ,其中奶牛 15 2份、猪 85份、鸡 81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 PCR方法 (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志贺氏样毒素 (SL T1和 SL T2 )、粘附抹平因子 (eae A)及溶血素 (hly) 4种毒力基因。结果 :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30 8份 ,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其中 ,流行前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70 7份中检出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 110份 ,阳性率 15 .5 6 %。菌株有 6种肠道致病菌 ,包含 1株 O15 7:H7。流行后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30 2份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2 99份 ,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 ,检出 O15 7:H710株 ,阳性率 0 .76 %。流行后期阳性率2 .2 7% ,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χ2 =16 .94 ,P<0 .0 1)。不同宿主动物中检出存在差异 ,其中牛检出率最高为 1.77%。 11株 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测定 ,携带 SL T2 +eae A+hly10株 ,携带 eae A+hly1株。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源水标本 6 9份 ,未检出 O15 7:H7。结论 :江苏省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均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且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江苏省 2 0 0 0和 2 0 0 1年分离的经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初筛为大肠埃希菌O15 7∶H7(E .coliO15 7∶H7)的菌株进行O15 7O抗原及H 7抗原特异性基因检测 ,了解 2 0 0 0年监测点宿主动物分离O15 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及毒力基因图谱。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O15 7特异基因、H 7特异基因 ,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VT1、VT2、eaeA、hly等毒力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13 4株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初筛为E .coliO15 7∶H7的菌株经特异基因检测确定为E .coliO15 7的占 72 .4% (97 13 4) ,E .coliO15 7∶H 7的仅为 2 9.1% (3 9 13 4) ;非O15 7菌株占 2 6.9% (3 6 13 4) ,有44 .3 % (5 8 13 4)的O15 7菌株鞭毛抗原不是H7。 2 0 0 0年宿主动物分离菌株 ,经特异基因检测为非O15 7的不携带毒力基因 (0 18) ;为E .coliO15 7∶H ?的菌株 ,毒力基因携带率为 10 .7% (3 2 8) ;确定为E .coliO15 7∶H 7的菌株 ,毒力基因携带率高达 93 .1% (2 7 2 9) ,且毒力基因型以VT2 eaeA hly为主。 结论 :特异性基因检测鉴定E .coliO15 7∶H7,可大大减少血清玻片凝集试验的误判 ,结合毒力基因检测 ,可分析E .coliO15 7∶H 7菌株毒力基因型的变化 ,对制定切实有效的防制对策控制E .coliO15 7∶H7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55-2456
目的:了解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对采集的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和鉴定.结果:郑州市内共发现3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例,首次从腹泻病人中检出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种以上动物粪便标本共计475份,从牛粪(247份)中分离到16株O157∶H7,检出率为6.48%,从羊粪(33份)中分离到3株O157∶H7,检出率为9.10%,并检出3株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类市售食品共146份,未分离到O157∶H7.结论:郑州市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等严重疾病.1983年Riley等[1]报道了第一起由O157∶H7 STEC引起的食物中毒,之后不同国家相继报道了O157∶H7 STEC所致的暴发和散发感染.2001年,国际上即已提出了食品和动物饲料中O157 STEC菌株分离的标准方法(ISO 16654:2001)[2],得到普遍认可,类似方案被广泛应用于O157 STEC检测和监测工作中[3-4].由于非O157 STEC血清型复杂多样、菌株间差异较大,迄今还未能提出标准化的分离方案,非O157 STEC的感染和流行也可能因此一直被低估[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 [方法 ] 2 0 0 1年 5~ 10月在太康县采集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外环境标本 ,用O157∶H7大肠杆菌特异性筛查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应用细胞学技术进行毒素因子测定。 [结果 ]检测 12 14份标本 ,5 2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并测出毒素基因 ,显示有 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其中 ,3 40份腹泻病人标本 12份检出 ,70 4份家畜家禽粪便 3 2份检出 ,13 3份坑塘水、蔬菜、生熟肉食等标本 7份检出 ,3 7份苍蝇标本 1份检出。[结论 ]O157∶H7大肠杆菌在腹泻病人及家畜家禽中散在而较为广泛存在 ,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之所以能对人类致病,其致病因子为志贺毒素,并认为该毒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所特有。浙江省于1997年首次在杭州人和动物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后,又相继在宁波等地从动物中检出,但是都不带志贺毒素1(stxl)和志贺毒素2(stx2)。本次检出的病人为浙江省首次发现带有stx2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洪章  王娜 《职业与健康》2011,27(4):462-46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于1975年被首次分离,为革兰阴性杆菌,对酸耐受性强,在pH值为3~5条件下,可长期生存,能产生致死性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x),自EHEC O157∶H7于1982年被确认为致病菌以来,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宿主的EHECO157H7带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该菌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1].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WHO已确认O157H7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2].近年来我国防疫部门也开始致力于对O157H7的检测工作,有自腹泻病人、猪粪、鸡肉、牛肉、卤肉等检出本菌的报告,但EHECO157H7 在本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带菌调查尚未见报道,其流行病学资料尚属空白.为了解EHECO157H7在本地区禽畜粪便中的带菌状况,为预防O157H7等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爆发流行提供依据,我们于2000年6-10月,在石家庄市所管辖各县采集牛、猪、鸡粪便,苍蝇体表样品共计170份.对致泻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芜湖地区动物宿主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O1 57∶H7的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芜湖县境内畜禽粪便标本、水样以及各类养殖场饲料等标本 1 6 2 7份 ,以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EHECO1 57∶H7。结果  1 6 2 7份标本中检出 4株EHECO1 57∶H7,检出率为 0 .2 5 %。结论 芜湖地区部分动物携带EHECO1 57∶H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