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负压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术后感染。受伤部位:胫骨9例,跟骨3例,股骨1例,尺桡骨1例。感染时间2~96周,平均32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使用VSD清创1~3次,平均1.57次。13例患者创面伤口Ⅰ期愈合,1例有渗出,经引流换药,术后3周愈合。8例患者因骨缺损及骨折延迟愈合,Ⅱ期行自体植骨术,术后1年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感染未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筋膜皮瓣转移治疗创伤术后骨髓炎能够发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皮瓣转移技术的优点,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及可靠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吸引结合冲洗对慢性腹壁窦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慢性腹壁窦道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吸引结合窦道冲洗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窦道内病原微生物的变化,观察窦道组织愈合情况,记录冲洗治疗时间及窦道愈合时间.结果 11例慢性腹壁窦道患者全部愈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时间平均为(13.8±8.4)d,皮肤愈合时间为(25.5±12.4)d.术后对7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复发,余4例患者失访.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吸引结合冲洗能够有效控制慢性腹壁窦道感染,促进坏死组织及异物排除,促进腹壁窦道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大腿、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大腿、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行数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感染治愈,将伤口直接缝合或行邮票植皮+VSD辅料覆盖,术后伤口或创面愈合。所有患者随访8~14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患者对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腿、小腿深部软组织感染,能更好进行感染处引流,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促使伤口、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小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11年1月收治11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伴慢性骨髓炎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35.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年).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彻底清创,坏死组织切除,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安装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创面性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全身应用抗生素2~3周,炎症控制后二期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个月~5年随访.其中9例经1~3次负压密闭冲洗引流后,皮瓣转移覆盖创面,6例伤口获得甲级愈合,3例残留窦道,二期待内固定材料取出后获得愈合.2例因细菌普遍耐药,炎症无法控制,而行截肢术;总保肢成功率为81%.[结论]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技术具有冲洗引流通畅、减少死腔形成、缩小创面、有效控制炎症等优点,能提高难治性小腿感染的保肢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VSD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刚  潘世鹏  陈新鹏 《中国骨伤》2012,25(9):782-784
目的:探讨清创VSD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缺血坏死、伤口不愈合的患者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1~55岁,平均39岁;病程7~9周。利用手术清创的同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伤区灌注技术治疗,术后参考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伤区经VSD封闭引流后自体植皮均顺利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伤口无迟发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发生。依据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联合VSD封闭引流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置管冲洗加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17例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3 ~56岁,平均37.0岁.上肢慢性骨髓炎14例,锁骨上窝脓肿2例,上臂截肢术后残端慢性骨髓炎合并伤口窦道形成1例.所有患者均行彻底清创后关闭创腔及创面,创腔常规置管行抗生素溶液冲洗引流,最初8例患者引流管管周出现渗漏.将VSD装置中高分子泡沫合成敷料剪成4 cm×4 cm规格,内置多侧孔的硬质硅胶管1根,再将引流管从敷料内垂直穿出,穿出的长度即为需放置入创腔内引流管的长度,2根硅胶管同时接负压吸引(即为改良VSD技术).其后9例患者直接应用此技术. 结果 14例上肢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28~ 41 d,更换VSD敷料1~2次;1例上臂截肢术后残端慢性骨髓炎合并伤口窦道形成患者治疗54 d,更换VSD敷料4次;2例锁骨上窝脓肿患者治疗23 ~ 30 d,更换VSD敷料1次.14例患者术后获6~13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3例失访.14例患者经改良VSD治疗后均未出现引流管脱出,引流管渗漏和慢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再次感染. 结论 置管冲洗加改良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引流装置操作简易,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24例,一期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切除长段死骨,二期行对侧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后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创面。结果术后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0个月,平均32.3个月。22例患者4周内窦道愈合,愈合率91.7%,不愈合的2例患者二次窦道清除后愈合。24例行骨皮瓣移植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X线片示24例移植腓骨均愈合,愈合率为100%,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9个月。按Enneking评价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评分,平均26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86.7%。结论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腓骨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进行修复,不仅修复了骨缺损,恢复了肢体的连续性,同时应用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的控制感染,缩短了疗程,恢复了患侧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注射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10月,对6例手部高压注射伤急诊彻底清创后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负压冲洗引流7~14 d(平均9.3 d)。