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此的调节作用,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相关的代谢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组和柴胡-白芍药对高(CBH)、低(CBL)剂量组。通过抑郁症的传统药效学指标(大鼠体质量、旷场测试、糖水偏爱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的药效。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CBH、CBL组大鼠肝脏代谢物的变化,鉴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药效学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即体质量,旷场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降低(P0.001)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01);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1H-NMR代谢组学分析显示,CUMS会使大鼠体内24个代谢物和10条代谢通路紊乱,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回调其中的21个差异代谢物,对其中7条代谢通路产生影响。结论:柴胡-白芍药对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付伊萌  梁凤霞  李佳  吴松  王华 《针刺研究》2023,(4):339-346+352
目的:基于TM广靶代谢组学的技术,探讨标本配穴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通过慢性、急性应激结合的方法制备IBS模型。标本配穴组给予针刺+艾灸“内关”“足三里”“关元”,每次15 min, 1次/d,共28 d。测定腹壁撤退反射(AWR)压力阈值,评价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计算小肠推进率,旷场实验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定,HE染色法观察结肠的病理改变。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3组大鼠的血清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WR压力阈值显著降低(P<0.01),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和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标本配穴组AWR压力阈值显著升高(P<0.01),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和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P<0.05)。旷场实验中,对照组大鼠的运动轨迹自由且总路程长,模型组大鼠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大鼠糖水消耗和全脑代谢组学的影响,为抑郁症的针刺治疗提供中枢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共领取雄性SD大鼠18只,其中12只进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余下6只为对照组。4周的刺激结束后将1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CUMS+针刺组和CUMS组。CUMS+针刺组大鼠针刺治疗共3周。所有大鼠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糖水消耗实验(SPT)。治疗结束后取大鼠全脑进行GC-MS检测和分析。结果:大鼠经过4周刺激后,糖水消耗显著低于对照组,此模型复制成功。3周针刺治疗后,CUMS+针刺组糖水消耗恢复正常水平,说明针刺百会穴能够逆转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全脑代谢组学分析,针刺治疗后CUMS大鼠的L-同型半胱氨酸和甲氧苄氨嘧啶得到逆转,这两种代谢物主要参与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和嘧啶代谢。结论: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和嘧啶代谢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核心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母子分离后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诱导的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学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以及调肝方药加味四逆散(JWSNS)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新生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JWSNS组(16.9 g·kg~(-1))。采用母子分离(PND1~21)后予21 d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刺激的方法造模,以JWSNS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旷场实验中行为学改变、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浓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度均降低(P0.01),旷场试验中大鼠活跃度、总路程均减少(P0.01),中央区路程明显减少(P0.05);血清ACTH、CORT浓度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JWSNS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增加(P0.01),旷场活跃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ACTH浓度明显降低(P0.05),CORT及CRH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子分离后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可诱导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加味四逆散可改善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HPA轴功能,具有一定抗青少期抑郁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百合地黄汤对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刺激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经百合地黄汤给药后,采用糖水偏好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药效学评价,并对大鼠的结肠进行病理学检测;收集大鼠粪便,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给药后,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有增加的趋势。糖水偏好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明显减弱(P<0.01);给药后,各剂量组糖水偏爱度均有增强的趋势,且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旷场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显著减弱(P<0.01);给药后,各剂量组大鼠自主活动均有增强的趋势,且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遭到破坏,经百合地黄汤给药后,各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菌群多样性方面,经百合地黄汤治疗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丰度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变形菌门及蓝藻门的丰度明显降低,其中变形菌门和蓝藻门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降低了norank_f__Muribaculaceae、瘤胃球菌属及粪球菌属等菌属的丰度,升高了乳酸菌属、罗姆布茨菌属、Turicibacter及芽孢杆菌属等菌属的丰度,其中norank_f__Muribaculaceae、罗姆布茨菌属、Turicibacter、norank_f__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Prevotellaceae_UCG-001及Prevotellaceae_UCG-001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预测显示,差异菌群的功能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神经系统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结论:百合地黄汤能够调节抑郁症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6.
