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观察栓子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3年5月诊治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例,其中单侧狭窄17例,双侧狭窄3例,共计23支狭窄动脉,在DSA机监视下先置入栓子保护装置,再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共释放支架23例,使用栓子保护装置23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74.4%下降至术后的<20.0%,随访6个月,再狭窄3例,TIA发作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栓子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刘庆文  刘西平  李萱  高励  张仲 《西部医学》2012,24(9):1694-1696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EPD)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脑保护装置对42位颈动脉狭窄患者47支靶血管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分析和总结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改善程度由(76.14±12.86)%下降到(16.45±8.37)%,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7.14%,其中术中1例出现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出现微栓子脱落导致轻度脑梗塞,对症治疗后恢复,6例(12.8%)脑保护装置中可见斑块碎片。结论颈动脉支架+脑保护装置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40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72小时后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阳纲要  武衡  谢明  林百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0-1261,1267
目的 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倒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黄海东  赵凯  屈延  顾建文  杨涛  林龙  虞俊  张辉 《四川医学》2009,30(5):618-620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茬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18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21枚,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术中4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无死亡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8例为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15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并全部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全部顺利置入支架。1例术中发生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2例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处理未出现永久并发症。20例术后狭窄程度减少>90%,3例减少>70%,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间歇性反复发作头昏、头晕5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4例陈旧性脑梗死经随访2年未发生再次卒中事件,伴有高血压者16例术后血压明显降低。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8例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接受了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接受了术前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术前术后头颅MRI检查,评价术后新发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术后支架即刻残余狭窄率与钙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28例次CAS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内复查头颅MRI:新发DWI病灶15例(53.6%),均无神经系统症状。根据术后有无新发DWI病灶,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钙化弧度(calcium radian,CR)及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1例患者发生手术侧脑卒中,其余27例恢复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术后1年复查颈动脉超声,并随访颈部X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支架断裂发生率为0。结论  在实施远端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CAS对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CR、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斑块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术后新发DWI病灶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行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症状和狭窄率的变化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36例患者的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颈动脉管腔狭窄率由术前的(85.24±11.54)%降至(8.13±4.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内未发生严重缺血性不良事件,2例出现轻微梗死灶,但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脑保护装置获取血栓物10例,占27.8%。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嵩  肖福  李牧 《当代医学》2008,14(22):91-9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架血管技术治疗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置入支架,术中1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15例均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 15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血管残余狭窄程度<30%.术后随访13例(10~18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期间,采用颈动脉支架治疗15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狭窄≥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随访3至20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术中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或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发生新的卒中,3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颈内动脉(ICA)次全闭塞的支架成形术及其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分析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比较近端球囊保护装置与远端过滤保护装置在栓子保护方面的优劣.方法 回顾北京宣武医院2006-2012年所有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的支架成形术,通过头颅MRI中DWI序列判断是否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并计算每例患者新发脑梗死的病灶数量.结果 共有35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患者接受了支架手术,其中21例患者使用近端保护装置,14例使用远端过滤保护装置.3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48 d内行头颅MRI,近端球囊保护装置组的脑梗死发生率较远端过滤保护装置组低(6/18比10/14,P=0.03),脑梗死病灶数量也较远端过滤保护装置组少(1/18比4/14,P=0.0006).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内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30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例患者颈动脉彩超显示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结论 症状性的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患者可考虑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此手术采用近端球囊保护装置较远端过滤保护装置可能更有效的预防脑栓塞.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支架成形术仍有待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观察脑保护装置中有无脱落的斑块。术后B超随访有无再狭窄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结果支架放置全部成功,15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在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4例发现斑块碎片,随访3~24个月,均未再发TIA和脑梗塞。结论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64-16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脑高灌注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的86例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统一治疗方式,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高灌注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发生CHS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AS术后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12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可降低脑高灌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文献复习了解最新进展。方法对39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腔内颈动脉支架支架血管成形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症患者2例;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10例;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确定完备客观的高危因素并进行量化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介绍3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的方法和围手术期的管理。结果: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6年,无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无脑缺血症状,无脑梗死发生。结论: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有效地预防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年龄≥75)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5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手术。16处颈动脉病变共置入17枚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3例;未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术后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为降低并发症,严格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操作、严密的围术期管理仍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