结果6例创面均无感染、无毒素吸收而引起全身反应;冲洗引流1~2周后拆除负压引流装置,行创面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创面愈合均良好,手部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对手部高压注射伤一期行扩创清除异物,并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预防感染,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李强  宋世锋  张伟  吴国志  刘立柱 《中国骨伤》2017,30(11):1059-1062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34岁;病程8~4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病灶局部有反复红肿及脓液穿破皮肤病史。32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存在骨破坏、骨缺损,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Ⅰ期行彻底清创,清除病灶坏死及炎性组织,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完全覆盖创面,以促进创面的修复。Ⅱ期将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为移植骨复合体,均匀填充病灶。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对病灶进行X线检查,了解硫酸钙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结果:26例行1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6例行2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例行3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2例伤口甲类愈合,2例乙类愈合的患者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伤口完全愈合。1例丙类愈合的患者于术后4周时再行清创,伤口正常愈合。所有患者病灶处未再次出现皮肤红肿及破溃,X线片显示植入的硫酸钙4周左右开始逐步吸收,8周左右有新骨生成,6~24个月病灶区骨缺损完全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良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小腿损伤中晚期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5例严重小腿损伤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感染,显微外科方法治疗小腿软组织及骨缺损、骨小连,骨迁移技术修复大段胫骨骨缺损,关节松解或成形术改善膝踝关节功能.结果 45例患者中有41例获12-6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全部组织瓣均成活,39例骨折愈合,2例并发慢性骨髓炎发牛病理性骨折.下肢功能评价:优20例,良15例,差6例,优良率为85.4%.结论 综合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显微外科方法、骨迁移技术及关节松解或成形术修复中晚期严重小腿损伤,可以恢复小腿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陈震宇  张会增 《中国骨伤》2014,27(3):247-249
目的:观察VSD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和特点。方法:2010年4至2012年6月15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5.2岁。创面形成时间6~24个月,治疗前均经长期换药或多次治疗不愈,应用VSD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以创面愈合为指标,总结治疗效果和临床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创面治愈,无复发。结论:VSD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手术带来的各种创伤,且降低了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龄7~59岁,平均34岁。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1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8例,内踝及足内侧区21例,足跟及足底13例。创面Ⅰ期用VSD技术清创培养,Ⅱ期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8 cm×15 cm,最小6 cm×5 cm。住院时间14~30 d,平均18 d。7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皮瓣大部分坏死,3例皮瓣皮缘坏死,5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感染。结论:通过VSD技术可尽快形成一个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的创面;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二者联合应用创面愈合快,修复后外形好,耐磨擦,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清创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庆  刘登胜  胡巍  李亚明  刘世清 《中国骨伤》2011,24(10):851-85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创面的修复作用及评价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采用清创结合VSD技术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14例,年龄23~47岁,平均36.5岁,均为男性,均为左手受伤,拇指5例,食指3例,中指2例,手掌4例。患手肿胀明显,末梢血运差。所有患者在伤后6h内急诊行清创探查及VSD封闭创面,经3~4次手术,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无明显炎性渗出后,行植皮(9例)或转移皮瓣(5例)修复创面。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根据TAM功能评定法评价:优7例,良6例,中1例。结论:清创结合VSD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伤口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成,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腰椎板截骨回植在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对63例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改良腰椎板截骨回植手术,男33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8.4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8.8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x线片、CT及MR检查诊断为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观测手术前后ODI和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回植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结果:62例患者切口I期愈合,1例11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出现。61倒获1年或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术中神经损伤发生2例,硬膜囊损伤发生1例;术后1年回植椎板愈合58例:腰痛复发4例,腿痛复发1例。术后2周、6、12个月的ODI及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改良椎板截骨回植术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低的术中神经硬膜囊损伤率和腰腿痛复发率、较高的椎板愈合率和较好的临床评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为临床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开辟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55岁,平均32.5岁;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2例,碾压伤5例;单纯的肌肉软组织外露8例,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5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并持续负压引,Ⅱ期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VSD覆盖创面并负压吸引,7~14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人工真皮上方移植游离皮片,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5个月。