赵思俊  赵晓喆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7,48(13):2682-2690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KEGG数据库,分析沙棘籽油干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沙棘籽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CUMS模型,同步给予沙棘籽油干预,连续4周。采集大鼠血清和尿液进行1H-NMR检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和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搜索KEGG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在血清和尿液中共寻找出17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血清中有9个,包括与对照组比较升高的脂质、β-羟基丁酸、乳酸、N-乙酰糖蛋白和降低的丙氨酸、甜菜碱、氧化三甲胺、α-葡萄糖、β-葡萄糖;尿液中有8个,包括与对照组比较升高的琥珀酸酯、天冬氨酸盐和降低的醋酸、2-酮戊二酸、柠檬酸、三甲胺、甜菜碱、苯丙氨酸。沙棘籽油干预后上述差异代谢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沙棘籽油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甲胺代谢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蜘蛛香提取物对母婴分离联合3种应激所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和干预后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冰泳、夹尾3种应激等复制腹泻型IBS动物模型,通过对大鼠的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粪便含水量、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长等药效评价指标来考察蜘蛛香提取物各剂量组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鼠粪便,运用UPLC-LTQ-Orbitrap MS平台检测小分子代谢物的代谢轮廓,通过PCA与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找差异代谢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降低、粪便含水量增加、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长延长,而经蜘蛛香提取物干预后能使各药效指标显著回调。粪便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经蜘蛛香高剂量组干预后,39个代谢物呈现下调,37个代谢物呈现上调,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差异代谢物与胆汁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神经酰胺神经类物质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相关。该研究证明了蜘蛛香提取物对IBS-D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的药效作用,并从粪便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了蜘蛛香提取物治疗IBS-D模型大鼠的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探讨去卵巢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二仙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二仙汤组切除双侧卵巢组织,假手术组切除双侧腹腔内小块脂肪组织,术后2周开始灌胃给药。二仙汤组给予7.5 g·kg-1二仙汤进行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LC-MS对大鼠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基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验证代谢通路关键酶的水平。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82个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油磷脂、脂肪酰基、类固醇及其衍生物等14类成分,其中差异最显著的为甘油磷脂类。二仙汤可回调82个差异代谢物中的65个,其中11个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为甘油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其次为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中的皮质酮和11-脱氧皮质醇;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模型组甘油磷脂代谢、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梦  王雅泽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刘晓节 《中草药》2020,51(13):3482-3492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抑郁大鼠粪便样本中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6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 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而逍遥散可显著回调(2)、(3)、(4)、(5)和(6)条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刺百会和印堂治疗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大鼠,观察治疗过程中多时间点血清代谢组学的变化,找寻相关代谢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CUMS大鼠(24只)和对照大鼠(6只)。将对照大鼠放入另一房间,不予刺激。CUMS大鼠开始进行为期4周的刺激。4周后,将CUMS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CUMS组、针刺1周组、针刺2周组和针刺3周组。然后开始进行针刺治疗,1周后针刺1周组取材,2周后针刺2周组取材,3周后针刺3周组和CUMS组取材。所有大鼠每周进行糖水消耗实验(SPT)。取大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4周刺激结束后,被刺激大鼠糖水消耗显著低于对照大鼠(P 0.01),此模型成功可用于后续研究。针刺1周后,针刺大鼠糖水消耗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针刺两周后,两组针刺大鼠糖水消耗虽较针刺前有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针刺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正常水平。多时间点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显示,CUMS组、针刺1周组、针刺2周组和针刺3周组共7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8种在CUMS组和针刺3周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升高或降低的趋势。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以下代谢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结论:针刺可以改善CUMS大鼠快感缺失的症状,治疗过程中,针刺调节血清代谢物,结合多时间点检测,针刺治疗CUMS大鼠可能是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亚健康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潇  武嫣斐  高耀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6,47(4):610-616
目的建立心理亚健康大鼠模型,并采用行为学、代谢组学、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模拟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因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社交失败所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采用非躯体复合因素即空瓶应激、旁观电击应激、饮食不节应激、昼夜不分应激、社交失败应激等建立心理亚健康大鼠模型。进行糖水偏爱、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旷场等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同时采用基于行为学的因子分析和代谢组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P0.05),在高架十字臂中的开臂次数比例和开臂时间比例明显减少(P0.05),在避暗实验中错误次数及暗箱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0.01)。因子分析从宏观的行为学数据中挖掘出3个公因子:抑郁焦虑因子、记忆因子和其他因子。代谢组学分析显示,PLS-DA图中模型组和对照组沿t[1]轴明显分开,并确认高密度脂蛋白、醋酸、谷氨酸、肌酸、胆碱、甜菜碱和苏氨酸7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心理亚健康大鼠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所用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可行性较好,可为其机制研究及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复方柴归方干预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复方柴归方及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对复方柴归方的抗抑郁药效进行验证,并寻找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药物疗效标志物。结果 CUMS抑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UMS抑郁大鼠经阳性药和复方柴归方干预后血清中异亮氨酸、氧化三甲胺和肌酸水平升高,N-乙酰糖蛋白、胆碱和葡萄糖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复方柴归方干预后CUMS模型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水平明显回调,该研究可为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涛  赵芳  张潇  高晓霞  周玉枝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6):1338-1344
目的研究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及其调控5-羟色胺(5-HT)代谢途径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化学药阳性对照组(文拉法辛0.035 g/kg),中药阳性对照组(舒肝解郁胶囊0.15 g/kg),复方柴归方高、中、低剂量(生药16.6、8.3、4.2 g/kg)组,复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4周,观察给药后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行为;采用LC-MS方法检测血清中色氨酸(Trp)、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量。结果复方柴归方可显著回调CUMS模型大鼠异常水平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行为和血清中Trp、5-HT、5-HIAA的量。结论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明显,与文拉法辛或舒肝解郁胶囊作用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5-HT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分析柴归颗粒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转录组学特征,并采用qRT-PCR法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35 mg/kg)组和柴归颗粒低、中、高剂量(4.2、8.3、16.6 g/kg)组,造模同时给药,连续28 d。通过抑郁症传统药效学指标(体质量、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柴归颗粒的药效。采用RNA-seq技术对大鼠PBMCs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对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通过qRT-PCR法对筛选出的关键表达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行为学指标显示柴归颗粒能显著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转录组学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抑郁发生时及柴归颗粒干预后,都显著富集到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1 g·kg~(-1)),加味四逆散组(16.9 g·kg~(-1)),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同时ig给药28 d,每7 d称大鼠体重,检测糖水偏爱指数、旷场测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糖水偏爱指数明显降低,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旷场测试大鼠的活跃度、总路程和平均速度均有所升高,中央区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加味四逆散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升高(P0.05),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氟西汀组体重在第28天明显增加(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可以有效改善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改变,下调其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可能成为防治青少期应激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血清炎症因子及其海马5-HT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其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合地黄汤低剂量组、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湘百合地黄汤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28 d,造模结束后,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炎因子IL-1β的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递质5-H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血清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海马神经递质5-HT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及湘百合地黄汤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血清IL-1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5-HT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大鼠的行为学、血清IL-1β含量及海马5-HT表达情况与湘百合地黄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地黄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抗抑郁疗效显著,抑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提高其海马5-HT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理之一;百合地黄汤方中选用湖南龙山百合与选用江西百合比较,对其抑郁作用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该文运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寻找与姜黄素干预抑郁模型大鼠相关的潜在标志物,从而探究姜黄素用于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刺激造模,造模2周后灌胃姜黄素(200mg·kg~(-1))、文拉法辛(40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时灌等体积的1%CMCNa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采集大鼠血清并采用LC/MS-IT-TOF方法对各组血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可能的代谢通路。在分别给予姜黄素和文拉法辛后,CUMS模型组大鼠的抑郁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姜黄素和文拉法辛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通过PCA和PLS-DA分析,经姜黄素或文拉法辛干预后,CUMS模型组大鼠体内的小分子代谢物水平体现出恢复正常的趋势,而且姜黄素组尤为明显;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手段,从中筛选得到11个与姜黄素抗抑郁功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同时涉及到7条代谢通路。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确切的抗抑郁作用,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有体现,可与阳性药物文拉法辛相比;姜黄素在体内可能是通过影响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互变及醚脂类代谢等发挥抗抑郁功效,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青阳参总苷(QYS)的抗抑郁活性。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YS低中高剂量组,氟西汀作为阳性对照组。首先进行10 d社会挫败应激,第5天开始灌胃给药,然后测试糖水偏爱、旷场、惊跳反射和前脉冲抑制等行为。结果:与模型组相比,QYS和氟西汀能显著抑制应激8 d的糖水偏爱下降,旷场试验大鼠自主活动性和不动时间没有显著变化,而QYS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能增加大鼠僵直时间;大鼠惊跳反射和前脉冲抑制没有显著变化,而QYS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105d B惊跳反射幅值;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YS对社会挫败应激大鼠抑郁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行气疏肝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配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氟西汀阳性组、香佛对药水提组和醇提物组,外加空白对照组。通过体重、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脾和胸腺脏器指数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各项指标评价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CUMS配合孤养模型造模后体重、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P0.001);对药香佛水提组体重、水提和醇提组糖水偏爱率及两组旷场试验水平运动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P0.01,P0.05,P0.05),且两组间无差异;模型对照组胸腺指数、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P0.001,P0.001,P0.05);对药香佛水提组CD3+与醇提组CD3+、CD4+百分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P0.05)。结论:对药香佛水提和醇提组对抑郁大鼠体重、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水平运动有增高作用,且两组间无差异;抑郁大鼠免疫系统胸腺指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低下;对药香佛水提和醇提物对抑郁大鼠T细胞亚群(CD3+、CD4+)有增高作用且两者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加味八珍益母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复制卵巢早衰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各组大鼠血清样本,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大鼠体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将MELIN数据库或KEGG数据库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5.0在线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共筛选和鉴定出18个潜在差异代谢物,大鼠灌胃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后绝大部分差异代谢物呈现良好的回调趋势。这18个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得到2条代谢通路(Pathway Impact>0.1),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 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清中差异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