15例患者植皮片全部存活,人工真皮移植后植皮间隔时间为7~14 d,平均9.5 d。术后移植皮肤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真皮植入后再行植皮传统的方法需2~3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明显缩短Ⅱ期植皮时间,无须皮瓣修复,供皮区损伤少,创面愈合质量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促进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跟腱大面积外露创面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7~65岁,平均43岁。重物擦挫伤致皮肤坏死4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皮肤坏死3例,车轮夹伤致皮肤坏死3例,糖尿病致皮肤坏死1例。跟腱外露面积6 cm×3 cm~14 cm×5 cm,均无跟腱断裂及骨质外露。清创后于跟腱表面以尖刀片和跟腱纵轴平行间断开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果:所有创面经1个VSD周期(5~7 d)吸引后,均有丰富新鲜肉芽组织生成,Ⅱ期植皮后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片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破溃。术后3~4个月皮片下即有皮下脂肪生成,皮肤滑动满意,踝关节活动良好。无迟发型跟腱断裂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修复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行皮瓣修复创面所带来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VSD、敏感抗生素治疗11例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男7例,女4例;年龄58~88岁,平均72.5岁。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8例,3例出现窦道,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3例。结果:微生物培养阴性2例,阳性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其中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表皮葡萄球菌2例。术后随访8~52个月,平均28个月,1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清创失败,清创距关节置换时间84 d,行II期人工关节翻修术。10例清创成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清创成功患者Harris评分84.1(74~93)分;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者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84,84,89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内,髋关节置换术后6周内假体周围急性感染,及服用抗凝药物引起假体周围出血伴急性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VSD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aim is to describe our technique of partial direct closure of th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in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and assess its influence on the realignment and remodeling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Methods: Between 2004 and 2010, 32 non-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TOF underwent a direct or partial direct closure of VSD. Median age and weight were 5.2 months and 6.7 kg, respectively. An approach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as used in 30 patients and through the infundibulum in two patients. The conal septum was mobilized by transecting the hypertrophic trabeculae to facilitate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VSD. The membranous part of the VSD was closed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series) with a small xenopericardial patch to avoid tension on the suture line traversing the area of risk to the bundle of His. Follow-up was complete, with a median duration of 46.9 (range 12–75.3) months. Results: The VSD could be closed successfully in all patients. A residual VSD wa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one early postoperative re-operation. There were no early or late deaths. At follow-up, all patients were in sinus rhythm. Three patients showed a small residual VSD. Thirty patients had none, one showed trivial, and one had mild aortic regurgitation.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showed a good realignment of the ventricular septum in all the patients. Conclusions: Partial direct closure of the VSD corrects the primary defect in TOF, that is, the malalignment of the septum. It results in a straight, wide open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nd brings better support to the aortic roo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Nirschl术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顽固性单纯肱骨外上髁炎21例(21肘),男8例,女13例;年龄25~59岁,平均(48.3±13.4)岁;优势侧16例,非优势侧5例.发病时间8~33个月,平均(17.1±7.7)个月,患者均接受过多种非手术治疗.采用小切口下桡侧腕短伸肌腱起点清理术,即改良Nirschl术式进行治疗,病变涉及指总伸肌腱者予以指总伸肌腱病变部分切除.术后切口部位冰敷2d,石膏托行肘关节制动1周后开始肘部力量和活动度锻炼,腕关节制动2周后行手部和腕部活动度和力量锻炼及正常日常活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休息疼痛情况、手部握力和患者满意度,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评价恢复情况.结果:21例失访4例,17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3个月.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价,结果仇15例,良2例,无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纯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通过行改良Nirschl术式取得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对并发疾病的排除和准确诊断,以及术中病变组织准确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